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48节

李恪说着,接过情报仔细看了一遍。

“看来,这几方势力组建攻守同盟了!”看完情报后,李恪得出了这一结论。

情报里,清楚的记录了太极殿朝堂上每个人的言论。

甚至还记录了没有发言的人当时的表情、态度。

“阿郎,难道你早就有与大唐开战的计划?”听了李恪那么说,妙蝶自然也能猜出些什么。

“不错!大唐和宁国早晚会有一战!从大唐方面来说,如果宁国是一个如同原来的库莫奚的小部落联盟;”

“或者像百济那样的无足轻重的小国;我们安分守己,过自己的日子,大唐是不会理我们的。”

“可我们偏偏愈发强大,强大到令大唐畏惧,强大到足以和大唐相抗衡,且能和大唐一争高下。那么我们自然就成了大唐的潜在敌人。”

“两国开战也就成了必然,只是缺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已。”

妙蝶忽闪着大眼睛,“阿郎,我们真的有那么强大吗?如果大唐真的向我们开战,我们打得过他们吗?”

“我们的强大超乎你的想象!与大唐相比,我们的弱势仅在于军队人数太少,不过我们有更多骑兵和更强大的火炮部队,这就弥补了人数上的短板。”

“另外一点,我们的水上武装力量远远强于大唐,还有一点,目前我们除了第三舰队在南洋夺岛之外,并没有战事,不受牵制。”

妙蝶只负责各地情报的搜集,对于军事上的事情她并不太了解,听了李恪这么说,似乎也没有那么担心了。

不过,做为李恪从小到大的贴身侍女,她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主人过的好不好,自己还有什么能为他做的。

走到李恪身后开始轻轻捏起了肩膀,“阿郎,你想与大唐开战吗?是不是很无奈?毕竟,不光是我们,大部分的宁国百姓和军队都来自大唐。”

李恪沉默良久,叹了口气继续道,

“唉,也确实很无奈。不过,有些东西是和平手段无法获取的,必须通过武力。”

“从我们宁国来说,我放弃了亲王之位,来到了千里之外的荒凉之地,可不是为了躲清静。而是为了把拳头收回来,以便更有力的出拳!”

“我的眼里,不只有这片草原,不只有几个海岛!我的眼里是整个大陆,是整个天下!”

“可是,大唐阻挡了我的视野,阻挡了我前进的步伐!因此,宁国与大唐必有一战!”

妙蝶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阿郎,你说,我们和大唐知道的刀兵相见,兵士和百姓们,会怎么想?”

听到妙蝶说到这方面,李恪顿了顿继续道,

“正是因为这一点,宁国人对大唐都有特殊的情感,宁国主动向大唐开战,必定会影响天宁军士气,以及宁国百姓凝聚力。”

“不过,如果反过来的话,宁国是被动迎战大唐,那就另当别论了!无论是军队士气,还是民间舆情,都会大大利于宁国!”

“所以,我们等的就是这个大唐主动向宁国开战的机会!”

第220章 祸事了

几天后太子教令传至宁国。

大唐皇太子教:

皇三子恪,昔为吴亲王,治于齐鲁,军政荒废,民不聊生。降为宁藩王,不尊宗祖,不事父母,不敬兄长,穷兵黩武,屠戮邻邦,掳大唐百姓于蛮荒,陷宁地百姓于水火。

令废除宁王国号,改封黔王,任黔州都督。即日返京,领罚赴任。

所有宁国兵士原地驻扎,不得擅动,都尉以上将领,悉数至长安兵部述职。

教至令行,逆者必以刀兵讨之。

贞观十二年六月。

李恪看了这则教令后,不怒反笑。

提笔在上写了些什么,而后让传达教令的人原路带回。

七天后,这则教令送进了太子的东宫。

“他怎么说?没有什么回信或者捎话?”太子急切的问道。

“没有,都没有,只是在太子的的教令上写了什么。”

好了,你下去吧。

太子展开自己向李恪下达的教令,只见上面大喇喇写着两个覆盖了原文的红色大字:

傻逼!

……

这,何意?

太子懵逼了。

于是,立即召集长孙无忌、侯君集,以及一帮河东世家的人,来研究这两个字的深刻内涵。

一群人到齐后,拿着两个字翻来覆去研究,也搞不懂到底什么意思。

众人齐齐懵逼了。

“殿下,要不,去请孔颖达孔祭酒前来?”长孙无忌托着两个字,眉头紧锁。

“好!快去请孔祭酒!”

很快,国子监灵魂人物,大儒孔颖达的了。

“孔祭酒,快看看,这两个字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太子急不可待的把两个字递给孔颖达。

两个字外加一个感叹号,已经被誊抄到了另外一张纸上。

孔颖达一手捋着胡子,一手拿着那张纸皱眉仔细揣摩:

“呵呵,这个符号老夫认识,这是宁王殿下设计的断句符,表示惊奇与慨叹。”

众人:……

“傻者,憨愚也;逼者,迫也、近也;嗯,这两个字相当精妙,或许有两层含义!”孔颖达捋着胡子说道。

“哪两层?”

“傻者,憨愚也;逼者,迫也、近也。其一,傻逼,傻子在逼迫!”

孔颖达洋洋自得,摇头晃脑。

太子及众人的脸色变冷。

“傻者,憨愚也;逼者,迫也、近也。其二,傻逼,接近或者几乎是一个傻子!”

太子及众脸已经黑了。

“嘶!也许还有第三层含义!”

太子及众人觉得峰回路转,眼前忽然一亮。

“傻者,憨愚也;逼者,迫也、近也。其三,傻逼,傻子们相互离的很近!”

太子和其余众人的脸色已经成为粑粑。

“嘶~,或许,还有第四层……””孔颖达又捋着胡子嘶。

“行、行、行,就这样吧,我们已经理解了,孔祭酒请回吧。”长孙无忌下了逐客令。

“好,那某就告辞了。不得不说,这两个字甚是精妙啊!简单两个字,四层含义,不,还不止!”

孔颖达捋着胡子,一边苦苦思索,一边向外走去。

“啪!”太子面前的茶杯一头撞在了地上,粉身碎骨。

“这庶子,欺人太甚!”太子怒不可遏。

“臣早就说过,这个人就应该除掉!若当初听了我的,哪有这些麻烦!”侯君集不耐烦的说道。

“侯尚书,若你统兵前去,可有把握一举灭了宁国?”长孙无忌盯着侯君集的眼睛郑重问道。

“嘁!我大唐的军队是从上百支隋末义军中拼杀出来的,有八十万之众,可谓兵力充足、良将如云、战绩辉煌。”

“反观宁国,只能打打蛮夷部落而已,而且宁国的正式军队还不足大唐三分之一!”

“若这都不能一举灭之,某这兵部尚书也别做了,丢不起那人!”

侯君集说着话,眼神和表情里满是鄙视和不屑。

“好!侯尚书,你三日后,不,明日就整军出发,一举灭宁国,擒宁王,以解本宫心头之恨!”

太子拳头攥的紧紧的,额头青筋暴起。

“臣必不让殿下失望!”侯君集随口应答,似乎并没有把灭宁国当成多么困难的事。

“殿下,臣听说,在宁城的西城区,是宁国各种货物的生产地,有工厂数百家。如若拿下宁城,这,这些工厂该怎么划分……”

一名来自太原王家的大臣忽然开口说道。

这一提,其他来自各家族的大臣也眼神热切的看向太子。怎么划分利益这种事,确实应该有一个草案。

宁国的各种货物,像变戏法一样,源源不断的运往大唐各地,让他们十分眼馋。

不过,宁国对工业区的保密工作,一直做的非常严格,因此,大部分人还以为宁国的商品都是宁城生产的。

“可不止宁城一地!宁国如今在滨海、滨河地区修筑了很多城池,每一座城池都有大量工厂,足够我们分的。不过,眼下还不瓜分胜利果实的时候,而是首先取得胜利!”

长孙无忌觉得这些人的格局有点小了,八字还没一撇呢,就开始想着怎么分割利益了。

“这件事不忙,我们先安排出兵的事,在战争开始后,有足够的时间解决利益的分配问题。”

太子也觉得提那个太早,

“你们各家有堪用的将领,可以推荐一下。将领选好了,出兵的阻力就会更小一些,也能提高战斗力。”

众人纷纷点头,对太子的观点表示认可,而后都推荐了自己家族的实力将领,侯君集一一记录,待明日直接按照名单点将。

三天后,侯君集在南衙十二卫点兵十五万,向宁国进发。

房玄龄宅。

时昏时醒的房玄龄这一天又清醒过来,长子房遗直床前服侍用药。

边上还有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仔细看,男孩头顶隐隐闪烁着淡绿色的光芒,昭示着这将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待房遗直把父亲上半身扶起垫好后,开始喂药。

“近几日,朝中可有什么事情发生?”房玄龄没有理会递嘴边的药勺。

“事?没什么事情。阿耶只管放心休息就是了,医师说了,阿耶恢复的不错,再用上十来天的药就能康复了。”

房遗直顾左右而言他。

“不对!你没有正面回答为父的问题,是不是有什么大事!?”房玄龄本就不太正的面色,此时显的更加暗沉。

“阿耶,有大军出征呢!今日我与柴二郎专门跑去看的……”绿小孩突然开口。

“遗爱,闭嘴!”房遗直一声呵斥,绿小孩一看坏菜,呲溜跑了。

“到底怎么回事!?咳咳咳……”房玄龄怒目圆瞪。

“阿耶真的没什么事,您身体要紧,好好养身子吧。如果有什么大事,太子肯定会来问询的……”

“你……你是想气死为父吗!说,到底什么事?”房玄龄说完这句话,仿佛已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见父亲这着样子,房遗直不忍心再瞒下去,“太子,太子派候尚书率府兵十五万,征讨宁国。”

首节上一节148/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