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让躺平,我成千古一帝 第127节

“十三弟这是看宗室太无聊了,所以想着给大家找点事情干吧?”

朱棣苦笑着看向大同府的方位想道。

朱桂这个加俸禄的招揽,对于其他藩王,朱棣不知道效果如何。

但对于燕王府来说,其实效果一般。

转换门庭这种事是大忌,往往有种诸多的考量,并不仅仅只是看俸禄的。

十倍俸禄对于一般的人才来说,会属于比较有吸引力的。

但对于稍微好一点的人才来说。

只是加俸禄的话,已经满足不了这个层次的人,他们还会看辅佐人的前景。

朱桂的前景虽然远大。

但在不少人眼中,朱棣也属于前景很好的一位皇子。

因此燕王府受到的波及并不大。

不过也还是走了几个。

想到走掉的那几人,朱棣也就对旁边的姚广孝说道: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走掉的那几个人就让走吧,也不要为难他们了。”

姚广孝闻言点头。

事实上,姚广孝并没有为难那些人。

他甚至还在中安插了一位内应,想借着这个机会打入朱桂的班底内部!

姚广孝并没有将这件事告诉朱棣。

他怕朱棣不同意,想着等事成之后,等切实有了成果再告诉朱棣。

……

不同于朱棣稍显轻松的局面。

其他藩王在面对朱桂招揽所有藩王府的人才时,一个个忙的焦头烂额!

他们大多数藩王前景不行。

藩王府的幕僚大多也都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以后也就混吃等死了。

现在陡然有个一个可以加入实权、且封地发展蒸蒸日上的藩王。

这也就相当于是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于是众多藩王府的人才,也就有了跳槽的冲动,这股冲动很快就转化成了行动!

这种局面让藩王们有了种骂娘的冲动!

毕竟人再这样跑下去的话,他们很可能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局面!

一时间无数藩王咒骂朱桂!

对朱桂的弹劾也如雨点般到了应天府!

应天府,朝堂上。

当朱元璋得知,朱桂公开挖藩王们墙角的消息,顿时就有些哭笑不得了。

以前藩王们间互相竞争归竞争。

但也没闹成这幅要撕破脸的样子。

现在其他藩王们接连弹劾朱桂,弹劾内容写的也是火气十足。

就仿佛是朱桂在他们面前的话,会恨不得将朱桂给活撕了一样!

“报!陛下!秦王因为代王挖墙脚事件,被气的吐血,如今卧病在床!”

也就在这时,有锦衣卫带来消息。

顿时老朱一愣。

然后更为头疼了。

朱桂这到底在搞啥?

找那么多人去大同府是要干嘛?

“你们说说看,小十三为什么要挖其他藩王的墙角?”

朱元璋既然不解,也就看向百官问道。

原工部右侍郎,现工部尚书秦逵站出来说道:

“臣听闻最近代王放出消息,说是要把大同府打造成第一座工业重镇。”

“代王还要让大同府成为天下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想来是因为代王的这些规划需要人手,所以也就去挖了藩王们的墙角。”

秦逵是和杨靖一样的幸运儿。

也是因为本部尚书因为在修铁路的事上得罪了朱桂,从而自辞了工部尚书。

因此原工部右侍郎的秦逵因此上位。

秦逵因此,也对朱桂颇为感激。

朱元璋听着秦逵的话,也就微微点头。

朱桂这个规划的事,朱元璋也知道的。

这种规划需要大量人才参与其中,仅仅只是大同府的人才显然是不够用的。

只是老朱没想到朱桂把主意打到其他藩王们身上去了,导致现在藩王们都很不满。

不过这些藩王不满归不满。

他们那些人才留在他们藩王府里也没什么用,还不如给朱桂去捣鼓点新东西出来。

也就在朱元璋这样想着时。

又有锦衣卫来报。

“陛下!”

“代王在大同府……”

锦衣卫顿了顿,似乎是不知道后面的话应该怎么表述清楚。

“有话直说。”

朱元璋皱了皱眉。

他不喜欢别人吞吞吐吐的。

那就锦衣卫这才说道:

“代王在大同府花高俸禄请了一些本已经告老还乡的锦衣卫出山。”

“说要这些老锦衣卫发挥职业能力,帮一个叫鲍叔牙的人查大同官员贪腐情况。”

这话一出。

老朱当场就懵了!

脸上满是错愕!

这尼玛是什么情况?!

小十三连我的墙角也挖?!

朱桂为了发展大同府,挖其他藩王府的人才也就算了。

怎么连自己老爹的人也要挖墙脚了?!

朝堂百官也听到了锦衣卫的汇报。

他们听到朱桂高俸禄雇佣了一些告老还乡的锦衣卫,去大同府查贪腐的事。

顿时百官们一个个惊得瞪大了眼珠!

真是好家伙!

代王这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啊!士.

第85章:老朱:连咱的人都敢挖!他要是搞不出成果,等着受罚吧!

还可以说是厕所里打灯笼!

朱桂在找死!

毕竟朱桂招揽的不是其他身份的人。

而是锦衣卫!

虽然被招揽的不是在职的锦衣卫,而是已经卸任的锦衣卫!

但锦衣卫这个身份的人,对于整个大明朝来说,都十分敏感!

若是其他大臣,或者是武将敢这样大张旗鼓的招揽锦衣卫。

可能会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但既然是朱桂做的这件事。

百官觉得老朱肯定是不会杀朱桂。

事实上,老朱本人听到这件事时,只是有些惊愕,丝毫没有升起任何杀意。

“有意思。”

“小十三居然能想到把告老还乡的锦衣卫重新启用来抓贪官。”

朱元璋笑着想道。

抓贪官这件事本身就是朱元璋的习惯。

如今朱桂能继承这个习惯,对于老朱来说还是颇为欣慰的。

而且是朱桂还会物尽其用,用高俸禄选择那些已经告老还乡的锦衣卫再度出山。

这几乎可以说是多方共赢的局面。

首先朱桂增加了抓贪腐官员的能力。

其次老锦衣卫得了个轻松且高俸禄的活,也不用需要像年轻时一样跑上跑下的。

再者锦衣卫日后也有了个去处。

首节上一节127/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