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 第675节

  虽然张楠还想坚持,但架不住陈露阳真动了手。

  东北小伙儿一身力气,三下五除二就把张楠按进了被窝,边叨咕边把人裹得严严实实。

  等陈露阳再下楼时,屋里正热热闹闹唠着嗑。

  “红军儿,切点姜,整点红糖水,张楠发烧了。”陈露阳道。

  “发烧了?!”孙红军正咬着半块冻梨,一听这话眼睛都圆了,

  “刚才我上楼给他送柿子的时候还好好的,看着精神头也挺足的啊。”

  “他那是强撑着呢!”陈露阳皱眉说道,

  “脑门烫得跟烧锅似的,也不吭声。幸亏我上去瞅了一眼。”

  “行,我这就去!”孙红军连忙把冻梨往桌上一放,撸起袖子就往厨房跑。

  陆局道:“最近病毒多,明天我领大家来个大扫除,烧点醋撒一撒。”

  陈露阳点头:“大扫除的事儿就辛苦你了。”

  “张楠把制动推杆的图纸画出来了,明天我打算趁热打铁,去跟学校当面敲下加工安排,把节奏往前赶一赶。”

  “好!”陆局痛痛快快答应下来。

  ……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陈露阳就起来了。

  外面冷得厉害,

  跟着大家伙一起吃完早饭,陈露阳穿好棉衣刚准备出门。

  还没等戴帽子呢,就看见张楠裹着厚棉袄、脖子上围着围巾,脸色发红的从楼上走了下来。

  “你咋下来了?”陈露阳一愣。

  “我跟你一起去。”张楠拉了拉袖口,语气带着坚持。

  “你烧还没退利索呢!”陈露阳皱眉,“好好在厂里歇着,我们拿着图纸就行。”

  “我不去你说不清楚。”张楠坚持往外走。

  “推杆那张图我画的,哪里能削,哪里不能动,我心里有数。”

  “到时候你要是讲不清楚,技校那边一句‘不好加工’,那我图不是白画了?”

  “再说了,”张楠顿了一下,眼神认真的看着陈露阳,

  “我就当出去透口气,别管我。再烧也烧不死我。”

  陈露阳盯着他看了两秒:“死活都拦不住你是吧?”

  张楠站在原地,双目平静的看着他。

  陈露阳叹口气,抬手接过张楠怀里那卷图纸,顺手把他围巾往脖子上又勒了勒。

  “那就走!”

  ……

  等到了丰南技校的时候,门卫大爷还记得他们,没多说什么就放行了。

  何正书正在车间里看学生调刀。

  知道陈露阳过来,何正书擦擦手从车间出来,就看见陈露阳和一个精神状态不是太好的青年站在门外。

  “何老师,我今天又来打扰了!”

  陈露阳热情的跟何正华握了握手,随即笑着回头搂着张楠,正式介绍道:

  “这是张楠,北大力学系的学生,张老师的高徒,也是项目零件的绘图负责人。”

  “你好。”何正华伸出手跟张楠握了握,随即疑惑的看了看张楠。

  只见张楠烧的眼睛湿润润、亮晶晶的,脸蛋红红,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刚刚哭过一场,别说看着还挺好看~

  “这位张同学,你这状态不太对啊,要不然一会儿去我们校医院瞧瞧?”

  “没事,吃过药了。”张楠嗓门哑哑的开口。

  “那行。”何正华也不墨迹,对陈露阳笑道:

  “上次你来,光是在办公室里坐着了,也没来我们的实践车间走走。今天带你参观参观。”

  “好啊!”

  陈露阳这次还真就想看看对方的生产情况。

  当下何正华领着陈露阳和张楠,走进车间参观起来。

  整个实践车间分成了三排操作区。

  靠墙一溜是普通车床,最靠近窗户的是两台卧式铣床和一台老旧的立铣,中间还有几张搭着铁板的工位桌,供学生做装配钳工练习。

  后排那头堆着一堆磨刀机、台虎钳和一台摇臂钻床,几名学生正围在那儿换钻头,看样子在练阶梯孔定位和铰孔操作。

  整个车间虽然显得有些破旧,但从地面清扫、工具摆放,到学生戴帽穿衣的规范程度上来看,还是挺讲规矩的。

  “这台车床能走刀吗?”陈露阳指着靠墙的一台设备问。

  “老CA6140,能走。”何正华道,“就是尾座不太准,干活得留点余量。”

  “铣床也能用?”陈露阳问。

  “可以。”何正书点点头,“那台X62W是我们系里宝贝,带横向行程限位的,可以跑点小槽,就是吃刀飘得厉害。”

  陈露阳和张楠对视一眼,心里有数了。

  技校的工具齐是齐,但都是教学级别。

  干点简单粗加工没问题,但真要上精度、控公差,可就够呛了。

  看完车间,几人站在角落的一张工装台边。

  陈露阳从帆布包里掏出图纸递给何正华,道:

  “何老师,这是图纸,您看看。”

  “你们图纸画完了?”何正华诧异地接过图纸,摊开一看,

  “……这是一体推杆?”

  听到对方问到图纸,始终站在旁边的病恹恹的张楠,提起精神,开口道:

  “对。这是我们设计的一种制动推杆,”

  “前端接制动器,尾部连联轴器。中段这圈是限位环,用来止退。”

  何正华问道:“这环你想怎么搞?割槽还是走刀?”

  张楠回答:设计时考虑的是走外刀,用3毫米刀片掏。刀架切入后带退刀斜面,顺便形成一个止口。”

  何正书皱了皱眉头,“你这环是跟推杆本体一块出的?不是分段车好再压装?”

  “是整体出的。”张楠用手指着剖视图,声音有点哑。

  “这一段不承力,要求不高,料棒够长就能直接掏出来。”

  说完,张楠轻轻的咳嗽了一声。

  他烧得不轻,说话间声音都有些发飘。

  但是站在图纸前,

  张楠还是拼命的集中注意力,一个个的去回答何正华的问题。

  等到何正书把整张图纸顺着从头捋到尾,又翻回第一页。

  他合上图纸,对陈露阳道:

  “你们的图纸我看完了。”

  “我得实话说,你这件要是全交给我们这儿搞,”

  “咱这条件,吃不下。”

  他说着伸手往车间里一指:

  “我们这边的车床顶多靠表调个±0.1公差,铰孔也就一般水平,H7就别想了。而且咱们没有内锥刀,全靠手磨,误差控制不住。”

  “再说,我们这帮学生也不是正儿八经干项目的技术工人,大多数刚摸熟机床。”

  “你这精度高、结构复杂,要真划坏了刀具、砸了卡盘,谁也担不起责任。”

  “最关键的是,我们用的是教学设备。”

  “刚性差、负载低,吃不住大料,尤其像你这推杆要是四五百毫米长,车床卡盘都未必能压得稳。”

  “那你觉得能做哪一段?”陈露阳开口问道。

  何正华思索片刻,指着图纸上的几处节点位置,道:

  “我们这边能先给你们把推杆的外轮廓粗车出来,也就是圆柱定位段、限位环轮廓、导柱初胚这几段。”

  “但像这边的精配孔、键槽还有后头这段配合段,精度高,要求严,这些咱们不敢碰,也碰不了。”

  他把图纸往回一推,语气坦诚:

  “我们技校这边的定位本就偏教学方向,练的是基本功,不是拿来做精密件的。咱这儿不比你们修理厂,老师傅天天拿活练手。”

  “我们这帮学生,轮廓粗车、开槽钻孔都没问题。”

  “但涉及到高配合精度的孔、槽,还有带公差的配合段,得靠厂里的老师傅,学生真不敢碰。”

  “明白。”

  陈露阳“嗯”了一声,语气比刚才多了几分正式:

  “还有一件事。”

  “我们这个项目,已经被市经委正式立项了,挂了市级试点的文。现在是由北大和修理厂共同申报,市经委、市科委联合备案的‘产教协同示范项目’。”

  说着,陈露阳从书包里抽出一张红头文件的复印件,递过去。

  何正华一眼瞟见右上角文号,再一看盖章,眉毛挑得老高。

  竟然还真的是市经委的章!

  陈露阳趁势继续:“所以我希望能以‘联合实践实训’的方式,把咱们技校正式纳入项目协作单位。”

  “我们修理厂负责出图纸、提供材料,并安排工艺指导老师到场。”

  “贵校这边提供场地、教学设备和操作学生,由实训老师全程参与监督生产。”

  “双方签署《联合协作备忘录》,每轮试制过程留档、结果归档、样品回收检测,资料全部入账入册。”

  “等到年底市里和学校组织项目评估,申报材料上会专门列出协作单位,只要产出扎实、过程留痕,评优表彰时您和学校的名字都会被列入推荐名单里。”

  嚯!

  何正华忍不住抬起头看着陈露阳,眼神中全是震撼!

首节上一节675/7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