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漫大千 第179节

第290章 袭营

夜色如墨,风声如割。

联军营地外围的巡逻兵士极多,全部手持火把,仿佛要将这浓浓的夜色尽数照亮。

率兵悄然潜行到附近的李信见状,流露出自信而又轻蔑笑容:“果然是故弄玄虚,白日里做出一副引诱我们来袭营的样子,其实夜里却在加强守备,害怕我们前来。”

他身旁两名一同请战的将军连连点头,恭维道:“李将军神机妙算,兵法高深,区区信陵君又如何是您的对手!”

李信听得心花怒放,他低声喝到:“传令下去,敌人外紧内松,营地早已空虚,冲杀之时不要迟疑,直取中军大帐,活捉信陵君者赏百金!”

随着传令官的逐级通报,前来夜袭的秦军猛然之间气势又更加强盛了一分,仿佛一只潜伏在夜间的猛虎,趴低了身形,正在进行扑击之前最后的蓄势。

“全军出击!”

李信一声大喝,身先士卒,带头冲向了前方的联军营地,他的眼里闪烁着火光,不知是巡逻士卒火把的投影,还是他那封侯拜将的野心在熊熊燃烧。

黑衣黑甲的秦军其实非常适合夜袭,直到他们冲进了营地火光的照耀范围才被巡夜的联军士卒发现。

不过此时已经晚了,区区几千名巡夜士卒又哪里挡得住几万如狼似虎的秦军呢?

前营很快就被突破,秦军士卒也发现了营地中的敌人数量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多,对自家将军的分析和预测十分敬佩,士气隐隐又涨了一成。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李信虽然猜测联军的人数已经不多,可也不是这么个少法,整个营地除了那些手持火把的巡逻士卒之外,中军大营的一座座帐篷里竟然都是空的!

哦,也不能说是完全空的。

砰!

李信第一个冲进中军大帐,对着床榻一剑斩落,却像是砍中了一块木板。

他掀开被子一看,里面哪有什么信陵君,只有一堆稻草将被子顶了起来!

“坏了”

李信幡然醒悟,自己这是中了敌人的诡计,而且这稻草上的气味

他立刻冲了出去,对着自己身后的亲卫们大声下令:“快,通知所有人,立刻撤出营地,快去!”

“可惜,完了。”

不远处的小山坡上,信陵君抚须笑叹,对着旁边的段干崇点了点头。

段干崇会意,他手臂抬起,大声呼喊:“放箭!”

咻!咻!咻!咻!咻!

一只只燃烧着火油的箭矢从他背后腾空而起,像是一片流星雨洒落在联军营地之中,早已堆满干草和火油的营地一点就着,火光立刻冲天而起。

而信陵君的布置显然不止一处,就在这里火箭升空之时,另外一个方向上也同时飞出了大片的燃烧箭矢,均匀而饱和地铺洒在只有秦军的营地之中。

火光凄厉,照彻残夜。

李信如同一只受伤的野兽,带着麾下的亲兵不断在大火中奔走,试图挽回一些损失。

“将军,快撤吧,火势越来越大,再不走就走不了了!”他的亲卫统领在一旁拼命规劝。

“撤?我还能往哪里撤?”

李信有些呆滞地看着眼前被火光吞噬的一具具黑甲,听着耳畔回荡的阵阵惨叫,闻着鼻尖传来的隐隐肉香

“我有负蒙骜将军重托,是大秦的罪人!”

他仰天长啸一声,就欲拔剑自刎,却被他的亲兵拼死拦下。

“将军,营中还有不少兄弟,能救多少是多少吧!”

这句话提醒了李信。

“对,我还有机会挽回损失,救人,快去救人!”

李信与他的亲兵们还有空在大火之中思考一番,可是普通的秦军士卒就没那么好运了。

金属的甲衣,内衬粗布和皮革,这样的装束就注定了他们面对火灾的时候,既容易被点燃,又难以及时脱下着火的衣物,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个都被闷死、烤熟在甲胄之中。

李信率领亲卫左突右冲,好不容易在滔天大火之中收拢了几千残兵,带着他们退出了联军大营,再转身看看面前的火场,以及麾下这些士气全无的兵卒,只觉一股郁郁之气憋在胸口,难受得想要爆炸!

不过他显然还是低估了信陵君的算计,就在他带领着几千残兵往函谷关撤退的时候,斜里突然冲出了一支骑兵,人数倒也不多,但此时此刻的秦军那里还有作战的能力,顿时被一击而溃。

“将军快走,我等为将军挡住追兵!”

不得已之下,他的亲卫们挺身而出,拼死阻拦,为李信抢到了一匹战马,这才让他得以逃出生天。

联军大营中冲天的火势自然也惊动了函谷关内的秦军,蒙骜率领几位将领都站在城头观看,也多亏了他们及时派出了一支骑兵接应,逼退了追杀而来的赵国骑兵,否则李信能否顺利逃回来还未可知。

这一败,秦军损失了数万精锐,而且士气大降。

至于联军那边嘛,在埋伏了李信一波之后,信陵君就安排燕国的军队直接退走了,韩、魏也撤了一大半军队到后面的城池布防,赵国也只留下了机动性最强的骑兵,整个联军的人数直接被腰斩。

而剩下的这些人还要再装模作样几天,为撤退的军队多争取一些时间。

第二天,看着被烧成一片白地的联军营地上那些忙忙碌碌正在重新修建营帐的士卒,却没有一位将领开口说要领兵出击了。

昨夜惨败的阴影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走出来的,而且人总是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现如今函谷关内的兵力已经经不起挥霍,没什么把握的事情蒙骜是不会再做了。

就这样,联军磨磨蹭蹭地修了三天的营地,而秦军也就这么安安静静地看了三天,场面分外融洽。

而此时的营地里,该走的人已经基本上走完了,只剩下赵国的骑兵和魏国的少量武卒还陪信陵君留在这里。

不得不说,信陵君在赵国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此次合纵过程中最最配合的就是赵国,他们不仅派出了最精锐的骑兵,还有当世名将李牧。

第三天夜晚,信陵君骑在马上,对着李牧拱手道:“将军一路保重。”

“君上也请保重!”

两支兵马缓缓撤离了函谷关。

第291章 时代的交替

第二日,空无一人的联军营地被秦军发现,蒙骜亲率大军出关追击,可惜整整一夜时间,已经足够让赵、魏两国的骑兵撤离。最终,秦军只能止步于安邑城外,望城兴叹。

安邑曾经也是魏国的都城,城高池深,建立在高坡之上,地形易守难攻。有信陵君在此,这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打得下来的地方,蒙骜无奈撤军。

安邑内城,旧王宫。

一位衣袍飘飘的男子负手而立,仰望星空,背影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萧瑟和暮气。

魏国大将军段干崇与朱亥远远地侍立在一旁,神情都颇为忧虑。

“君上这是怎么了?”段干崇小心翼翼地问道。

“伐秦未成,心有不甘吧。”

作为心腹陪伴魏无忌多年的朱亥显然更加了解他此时的心情。

五年前,五国伐秦,被函谷关所阻,如今,六国齐出,却依然无法突破这座千古雄关!

秦人一直将信陵君视做他们伐魏的最大阻碍,阴招迭出,可是信陵君眼中最大的障碍——函谷关,却不是靠阴谋诡计所能撼动得了的。

而且,信陵君已经老了,英雄迟暮。

两次都没能突破的函谷关将他生生挡在了秦川大地之外,此生都再也没有机会踏足了。

一声悠悠长叹,魏无忌开始思考自己的身后事。

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估计都撑不到回去大梁,这一次合纵虽然未尽全功,可是也夺回了不少土地,脚下的安邑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失去了自己的魏国,又能挡住秦国多久呢?

想到这里,他不禁眉头一皱,胸中郁结之气再起,轻轻咳嗽了起来,单薄的躯体在夜风中微微摇晃,仿佛随时都会跌倒。

“君上!”

朱亥见状,慌忙跑了过来,扶助了他的身体。

“无妨。”

魏无忌的声音疲惫而虚弱,缓缓走进了殿内,朱亥和段干崇都没有办法忤逆他的意思,两人无奈对视之后,也只能站在门口小心守卫着。

“君上。”

一道清越的嗓音响起,一位蓝袍身影凭空出现在大殿之中。

“水先生。”

魏无忌的眼底显现出一抹笑意。

眼前之人的虚弱有些出乎水千幻的意料,他上前两步,把住了对方的手腕,细细探查起来。

“先生不必费心了,无忌自知大限将至,只是放心不下魏国。”魏无忌轻柔却坚定地拒绝了水千幻想为他诊治一番的动作。

“莫非君上想将魏国托付于我?”水千幻的声音之中带着显而易见的惊讶的调侃。

“我自然不会提出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只是心中有些计划,想让你帮忙参详一下。”

魏无忌轻轻摇头,开始述说他的计划。

“安邑乃是魏国旧都,易守难攻,我欲使廉颇镇守此处,以拒强秦,先生以为如何?”

“廉颇的能力自然值得信赖,只是他已经年过八旬,又能替魏国守土几年呢?”在水千幻的记忆里,廉颇是死的时候也就八十四岁,算起来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了。

“之后可以由段干崇接替。”魏无忌补充道。

段干崇的啥时候死的我倒是不清楚,但是他的年龄却也没比廉颇小太多啊,也是三十年前就成名的老将了。

不过这一次水千幻没有再出声,这就是魏国,或者说六国的现状。人才断档了,上一代几位勉强能与秦国抗衡的人物老去之后,国内青黄不接,无人可堪大任。

见水千幻没有再提出意见,魏无忌继续说道:“内政之事就交给你引荐的那位尉缭先生,他的才学我也十分钦佩。”

水千幻点点头表示赞同,可不是吗,像是尉缭这样未来在人才济济的秦国都能身居高位大贤,对于现在魏国的群臣来说完全就是降维打击。

“有尉缭和段干崇一内一外,当可暂保魏国平安。”

连续说了这么多话,魏无忌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起来。水千幻想要起身为他倒一杯水,却被他一把拉住衣袖,递过来一封信。

“帮我把这封信交给乐灵太后,以后的魏国就要看她的了。”

见魏无忌将死之际说了这么多全都是再为了魏国的将来谋划,却一点也没有设计到自己的后人,水千幻忍不住提了一句:“君上可还记得青青姑娘?”

“?”

魏无忌的表情很是茫然,他并不是忘了青青是谁,只是不明白在这样严肃伤感的托孤时刻,水千幻提起一位琴姬是想说什么。

“我通过调查发现,那位青青姑娘乃是秦国派出的刺客,欲对君上不利。”

“怪不得她突然从悦仙居失踪。”魏无忌恍然。

“可是,就在我即将杀死她的时候,突然发现她竟然怀有身孕,而且时间不长,通过推算,那应该是君上的孩子。”

水千幻话刚说完,魏无忌就一把握住他的手,眼神很是急切。

“君上勿急,发现这一点之后,我就将她秘密看管起来,如今她已经顺利生产,是个可爱的小女孩。”

魏无忌长长地出了口气,颤抖着手从袖中取出一块碧玉翡翠,递给了水千幻。

“替我送给她,我这个父亲是没有机会与她相见了,希望她能好好成长吧。还有,如果可以的话,就放过青青吧。”

“好。”

首节上一节179/2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