大明:老朱让躺平,我成千古一帝 第128节

觉得累了想颐养天年的,就可以领着朱元璋的赏钱回去安度晚年。

觉得精力还足够,还想为大明发光发热的,就可以去朱桂那边领高俸禄抓贪官。

锦衣卫就是朱元璋的眼睛,是朱元璋的利剑,这些年也还有不少锦衣卫殉职。

哪怕是铁石心肠的朱元璋,对于锦衣卫也还是有那么一丁点感情的。

因此对于告老还乡的锦衣卫,能多一个去处后,还是颇为满意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去处是老朱儿子组“七三三”织起来的。

若是换做其他人,老朱定然不会让其接触锦衣卫的!

不过满意归满意。

朱桂这个事情做的还是不地道。

因为这不符合规矩。

面对这种事若是老朱不表现个明确的态度出来,那以后大明恐怕得乱套了。

旋即朱元璋在稍一思索后,就立刻摆出一幅不悦的面色,冷冷说道:

“小十三真是好大的胆子!”

“咱锦衣卫的人他也敢挖过去!”

“还说什么高俸禄挖过去的!他是觉得咱给锦衣卫的俸禄不够高吗?”

“他这是要造反吗?!”

听着朱元璋带着一丝愠怒的质问声。

朝堂百官呼吸齐齐一滞。

许多人下意识低头,根本不敢在朱元璋暴怒的时候给朱桂说话。

不过认朱桂为恩主的户部尚书杨靖。

这时硬着头皮上前,拱手说道:

“陛下!”

“殿下他采用高俸禄吸纳告老还乡的锦衣卫入大同府,只是为了抓贪腐官员!”

“殿下他绝无二心啊!”

朱元璋自然不会认为朱桂有二心。

就算是朱桂有二心,那也是自己的儿子,老朱有自信能教育好他。

但这次朱桂确实做的过火了。

若是当众纵容的话,那就影响大明朝堂上的团结问题了。

所以这个戏,朱元璋还要演下去。

“咱不管他是不是造反,有没有二心,总之他的做法让咱很生气!”

朱元璋继续用一种很不满的语气说道:

“现在他惹得一堆藩王来弹劾他,更甚至还挖了咱的人,这种事绝不能姑息!”

“既然大家都在这,就来议一议吧。”

“看看应该如何处罚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代王。”

朱元璋这话一出。

下面百官中立刻就有不少人明悟了。

他们明白现在朱元璋其实并不生气。

如若朱元璋真生气的话,他自己就能定下处罚,根本不会问百官。

现在既然朱元璋这么问了。

也就是等着百官给台阶下。

见此。

刑部侍郎赵勉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陛下!”

“此次代王用高俸禄挖其他藩王府的人确实不对,应该处罚!”

“但代王先前立有数次大功,朝廷都还未给予赏赐。”

“依臣看来,不如功过相抵。”

“现在代王犯错的事不予责罚,还未发的那些功劳赏赐也不予发放。”

听到刑部的人提议。

老朱思索片刻后。

觉得这个处理方案很不错。

功过相抵,不罚不赏!

毕竟朱桂这次做的事确实是不对的。

若其他藩王,或者是其他行业的,都这样公开以十倍俸禄挖墙脚的话。

那社会可能就乱了。

更何况朱桂还招揽了锦衣卫,纵然这些锦衣卫是告老还乡的锦衣卫。

但也已经触碰到了某道红线。

所以朱桂这件事,老朱必须将其定性成错误的,并且还要给予处罚。

当然定性问题归定性问题。

实际处罚上朱元璋也有理由说。

并不是自己不想处罚,而是朱桂立的功劳太多,功过相抵了。

如此处理下来。

既不用实际对朱桂进行处罚,还省了一大笔赏赐用的钱。

再者因为老朱将这件事定性为错误的。

也就打断其他藩王也跟着胡闹的念头。

毕竟其他藩王可没有像朱桂那样用来功过相抵的功劳。

想到此处,朱元璋也就命令道:

“那这件事就这么来处理!”

“鉴于代王朱桂往日功勋卓众,这次虽然犯下错误,但功过相抵,不罚不赏。”

“来人,即刻拟旨送往大同府!”

听到朱元璋拍板。

朝堂百官都松了一口气。

果然是如众人想象的那样。

朱元璋一幅大发雷霆的模样,完全是雷声大雨点小。

对朱桂的处罚。

也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

说是功过相抵。

其实就是朱元璋想着包庇朱桂。

毕竟之前立的功再多,那也是过去的事了,以前一堆有着免死金牌的人,朱元璋都能杀,所谓的功过相抵完全是看老朱心情。

同时。

百官想到朱桂在动了朱元璋的锦衣卫情况下,结果朱元璋还是放了朱桂一马。

这让百官心中惊骇无比!

毕竟锦衣卫那可是朱元璋的眼睛!

结果朱桂在动了朱元璋眼睛的情况,朱元璋居然还想着保朱桂!

足可以说明朱元璋对朱桂的重视程度。

这也让百官内心不禁活络起来。

毕竟现在朱标病重,难道朱元璋这是在物色下一任太子的继承人?

也就在有官员刚冒出这个心思时。

朱元璋就对拟旨的内侍说道:

“再加上一道咱的口谕。”

“告诉代王,连咱的人都敢挖!你要是搞不出成果,等着受罚吧!”

朱元璋这话一出。

刚才那些猜测老朱看中朱桂是下一任太子的官员们,当场就愣住了。

怎么才刚说不赏不罚。

现在又说搞不出成果,又要处罚了?

官员们顿时脑袋都大了。

这老朱的心思还真是猜不透!

怪不得老朱一个人就能把一群开国功臣玩的团团转!

与此同时。

面对众多藩王弹劾朱桂的事。

朱元璋念朱桂往日功劳甚重,因此在这件事上不赏不罚。

但老朱又要求朱桂在四月后,必须搞出来成果,否则要罚的消息开始传播出去。

消息传到各大藩王府。

藩王们都极其不满!

“面对这种事,父皇不直接处罚朱桂,而是说什么搞不出成果再处罚。”

“这分明就是有意偏袒朱桂!”

秦王朱已经苏醒过来,但依然躺在床上,听到消息后,几乎是咬牙切齿道。

他可是被朱桂的做法气的吐血!

结果朱元璋丝毫没有关心的意思。

首节上一节128/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