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港岛电影人 第1348节

  “嗯。”

  “那我怎么办?”

  “为什么你不一起留宿?”

  “我?那不太好吧?毕竟你妈妈那么漂亮……”

  男人越说越嗨,有一种朋友的妈妈的既视感脱缰而出,“我会和她成为好朋友,然后相处不错,或许我可能娶了她,那样我便成了你爸爸…”

  这段对话其实如果翻过来再看,就会立刻点名了整部电影的主题。

  正如后来著名的‘吴孝祖电影理论研究会名誉第二副会长徐先生’在第三版小说版《那个男人的夏天》(《他的夏天》)的书籍中特别写的一段序言一样:

  ‘这是一部喜剧,也是一部悲剧。

  这是一部泪点十足的,也是一部让人会心的。

  这是正南的对母亲的寻找,也是男人对母亲的质疑。

  这是一部寻母的公路片,同样也是一部对父亲路程的反思。

  这是个人亲情的思考,也是两岸关系的寻根。’(在发表完这篇序言后,徐在当届选举中,正式担任吴孝祖电影理论研究会名誉会长职务。)

  男人领着正南走到门前,却迟迟不敢上前。

  他比正南更加踟躇。

  观众看到这里的时候,也都心疼正南几秒,原来他妈妈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

  看着男人哄正南说那不是你妈妈的时候,许多观众发现这个男人竟然有着如此柔情的一面。同时,他的衍生片段也出现,他的妈妈原来就在附近的养老院。

  别说什么现实情况……

  整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温馨的故事或者幻想。

  他们乘坐而来的渔船只能停留一宿,第二天,他们就返回了湾湾。

  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又碰到了之前路上的那些人。

  为了不让正南遗留下一个同他一样的夏天记忆在这里,观众们忽然恍然大悟。

  那个男人原来不是指的是剧中的吴孝祖,而是在湾湾被日伪占领期间,记忆中那个夏天,带着他去海边游玩的时候对小鬼子卑躬的父亲。

  在这里绕了一大圈,许多观众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原生家庭、社会问题、人际关系的考量以及历史问题的思考!

  这时候,许多心思敏锐的学生学者忽然感觉整部电影在温馨的背后多了几分厚重感。

  这不是他们想象的一般的小清新公路电影。

  这分明是一部极具人文色彩甚至足以称之为优秀的公路电影!

  其实很多人看到中间部分的时候就对开头男孩子背着带有翅膀的书包的画面有所怀疑。

  因为在剧中,这个书包是张智林和朱音扮演的那对热烈的年轻男女送给他的礼物。

  在电影后半段这样一看

  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竟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来开头竟然是影片的结尾。

  再想一下开头笑逐颜开的正南在郁郁葱葱的环境下奔跑的场面,许多人心悸一动,忍不住露出笑意。

  其实还有一部魔改的版本,我删了。觉得这电影我魔改不好。

第1477章 华语未来,传承大饼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蹬蹬蹬……噔噔噔噔蹬蹬蹬……

  悠扬的钢琴曲飘扬在礼堂的空气中,影片中‘他’和正南遭遇的一切配合着如此治愈的钢琴曲,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的感情蔓延开来。

  影片最后,正南背着戴着白色翅膀的书包跑着下坡路,如此轻松和写意,干净的街道上风铃轻松作响,轻快、明亮的曲调,阳光温暖洒在行人身上,好像,这就该是夏天应该有的舒适与惬意。

  客观镜头慢慢后拉,变成人眼视角的主观镜头。

  吴孝祖站在桥上,正撑着栏杆,眺望着奔跑的正南。

  有心的观众会记得,最初的他是背撑着栏杆,低着头,此刻,镜头推近是他脸部的特写。

  僵漠的脸直视着镜头,眼神明亮而又复杂。

  面无表情,却又好像充满了一切。

  没有笑,却感觉格外的亲切。

  仿佛又赋予了更多的情绪在其中,却又把一切归于平静。

  许多观众看到这里,感觉一股电流划过身体,随着悠扬的曲调不断升高,镜头也慢慢抽离慢慢拉远拉高,吴孝祖越来越渺小,城市越来越渺小,人流越来越模糊故事的画面在这里是开放给观众视角下的。

  一声清脆的风铃声。

  几声蝉鸣。

  画面定格。

  一排排的带有彩笔风格的字幕慢慢升起。

  观众的情绪还沉浸在电影剧情之中,其中坐在中间的侯孝苋眼睛里含着泪。

  “电影中的每幅画面、每个镜头都富有内核灵魂!每一幅画面截取下来,都是一副生动的壁纸。”

  侯孝苋喃喃的对着身边的好友感叹一句,“吴导真的是用可充满幽默、温暖、明朗的叙事方法,讲述了一段关于成长和疗愈的温情故事。

  双线交叉式叙事上构造出了儿童和成人两个不同的视角。双线互动不混乱,带来了穿透内心的情感共鸣。

  荒诞幽默的公路片脉络设计,却能够传递出最温情的感情。

  最后一个镜头太过于震撼人心了,几十秒的特写,直接把整个电影情感升华了。果然,男人要与过去和解,才能找到自我、疗愈人生,纵然满身伤痕,也要以爱面世,温暖世间,做一个温暖纯良之人。

  这绝对华语电影中最温情明媚的作品,也是我今年最喜欢的电影。

  我很喜欢。”

  坐在他后排的观众是个普通的伪文艺青年,听到老侯的感叹,顿时间眼前一亮,默默记下,准备念给菇凉听。

  “我也很喜欢。”他连忙补充了一句。

  “我也喜欢。”

  周边几个人都纷纷发出感叹,感觉经过老侯的一番云里雾里的分析,这部刚刚他们看明白大半的作品竟然隐藏着如此丰富的旁枝末节。

  后排隐藏在人群中的吴孝祖则比较淡定。

  手搭在腿上。

  淡然自若。

  这是一部‘毕业作品’,那么作为老师,他自然也希望能够让后来人可以从中学习到更多东西。

  不是技法,而是共鸣。

  这是内容创作的核心。

  同时,吴导也为这些表演专业的学生上了一趟生动的表演课。

  他的表情虽然是僵漠,但绝对不是面瘫,他走路的动作姿势,包括各种习惯动作都是人物本身具备的特性。尤其是最后一幕的特写镜头。

  尽管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是那样的情感传达确实是吴孝祖这么多年以一个导演的身份对于表演的表达了。

  你以为那么多时间给演员讲戏是白~浆的?深入浅出的道~里绝对是丰富姿势的储备。

  随着音乐渐渐减小,台下的观众也从情感共鸣中抽身而出,许多人都眼睛明亮,不知道是谁主动站起身领掌,几秒钟之后,全场掌声如雷。

  这部电影确实让很多年轻人都感受到一种不同于以往电影作品的特质。

  那种淡淡的温馨与感动让他们感受到强烈的冲击感。

  掌声越发响亮。

  当然,一定有人对于这种题材不会太感冒,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总体来看,这部电影还是俘虏了大多数观众的心。

  胡耀辉、郑炜文、陆剑清、梁乐泯、郑保锐、高西西等人都激动不已。

  长发飘逸的文艺青年黄也与女友朱音主动相拥。

  他们也是头一次观看成片。

  没想到

  这部电影竟然如此的特殊。

  这让他们心中升起一种强烈的荣誉感,这种与有荣焉的感觉刺激的他们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一层。

  “校长送给大家一份大礼呀。”黄不禁感动的说。

  其他人也都频频点头。

  他们对于能够在学生时代参与到这样一部作品,每个人都生出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烙印很可能会伴随着他们一生。

  “感谢大家的掌声,其实今天吴导也来到了现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吴导,有请主创团队”客串司仪的学校老师主动朝着后排的吴孝祖招手并且让工作人员递过话筒,随着他的话音,现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恨不得掀开房顶。

  准备抽身离开的吴孝祖被眼前这一幕弄得哭笑不得,但是看着现场热切的气氛,盛情难却的他也只好笑着站起身。

  “谢谢大家的支持。”

  他一开口,礼堂内外全都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吴导!!”

  “校长好!”

  “吴sir好!”

  这种千人欢呼的场面让许多影评人和从业者都心潮澎湃。

  “感谢大家,同时也感谢整个主创团队的付出,还有在这部戏拍摄期间提供帮助的社会各界的朋友,谢谢你们。如果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这部电影不会呈现出来。”吴孝祖微微笑的下压手。

  身边的徐面色潮红,感觉有被感谢到。

  “起初我拍摄这部电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想要给即将离开校园面向行业、社会的同学留下一份宝贵的记忆。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毕业后会在这个行业继续深耕下去,但,有一些人也可能会慢慢离开,渐行渐远。

  不管怎样大家来来去去,但这部影片会永远摆在这里,证明曾经有这么一群热爱电影、热爱华语电影的年轻人,他们再为华语电影努力、奋斗。

  这是你们的青春纪念册。

  我当初做港艺学校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可以投身到这个他们热爱的行业当中,有更多的机会、有更多的资源。

  这个行业,高低起伏,很可能会让一些人蹉跎半生也没办法执导或者主演一部自己心仪的作品。所以我希望能够有这么一个契机让大家把学校学习到的知识施展出来,释放你们的才华。

  我愿意提供无数这样的机会给你们,只要你们热爱,只要你们努力,只要你们真的去躬身实践。

  也希望这部戏能够成为即将走出象牙塔的你们职业的开始和底线。这个行业诱惑太大,但我希望你们可以保持着那份热情和初心。

  再这样一个夏天,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共同努力出了一部作品。我同院方领导也都商量过,今后这样的毕业作品也会有机会成为港艺的一项传统继承下去。”

首节上一节1348/1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