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消失的八门 第129节

丁齐曾自悟养练功夫、自创方外秘法,还得到谭涵川等人的指点,他能看得出来,这篇法诀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如何养练身心,第二部分是如何祭炼两界环。至于高明不高明,丁齐倒无法做出评价,因为它几乎是为大赤山专设的。

最初的开篇,是讲定坐入境,放开形神感应天地万物,仿佛能与天地万物沟通,形神与之融为一体。接下来讲到寄托心神于银环之,神气与之交感,宛若与天地交感。

当他看到“心血祭炼”这四个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扭头问魏凡婷道:“你哥哥用鲜血祭炼两界环,是从哪里放的血?”

魏凡婷答道:“是从心口,每次都流很多血,怪吓人的,所以要用到肉脂。”

丁齐莫名打了个寒颤,也许是精神病人思路清吧,居然按字面的意思去理解了,从心口处放血祭炼。他应该没有刺破心脏,否则人恐怕也活不下来。但也难怪,这几个字的下都看不清了,在大赤山好像也找不到别人请教,所以这么祭炼了。

石碑最后八个字倒是还能辨认,是“此界之境兴祭主之神”。丁齐还在石碑看见了另外的断续字迹内容:“银环为控界之宝平日佩金环可护心神。”

看来那银镯才是两界环,但金镯亦有辅助用处。可能是石碑残缺的字内容有点多,而那魏凡超想要的只是控界之宝,所以金镯倒一直留在魏凡婷的身边。

丁齐已经拿到了石碑提到的银环,假如换一个人如叶行,可能会想把姑娘手的金环也给弄走,但丁齐却没这个想法。假如仅仅是为了出入大赤山,他如今已经不需要两界环了。丁齐虽然也会杀人,但对这样一个白痴般无辜的姑娘,无论如何也没法心存不善。

魏凡婷在丁齐眼确实像个白痴,并不是她天生弱智,而是其经历造了她是这么单纯无知。当丁齐停下脚步看石碑的时候,魏凡婷并没有着急催促的意思,也停下脚步站在一旁等着,甚至连问都没有问。

丁齐又指着石碑道:“你没看过这面的字吗?”

魏凡婷很坦然地答道:“我不识字,但我哥哥认识。”

丁齐:“你没和你哥哥学吗?”

魏凡婷:“哥哥没有教过我,他我没必要学。”

丁齐没话了,前走两百米到了那片建筑。建筑是古典的梁柱结构,从形制来看居然很像是宋代的。丁齐虽不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但也不算毫无概念,大体还能分辨出来。

梁柱结构的式古典建筑,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是墙壁是用来挡风和御寒的,并不承重,所以也有人形容为“墙倒屋不塌”。这些建筑看去有些旧了,但并不破败,显然修建它的材料都经过特殊的处理,所以才能保存到如今。

屋顶的筒瓦似琉璃非琉璃,因为它没有琉璃那种光泽,却显示出陶瓷般的质地,是浅青色的。也许早年这些瓦片是有光泽的,但在漫长的岁月变成了这样,假如用阿全介绍的古董行术语,这应该叫“消火”。

魏凡婷住在西配楼的楼,那里有床铺,床用品居然都是现代的,收拾得很干净整齐。至于庭从外面看是两层,但是到了屋里发现却是一层,房梁非常高,是传统建筑的主厅。这栋建筑应该经过修缮,很多部位显得新旧不一,里面的陈设当然也是什么年代的东西都有。

丁齐居然还发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红灯牌的,用两节二号电池的那种,他时候经常见爷爷捧着这东西在院子里晒太阳。它也不知是什么人带进来的,估计是拿进来之后才发现收不到任何节目,然后扔到了大厅的角落里。

这些都不算意外,真正让丁齐震惊的是前面两侧厢房里放的东西,若是按照传统的大户人家宅院的格局,那里本应该是门房和账房。东厢房放的是各种器皿,进去一看是满眼熠熠生辉,几乎全是黄金所制!

金佛像、金烛台、金灯座、金钵、金锣、金杖、金盆、金盏、金碗、金瑞兽、金莲花座等等,好像画风有些不对,丁齐拿起一根指粗的金链子问道:“这东西是哪来的?”

东厢房其他的东西明显都是古物,而且很多是佛教法器,可这根金链子显然是现代物品,工艺根本没法,是黑帮片的团伙老大脖子常戴的东西。类似的物品这里还有好几件,显得很是不伦不类。

魏凡婷答道:“这东西是哥哥从外面带来的,他带来好几件,其他的是一直在这里的。”

好吧,丁齐颇有些无语。这里应该是叶行想要寻找的赤山寺藏宝地,而魏凡超从生活在这里,大概认为这个地方应该放点金器,所以出去的时候也顺便捎了几件来。

其实丁齐再别的地方也看见金器了,在魏凡婷的住处有一个非常精美的莲花纹金盆,是她平常用的洗脸盆,而毛巾则是现代的纺织品。不仅如此,魏凡婷平常用的餐具,如碗碟之类,用的也都是珍贵的金制法器,其价值要远远高于黄金本身。

但这又怎么样呢,在这里只是普通的日常器皿而已,需要用拿去用了。除了金器之处,这里还有玉器和瓷器,显然都是相当珍贵之物,但数量远没有金器那么多。

很显然这是乱世藏宝之地,赤山寺历史经历过多次兵灾火劫,又多次重建,而乱世之黄金恐怕玉器和瓷器珍贵多了,也更容易保存。

西厢房放着几排架子,收藏的是各种田契和地契,还有不少放贷的借据。丁齐心翼翼地抽样翻看了一部分,这的里保存条件很不错,大部分还是能看的,居然都是宋代的。

给东厢房那一屋子器皿断代还较麻烦,但是这些都有年月记录。此地的收存到南宋末年为止,甚至可以是戛然而止,最大量的契约都是南宋末年的。

这些古代的不动产权证和债权证,到了当代早已失去了实用价值,却有珍贵的物价值。这种物价值,并不是在古董市场的炒卖价值,假如拿到外面应该被档案馆收藏。据魏凡婷,她偶尔会到东厢房找点东西用,但西厢房这边几乎不进来。

;

104、兔子的春天

104、兔子的春天

仔细想想,魏凡婷确实也用不着进来,反正她也不识字,不认识这是什么东西。品 算她认识,这些宋代的地契和借据,在大赤山也毫无意义。丁齐只是有些惊讶,它们竟然能保存得这么完好,并没有被毁弃。

丁齐的家乡,也是一座历史化名城,古时素有耕读传统,出过不少化名人,从汉代至明清,两千年风昌盛。很多大户人家如当地的茶商,赚了钱之后想的是送孩子去读,以求光宗耀祖。

所以在丁齐的家乡一带,过去有很多藏,但到了近代的战乱时期,大量的藏并没有保存下来。古代用来印的纸张质量都是非常好的,有人拿来引火,甚至用它当手纸,至于最多的用处很多人恐怕想不到,是用来制作爆竹。

据用旧版古的纸张制作的爆竹非常好,爆炸的声音清脆响亮。假如生活在民国末年到建国初,在丁齐的家乡逢年过节看到有人放爆竹,那些碎屑往往是带字的。郑振铎先生解放前还特意去过那一带,从制作爆竹的作坊里收购了大量的珍本宋版。

这里一屋子契约却没有遭此厄运,也是因为它们是祖先遗留之物,在后世的魏氏族人看来,不论其有什么用处,也不能轻易损坏。

在一个图管理员眼,从这些献里也能读到历史。历史的赤山寺曾囤积了大量土地,还向外放贷,它的很多寺产恐怕是这么来的。遇灾荒之年,很多人会将土地抵押给寺院借钱,有些人可能成为流民再也没有来,另一些人则无力偿还,土地成了寺庙的。

这样的寺院在普通百姓眼是庞然大物,在另一些眼也会成为肥羊,到了战乱年间往往是被洗劫的对象,所以赤山寺在历史曾多次毁于战火又重建。有了历史经验,寺庙里的和尚估计也学精了,将大量的财富变成黄金,打造成各种器皿秘藏。

到了南宋末年,赤山寺又一次囤积了大量财富,看看这里的房契地契知道。估计是趁着战乱放出了不少贷款,留下了不少借据。但是后来赤山寺的传承彻底断了,大赤山收藏的东西再也没有拿出去,在外面只留下了传。

掌握大赤山的魏氏家族,在历史和赤山寺肯定是合作关系,弄不好还曾暗掌控过赤山寺,但这种关系也不是永恒的,假如连赤山寺都不存在了,还有什么好的呢?

丁齐考证过赤山寺的历史,它曾在蒙元南下期间被毁得很彻底,直到元代期才又一次重建。所谓寺庙的重建,往往只是宗教意义的继承关系,如这里原先有一座什么寺,某个僧众团体发愿募资、募地皮,又在原址重新修了这么一座寺院。

那么这座赤山寺还是原先的赤山寺吗,从寺庙角度应该是的,但原先赤山寺的东西还属于他们吗,这未必了。如顶云的师父想重修赤山寺,结果条件已不允许,只能在江北区又修了一座阅江寺。

顶云和尚听境湖大学图馆发现了当年赤山寺收藏的经卷,于是跑去求取,结果没人给他,因为那东西本不是阅江寺的。其实算顶云再修一座赤山寺,原先赤山寺的东西属于这座赤山寺了吗,恐怕也没那个道理。

所以赤山寺在南宋末年有过一次传承断代,当年所有的收藏等于封存在了大赤山,后来的寺僧众也不知大赤山在何处,只是隐约知道有这么个传而已。至于朱敬一留下的方外图志在解放前为何会被赤山寺收藏,恐怕也与此有关。

不仅赤山寺的传承断代了,其实世代居于大赤山的魏氏家族也传承断代了,如今只剩下了这么一位不识字的魏凡婷。

丁齐甚至还推测范仰其实根本没有进过大赤山,他只是找到了魏凡超,或许是魏凡超没带他进来。按照范仰的心性,假如成功对付了朱山闲等人,谋夺了方外图志和境湖,过头来恐怕也会谋夺大赤山吧,魏氏兄妹并不清楚此地收藏的价值。

假如真是那样,纯洁无知的魏凡婷恐也没什么好下场,但如今魏凡超与范仰已死,这些假设便不存在了。假如丁齐没有进来也罢了,既然他已经进来了,并见到了魏凡婷,眼下有一个头疼的问题这姑娘怎么办?

参观完了住处,眼见时间已经不早了,丁齐道:“我该去了。”

魏凡婷刚见面时劝他赶紧走,结果丁齐反问她该怎么离开,魏凡婷却愣住了,她显然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现在丁齐主动这么,魏凡婷便好道:“我哥哥还没有来,你怎么离开呢?”

丁齐:“我既然能进得来,应该有办法出得去,可以试试。你在这里等着吧,我还会再来的。”

魏凡婷居然很听话地留在这里等着了,并没有跟随丁齐走出山谷。离开大赤山的时候,丁齐的心情多少有些沉重。魏凡超固然有取死之道,可是魏凡婷对此毫不知情,丁齐隐约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这个姑娘,至少要想办法解决她尚不自知的困境。

刚刚走出大赤山来到江岸边,兜里的手机一个劲地震动,丁齐还以为是来电话了,掏出来一看,微信群里有百条留言,几乎都快炸锅了。

是朱山闲建的“方外”群,冼皓暂时退群了,后来庄梦周和尚妮又加了进来,但是大家没事很少在这个群里话,今天丁齐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首节上一节129/48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