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96节

新罗能不能灭掉高句丽先不说,当新罗把百济、新罗两国的三韩人消耗殆尽时,他的使命也就差不多了。

李恪召集所有将领议事。

结果人还没到齐,就收到了燕靖关守将阎承业的奏报:

薛延陀大军南下,突袭大唐的云中都督府与定襄都督府!

这下好了,不用再费心思寻找出兵借口了,可以立即发兵薛延陀,吞掉它!

李恪当即下诏:

以苏定方为金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裴行俭、伍弘为左右副总管,率领三万天宁军和两万俘虏兵,

出燕靖关后,绕过大漠,拿下契部、思结部,然后荡平薛延陀本部老巢,之后进入金山剿灭葛逻禄部。

以薛仁贵为燕然道行军大总管,以赖世宏、王玄策,为左右副总管,率领三万天宁军和两万俘虏兵,

出燕靖关后,直奔薛延陀王庭,占领王庭,并消灭周边的同罗、阿跌等五个部族。

以程务挺为柳湖道行军大总管,以裴行俭、屠志为左右副总管,率领三万天宁军和两万俘虏兵,

出燕靖关后,向北行军,荡平沿途各部,之后绕到薛延陀王庭以北,阻断其北逃路线。

以刘仁轨为云中道行军大总管,以单天和、裴山为左右副总管,率领一万天宁军和三万俘虏兵,暂时驻扎燕靖关。

待薛延陀大军攻占大唐的云中、定襄都督府后,再向薛延陀军开战,从其手中抢夺下云中都督府和定襄都督府,划入宁国版图!

之后,李恪又叮嘱:

“出境以后,贴着靖山先向北走一段,然后再折向西,要尽量避免被薛延陀斥候发现。”

“你们各部之间,要随时保持联系,注意相互之间的配合。离境后,一切全由各路大总管自行自决,不必奏报。”

“此战的目标就是,吞下整个薛延陀,以及云中、定襄都督府,为我们宁国的毛纺、皮革等产业,尽可能的扩大原料基地。”

“通知兵士们,有了这两大产业的增长,他们的俸禄都将再上一个台阶!”

听到这里,所有将领们相视一笑。

当今天下,怕是没有哪个国家的兵士,有这么好的待遇了吧?

若是兵士们知道俸禄还会再提升的话,那还不得在战场上彻底的亢奋、彻底玩命的杀敌啊!

其实,宁国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原因,不仅仅是将领能征善战、兵甲领先敌军。

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天宁军的超高俸禄!

不管有没有战事,每个月都有俸禄,战时加倍!

总体算下来,军中一个月的俸禄,比在工厂干三四个月!

如果不是天宁军的入伍门槛实在太高,说不定所有宁国男子都要挤进天宁军。

另外,每次大战胜利后,还有丰厚的奖赏与军衔提升。

这也就更促使着天宁军每每都能发挥超高战力

李恪诏书下达后,四路大军立即整军出征。

四路大军,没有助攻,全他娘的是主攻^_^

第132章 薛仁贵进攻遇阻

薛延陀既然惧怕宁国,那么他们要突袭大唐的云中、定襄都督府,必定也会派人盯着宁国的动向。

因此,为了尽可能晚的暴露天宁军的行军动向,三路大军共十五万人,都选择在晚上出关。

出关以后绕开薛延陀可能的探查方向,行军两日后,才折向西朝着薛延陀各部而去。

苏定方的一路大军向西突进,最先拿下的就是契部。

契部原本也是发源于鲜卑的,后来逐渐形成了新的族群铁勒族,而契部就是铁勒族的其中一部。

唐朝名将契何力就属于这一部。

契部最初依附西突厥,后来契何力带领一族人归顺大唐,之后一些族人弃他而去,依附了薛延陀。

经过多次的迁徙、分化,契部已经没有多大实力了,况且主力去打定襄都督府了。

苏定方的五万大军一到,一个照面就解决战斗。契部灭。

接着,苏定方军又朝下一个部族杀去。

可薛仁贵这一路就没那么顺利了。

他的作战目标是拿下薛延陀王庭,消灭周边部族。

可薛延陀王庭位于燕然山以北的群山中,不仅有群山环抱,还有大河阻隔。

由于薛延陀上次被三千营和燕云十八骑端了王庭,因此这一任大汗特别注重王庭的防守。

在外界通往王庭的重要节点上都布有兵士把守。

薛仁贵眼前的尔斯安河就拦住了大军的去路。

“薛总管,敌军似乎早有准备啊。”尔斯安河对岸的低矮小山坡,薛仁贵、赖世宏、王玄策并肩而立,三人看着对岸。

“王将军说的不错,薛总管,看来这一仗要费些功夫了。”赖世宏说道。

“自从薛延陀被我们宁国扫荡过一次王庭之后,他们也学会层层防守了。”薛仁贵笑道。

“他们是怕上次的事情再来一遍!”赖世宏也笑呵呵说道

“即便如此防守。这次,照样逃脱不了,被我们俘虏整个王庭的命运!”薛仁贵信心满满。

随后,他挥了下手,“走吧,先去探探他们的实力。”

三人一起下了小山坡。

“命令我军发起攻击!”薛仁贵朝身边的传令兵说道。

传令兵挥舞令旗,战鼓雷动,天宁军兵士们开始冲锋。

他们一手持盾牌,一手用来抬起搭建浮桥的木材,奋不顾身的冲进河中。

尔斯安河对岸的薛延陀军早就做好了防守的部署,看到天宁军开始渡河,对岸一阵号角声响起。

然后防守的士兵们立即朝河中放箭。

一阵箭雨袭来,天宁军兵士们立即举起盾牌防护,可依然有很多人中箭。

河水迅速被天宁军兵士的鲜血染红。

正在用来搭建的浮桥的木材,也被冲的七零八散。

有些天宁军兵士立即起身想去捞回被冲走的木材,可刚一从盾牌下面露出身体,就被薛延陀军的箭矢射中。

可即便如此,天宁军依然十分顽强!

没有理会插在肩头或者臂膀上的箭矢,而是继续搭建浮桥。

如今这个情况,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要渡河只能如此。

除非,不从这里走,绕上几百里,从别处走。可那样的话,就会贻误战机。

所谓战机稍纵即逝,更何况在这里强渡遇阻,再绕上几百里后,那即便绕行了,恐怕敌军也有了足够的时间,进一步调整部署,以逸待劳,那样只会更危险。

因此,无论天宁军是多么勇猛无比、多么悍不畏死,而此时,如果要强渡的话,也只能一点点的啃这个硬骨头。

随着薛延陀军的号角声持续,箭矢越来越多的射向河中正在搭建浮桥的天宁军兵士。

“这样不行啊!一会儿功夫,已经死伤近百人了!”王玄策焦急道。

“是啊,想不到,薛延陀竟然在对岸安排了这么多弓箭手!这对我们很不利!要是床弩在就好了,可惜我们是全骑兵。”

薛仁贵一言不发的看着这一切,看着天宁军兵士们前仆后继的接替把浮桥向前推进。

见到天宁军如此无畏无惧,浮桥的长度,一点点的向对岸延长,对岸薛延陀的箭矢更密集了。

虽然眼看着自己麾下兵士一个个倒下,但薛仁贵依然以坚定的目光看向对岸。

常言道,“慈不掌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

就是说以一颗慈善的、悲天悯人的心去统兵,是绝对不行的。不仅不能达成战斗目标,甚至可能会自身不保。

义不养财说的是,商场如战场,如果整天都又是仁义、又是侠义的,那就等着一直做个讲义气的穷光蛋吧。

所谓善不为官,呃,这个不好解释。

薛仁贵看着麾下兵士们一个个倒下,心里自然也不好受,可若是半途而废,前面牺牲掉的这些兵士,就白白牺牲了。

而且长久这么对峙下去,对于全军来说,也是极其危险的。

“王将军,你带上一万人,沿着河岸走,另寻一处渡河!但要走的慢一些,要让对岸的守军能够追的上你们!”

薛仁贵朝王玄策吩咐道。

王玄策一听,当即领会薛仁贵的用意。

这是要分散对面守军的兵力,减缓搭桥兵士的压力。

故意在薛延陀守军的注视下,沿着河道再寻一处渡河的地点,就问你去不去阻击!

“喏!末将领命!”

王玄策立即点兵而去。

带着一万人,沿着河道大摇大摆的朝前走去,一边走还一边朝河对岸张望。

对岸的薛延陀军一看,怎么回事?

宁国人怎么不按套路啊!?

难道不是集中所有兵力,从一处渡河更容易成功吗?

眼看着天宁军在不远处选定一个渡河地点,薛延陀守将无奈,只得分出一部分弓箭手,前去阻击。

这边河中搭建浮桥的天宁军兵士顿时压力大减!

虽然他们知道,天宁军是在故意分散他们的防守力量,可也没有办法。

看起来这里是主攻,新的渡河点是佯攻。

但如果不去新的渡河点阻击,很快的,这边就有可能变成佯攻,而新的渡河地点就成了主攻!

所以说,还是那句话,全他娘的是主攻!

第133章 渡河

这条不出名的尔斯安河,竟然拦住了天宁军前进的步伐。

对岸防守的兵力被分走一部分后,搭建浮桥的天宁军兵士压力骤减,于是加快了铺设速度。

在浮桥增加了一些宽度后,天宁军的箭矢也开始射向了薛延陀人。

虽然浮桥上站不了多少弓箭手,但是也给薛延陀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总算不是一边倒的局势了。

薛延陀人无法再肆无忌惮的放箭了,于是对架桥的威胁就又降低了几分。

天宁军死伤人数,逐渐减少。

首节上一节96/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