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202节

但如今不是唐的时代了,而是宁国的时代,李恪自然要废除了这个规定。

一方面方便高薪的官员们来市场消费,同时也能真正的看到基层的真实情况,不做只会看文件的官员。

“王上!这……!”

“应该都是购买国库券的吧!”

“列祖列宗保佑啊!”

“成了!成了!”

吴可遁、连生金、高广清、查无缺,一个个兴奋大叫。

转过刚才的弯,就看到宁国银行的一家分行外面,排着五支长长的队伍!每一支队伍都得有上百人之多!

但这一情况在没有发行国库券的日子里,根本不会出现。

“去问……”

李恪话还没说完,只见查无缺“噌”的一下就窜了出去。

一路小跑,跑到队伍那里 。

“这位郎君,你们这里排这么长的队伍是在做什么?”查无缺尽量装的一副傻白甜的样子,

“买国库券呀!你还不知道?”

“是啊,这么大的事,你不会没听说吧!赶紧到我身后排队 !要是晚了可就没有了!”

“是啊!这国库券,听说是和存钱是一样的,只不过要比存款的利息高多了!”

几个人热情的给查无缺这个宁国银行总行的行长讲解起了国库券的好处。

“是吗?这么高的利息,要真是这样,那确实比存钱划算!”说到这里,查无缺又扫视了队伍中跟自己搭话的几人,“你们都要买国库券啊?”

“那当然!要不然谁来排的队!”

“这个国库券,以前没听说过啊,安不安全,到了期限真的会给还回来吗?”查无缺怕怕的问道。

“!这宁国银行是朝廷开设的,朝廷的话你还不信嘛,说退肯定会退!”

“是啊,就像宁国银行刚开设时,当时大唐百姓都没人信。可结果怎么样,看着这的确很方便就少存一点试试,试着试着,这不就全接受了吗?”

“对啊!放心吧,我都在存了好几年钱了,存取自由,还有利息,绝对可信!”

听了这些人的话,查无缺强行按捺着内心的狂喜,他还打算到前面再去问问,确定整条队伍都是购买国库券的,也好回去跟李恪汇报。

只不过他才刚走没几步,就被那几人给扯住了衣服,

“你怎么回事,听你说话也像是个读书人,怎么能捣乱呢!”

查无缺一下子被攥住了衣服,顿时吓的一激灵。

“没、我没捣乱啊!”查无缺懵逼道。

毕竟没有穿官服,这帮人可不惯着他,几个人立即开怼,

“你都要插队了,还不算捣乱!?”

“就是!后面老实排队去!”

“要是敢插队,看到这砂锅大的拳头没……”

查无缺被怼的哭笑不得,摇了摇头,只好转身朝李恪等人走去。

不远处的吴可遁、连生金、高广清,自然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三人看到查无缺吃瘪,笑的前仰后合。

李恪也笑着朝走来的查无缺说道,“怨不得别人,你这是入戏太深了啊!”

查无缺摇了摇头,转眼就兴奋道“王上,你们听到没有?百姓对国库券的信任度和购买热情都很高!”

“是啊,总额8000万元的国库券,应该完全不用担心了!”

“没错!这一下就有了这么多钱!王上这个举措可谓是朝廷办大事的有大助力,有了这一举措,以后大大型工程就不用担心!”

“既然如此,那何不多发行一些,顺便把全国的所有官道也都整修、拓宽一下!”

“还有各地的河道、运河的清淤工程!”

“还有沿海各地规划好要建的港口,也可以提前开建了;还有……”

“停、停、停!”李恪立即阻止了几人,

“这在国家财政状况运转良好的时候,可以作为一个融资工具使用,但可不能滥用,一旦上瘾就危险了!”

第302章 似乎有人操纵舆论

几人又去其他几家分行,看到的基本是差不多的情形。

当天晚上,李恪收到了宁国银行洛阳总行汇总上来的数据,才算是彻底放心了。

可是,十天后,查无缺面色凝重的拿着一沓信件来找李恪。

“还有这种事?”李恪看了最上面的几份信件后,也有点诧异。

这次发行国库券,由于大家心里都没底。于是就把原宁国境内的城市作为中重点发行区。

毕竟宁国在那边执政时间长,有了很好的信任基础,只要宁国银行承诺说会还本付息,那就一定会照做。

把国库券放在那边发行,成功的机率也会高一些。

于是,所有的发行地,就是原宁国的所有工商业城市,以及原唐地的洛阳、长安、扬州三城。

十天过去了,国库券早已经全部销售一空,可如今查无缺收到了相州、齐州、汴州、越州、苏州等原唐地分行的求援信,要求调一批国库券。

当地百姓听说了国库券的事情,就去当地银行购买,可询问后得知,当地银行根本就没有列入发行区!

这下当地百姓不干了!

这么高的利息,这么好的事,为什么轮不到我们?

怎么着,

我们就不是宁国百姓吗?

难道,宁国朝廷把我们唐地的百姓区别对待吗?

……

这下麻烦了!

于是,各地纷纷向总行求救,请求调一定数量的国库券过去,也好安抚一下百姓的情绪。

可现在所有国库券早已销售一空,去哪里调?

“王上,这,怎么办?”查无缺愁啊!

原本想着国库券成功销售完毕,皆大欢喜。

可现在才发现,竟然有这么多人不喜!

“还能怎么办,增发吧,立即安排印刷!各地的这种情绪要尽早安抚,不能让他们真的以为,原唐宁两国的百姓被区别对待。”

“你去安排吧!找税务部、财政部、审计部,重新核算一下,看还有多少空间。另外告诉他们,铁路铺好后,会给商业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助力,预估可以大胆一点。”

打发查无缺离开以后,李恪传来了曹腾。

柴彪、曹腾,沙进、岑雄,原来是李恪的护卫亲军统领。

柴彪、曹腾亲事府左右典军,也就是王府护卫的左右统领。

沙进、岑雄帐内府左右典军,负责李恪外出时的仪仗和宿卫。

如今柴彪负责皇宫整体护卫,曹腾被李恪安排去创立了国安组织混元卫。

国库券这么一件小事,竟然被喊出宁国朝廷故意区别对待原唐宁两国百姓。

如果是百姓暂时误解那就罢了,如果是被人引导,那就必须得重视起来了。

李恪敏锐的觉察到,这事似乎并不简单!

很快,曹腾来到了李恪的贞观殿。

“派人去查,似乎有人操纵舆论!”李恪开门见山,直接把那一沓查无缺带来的信件塞给曹腾。

曹腾打开一看,立即就明白了,“臣立即着手去办!”

“如果这背后的确有一张网,不要打草惊蛇,要有耐心,争取一网打尽!”李恪又叮嘱道。

曹腾认真应道,“臣记住了!”

李恪摆了摆手,打发走了曹腾,而后看向了西南方向。

会不会是自己那个便宜老爹呢?

难道在南亚的扩展太顺利,有点飘了?

想回来玩点刺激的?

曹腾回去安排人手奔赴各地调查,李恪暂时把这事放下。

洛阳至天山的铁路的铺设工程已经进行一个月了,李恪带着身神武卫和三千营,从洛阳出发,一路向西,开始巡视工程的进展情况。

李恪对个一条铁路可是寄予厚望的。

如今,宁国的对手都集中在西方了,南方的征服倒是可以乘船前往,无论是运兵还是补给都很便捷。

唯独西方,从洛阳到边境已经有上万里了,如果再往西扩展,没有铁路作为依托的话,那就太低效了。

一路上,工地上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这些都被外包给了私人的承包商,但有严苛的契约限制,以及重罪的震慑,承包商们都不敢掉以轻心。

所有承包商,全都是每天在工地上盯着,唯恐哪个工匠一不小心出现一丁点纰漏。

来到渑池前往陕州的必经之地三崤山时,李恪遇到了自己的丈人。

“老丈人,你瘦了!”老远就看到阎立德拿这一张图纸,朝着边上的工匠和民夫说着什么。

待闲下来时,李恪走了过去。

“瘦?能不瘦吗?自从宁城回来,老夫在回家的时间都不满十天!”说着白了李恪一眼!

阎立德都不记得多少天没回家了,多少天没看到自己那软乎乎的外孙子了。每天都没蹦回家的自己,却被女婿当孙子使!

李恪就当听不懂,“岳父做事一向都很高效的,怎么到现在了,这一段还没完工?”

“这还慢!?这一段可都是山路!要么挖洞,要么走远路绕。直线距离是不长,但路况复杂,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

自己忙的家都没时间回,这个恶婿,竟然还嫌工程进度太慢!

阎立德觉得很郁闷!

李恪抽出他夹在嘎吱窝里的图纸,打开看了看。

“这一处山洞,还可以倍的效率!”

“这一段路没必要绕开,多绕了几百里,不还是要挖洞、架桥?”

“这一处……”

李恪直接指出了几处可以节省工时的地方,阎立德接过去看了又看,

首节上一节202/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