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 第636节

  “我不是申了个‘汽车零部件通用化试制’的项目嘛,图纸这块儿有北大力学系的学生和老师帮忙,现在就差找地方落地生产了。”

  “起初挺顺的,可真一动手就发现问题了。”

  “这三种零件的工序太细、太复杂,原来那家打样的小工坊根本吃不下这活儿。”

  “关键是这种活又碎又杂,大厂嫌麻烦,小厂吃不住,我也是实在没招了,这才想到了技校。”

  这话一出,梁仲维眼神微微一动。

  他这段时间跑了三片区,整天琢磨的就是产业跟教育怎么能对得上口儿。

  眼下这不是活生生一个例子就摆在眼前吗?

  “那你现在合作的技校,能接得住这活儿?”梁仲维语气放缓,像随口似的问着。

  “一部分吧,”陈露阳摇头。

  “他们设备不齐,只能做简单部分,剩下的工序还得想办法再找别家接着做。”

  “我今天回来就是想看看仓库里的材料有多少,心里有个底,然后就继续出去跑,挨家技校谈去。”

  梁仲维顺势问:“那你有想好合作的技校了吗?”

  陈露阳摇摇头,轻轻叹了一口气:

  “拿着地图一家家走吧。”

  “现在不是我找人合作,是人家愿不愿意与合作。”

  “能接我这活儿的,就坐下来谈。”

  “不管是哪儿的,只要能把活干好就行。”

  梁仲维点头道:“嗯,现在这年头干啥都不容易。要真想做成一套通用标准件,还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你得有耐心。”

  “技校的事你也别太急。”

  “有时候合作谈不成,不一定是你的问题。”

  “……”

  两个人这边正唠着,旁边司机小马跑了过来。

  “主任,车已经修好了。”

  梁仲维一听,转头问:“多少钱?”

  张国强拿着记工单走了过来:“换了一个火花塞,修了根接线,又给调了点火,三项加一起一共是1.8元。”

  “主任说给半价,那就是9毛。”

  “不到一块钱的东西,还收啥钱啊!”陈露阳摆手道,

  “我人都在这儿呢,这次不要钱了,算请师兄的!!”

  “那可不行。”梁仲维立马出声,“一码归一码。”

  “你们这手艺、这效率,收个正价我都不嫌多。抹个零我已经挺知足了。”

  最后,好说歹说,

  两人你推我让、你争我拦,最终还是梁仲维掏了9毛钱,把这单“友情价”修车给结了。

  张国强接过零钱,也没多说,只是转身回了车间。

  可人刚一走进仓库,就又拎出个弹簧来。

  “这车座太硬了,估计坐时间长了弹性全没了。”

  张国强蹲下身,三下五除二就拆开了副驾座位。

  一边拧螺丝一边嘟囔:

  “都压塌了,还不如早点换个软点儿的,坐着舒服。”

  没一会儿,新弹簧安上,椅子调了角度、包了层旧绒布,顺手还在背靠那塞了点泡沫垫。

  司机小马站在一旁,看得一愣一愣的,半天才反应过来这是给他换座椅呢。

  给司机小马感动够呛。

  “师傅,谢了啊!”

  “谢啥啊,路上慢点开,别再颠坏了就行。”

  梁仲维看着这一幕,嘴角微微上扬,

  临走前,他抬手拍了拍陈露阳的肩膀。

  接着转头望了车间一眼,眼神一沉若有所思,但终究什么都没说,便挥手告辞。

  眼看小车远去,陆局好奇的凑过来打探。

  “小陈主任,你这个师兄是什么来头啊?”

  “我也不知道。”陈露阳回答。

  别看他和梁仲维见过三面,但他是干什么的,陈露阳还真不知道。

  主要也是没法问。

  每次两个人见面聊天的时机和环境,都不太适合询问对方的工作。

  这时,李河凑过来开口道:

  “他不是市经委的吗?”

  陈露阳瞪大了眼睛,回头看着他:

  “你咋知道?”

  李河开口道:“他登记了啊。”

  说着,李河拿出了登记的本。

  上面还留着司机小马的登记信息,在修车单位上,写的确实是市经委。

  “嘿,我说李河,没想到你这情报工作做得还挺好。”陈露阳夸奖道。

  嘿嘿嘿~

  李河嘿嘿一笑:“我这不就听主任和陆局的嘛,让干啥我干啥。”

  “让我登记,我就认认真真登记。该写啥写啥,绝不马虎。”

  陈露阳夸奖道:“登记的好,今天晚上给你加个鸡腿儿!”

  说完,陈露阳有些心疼的看着待客室里没喝完的两杯茶。

  “你说,挺好的茶叶,白瞎了。”

  他大老远从学校折腾到这,一口水都没喝。

  结果桌上摆着两杯冒香气的好茶,一点没动,真让人看着……

  好!森!气!啊!

  “以后整点茶叶沫子得了。”陈露阳心疼疼。

  “陈哥,来来来,喝点热水暖呼暖呼。”

  孙红军瞅着陈露阳状态不对,赶紧端过去一杯热水递过去。

  虽然陈露阳嘴上说的埋怨,但是眼神从进屋就一直往那两杯茶水上瞟。

  好像要是谁不盯着,他就能抓起来咕咚喝一口。

  吨吨吨吨吨吨。

  一杯热水下肚,陈露阳把杯子往桌上一放,接着回头唠正事儿。

  “咱们仓库里的料咋这么少?”

  焦龙是负责修理厂物资这一块的。

  一听到陈露阳问话,赶紧回答道:

  “陈哥,咱们仓库里这批料确实有点紧张。”

  “前阵子厂里那批零件不是搞试制嘛,从火花塞到垫片,还有喷嘴,几样零件全是咱们仓库供的料。”

  “小件还能凑,关键是那几块圆钢、钢板,打样一次就削下去不少。”

  他顿了顿,又低声解释道:

  “咱们修理厂本来就不是按‘小批量制造’走流程的,材料预算全按‘修车任务’批的,哪敢多囤啊。”

  “再说,这段时间外头来修的车也不少。像出租公司、街道办,几个单位的车都送来咱这整。”

  “垫圈、接头、滑套这些常用件消耗得太快了。”

  “原先还能翻点库存里的旧料,现在真是连边角都快翻不出来了。”

  陈露阳眉头轻轻一皱。

  焦龙说的有道理。

  虽说厂子头上还挂着“修理中心”的牌子,但实际干的活早已经不是单纯的修补,而是半个车件加工点,不少工艺活儿都得从原料整起。

  耗材自然也跟着翻了番。

  看着陈露阳的神情,焦龙主动出声道:

  “陈哥,不然我去西南那片老工业区转转?”

  “那些地方平时干零活、做设备零件多,偶尔也会剩点割了一半的原料头,怕报账麻烦就干脆扔堆里。”

  “要是能跟厂车间的小工头好好唠唠,说不定能从人家那蹭点刀下料出来。”

  “实在不行,我就去废品站、旧货市场翻翻。”

  “老变压器、电机壳子、旧轴承,那些拆开了也能抠出钢材。”

  “只要动手快点,回来修修磨磨也能上机。”

  听完焦龙的话,陈露阳脸上没什么表情,眉头却皱得更紧了。

  现在钢材是紧俏资源,国家有管控,真正能碰到的合格原材料很少,

  可废品站就不一样了。

  没人管,也没人问,

  只要眼疾手快、手头麻利,总能整出点能加工的料。

  但问题是……

  不行啊!

  点火线圈模块要用绝缘壳体配金属接触芯,

  制动推杆得是高强度碳钢,

  联轴器套筒不但要耐冲击,还得保精度,轴孔配合得卡得死死的……

首节上一节636/7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