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第117节

  “那就好!”李母见他信心十足的样子,放心干活去了。

  李长乐把海蜇埋好,见陈永威回来了,将水桶里的海蜇脑、海蜇里子还有海蜇血分别倒进油布袋里。

  “阿威,你把这些带回去,让我阿爸分类煮了,你拿棒冰箱去码头,找阿东买一块钱的冰块回去保鲜。”

  “好嘞!”陈永威将油布袋装背篓里,提着朝南山走去。

  陆陆续续又有村民拉着竹筐来卖海蜇。

  一个多小时后,陈永威蹬着三轮带着午饭回来,“哥,阿堂伯已经把海蜇脑那些煮好了,我都放到棒冰箱里了。”

  “你吃了没,吃了就把这些送回去?”李长乐把水桶里的海蜇脑这些,让他送回去煮了放冰块里保鲜。

  “我吃了来的!”陈永威将砂罐从三轮车里面端出来,又抱了一摞斗碗出来,“米面在里面你们自己舀。”

  陈阿奶看了孙子一眼,“哟!谁在家煮的米面?”

  “小青和小慧煮的米面,小洋和小涛几个在家盯着晒蛎肉干鱼干,小的两个帮阿堂伯应梭线。”

  “连小的几个也没空闲,全家齐上阵。”

  陈永威笑着点头,“我走了,来的时候把橡皮桶带来。”

  李长乐挥挥手,不歇气的干了两个多钟头,早就饿了,忙拿了碗筷捞米面。

  揭开砂罐鲜香扑鼻,令人食欲大开,只见里面装着满满一砂罐,用蛎肉、虾干、小唐菜、还有鸡蛋煮的米面。

  一人舀了满满一大碗,找块礁石坐着就开吃,唏哩呼噜的吃的满头大汗。

  肚子填饱后,几人的速度快多了,沙滩上堆满了压着海蜇皮的沙堆。

  这时,海面上的风浪越来越大,能捕捞到的海蜇越来越少,不少人家收了抄网,把自家捞到的海蜇,朝李长乐家杀海蜇的地方送。

  这一批海蜇就少多了,多的才十几个,少的才五六个,一群人围着李家的摊子,叽叽喳喳的像一大堆鸭子吵个不停。

  金家兄弟和金辉父子拉着海蜇过来,见围满了人,把海蜇放在李家杀海蜇的地方,就回去换衣服去了。

  用了李家抄网的那个汉子,也帮忙用海沙压海蜇皮脱水,李长乐忙让他回去了。

  前后弄堂住着,不过就用一下抄网,让人浑身湿漉漉的帮忙干活,这事他可做不出来。

  拿了钱的村民,羡慕的看着堆成山的海蜇,“阿乐啊,收了有一万多斤了吧?”

  李长乐也不瞒他,“收了八九千斤,加上我家捞的,有一万三四吧?”

  “海盐和明矾也要一百多块了,海蜇起码也要一百多块,你家收这么多,要是卖不出去就麻烦了哦!”

  “镇上到处都是卖海蜇皮的,一天也卖不了两斤!”

  “阿爸,你也是的,海蜇腌好了,用盐卤泡着,卖一年也不会坏。”金辉觉得自家老头多管闲事。

  李长乐笑了笑,“我也是这样想的,主要还是我丈母娘在鹿城有铺子,外面就是菜市,等腌制好了送过去请她帮忙卖。”

  “哦,原来是送鹿城卖啊,大城市拿工资的人多,一天卖个十来斤,应该没问题。”

  “小花婶,还是你家阿乐福气好,我们村讨城里老婆的,回城后就不来了。”

  “就是,你看人家周老师,文化高人长得也好看,不嫌弃我们渔村日子苦,连丈母娘对你家都那么好。”

  金辉老婆羡慕的看了一眼一旁记账的周若楠,想到自己大字不识一箩筐,心里有些发酸。

  “我家阿楠跟亲家母良心好,不嫌弃我家穷,老大和老二媳妇持家也是把好手,家里多亏她们操持。”

  李母夸完周若楠还不忘夸夸两个大的。

  葛昌发浑身湿淋淋的拖着竹筐过来,往李长乐跟前一扔,“你清点一下,我回去换了衣服来帮你弄!”

  “行,晚上做海蜇脑汆鸡蛋下酒。”李长乐拉过竹筐,“还不错嘛,一会儿功夫也捞了十来个起来。”

  “多亏阿威把你家的抄网送来给我用,我跑礁石那边捞到的。”葛昌发说罢就要走。

  “慌个屁啊,一共才十来个,把钱给你再走。”李长乐把海蜇从竹筐里抓出来,清点后让周若楠把钱给了他。

  葛昌发拿着两块钱,乐呵呵的走了。

  李长水兄妹也放弃捕捞海蜇,回到沙滩上忙着分拣海蜇卖钱。

  李玉芳兴奋的把一个三四十斤重的大海蜇扒拉出来,放到大的那堆,“哥,大的有多少了?”

  “加上你这个已经十五个,”李长水把一个中号的放到一边,“中等的有二十个,小的也有十五。”

  “大的十五个,三角钱一个,小的两角,二十个是多少钱啊?”

  李玉芳算不清楚了,气自己没上过学,连算术都不会,找到算钱给村民的李长乐,“阿乐哥,快去帮我们算一下,看看我哥捞了多少海蜇起来?”

  李长乐回头见她头顶那,稀稀拉拉的三根头发还在滴水,忙道:“浑身都湿透了,以后老了有你的苦头吃。”

  “没事,我头发少,一会儿就干了。”李玉芳拉着他回去,帮他们算兄妹俩分家后的第一桶金。

  “哥帮你算,你先回去把衣服换了,不然老了风湿骨痛,有你受的!”

  李长乐想着兄妹俩这辈子分家早,玉芳丫头不会再像前世那样,不过三四十岁,连儿子都没看着长大就没了。

  李母闻声扭头,上前捏了她一把,“死丫头,你看你这一身,全都湿透了,赶紧回去换一身干衣服来,这里你哥嫂晓得弄,不会少算一个的钱。”

  说着又指向阿水,“你也回去,找你二伯拿些姜回去,煮了吃了再来。”

  李玉芳以前身上的衣服在滴水,亲娘也从没管过自己,眼眶有些泛红,“二伯母,我们不是为这个,你们这么忙……”

  “忙也不差这一会儿功夫,赶紧走。”李母像赶鸭子似的,冲兄妹俩挥了挥手。

  周若楠拿了账本上前,“阿水、玉芳,你们赶紧回去换身衣服,嫂子保证帮你算好。”

  兄妹俩已经分拣的差不多了,剩下几只一眼就能看明白。

  “好的嫂子。”李长水拉了妹妹一下,“二伯母,我们这就回去。”

  兄妹俩走后,李长乐帮着清点了一下,大海蜇十八个,五块四角钱,中等的有二十一个,四块二,小的也有十六个,一块六,一共挣了十一块二。

  周若楠记好账看了一下,发现阿水一个人都快赶上金家兄弟,不由得叹道:“阿水和玉芳干活,比那些大人还卖力!”

  李母摇了摇头,“家里就那么点粮食,房子是住过几代人的老房子,不卖力点以后连老婆都讨不到。”

  海蜇收完后,周若楠继续杀海蜇,李长乐一个人在沙滩上挖坑,一个个沙堆沿着他家杀海蜇的地方垒了起来。

  李母婆媳和陈阿奶忙了大半个小时,把刚收起来的那些海蜇杀出来,陈永威就蹬着三轮来了。

第180章 唉!人为啥要老呢

  李长乐和陈永威把橡皮桶从三轮车上抬下,见里面放着几根麻袋,“拿麻袋做啥?”

  “阿堂伯给我的!”陈永威说着将重叠在一起的橡皮桶取出来,放在地上。

  “阿乐,你们把最先压着的海蜇皮、海蜇头刨出来装麻袋里,其他的就堆在一起,等会儿还得过一道秤!”

  李母指着礁石旁边那堆海蜇皮说道。

  “好嘞!”李长乐拎着麻袋朝礁石那边走,陈永威想想跟了上去,“哥,许仙梅在桥头拦着阿水和玉芳,好像在问他们要钱。”

  “家已经分了,得他们自己立起来,当起自己的家才行。”李长乐扒开说罢将橡皮桶放下,“你把最后那点送回去煮了冻起来。”

  “哦哦!”陈永威应下走了。

  李长乐扒开最垒起来的沙堆,把压在海沙下面海蜇皮、海蜇头刨了出来,用力将上面的海沙抖干净装进麻袋里面。

  原本水汪汪QQ弹的海蜇,这会儿就跟晒蔫了的黄瓜差不多。

  过了一会儿,李长水兄妹急匆匆的赶了过来,“哥,我们来晚了。”

  李长乐看了看眼眶还有些泛红的两人,“没事,吃过饭了没?”

  “吃过了的!”李长水说罢就蹲下帮着刨沙堆,收拾海蜇皮。

  李长乐见他不说也不问,自顾自干手里的活。

  “哥,她问我借钱,我没借给她。”李长水像是解释,又像是发泄般的说道,“等她老了干不能动了,我会给她饭吃,但不会给她一分钱。”

  “给她做啥,再多钱都送去给许建国了。”李玉芳气呼呼的说道。

  李母皱眉看着她,“咋了,才分了家,你阿娘就找你们要钱了啊?”

  “嗯!她说我们把粮食分走了,他们不够吃,让我们借二十块钱去买粮食,我们不借,她就追着我们骂。”

  李玉芳想到许仙梅说的那些话,心里还气愤难受的不行,“她就是看到分家后,你们和三伯,还有哥嫂凑钱给我们,才巴巴的找我们借钱的。”

  “二伯母,哥、嫂子,你们凑给我们的钱,等我们挣了要还给你们的。”李长水瓮声瓮气的说了一句。

  李母怜惜的摇头,“不用了,给你们就是你们的,给自己争口气好好干个名堂出来。”

  李长乐拍了他一下,“就是,以后她对你们好,你们也对她客气点,不好就自己顾自己的,管好自己的家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成了,想那么多做什么?”

  “我记住了。”李长水重重点头,埋头干了起来。

  李大嫂将沙堆刨开,提起一张海蜇皮,心疼的摇头,“这东西缩水太厉害了,重量少了一半不止,太划不来了。”

  “这就心疼啦?等用明矾腌渍两天后,鲜蜇收敛排出来的水分更多,腌好了你再看,海蜇皮干瘪瘪的,比我这张老脸还要干瘪。”

  陈阿奶说着,还指了指自己满是皱纹的脸。

  李大嫂看了她一眼,不由得想到自己老了的样子,“唉!人为啥要老呢?”

  陈阿奶和李母听笑了,“老算啥,时辰一到,还要你命呢!”

  李大嫂听后点了点头,想想又问,“陈阿奶,我在娘家的时候听我阿奶说,有一天晚上,半夜三更的,听到房顶有人在问,王何氏要带走么?”

  “另一个人说,王何氏还有两年,后面的陈王氏该走了,第二天我大阿婆果然就走了,真的有地府、有阴差啊?”

  “怎么没有,人死了就被阴差用铁链拴走,到地府阎罗王那接受审判,干了坏事的,犯了口孽债的……恶事做尽的下十八层地狱!”

  李长乐听后想到自己,不明白自己连阴曹地府都没去过,死了又重活的属于哪种类型?

  一群人说说笑笑的,干起活来也挺快,没多久就刨了好几堆出来。

  大伙儿正干得热火朝天,李大哥和李二哥就拉着板车来了,上面还放着一袋明矾和一杆大秤。

  兄弟俩提着橡皮桶去礁石坑那边,四人把橡皮桶装满海水抬到沙滩上,抬到板车上放好,陈永威和李二哥拉着板车往回走。

  李大哥将装着海蜇的麻袋用绳子拦腰捆绑好,李长乐拿了根木棒穿过大杆秤绳扣,然后用秤钩勾住绳子,两人抬起海蜇皮开始过秤。

  周若楠上前将吊着秤砣的渔线,拨到合适的位置,“两百一十六斤。”

  李大哥点头,“拿本子记好,等把所有的海蜇都过秤后,我来兑明矾腌渍。”

  腌制海蜇皮需经过初矾、二矾一盐、三矾二盐三道工序。

  其中初矾处理,是将鲜海蜇按重量的比例配制明矾,用水溶解后腌渍,使鲜蜇收敛并排出水分,。

  二矾一盐处理,按初矾海蜇皮的体重,加适量的粗粒海盐,明矾,再腌渍7天10天,进一步排除水分。

  三矾二盐处理:按二矾蜇皮体重,按照比列加粗粒海盐,明矾再腌渍十天左右。

  经过三次工序后,海蜇皮才能完全脱干水分,逐渐从透明变成淡褐色,然后将海蜇皮装进用海盐稀释后的浓盐水里面存放。

  周若楠点了点头,从包里拿出账本记上,接着过第二袋,“两百一十八斤。”

  李长水和李大嫂把装竹筐里的海蜇拉过来继续过秤,过秤后的海蜇李二哥跟陈永威拉回家等着腌制。

  一群人在沙滩上忙了大半个小时,才把所有的海蜇过完秤,值得庆幸的是,一直都没下雨。

  收回来的海蜇,加上他们自己捞的,脱过一次水后的海蜇皮和海蜇头,有一万两千六百八十五斤。

  几人将剩下的海蜇装进竹筐和麻袋,搬到板车和三轮车上往回拉。

首节上一节117/2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