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55节

李恪找来了运输部尚书宋万里。

“宋尚书,建造海港的经验,你已经有了,如今需要在东莱建造一座更大的海港,只有让你去,我才放心啊!”

“王上尽管吩咐,臣必竭尽所能。上次主持修建锦州港,确实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走了些弯路,臣这次也正好去尝试一下新策略。”

“好!能在工作中总结、改进,这样才能更高效的做出成绩。不过,这次去了,你不必事必躬亲,要注意休息,同时也培养几个助手。总不能每次都让你一部尚书跑去修造港口。”

“臣记下了。”宋万里躬身施礼。

李恪的一两句关心的话,就让他到特别暖心,再奔波操劳也值了。

“这是我绘制的图纸。跟上次一样,依然是城港一体,但尤其要注意建城时的防御措施,必须做到位。新罗答应割让土地,答应的太爽快了,这很不正常。”

“难道他们还要反悔不成?”宋万里一愣,随后问道。

“眼下是不会,将来就不好说了。但这不重要,到了我们手里,那就别想拿回去了。你只需把防御设施做到最优就可以了!”

“另外,这次会有十万劳力同时参与修造,你提前做好规划、分工。去了之后,建城、修港,同时展开,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工。”

“我会派5000天宁军,去保护你们。这次,城就叫镇海城,港,就叫镇海港。”

宋万里领命离去。

这次新罗能答应割让,其实李恪有点意外。因为差不多两百里外就是新罗的都城。

能把京畿之地爽快割让,势必会不甘心。

或许新罗同意割让时,就有了重新拿回来的信心,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喘息的机会。

不过,既然到了自己手里,那就必须把这一片地方,打造成铁桶一块。

毕竟这里对李恪将来的战略太重要了!

它位于锦州到东北其他海岸的航道上,而且位于海峡的中心节点。

倭国到到新罗、百济、高句丽、大唐的船也都走这里。

在贞观初期,各国的航海技术都不太发达。倭国要前往大唐的扬州,还不知道直接穿越东海就可以到达长江出海口,而后逆江而上去扬州。

倭国到大唐,都是先到对马岛,然后沿着对马岛东海岸北上,到达半岛,也就是新罗刚割让的这块地方。再沿着海岸线一路到半岛西海岸、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然后再南下,前往扬州、广州。

在中唐时期,有一次日本派出的遣唐使船队,在大海中遇到了台风,被吹到了东海,然后他们继续向西航行,没想到比以前更快到达了扬州。

这才无意中发现了可以横穿东海到达大唐的航线。

当然了,如今宁国走的都是按照李恪绘制的航海图,走的最便捷的航线,比外国同行早一天到达,就能赚取更多利润。

之所以把这片土地命名为镇海,就是一种战略、一种规划的体现。

宁国将以此地为立足点,制霸这辽阔的东方海域!

李恪调兵遣将,鼓捣出那么大动静后,高句丽很快就收到消息。

而后,又听小道消息说宁国收了新罗的好处,出兵与新罗南北夹击高句丽。

高句丽立即派人去打探。

结果到了界河辽水边上一看,对岸密密麻麻的军营,绵延了数十里长。河边上的天宁军正在伐木造船。

而北部也每天有军队到此集结。甚至已经有斥候越过边境,到高句丽内部刺探情报。

南部的新罗战场上,新罗人也一扫颓势,仿佛黑夜里看到了一束光似的,战斗力猛增。

所有信息汇集到高句丽国王高建武的面前。

“李恪!黄口小儿!卑鄙!”高建武愤怒的咆哮着。

他此时恨透了李恪。

本来,南方新罗战场,形势一片大好,新罗军队已经被打的生气全无,全军崩溃指日可待。

高句丽大军只需再发动一次全线猛攻,必定能打垮新罗人抵抗的信心。

可就在这最最关键的时刻,宁国竟然陈兵高句丽边界,摆出了一副磨刀嚯嚯的架势。

高建武恨的牙都要咬碎了。

如果此时从新罗撤军,回防北部,那么多年心血,毁于一旦啊!

吞并新罗,这可是几代高句丽国王的夙愿,如今眼看就要实现,却被李恪横插一脚。

高建武怎能不恨!

“吩咐下去,撤军吧!”高建武长叹了一口气说道。

“王上!不能撤啊,攻打新罗已经耗费粮草无数,一旦撤军,所有的花费将付诸东流!”立即有大臣反对撤军。

“是啊,王上,我们最近几年,为了征服新罗,糜费颇多,若是再撤军,那后面的用度只会更紧张。”又一名大臣反对。

第76章“软弱”的李恪

“如今我高句丽大军士气正盛,都憋着一口气打算一举灭亡新罗。如果这口气松了,再提起来,可就难了。”

听了这人的话,其他大臣也是点头表示同意。

“王上,如今大批粮草都囤积在南方,供征伐新罗使用。若是在北方用兵,又要把粮草运往北方,从极南运到极北路程近两千里,又几乎都是山路,粮草将大量损耗在运输途中。”

“若想再次征伐新罗,又要把粮草运到南方,再次大量损耗,到时真正可用的粮草恐怕已所剩无几。”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是心头一紧。

这才是最要命的啊!任凭你军队人数再多,兵士再勇猛,没有粮食给将士们吃,没有草料给马吃,还怎么打仗?

这个时代的后勤补给可不像后世,用卡车车队,一个车队就能拉几十吨、几百吨。

现在运输粮草全靠马车、人力车,如果是狭窄难行的山路,就得全靠人力肩扛手抬。

这样的话,就需要大批的民夫负责运送。可这些人也是要吃饭的啊,而且一整天都是从事重体力劳动,吃的不比将士们少!

往往一支万人的军队,负责运输粮草、辎重的民夫就得两到三万,而全程山路,需要的民夫更多。

历史上,隋炀帝第一次征伐高句丽时,发兵110多万,征调民夫近300万为隋军运送物资。

就这最后还是打输了,几百万人或死、或被俘。其中大将宇文述所统辖的30万5000人的军队,回国时只剩下2700人。

所以,大量的民夫是保障战争的必备条件。像高句丽这样从新罗战场运送粮草到北部边境,全程几乎都是山路,起码需要4到5个民夫供养1个兵士。

也就是说,运送的粮食,至少有百分之八十,不得不让民夫吃掉。

“你们所说的,本王岂能不知!但李恪这黄口小儿时机把握的太好了!若此时不撤,等他大举进攻后,我方军队再撤军,赶到北境时,不知要被他夺去多少城池!”

高建武无奈说道。

众臣七嘴八舌讨论了一番,最后其中一人说道:

“王上,我们可以派人去与宁国谈判,先稳住他一段时间,等到我们拿下了新罗,想必宁国自然退兵。”

高建武摇了摇头:

“谈判?没有武力做支撑的谈判,能谈出什么结果?要想谈出好的结果,必须有强大的武力背书才行。”

“我方大军在南方与新罗缠斗,而使者却在两千多里外的宁国谈判。你们觉得,已经连灭四大部落联盟,打败一个强大的草原汗国、打残两大部族的宁国,会怕我们?”

高建武略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李恪小儿,野心勃勃。而且这厮异常狡猾,宁国看似一直在防守,但地盘却一直在极速扩大。而且他打的每一场仗,好似还都是正义的!这样狡诈的对手才可怕啊!”

“这次他陈兵辽水,或许他只是在收了新罗的好处以后,摆个姿态,敷衍了事,也好给新罗一个说法。可若是我们置之不理,那黄口小儿必定会抓住机会,从我高句丽身上撕下一块肉来!”

“这还不算,他必定会以一个大义凛然的借口出兵,将来占了我们的土地,我高句丽还无理可说,在各国之中被孤立。”

众臣都沉默了:从以往的种种迹象看,那黄口小儿还真做的出啊!

库莫奚、契丹被灭了,是因为两番掳掠汉人;

被灭了,是因为帮助契丹攻打宁州;

乌洛浑被灭了,是因为收留契丹军队;

薛延陀王庭被毁了,妃嫔、宗室、大臣被俘,是因为入侵燕靖关;

室韦被打残了,是因为协助薛延陀攻打宁国;

被肢解了,是因为受高句丽的蛊惑想趁火打劫;

就连大唐也被迫割让营州这一战略重地,是因为四皇子入侵宁国;

……

不敢想下去了!

果然!

看似软弱、看似是个受气包,看似处处受人欺负,但却用一年时间极速成长为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区域强国!

更可怕的是,与宁国有过战争的各方,被打的国亡族灭,部众沦为俘虏、奴隶,而大家都还坚定的认为,宁国是正义一方!

那么,一旦自己高句丽与宁国发生冲突呢?这厮又会以什么借口开战?战后又会怎么编排高句丽?

想来让人遍体生寒啊!

看着臣下都不再反对,高建武下令:

“占领的新罗城池要严防死守,前线不再向前继续推进。先调骑兵迅速赶往北境,稳住局势,步兵随后跟进。就这样吧!”

既然已经考虑清楚利弊,众臣执行起来也不再迟疑,迅速行动起来,停战、撤兵、北调。

割地之后,新罗望眼欲穿、焦急等待;高句丽气愤难平、无奈撤军。

而李恪自下达了陈兵高句丽边境的命令后,就把这事丢在一边了。

锦州造船厂的专用码头,李恪登上了准备试航的战船。

“王上,虽然已经多次试航并无意外发生,但毕竟是在茫茫大海,终归是不安全的,还请王上移驾下船吧。”

船厂负责人郭致远苦苦哀求。

“行了,别磨叽了,赶紧启航!在家门口试航算什么,不是跟你们吹,本王能从锦州游到广州!”

众人:……

好吧,王上果然是龙子龙孙、真龙天子!在水里游上几千里,那都不叫事儿!

整个舰队正式出港试航。

这些战舰,是李恪根据后世海军先进的作战理念设计的,整个舰队有战列舰、护卫舰、运输船、补给船、医院船、侦察船等。

整个舰队里,每艘船数量不等,各有分工。

战列舰装备改进后的床弩,可以单发,也可以一次射出数十支箭,还可以射出油瓶、油罐。全舰装备四十架床弩,每侧二十架。战况紧急时,可临时加装至八十架。

战列舰的主要职责就是摧毁敌方战船。

护卫舰担任护卫战列舰的任务,同时在近战时,要负责对敌攻击。

运输船负责运送兵士、马匹、甲胄、兵器。

补给船负责运送粮草。

医院船负责救治伤员。

侦察船负责刺探敌情、探索航道、搜集水文情况。

首节上一节55/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