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164节

  没有自己烤东西吃的童年不是一个完整的童年。

  高建业还真被说动了,表态说道:“等放假了,我就天天来你们这边。”

  “来了,那你得帮忙干活。”高建德说道。

  李铭原来是打算安排三个人轮班,选一个不是高姓的人。目前两个人就够用的情况下,也就先凑合了。他这个大棚还有个试验田的名义,该省还得省,最后总结经验搞汇报的时候也更好看。

  李铭娄晓娥两人回到城西小四合院,他把小货车就停在了门外。

  城西这条胡同的路比较宽,他停小货车也不影响三轮车板车之类的通行,仔细让一让,其他汽车也照样能过,这时候的司机驾驶技术高超。李铭自己不在这的时候,还是会把车停到轧钢厂,省得要移车什么的找不到他人。他做人的准则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

  住了一段时间,左邻右里也知道了,这房子里住了红星轧钢厂的小干部,是下属建材厂的负责人。

  “福伯今天去城东小院拿报纸了没?”娄晓娥之前定报纸地址留的是城东小四合院,刚好福伯每天过去溜达一圈顺便把报纸拿回来。

  给她开门的福妈回话道:“刚才回来的时候带了几份报纸回来,一会儿工夫不知道他人跑哪里去了。”

  有些人比较厉害,能在外面关上里面的门栓。

  “估计是去买东西了吧,这下雪的天也没人在外面下棋。”

  事关切身利益,娄晓娥最近半个月时常关注报纸的动向,径直去正房的右耳房。福伯拿回来的报纸都会放到她的书房。

  左耳房是李铭的书房。

  昨天,京城日报刊登了一篇投稿文章,是一份自我批评,让娄晓娥更信服李铭的判断了。

第264章 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

  “对了,福妈,我跟小铭在乡下吃烧烤吃得有点饱。午饭我就不吃了。”

  “我熬了点莲子银耳汤,等会熬好了你可以喝些汤。”

  “嗯嗯,这个我喜欢。我先去看报纸等会再去喝。”

  停好车的李铭也进到院子里,说道:“福妈,我也不饿,我等会也是喝点汤。”

  “那等会熬好了,我再去叫你们两。”

  李铭推开正房的大门,坐在四方桌旁,拿起一个此时北方比较稀罕的橘子。水果的运输、储存皆不容易。

  娄晓娥拿着报纸走进屋,带上房门。

  李铭好笑道:“干嘛?愁眉苦脸的。跟我看到的棒梗那张苦瓜脸一样。”

  贾梗同学提前几十年体验到了作业太多的苦逼生活。不管是秦淮茹还是贾张氏,都要棒梗好好写作业,整个四合院的家长都在强调好好学习。

  娄晓娥郁闷道:“你是一点也不着急。”

  “我肯定不着急啊!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你又不是什么名人,我护着你轻轻松松。”李铭边吃橘子边说道。

  最初的时候,被“批”的名单是由单位、街道、治安所提供。其他人有单位那边的关注,又需要粮食关系,想躲都难。娄晓娥两样都不沾,她这个人可以是既存在又不存在。

  此时又不能像几十年后那样联网查人,一没注意,介绍信伪造得好点都可以畅行全国了。

  等后面大串联的时候,人来人往,更不知道谁是谁。那家伙是相当热闹,一路有吃有喝有住,钱粮没了写个借条还可以找‘接待处’暂借。

  搞得后面秩序稍微恢复后,没有地市级以上的介绍信,买不到去上嗨的火车票!不让去了!因为此时上嗨的轻工业发达,各种生活物资供应全国第一,食品供应方面京城也没得比。

  别的地方连小干部都没见过电视机是长什么样的。上嗨的各个街道和弄堂每到晚上都摆放一台十二寸的黑白电视机,让居民看电视节目。有些人傲气到看不起外地人都是给惯出来的毛病。

  “好吧!你最有道理了。以后不用去鲁家山那边的建材厂上班了,你不用像之前那么忙了吧?”

  “李副厂长把我调回来就是想让我负责职工住房的建造,忙是肯定要忙的。”

  娄晓娥望向窗外的雪堆,翻白眼说道:“这大冬天的,职工住房的工地也开不了工吧?”

  两三口,他就把一个橘子吃完了,“嘿嘿,忽悠不了你呀!”

  娄晓娥轻轻捶了他一拳,“我可没那么笨,好吧!”

  “从轧钢厂的建房申请报告批下来,到开始物资供应,中间都过了好几个月。就这还是采购一科的人去驻点催要才催到一些,我们现在就是偶尔开会研究一下物资供应的问题。”

  “我还有个小任务就是负责对接鲁家山建材厂。明年开春,建房工地才会大干快上,那时候我是真的会忙得很。”

  “你之前每天开着小货车去鲁家山工地上班,我可是一直都很担心你呢。”山区路况很多都是不好的,娄晓娥没去过鲁家山那片区域,她还以为李铭说路况可以只是捡好听的说,宽慰她。

  “我的能耐,压根不用担心。即使要翻车了,我跳车也来得及。”

  “不许你这样说。”

  “好好好,我不说。以后我每天就在采购科泡个茶,在治安股看个报,然后再去会议室开个会。”

  他张开双臂,娄晓娥也顺势坐到他怀里,她开心道:“嘻嘻,你们采购三科可真闲。”

  “功劳都是陈国栋科长的。不过最近这一个月,胡来他们可是天天下乡到处跑。”

  李铭想起刚工作的时候,他还想进胡来、赵信的小团体一起收购生猪完成任务。

  现在他要是下乡收购生猪,那可是有效率得很。探查一开,哪家的猪多猪壮,清楚得很。他直接找上主人家,谈好了价钱再去找生产大队开证明,除非生产队的上交任务比较紧张,一般都是可以当场开单子。

  “这天寒地冻的,你们采购员现在下乡还能收购些什么东西?”

  “我们采购员暂时不用下乡了。生产队的东西能卖的都卖了,他们现在都要准备年终分红了。还有剩下的物资大多是要留着过年或者自家要办喜事的。社员一两户人家的东西不多,一般是小厂子的去收,我们去的意义不大。我们主要是跟生产队谈,我们是批量采购。”

  “我听高建成说,他们的分红不是按向阳花大队分的,是按他们内部的生产队分的。”

  “是啊!有的生产队分的钱粮多一点,有的生产队分的会少一点,不过向阳花大队的还算比较平衡。有些地方的生产大队下面各个生产队之间的贫富差距很大,矛盾还不小。”

  “报纸上全是先进的生产队,我要是没去跟他们聊天,我都不晓得里面还有这么多道道。”

  “那肯定的了。生产队下面还有各个生产小组。社员要是得罪了生产队长,他还能给人穿小鞋,安排一些吃力不讨好的活。”

  娄晓娥笑嘻嘻的说道:“这个我知道,‘得罪队长没好活,得罪保管换称砣,得罪会计笔尖戳。’这叫县官不如现管。”

  “这些牢骚话,又是高建业跟你说的吧!”李铭感觉这纯纯的娄晓娥要被带歪了。

  “我也好久没见到建业,这话是建成跟我说的。”

  “哦豁。高建成这浓眉大眼的老实孩子也叛变了。”

  怪他胡说八道,娄晓娥不满道:“我们就是平常聊天,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开个小玩笑嘛。”

  没多久,福妈过来叫两人喝莲子银耳汤。李铭娄晓娥两人喝了些汤,之后就一起去城东图书馆找书借书。

  城东图书馆离城西小四合院有四五里路远,但是城西的图书馆离得更远,两人也就还是经常去这个老地方。

  李铭最近也开始在各个新华书店买书存起来。半年后一乱起来,图书馆也会停摆,同样要两三年后才能恢复。即使各个图书馆恢复运行,里头的书很多都遗失不见了。

  他小世界里的小别墅,他自己倒是很少住,存放了很多书算是变成了一个小阅览室。

  藏书架还是他自己练习木工活做出来的。

  排队登记借书的时候,李铭听到旁边人窃窃私语。

  “我们单位收到通报,市面上又有假粮票了。”

  “是哪家单位那么倒霉收到假粮票了?我们单位都没收到通知。”

第265章 你在散布什么谣言呢

  “好些单位都收到了,不是一两起了。”

  “通报上说是石印版本的,伪造得比较精细,很不容易识别。”

  “什么粮票啊?多少斤的!我平常可是没注意粮票的真假。”

  “1市斤的全国粮票。”

  “那还好,还好我负责的窗口收的一般都是京城粮票。怪不得我们单位领导还没通知到我们。”

  “明天上班,估计你们领导就找你们开会了。”

  李铭娄晓娥两人也没在意,他们两人只有用粮票的时候,没地方收粮票。

  办理好书籍的借阅,李铭骑自行车载着娄晓娥回城西小四合院。

  深夜,95号四合院东厢房。

  李铭收拾好桌子上的稿子,穿上厚外套,正准备出门去娄晓娥那过夜,突然发现秦淮茹溜出来了。

  他又把厚外套脱了,在炕上等着这小女人。

  关好房门,秦淮茹靠着昏黄的台灯,轻手轻脚的进入小卧室。

  “是有什么急事吗?你都跟我请了好几天假的。”李铭小声问道。

  不像之前每次来的时候满脸堆笑,秦淮茹发愁说道:“那个压根没来。可能是因为我最近有点紧张过度了。都快要考核了,我二级件的技术还是在标准边缘上,可能过也可能过不了考核。”

  “真是的!就这么点小事情。你一级稳过,即使二级过不了,不就差6块钱嘛!”

  “即使没通过考核,你不是还有我养你么。你这纯粹就是瞎紧张!好了别担心了。”

  秦淮茹小声嘟囔道:“是每个月差6块钱呢。一年就72块钱了!”

  “那你天天担心就能有这72块钱了么?”

  秦淮茹委屈巴巴的说道:“我是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还想你安慰安慰我呢。”

  “安慰人,我可不会。我只会扎心捅人。”

  。。。

  (⌒o⌒)

  。。。

  郁结的心情得到疏通。

  秦淮茹轻松道:“你乡下的温室大棚没事吧?我早上起来只见你门口的雪扫成了一堆,没见你人。”

  “昨晚那么大的雪,我肯定是打早就去乡下查看。没什么问题。生产队的两个小伙子很尽职尽责,凌晨就开始清雪,清了好几次,早上我去看的时候,大棚顶上干干净净的。”李铭也是轻松惬意的说道。

  “这么认真做事的小伙子可不多,你得多表扬一下人家。”

  “我早想到了。我早上就送了好些吃的下去给他们。天气寒冷,人没有点油水还真撑不住。”每个地方的饮食跟当地的气候有很大关系。让北方也跟南方一样清淡饮食,那有点坑人,就连动物也知道要养肥膘过寒冬。

  提醒他要给好处的是秦淮茹,怕他给多了的也是她,叮嘱道:“你还是得算着点花钱。你做这个温室大棚估计就掏光了你的家底。现在调回厂里来了,你又少了一份鲁家山那边的津贴。”

  李铭不在意道:“厂里发的津贴也没两块钱,买肉都买不了三斤。”

  “说起买肉,我今天早上去买肉的时候,市场那边居然还多了一杆秤,说是给感觉称头不准的顾客使用。”

  “你去称了没有。”

  “我才买两毛钱的肉,有啥好称的。我也没见其他人去称。”

  这事情讲起来,还得感谢李铭之前第一篇批评商业流通单位的文章、第二篇建议搞服务满意度评比的文章。

  以前这些商业部门自己内部评先进评模范,属于自说自话,还有那么一些人滥竽充数的混在先进模范里面。

  现在上面出了通知,末位轮岗的政策真出来了!

  一些专业业务能力的评比,以及由被服务的下游单位、群众对这些商业部门的职工、单位进行满意度评价。

  年底评比业绩、服务双落后的单位,领导调离。

  年底评比业务、服务双差劲的职工,个人调离去其他单位。

首节上一节164/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