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20节

所以,就需要做一些契合这个时代的微调。

下面的低级官员一时也没弄明白这套制度,看看那些顶层官员、大佬们都气定神闲,他们自己也没什么好说。

然后,李恪又宣布了官员的任命。

当李恪公布了各级官员每年的俸禄时,所有官员彻底高潮了。

第26章 开国大典

正三品,300贯,从三品,240贯,正四品200贯,从四品180贯,正五品160贯……

别觉得100多贯少,贞观初期的粮价,一斗米5文钱,1贯能买2000多斤粮食。一年俸禄100贯就能买20多万斤。

把这个购买力移到后世对比一下,会更直观一些,按普通的米价2块5,20多万斤米价值60万!

年薪60万,怎么样!如果是正三品,年薪180万,可以了吧!

如今的大唐,给官员的俸禄,分为好几块:一种是禄米,就是直接给粮食;一种是职田,就是耕地;一种是月俸,就是现金;一种是力课,就是劳动力、仆役。

而李恪的直接给钱,这本身就让官员们很开心了。

因为,像大唐那样的,禄米都是几万斤、几十万斤的发,得雇人去拉,拉回来肯定是吃不完的,还得拉去卖了换钱。

耕地就更惨了,得找佃农耕种,收获时,只能收一半租。

这些中间来回折腾,可都是损耗啊。

而李恪直接给钱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官员可都知道大唐的俸禄换算下来一年值多少钱的。

而李恪公布的宁国官员俸禄,几乎是大唐同级官员的两倍!

李恪压了压手,众官员的从惊喜、激动的讨论中,逐渐安静下来。

“你们也都对比过了,宁国的俸禄几乎是大唐的两倍,但你们要承担的风险,可不不止是两倍!”

“任何级别的官员,只要贪污一贯以上,徒刑一年;每多贪污一贯,就加一年徒刑!贪污十贯以上,死刑,子女、家眷打入奴籍,且永世不得放良!世代为奴!”

听到这里,有部分官员,认可的点了点头;有些官员,两鬓微微有汗渍渗出;有些官员,脸色惨白。

这些官员,都是原来吴王府的班底,到了宁州后,逐渐安排到具体的事务上去。

“以上所说的,是关于《反贪污法》的条款。其他还有诸多条款,涉及到百姓生活、官员治理、军队作战等方方面面。”

“这就是接下来本王要说的,《宁国律》!散朝后,大殿门口的桌子上,每人带走一本,回去好好读一下。”

后面,李恪又公布国旗、国徽、国歌。

宣布了全新的教育制度。

还决定从军医中,抽调一部分医工出来,组建医院,实施全民免费医疗。

“柴彪,上舆图!”

李恪话一落,边上的柴彪拉动打殿横梁上的一根绳子,一张巨幅地图,缓缓升起。

整幅地图高一丈七,幅宽三丈。

上面标注了山川、河流、草原、沙地、关隘、城池。

巨幅地图,让大殿内即使坐的比较远的人,也能看的很清楚。

这是武将们拼搏了那么久,换来的成绩,还是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的,看到自己一刀刀拼出来的疆域。于是异常兴奋的在上面查找自己拼杀过的路线。

文臣们也在惊叹,这就是我们宁国啊!竟然如此的辽阔!于是他们开始思索如何展开自己下一步的工作。

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看向这幅巨幅地图时,内心都是汹涌澎湃,卷起了滔天巨浪。

“这副舆图,就是接下来,诸卿要与本王一起治理的疆域。”李恪拿起一根长长的竹条。

指着地图,李恪说道:

“这里是史书上记载的乌桓山,本王给它命名为靖山。在靖山与燕山之间的缺口,建立一座雄关,取名燕靖关,关口两侧之地置州,名为关州。”

“靖山以东的缓坡地带原人地,置州,名为坡州。原契丹地的东部平坦的草原地带 ,置州,名为坦州。燕山北部山区及燕北草原,置州,名为壁州,其余划入宁州。”

“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5个州,纵深1500多里,阔500多里的疆域,至于能把这块疆域治理成什么就看你们……”

李恪话还没说完,突然被是一个尖厉的声音打断。

“不可能,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地方!?不是说,只是一个山间盆地,一个荒蛮的山沟沟吗?”

声音中透露着质疑、困惑、惊诧。

众人愤怒的朝声音的出处看去。

一个小胖子!

“你怎么在这里?”李恪怒目圆睁。

那人正是魏王李泰。

“三哥,我,我就是闲着无聊,来随便听听。”李泰唯恐李恪当着众人的面,把他给赶出去,那就太丢人了!

“这是我们内部保密性质的会商,你不适合列席。”李恪冷冷说道。

其实李恪一开始就看到,李泰躲在那些低级官员的人堆里,还以为自己隐藏的很好。

殊不知,那肥胖的身躯,一人占三个人的位置,搭眼看过去,一下子就能发现这朵奇葩。

不过,李恪也不揭穿,他知道,这是李二派来的明面上的细作,如果什么都不让他听去,回去之后,没内容可以汇报,反倒让那便宜老爹多想。

可万万没想到,这小胖子竟然听到激动处,自己憋不住,直接嚷了起来。

“三哥,你放心,小弟我替你保守秘密,我嘴可严实了!”

李恪:……

我信你个鬼!

没再理会李泰,又讲了一些其他事情,李恪正式宣布,开国典礼,正式开始!所有人,前往王宫正门前观礼。

接下来是祭天地、谷神、祖宗。

然后,就轮到了秘密训练了两个月的国旗护卫队出场了!

“轰”、“轰”、“轰”!

极富节奏和力量感的声音传来,好像地面都跟着颤动。

现场数万观礼百姓,和大小几百官员,也纷纷朝声音的来源看去。

旗手擎旗走在最前,到了早就修好的旗杆处,在现场所有兵士们一曲《精忠报国》的歌声中,宁国国旗冉冉升起。

百姓们这才真正见识了坊间流传多日的,国旗、国歌。

虽然不会唱,但看着代表自己国家的国旗升起,听着悲壮、苍凉、雄浑、慷慨、激昂的歌声,所有百姓也都热血沸腾、豪情万丈!

在同一首歌声、同一种情绪、同一个氛围中,所有百姓对这一国家的认同感,在悄然增强。

接着,就是阅兵环节了。

只见一个个兵士方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正一步步走来。

所有士兵,全都满身的杀伐之气;眼睛中无意间,就流露出了让人胆寒的戾气;举手投足间,就迸射出阵阵让人心颤的威压!

他们

一个个果决、刚毅、自信、凶悍的面庞;

一道道横看、竖看、斜看全都笔直的队列;

一个个整齐划一、行云流水、斩钉截铁的动作;

……

具体画面,请脑补84年大阅兵。

(不多描述了,免得被说是水字数。)

当所有人都在震撼于天宁军的强悍时,魏王李泰却在策划一个惊天阴谋。

看到李恪竟然打下了这么大的地盘,他惊奇的一时失言,当场喊出那些话。

不过,自崇政殿开始到观礼台,他就一门心思的酝酿着那个计划,眼前的阅兵,他根本就没有在意。

他决定了!

也要到边关任职,要到营州或者幽州来。

然后,在与宁国的边境上制造一些摩擦,这样就可以利用强大的唐军,拿下李恪,把这些领土全部归入大唐版图!

有了这么大的功劳,那么自己在争储的斗争中,岂不是多了一个大大的加分项!?

甚至也可以像自己的父皇当年一样,成为天策府上将军!

到时候,太子又如何!?还不是只有被砍头的命?

想到这里,李泰瞥了眼李恪,嘴角不由勾起一抹邪笑:

庶子就是庶子!蹦的再欢,最后还不是成了本王的垫脚石!

第27章 国民教育计划

新的国家、新的制度,尤其是超高的俸禄的刺激,所有官员都全身心干劲十足的投入到工作中。

李恪制定的第一个三年规划纲要,正有条不紊的在宁国大地展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李恪此时最迫切的就是人才需求,可人才不能一蹴而就,外部引进只能是辅助,关键还得靠自己培养。

因此,教育必须提早进行。

李恪带着教化部尚书段成文,到宁城的几所学校视察。

学校分蒙学、小学、中学、大学。

蒙学学制两年,收4--5岁的学生。学习的是《三字经》《弟子规》、算术。

小学学制4年,收5--8岁的学生。课程有语文、数学、武术、美术、音乐。

中学学制4年,收9--12岁的学生。课程有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武术、美术、音乐。

大学学制3年,收13-15岁的学生。实行分科教育。

不过,眼下不能严格按照年龄招生,因为大部分成年人都不识字,更别提孩子了。

相比后世的学制,由于不需要上兴趣班、不需要学习英语,节省了大量的学生学习时间,学制得以大大缩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百年?

李恪表示:不,我等不了,得助长!

但不是拔苗助长,而是科学的、有选择的,给足够的肥,给足够的水,足够的光照,快速培养可用的专业型人才。

不需要多精,不需要知识面广,只需定向培养,知道该知道的,做自己该负责的。

首节上一节20/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