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258节

  袁万顺也劝说道:“喝两盅,我这边还有些炒豆子,下酒不错。”

  李铭摆摆手,脚步没停,“过家门而不入,我是一回来就跟你们说这事。你们喝,我要回家写材料。”

  傻柱朝他背后喊道:“下次有空了,记得给我说一声。”

  “没问题!”他已经快步走到中院门了。

  袁万顺感叹道:“小铭真是大忙人,连走路都是小跑一样,一下子就到前院了。”

  傻柱的语气有些羡慕,“忙得有所值啊!听我们厂长说,小铭这次上新闻简报,厂里都不知道该怎么表彰他了。”

  袁万顺怕自己理解错了,追问道:“什么新闻简报?”

  傻柱嘿嘿一笑,“就是平常看电影之前播的那十分钟新闻。”

  “上次吴名不是说,小铭那工地拍的是劳动画面的素材?”袁万顺其实已经信了,只是顺口反驳。

  由于不是拍了就确定能播,所以轧钢厂最早是散布了一条半真半假的假消息,真消息就流传有限。

  要是大张旗鼓的宣传了,最后没播,那丢脸就丢大了。

  厂里的人最后发现其实是假消息也不会介意,

  普厂同庆的大喜事,没工夫计较这么一点小事,反而会认为是那是老成持重之举。

  这年月就是这样,

  保持着战争年代的作风,不管大事小事经常是保密再保密,

  很多工厂甚至连名字都是虚虚实实的。

  比如全国闻名的东风机械厂,一大堆工厂都叫东风,

  但有的是造枪造炮,有的是修理农机,经营的业务天差地别。

  别说外地的人,甚至附近的本地人,都不知道厂里面是造什么的,

  可能内部漏得跟筛子一样,外面啥都不知道,

  因为家属生活在家属区,跟外面没有来往。

  能区分的只有各个工厂收发信件的邮箱编号了。

  这样子的情况,不搞计划经济都不行,市场的门都不知道在哪。

  傻柱很肯定的说道:“吴名他们听到的是假消息,实际是新闻简报,已经确定下来了,上的是第15号。”

  “真的假的?”

  连续被袁万顺质疑,傻柱有些不乐意了,语气有点冲,“我们杨厂长亲口说的,那还能有假!”

  “那咱们大院要出劳模了!”

  同一时间,

  前院,

  李铭碰上了练乒乓球回来的吴名、李俊义两人。

  吴名向他打听,“小铭,咱们厂里新成立的消费合作社,主要是卖什么的啊?”

  “主要是一些农副产品,比如大棚蔬菜。”

  李铭接着解释了一下把成立的原因,“因为咱们厂的福利经费挪了很多用于建职工楼,很多计划外的采购项目经费就不足了,又不合适停掉。”

  “这就改成卖给厂里的职工干部,回笼资金后继续采购。”

  吴名郁闷道:“分房子没有份,福利还少了一大截,没分到房的人吃大亏了!”

  李俊义笑道:“这不用想也知道的事情,不是上头拨款统一修建的房子,那不就得你们厂里自己挤一挤。”

  吴名说起牢骚话,“那还不如不要建房呢!”

  -----------------

  下周开始,0点一章4000字,能多写就11点再加一章2000字。双数有利于用章节卡的书友。

第413章 看背面也美滋滋(4000字)

  面条厂的李俊义劝道:“建房起码还有点盼头可以住楼房,不建那是基本没希望了。”

  “统一新建的楼房,各家单位要先争夺一番分配的数量。只有单位争到了名额,职工才有机会再争一争。这有多难,都不用我细说。”

  “你们轧钢厂能够自己建楼房,可是让我羡慕得很!”

  李铭也劝道:“年节福利只是减少了,不是不发。而且消费合作社还是有很多便利的,搞得好,年节福利可能还会更多。”

  “比如爱吃粉条的人,之前是会餐的时候吃它两碗,又或者是过节的时候发个1斤半斤的回家自己煮,现在可以多买一些了。”

  “发猪肉,也是得等到年节时候发两斤肉。现在可以买了,你可以选自己想吃的时间去买,也算是一种便利。”

  “这经营获得的利润,最后还是会拿出来采购物资发给大家。所以只要消费合作社的经营顺利,年节福利就不会少太多。”

  李铭没说采购三科这次通过大棚菜能挣一大笔钱的事情。

  这样的消息等到最后面,也只会是内部私下传播,可能人人都知道,但厂里就是不会广而告之,可做不可说。

  吴名也就是发泄一下不满情绪,“我也就是发发牢骚。大伙还是支持建楼房的,不然厂里的职工会议也通不过。”

  工厂的大事,不全是厂领导说了算,职工大会可以把厂里的决定否掉。

  ‘两参一改三结合’,职工的话语权得到充分保障。

  他们正说着话,

  中院的袁万顺走到中院门,脚不停歇,高兴道:“小铭,刚刚傻柱说,你要上新闻简报啦!”

  别人与有荣焉,李铭自然也开心,“是有这么一回事。听说是上的是第15号新闻简报,不过没到正式上映,都还不能作数。”

  他上报纸次数多了,四合院里的人已经习惯了,

  这次是上电影,老刺激了!

  刚刚还在房门背后偷听他们聊天的人,都走出了房门,比如西厢房的三大妈。

  吴名也不傻,“是咱们厂建职工楼的事情吧?”

  “是的。”

  “厂里居然说只是拍一些劳动画面的素材。好像也没说错!确实是劳动画面的素材!”吴名也无话可说,厂里的领导没骗人。

  假如没播出来,那就只是一份素材。

  “院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我去把三位大爷都喊进来。”李俊义边说边往外走。

  “刚刚在大门口碰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跟隔壁院的人显摆咱们院光荣榜的事情,那有什么好显摆的。小铭这事更值得说道!”吴名大声囔囔道。

  袁万顺点头同意道:“确实,咱们这附近一大片,也有些人是先进,就是还没人上过新闻简报。”

  一年52周,一周一期,一期大约10分钟,一期5-7个新闻,一年也就300个左右。

  各种重大工程要一些,各种重大活动要一些,

  各省也要分配一些,这个经常是选择一些老少边的地方,讲述旧貌换新颜,体现新社会的好。

  城市的话,主要是介绍工业建设的新成就,关键点是革新!

  基本的步骤是:落后局面,思想学习,打开思路,自力更生,革新工艺,艰苦奋斗,取得成绩。

  最喜欢拍的就是大烟囱里的滚滚浓烟,以及热火朝天大建设的景象。

  李俊义把三位大爷、董大爷等人叫进来,前院已经聚集了包括许大茂等一大堆人。

  阎埠贵满脸堆笑道:

  “我在门口第一次见到小铭的时候,就说过了,小铭是一表人才!自从小铭搬进咱们大院,咱们院就是好事不断。”

  傻柱这次没抬杠,吴名抬杠,“三大爷,您可真是会夸自个的。”

  李铭看院里主事的人到齐了,“大伙都在。最近,我在厂里的工作比较忙,也没什么时间关注院里的大小事务。”

  “现在这个事情只是预定了,还有半个月时间,也可能会有意外也说不定。所以,也希望大家先暂时保密一下,省得到时候闹笑话”

  傻柱笑道:“出不了意外,杨厂长都打听好了。”

  刘海中不乐意道:“傻柱你别插话!大伙还是听小铭的吩咐,暂时先保密,也就十来天时间。小铭你接着说。”

  李铭宣布道:“不管这事最后怎么样,五一的时候,我都会在院里办个茶话会,请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到时候他的房子也修好了,刚好凑一起解决。

  那时的市面上,蔬菜水果也更丰富了,他也省得被人批评铺张浪费。

  “咱们院好久没有办茶话会了,可以办一次,不过这个钱,我觉得不该是小铭出。”吴名提了个意见。

  李俊义也跟着表态道:“院里有这么一件大喜事,咱们也该表示表示。”

  李铭连忙阻止道:“大伙的心意,我心领了。我自己的提议嘛,茶话会这钱还真是我自己出比较合适。”

  许大茂是会抓机会的,提了个建议:“小铭请大家茶话会。干脆到时候,咱们院自己放一场电影。”

  傻柱立刻就问道:“许大茂你什么意思啊?”

  “就字面意思!”

  许大茂接着解释道:“我们轧钢厂跟电影发行站租电影片子是6块钱一部,我跟电影发行站的关系熟,叫他们给我配15号的新闻简报,没问题!”

  “咱们这前院够宽敞的,二门这边放个电影布,我把电影机子放在中院门这边,刚刚好。”

  “大伙一起在电影里看小铭,这感觉不错吧!”许大茂在拍马屁上,还真有点歪主意。

  三大妈关心道:“这电影的钱,怎么出?”

  许大茂办事的时候从不抠抠搜搜,“电影我来放。大伙就是出点租电影的钱,一家分摊个两三毛钱,比你们一大家子去电影院看电影还划算。要是没人愿意出这个钱,钱由我来出。”

  确实划算,电影票便宜的也要5分钱一张,一毛、一毛五一张的也很常见。

  傻柱都不得不服气,“许大茂,你行啊!总算是办了一件人事。”

  “许大茂这主意确实不错。”

  “我也感觉可以。”

  “会不会太高调了一点?”

  “高调一点也没什么。这事值得高调!你信不信,要是别的院子有这事,还敲锣打鼓呢。”

  “就是,他们会更高调。”

  李铭对此不置可否,事情还早着呢,一个月后的事情,到时再说。

  眼看众人都要达成一致了,易中海出来说话了。

  易中海先是看了一圈全场,

  “劳动节的时候办个茶话会,我是非常赞成的。放一场电影给大伙看,我也是支持的。”

  “旧社会,这时候是青黄不接闹春荒的时候。”

  除了小孩子,大人基本都是经历过解放前的苦日子的,易中海这话引起了很多共鸣。

  其实这时候也一样还有很多地方有春荒,

首节上一节258/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