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第115节

  “哥,干看着做啥,赶紧拿竹筐来捞啊!”李长乐吃力的提着满满一网兜海蜇,浑身湿漉漉的朝岸上走。

  “哦哦!”李二哥接过李二嫂递来的竹筐,提着就朝海水里走,抓住竹筐沿口,一下就捞起来几只。

  李大哥也激动的提着竹筐下海打捞起来,岸上的妯娌几个不敢下水,就拿着畚箕把搁浅的水母撮起来,端去倒在离海边稍远的沙滩上。

  李大嫂翻开一个海蜇,从旁边的大海螺里爬出来一只八爪鱼,蠕动着触须快速朝海边逃窜。

  “娘!”她惊喜的喊了一声,抓起八爪鱼,不停扒它往自己手上缠绕的触须。

  周若楠撮起一个海蜇,扭头就看到一只白蟹从李二嫂身后爬过,“二嫂快点,你后面有一只螃蟹!”

  “在哪儿?”

  李二嫂抬头往后一看,只见一只白蟹横着在沙滩上跑的飞快,快跑几步一脚踩在它背壳上面,伸手抓住蟹壳两侧大喊,“阿乐,带麻绳了没?”

  “带了的!”李长乐将网兜里的海蜇倒在沙滩上,从兜里掏了一把麻绳递给她,还带出来几个网兜。

  “嘻嘻!”李大嫂看着沙滩上的网兜笑了,“阿乐裤兜就跟百宝袋一样,啥都有!”

  李长乐忙捡起来揣兜里,得意的说道:“我这就叫有备无患,你们就不懂了吧!”

  “阿乐现在做事比我们还稳妥。”

  李大哥提着竹筐兴奋的大喊,“卧槽~这么重,压得我差点没抓住竹筐。”

  李二哥提着竹筐浑身湿透的走了上来,“阿乐,这么多海蜇,我们咋整?”

  他们捞起来的这些海蜇,小的十几斤,大的三四十斤的都有。

  “还咋整?”李大哥乐呵呵的说,“把捞得到的都捞起来,送渔业合作社卖,捞他个几百个,少说也能卖二三十块。”

  李长乐听后皱了皱眉头,“这么少?”

  “你以为按斤数称的啊!”

  李大哥笑着指着自己竹筐里,那只起码有三四十斤重的海蜇,“三十斤以上的渔业合作社收三角一个,二十斤以上的两角、十斤以上的一角一个。”

  “太便宜了,卖鲜货划不来!”李长乐果断摇头,“全都做成海蜇皮,送到鹿城给我丈母娘卖!”

  他记得海蜇里子、脑子都是比较值钱的,虽说出的比较少,一般几百斤鲜货也出不了一斤,但一斤也能卖一两块了吧?

  把海蜇都杀了,收集起来送海鲜楼卖,应该还不止这个价钱。

  “海蜇脑子”就是海蜇的生殖腺,成果冻状,味道极其鲜美,“海蜇里子”是从鲜海蜇肉里面的一层薄皮、色白、微黄,口感滑脆细腻。

  海蜇血是海蜇的伞部位置内侧,撕下来的一层薄薄的褐色血丝膜状物,一大只海蜇只有一丁点儿血。

  而且还不是每只海蜇都有,只有生长期较长的海蜇,表皮自然脱落且呈红褐色的那层膜才可称为“海蜇血”。

  所以在海蜇里面也是最为值钱的一部分。

  这几样东西不能像海蜇头和海蜇皮那样,可以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得简单的水煮后用冰块冷冻起来储存。

  周若楠点头道:“我觉得可以腌了送鹿城卖,我上次见我阿娘买的海蜇头一块一斤,海蜇皮也能卖八九角。”

  她说着用畚箕戳了一下一个海蜇,只见那只伞下有一层薄薄的褐色血丝,“还有这种的,一斤能卖到十多块呢!”

  李长乐接过去说道:“八九斤鲜货就能出一斤干货,大的有三四十斤,一个海蜇不算海蜇脑和海蜇里子,就能卖一块多。”

  “大的一个至少能挣一块,小的也能挣几角,台风天不能出海,我们自己做,不过就是费点功夫罢了。”

第177章 漂浮的小钱钱

  李大嫂夫妻听后眼都亮了,全都扭头看向李二哥夫妻,“你们觉得咋样?”

  马上就要动工建房子了,家里的钱还有那么大的缺口,又遇到台风天不能出海挣钱,现在又有了挣钱的机会,大伙儿都一门心思想多挣钱。

  “一个海蜇的赚头相差那么多,还有什么好说的!”李二嫂毫不犹豫的说道,“全都腌起来送鹿城请亲家母卖,到时候我们给她老人家抽头。”

  李长乐笑道:“我也是这样打算的,毕竟还要用她老人家的铺子。”

  “有铺子还愁啥,赶紧下水捞,等潮水涨起来,我们去阿珍二叔家买海盐。”李二哥说罢提着竹筐下水继续干了起来。

  鲜的海蜇吃在嘴里是苦的,腌制海蜇皮得用粗粒海盐,还有一定比例的食用白矾。李二嫂二叔家是晒盐卖的,一担盐也才四五块钱。

  “哥,我来了。”陈永威扛着一堆家伙什跑了过来,后面还跟着陈阿奶、李母,李长水兄妹、金家兄弟和金老头爷俩。

  原来,陈永威回去拿家什的时候,陈阿奶去了李家帮着织拖网,她和李母得知李长乐几人去海边捞水母去了,心里不放心,就跟了上来。

  走到半路遇到李长水兄妹,干脆把他们也叫上了,到了南山,金家看到他们一群人背着家什朝海边走,又跟了上来。

  “哎哟喂~”陈阿奶看着那堆海蜇惊喜的喊了起来,“这些海蜇的个头还挺大。”

  “嗯嗯!可能是要打台风了,被吹到岸上来的。”

  金老头看到那堆海蜇时,羊角胡都翘了起来,“天爷,你们都捞了这么多海蜇了啊?”

  他早上来海边就捡了几条毛毛鱼,和一些贝类,连一个海蜇都没看到。

  他来就看到了,难怪村里人都说阿乐海运好!

  “三叔,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回去拿家什来捞啊!”金老大话音未落,人已经跑出老远。

  大海里的宝贝都是大家伙儿的,只要没捞进网装进筐,谁看到都可以捕捞。

  “快点,指着大的捞!”李大哥和李二哥拿起抄网,飞快地朝海里跑。

  开玩笑,能不跑快点么,金家都来了,等会儿还会有别的人家。

  那些海蜇小的一角,中间的两角,大的三角,腌制好后更加值钱,这会儿海面上漂浮的都是一张张小钱钱。

  捞回家就是自己的,手快的多挣,手慢就少挣!

  李长乐大声安排起来,“阿威、阿水赶紧下水捞,小心点别被浪头卷走。阿娘和陈阿奶带着阿楠和嫂子把海蜇杀了脱水。”

  海蜇所含的水分较重,杀好后就用海沙埋起来脱除水分。

  李长水听后对李玉芳说道:“小妹你就别下水了,去帮着二伯娘杀海蜇去。”

  “哥,你小心点!”李玉芳看了看汹涌的浪头,明白自己下水连脚都站不稳,更不用说捞海蜇了。

  “放心!”李长水提着抄网大步走了。

  李母看着大步走了的李长乐,蹙眉看向周若楠几人,“我们自己腌海蜇皮啊?”

  “对,我们自己腌!”李长乐应下转身就走。

  周若楠见李母皱眉,连忙小声解释,“阿娘,我们商量好了的,腌制好了送鹿城卖!”

  “嗯嗯!我们都商量好了的,阿乐说自己腌了卖划得来。”李大嫂和李二嫂也在一旁帮腔。

  “行!”

  李母简短的应了一声,提着背篓去了堆着海蜇的沙滩前,从背篓里将胶手套取出来戴上,拿出一把竹刀,和一把跟杀猪刮毛刀有点相似的刮刀分给几人。

  杀海蜇的工具还是以前在渔业合作社,挣工分的时候置办的。

  李大嫂将竹刀递给周若楠,“阿楠,小心避开海蜇须,那东西蛰到人痒得不行。”

  “面蛰毒性不大,被蛰了也不怕,手痒痒的厉害的话,老渔民教你一个好办法,回去弄点白矾兑水多冲洗一会儿,很快就好了。”

  李大哥提着抄网在她后面,笑呵呵的说道。

  “你皮糙肉厚的当然没事了,阿楠上次被沙蛰刺了一下,头脸都肿了。”李大嫂想起周若楠脸肿得像海蜇皮,亮铮铮的样子,还一阵后怕。

  李母心有余悸的点头,“那次我们都被吓一跳!”

  “医生说了,是我的皮肤对海蜇毒素特别敏感的缘故。”

  周若楠将一个海蜇扒拉开,想想又凑到李母跟前,小声说道:“阿娘,把海蜇脑和海蜇里子、还有海蜇血分开装,阿乐等会儿送酒楼卖的。”

  “哦哦!”李母和陈阿奶连连点头,两人拉过一个海蜇就干了起来,动作比周若楠还利落。

  淡淡的透明红褐色的是面蛰,白色浅色沙蛰,面蛰的口感更好,营养也更丰富,沙蛰相对就要差一些了。

  海蜇可以分为两部分,上面的伞部和下面的触手部,触手部分有很多的触须,海蜇毒素都集中在这位置,割断后它们就不能蛰人并分泌毒素。

  大伙儿先把海蜇须用竹刀割除,然后用竹刀切断海蜇皮与海蜇触手连接的颈根。

  将海蜇脑子从海蜇头内小心翼翼的抠出来,然后用刮板将海蜇里子和海蜇血刮出放水桶里。

  不能吃的膏刮除,然后再刮掉和触手连接的颈部的黑色膏状物,直到整个海蜇皮变得透明光滑。

  最后用小刀将厚实的海蜇爪切开,跟海蜇皮一起用海沙埋起来脱水。

  海蜇触手这一块的肉质最为肥厚,渔民称之为“海蜇爪”,又把腌制好的海蜇爪称之为“海蜇头”。

  海蜇头肉质较厚,口感爽脆,海蜇皮在口感上与海蜇头相比要稍软一些,嚼起来也很有嚼头。

  海蜇具有润喉燥、消积化滞、润肠通便的作用,但脾胃虚寒者最好少食。

  几人干活还数李大嫂和李玉芳利索,两人力气大,动作也快,另外几人杀一个的功夫,她们已经开始杀第二个了。

  李长乐和李长水拖着水母上岸,让他倒在李家那堆海蜇旁边,等收工的时候再计数给钱,省得他送到合作社卖。

  李长乐看了看李玉芳,想了一下说道:“小芳干活不错嘛,手工哥给你两块钱的工钱。”

  “我不要,你要给钱我就不帮你杀!”李玉芳说罢将处理好的海蜇皮用沙堆压实,扒拉过一个就开干。

  李母拐了她一下,“小芳,听你阿乐哥的,我们杀了腌海蜇皮卖钱,是有赚头的,你白帮工可不行。”

  “是啊小芳,你跟哥哥刚分家出来,你看你家那房子,你哥不多攒点钱,以后拿什么修建新房,娶老婆?”

  “那少给我一点,人家帮干一天活,才两块钱呢!”她心里明白,阿乐哥是想帮他们兄妹,但他们已经帮了他们很多,做人不能太贪。

  陈阿奶笑道:“还有嫌工钱开得高的傻丫头!”

  “是啊,兄妹俩都是干活利落的,辛苦干几年,就能攒够建新房的钱。”

  金老二金老头儿子金辉连工具也不用,下水抓住一个海蜇就拖到了岸上。

  金老二见李母几个在那杀海蜇,好奇的问:“咦,你们不送合作社卖啊?”

  “我们打算自己腌海蜇皮卖!”周若楠抬头说道,“金二哥,你们抓的也可以卖给我们,价钱照合作社的算。”

  “好啊!还省功夫了呢!”金老二欣然应下,“我放这一堆,等收工了再算账。”

  “我家的倒这边,等会儿再算哈!”金辉放下海蜇转身就走,生怕动作慢一步,少抓一个海蜇。

  过了一会儿,金老头和金老大就拿着家什来了,两人得知李家要收海蜇,也是高兴的不行,乐颠颠的朝海里跑。

  海里一群汉子干的热火朝天,沙滩上,女人们埋头苦干,不一会儿,金家儿媳妇就带着几个汉子来了。

  这些人都是移民村来的,一个村的都沾亲带故,海上有钱捡能不来捡么!

  李长乐巴不得人越多越好,最好收他个上万斤,腌制好的海蜇皮能卖上一年才好呢!

  周若楠见沙滩上堆起的海蜇堆越来越多,海面上的海蜇越来越少,起身在围腰上擦了擦手,“阿娘,我回家拿钱和账簿来收海蜇。”

  “阿楠,你骑三轮车回去,把橡皮桶也带来。”李长乐提着抄网上岸,把三轮车钥匙递给了她。

  李母拉着他小声说道:“阿乐,家里的水缸不够用,要不还是你回去拿,顺便去找陈会计问问,村里以前搞副业时用的那些大缸还在不在?”

  “我晓得了,那我回去一趟!”李长乐接过周若楠递来的钥匙,掏出网兜抓了些海蜇脑和海蜇里子拎着,大步朝南山走。

  二十分钟后,他骑着三轮车到了陈会计家小卖部,下车走到窗前,见陈会计躺在摇椅上悠闲自在的听着广播。

  “阿冬伯,你这日子真美,神仙都不换。”

  陈会计睁眼看是他,“臭小子,台风天不在家好好呆着,又去哪儿瞎跑了?”

  “来你这算不算瞎跑?”李长乐笑嘻嘻的进了小卖部,“去南山干活的时候,跑去海边逛了一圈,恰巧遇到海蜇潮,我打算拿来腌海蜇皮卖。”

首节上一节115/2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