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879节

  “别忘了你答应我的话。”

  “好吧,好吧,我回去还不行吗。”

  不知道想到什么,杨蜜瞬间阴转晴,凑了过来。

  “姐夫,你说我创业的话,选哪个行业好?”

  徐良夹了块酱牛肉放进嘴里。

  “你觉得自己对哪个行业感兴趣?”

  “感兴趣的话那肯定是影视行业,这么多年我也拍了不少影视剧,算是有些经验。”

  徐良笑着摇了摇头,“影视就算了,风险太大。而且很难做到行业顶端。”

  “不是还有你帮我吗?”

  “我可以帮你,但如果将来你的公司指望着我帮你才能经营的长久,那你又何必创业?我直接给你钱不就行了?”

  “也不是不行。”

  “行你个大头鬼。”

  曲指在杨蜜光洁的额头上弹了一下,看着她龇牙咧嘴的样子没好气道。

  “创业的事你先不用想了,现在你最主要的任务是考上大学。”

  看着她噘着嘴的样子,徐良略作思索后。

  “这样吧,如果你能考上人大,我给你一千万,随便你怎么花。”

  “真的?”

  杨蜜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仿佛一百瓦的大灯泡。

  “你这个财迷,当然是真的。”

  “那我要是考上清北呢?”

  “五千万。”

  徐良摊开左手,在小丫头面前晃了晃。

  啪。

  杨蜜左手拍了上来。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叮铃铃……。

  手机响了起来。

  徐良看了眼接起来。

  “徐总,丰收农业的邱总已经到了。”

  “让他稍等一下,我马上回去。”

  “好的。”

  挂断电话。

  “走吧,我送你回学校。”

  看他有正事,杨蜜聪明的没有多说。

  “姐夫,我要把这几个菜打包。”

  “怎么,你没吃饱?”

  “吃饱了。这几个菜都没怎么动,放在这也是浪费,我带回去给我同学吃,她们还能念我的好。”

  “你到是聪明。”

  喊来服务员把剩下的饭菜打包后,徐良把她送回了学校。

  回到汉华中心自己的办公室。

  简单的寒暄后,邱明成把手里的资料递过来。

  “徐总,屯河集团的尽调完成了,这是资料。”

  徐良接过看了起来。

  作为大名鼎鼎‘老三股’之一,屯河集团毫无疑问是德隆实业资产的核心。

  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的地级市‘昌吉’的屯河水泥厂。

  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管理和技术可想而知。

  不过这家边疆地区的小水泥厂运气不错,在魔都股市成立后的第三年就拿到了上市指标。

第770章 屯河集团

  上市后的屯河水泥厂,虽然盈利能力不咋地,但好歹还能盈利。

  虽然韭菜们看不上它,但在资本的眼中,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净壳。

  所以,他们被在资本行业混的风生水起,赚了大钱的德隆看中了。

  1993年l0月,德隆受让部分屯河水泥厂的集体股,以第四大股东的身份进入屯河。

  德隆的胃口当然不满足于只当一个小股东。

  很快就以日拱一卒的方式,不断收购,成了屯河的大股东。

  拿到控股权后,德隆凭借雄厚的资本,马不停蹄的展开了并购。

  屯河股份、屯河工贸和屯河农牧业,先后被德隆拿下。

  在这些企业的基础上,屯河集团成立了。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屯河集团一开始的主业是水泥。

  从1996年开始,就不断通过并购、技改等方式增加屯河的水泥产量。

  到了90年代末,已经是水泥产量过百万吨的西域第二大水泥巨头。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这句话放到西域水泥行业也很准确。

  在屯河之外,西域还有第一大水泥巨头‘天山股份’。

  偏偏两者的产量相差不大。

  所以在90年代末期,两大巨头相爱相杀,你降价出货,我也降价。

  你收购我也收购。

  都想把对方干死,自己当老大。

  结果两家打的精疲力尽,谁也奈何不了谁。

  反倒是老三、老四、老五们都被干死了。

  一看事情陷入僵局,德隆很快转变思路。

  既然赢不了,那就合并。

  2000年 3月,在德隆的主动撮合下,屯河将自己旗下的水泥业务卖给了天山股份。

  两家整合后的水泥年产量突破300万吨,已占西域水泥产量的60%。

  天山股份由此奠定了中国第三、西北最大水泥企业的地位。

  庞大的规模效益,让天山股份当年便获得了9300万华夏币的净利润。

  不过天山股份的大股东并不是德隆集团,而是天山股份原本的大老板天山建材集团。

  唐万新当然不甘心就这么把自己养的孩子卖掉。

  所以,2002年9月,以2.67亿华夏币的代价,收购了天山股份第一大股东天山建材集团5578.56万股股权,占总股本32.18%。

  不仅成为天山建材集团的第一大股东,还直接控股了天山股份,让他成为德隆集团旗下‘新三股’之一。

  天山建材集团和天山股份,也成了德隆整合水泥和建材产业的航母。

  回头再说屯河集团。

  把自己的主业水泥业务卖掉后,屯河集团的主营业务彻底转向了农牧业。

  依托于西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投资数亿元发展番茄、红花、胡萝卜、枸杞及其他特色果蔬资源加工为核心的红色产业。

  通过一系列买买买。

  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德隆就形成年产24万吨番茄酱,1万吨番茄粉,10吨番茄红素的生产能力,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产品出口欧美、俄罗斯、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为了开拓国外渠道,还收购具有 20多年番茄酱经营资历的美国番茄酱销售商‘新瑞公司’和意大利‘甘多弗公司销售公司’,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现在,屯河番茄酱的市场份额占全国 75%、全球 17%。

  虽然成了世界级的番茄酱巨头,但屯河本身并没有多少议价权。

  整个2004年,屯河在番茄酱上的收入也只有9亿元左右。

  对于番茄酱规模不大的现实,德隆还是老办法,买买买。

  收购额敏食品公司,收购汇源果汁等等。

  当然,汇源后来被徐良买走了。

  但德隆还是坚持在果汁、食品行业扩大自己的市场。

  并且在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建立了5家杏酱加工厂和20万亩果园。

  截止现在德隆拥有每年10万吨鲜杏的加工能力,年1.8万吨杏酱加工能力。

  屯河杏酱、杏干、杏仁、罐头,沿着德隆搭建起来的番茄酱销售渠道出口到欧美、日韩及中西亚、俄罗斯和阿拉伯国家。

  占国际杏酱市场贸易量的40%,是世界知名的杏浆产品供应商。

  除了番茄酱和杏酱,屯河集团还是全国最大的甜菜种植和白糖生产企业,在焉耆盆地和伊犁地区拥有45万亩甜菜产地。

  在西域和晋省拥有9家糖厂。

  甜菜日处理能力为2.5万吨,并形成了年产47万吨糖,18.3万吨颗粒粕,4.2万吨食用酒精的生产能力。

  糖产量占到西域总产量的80%,占全国甜菜糖产量的36%。

  屯河牌番茄制品,屯河牌杏酱,屯河牌和四方牌糖,屯河牌红花、大枣、枸杞,以及屯河旗下子公司天一果业的悦活果汁,都是华夏食品市场上占有率极高的品牌。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因为汇源很早就被徐良收购的关系。

  德隆不仅拿到了一笔5.5亿华夏币的巨款,还削减了近3亿华夏币的债务。

首节上一节879/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