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0节

可几天过去了,有些人被换回来了,就是不见自己家的男人、自己家的儿子。

经过打听,才知道,有内幕!

可部众,敢怒不敢言。

又过了几天,居然有人来强抢自己家牛羊、财物,还要把家里女人拉走,孩子也拉去做奴隶。

其实,这也正常,家里没有男劳力,没有顶梁柱,家人就很难逃脱被欺负,甚至被奴役的命运。

别说是正处于奴隶制时期的契丹了,就是在大唐境内也有这种情况。

于是,有一部分人拼死反抗,赶着牲口逃到宁州,想换回自己家的顶梁柱。

了解了事情的原因,李恪有点心疼这几天的粟米粥了。

不过还是派人带着这些部众,到俘虏营去找自己家人,要是找到了,那就交换,要是没找到,那就是真的战死了。

至于随着那些部众一起来的牲口、帐篷、车辆什么的,就不要进来了,太多了,闹哄哄的。

这些部众的牲口,每户少的十几只,多几十、几百只。

宁州刚接收了一百多万牲口,要是再进来一百多万,那么多牲口,非得把整个宁州的草地给啃秃噜皮不可。

这样,把牲口都留在境外,按照划定的路线,进来找到自己的人,该交换多少牲口就留下。换了人,然后赶紧离开。

一下子来上万人,不得不戒备起来。

李恪让索鲁带着100库莫奚奴兵,沿途不断巡逻。至于自己的部曲,当然是休整或者训练。这点破事,还用不到出动他们。

如今的索鲁已经是百夫长了,手下下管着100名奴兵,整天把他神气的不得了。

其实,他本是库莫奚一个部落酋长的儿子,典型的官二代,而现在……

不过他依然觉得,如今的自己,比以前更牛逼哄哄!

那些部众扶老携幼到了俘虏营后,顿时就懵逼了。

这他娘的真是被俘虏了?

此时的契丹俘虏,三三两两的,有的坐在树荫下,有的躺在草地上,有的直接趴着,说说笑笑的在闲聊。

不过都在身体各处缠着布条,上面还有血渍。

有的人正在被搀扶着尝试走路,还有人正被医工解开布条换药,还有人在拿着大扫帚扫地。

有的人正在吃饭,吃的竟然是粟米粥!还有肉!没看错,粟米粥!有肉!

这他娘的,每次劫掠大唐后,酋长开心时才每户赏几斤粟米的。

这些家伙,被俘虏了,居然还在喝粟米粥!

还趴在草地上,聊着天,有说有笑。

这特么的!

家属们感觉被骗了:

龟儿子,老子我差点被人家打死,你却在这享福!

死鬼,老娘差点被抢走给别人生儿子去,你却在这喝粥吃肉!

于是,有的老人找到了自己儿子,上去就是一脚,刚好踢在伤口上,疼的呲牙咧嘴、哇哇大叫。

有女人找到自己男人,拉起胳膊就狠狠咬了一口,刚长好的伤口,被咬开了……

很快,俘虏营里热闹起来。

没找到自己家人的,到处打听;找到的就开始拉着说这些天各自的遭遇。

这时候,俘虏家属才明白,为什么会是眼前这个样子,原来这里的强大的首领是天朝的吴王殿下。

而俘虏们听了家人的遭遇后,个个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还换俘?换什么换,不走了!

宁愿跟着强大的吴王,给殿下做奴兵,也不回去给那没良心的酋长当牛做马,还被他当牛粪一样抛弃!

有一人决定不回,吧得一说,边上立马有人附和,也不回了!

就跟着吴王殿下!既然要做奴仆,那找应该善良的主子,总好过蛇蝎心肠、贪得无厌的主子。

毕竟吴王不仅不杀俘虏,还给吃的,而且是他们这些人平时都吃不到的东西。

很快,越来越多人吵吵着,以后跟定吴王了。

越是这种扎堆的人群,越能带动更多人的情绪。最后,俘虏营的绝大部分人都决定不回去了。

甚至,那些来了之后,没有找到自己家人的部众也决定不回了,跟着吴王!

因为,据他们观察,吴王足够强大,能够给他们提供保护,而且又良善仁慈。

好吧,后面那一点,可能是他们观察的不够仔细。

李恪得知后,顿时卧了个大槽!

情愿做奴仆也要留下!?

那,不走就不走吧,反正上次也掳回来几万库莫奚部众,给他们作伴好了。一起开荒、做工。将来用人的地方多着呢!

可是,几天后,依然有契丹部众陆陆续续赶来俘虏的家属,来了的人,经过那些俘虏的述说、要求,大部分人都不走了。

李恪感觉,事情有点大条了。

他根本就没有往这方面想过,怎么也没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目前最主要的是,应对几天后赶到的柴哲威的唐军。

第14章 融合同化

李恪召集长史管茂心、司马窦贵元,八个都尉,以及各曹参军,来到自己大帐。

“都说说吧,这些契丹和人部众,收还是不收?收的话,怎么安置?”李恪向众人问道。

“臣觉得还是收下,毕竟如今宁州各处都需要建设,都需要用人,人手实在不足,再加上新得北部山口外土地需要开发,就需要更多的人手。”长史管茂心率先发言。

“臣认为,可以筛选那些领地接近大唐的部落留下。这些人,一般都通汉话,受汉人影响比较深,有的也以种地为生的,有些甚至人的已经有了汉人的生活习惯。而且这些人,也相对好管理一些。”

窦贵元建议道。

听了窦贵元的话,管茂心稍一思索,说道,“臣赞成窦司马的建议。”

“臣认为还是放回去。如今,各部落对盟主都心生不满,部落内部对各酋长也不满,各部落对联盟的盟主也有了间隙。”

说话的是王府的记室参军,曹文耀。

“若是释放俘虏、放他们和部众回去的话,部落内部就会更加松散,甚至有可能公然抗衡酋长。从而削弱契丹各部力量,一旦我们再次攻击契丹,那就轻而易举。”

“甚至我们可以进行一番游说,给这些部众加一把火,他们回去后,就立即展开报复,让各部落在内斗中大大损耗。等他们消耗的差不多了,我们去清扫残部就可以了。”

另外几个参事也表示赞同。

卧槽!卧槽!卧槽!

柴彪、雷良发等武将们听了后,顿时冷汗涔涔!

这帮文人,真尼玛狠呐!杀人不见血啊!

“那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东边一直对契丹虎视眈眈的高句丽,先于我们去清扫契丹残部呢?那我们岂不是为高句丽做做了助攻?”

听了李恪的话,曹文耀也是一惊:是啊,契丹的边上就有一个庞然大物,如果契丹真的虚弱不堪,而高句丽刚好又能腾出手的话,还真是给他做了助攻。

“是臣考虑不周。”曹文耀赶紧起身拱手说道。

李恪压了压手,示意他坐下,最后说道:

“如果这些俘虏和部众,真的对各自的酋长怀恨在心的话,我们不仅不能放他们回去,还要想办法帮助契丹挺住,不被高句丽吞并。”

“即便要吞掉,也必须是由我们吞掉,尤其是弱洛水下游这个大转弯一带,水草丰茂,可承载上百万、上千万牛羊,一定要攥在我们手里!”李恪指着地图,继续道。

“或者说,可以承载上百万匹战马!”

啊!这、这、这!

原来殿下才是最狠的那个啊!

刚刚到手方圆一千多里的领地,就又开始惦记千里之外的大草原了!

不过,你要说上百万匹战马,那我可就不困了啊!

李恪说到的这一地区,就是后世的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

如果说骑兵是冷兵器时代的战车、坦克的话。那么,科尔沁草原就是战车、坦克的生产工厂。

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民族,乌桓,鲜卑,契丹,女真,蒙古,走出自己的发源地之后,都曾在这片区域停留,或者握有这片草原,积蓄力量,而后入主中原。

相对于大兴安岭以西的风沙磨砺,以及松花江以北的极致酷寒,这里气候宜人、水草丰美、平坦广阔,可以迅速壮大一个游牧部落。

唐中期以后,契丹就是在这片区域,一边对大唐叫爸爸,一边不停劫掠大唐,猥琐发育两百年之后,趁唐末大乱,大举兴兵,进入中原。

因此,李恪对这一区域,势在必得!

帐内的所有人,顿时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即就冲过去,抢、抢、抢!

不过,管茂心很快就稳定住了情绪。

“殿下,契丹部众来投,如果以奴仆身份接收的话,怎么安置呢?虽然我们缴获了不少牛羊,可也用不了那么多人去放牧。”

“若是以良人的身份接收,不同于中原农耕地区,以往的草原上是没有税收制度的,大唐的租庸调显然不适合草原,那该怎么征收?”

管茂心抛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大唐的租庸调制度:

租,就是每丁每年给朝廷交两石粮食;

庸,就是每丁每年给朝廷服20天徭役,不去的话可以上交绢、布代替徭役。

调,就是每户每年交给朝廷一定数量的绢、麻、绵或布。

看看,这些东西草原上都没有,显然是不能在草原照搬大唐的租庸调制的。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开始集思广益。

提出的方案也是五花八门,有些还很离谱。

最后,李恪懒得在这事上纠结下去了。

“这样吧,既然他们宁愿做奴仆也要留下,那就以奴仆身份接收,不然他们心里也不会踏实。安排他们去剪羊毛、去作坊做工、去修路,怎么都行。”

“过段时间,颁布一个放良的标准作为参考,比如,工作是否突出,与汉人相处是否融洽,会说多少汉话,有没有与汉人一起过节日,平时是不是穿着汉人服饰等等之类的。达到标准的可以放良。”

“放良的,每户可以分50亩草场,税收按这50亩草场的牲口承载量计算,每年征收承载量的五分之一。想多分草场也可以,超过50亩的部分,另签租用契约,租金收二分之一。”

“耕地的话,按人口算,凡十岁以上,无论男女,每人10亩,税收取产量的五分之一。超过10亩的部分,可另外租,租金为产量的二分之一。”

“耕地第一年需要自己开荒,新开垦的土地收成也不太好,第一年的税就免了。”

“无论是汉人、契丹人,还是奚人,可以自由选择耕地或放牧。徭役也按每年20天吧。”

“另外,一切百姓,必须编户入籍,无条件服从将来的律令。所有十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男丁,都有义务服兵役,为期五年,如有征召,不得抗拒。”

“把这些公布出去吧,如果还愿意留,那就按这个执行。”

最后,李恪一锤定音。

首节上一节10/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