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还把周瑜黑成那样呢,《大明王朝1566》也把赵贞吉拍成了不粘锅。这并不妨碍《三国演义》和《大明王朝》特别牛逼。
陈贵良选择写《明朝那些事儿》,不仅仅是为了赚稿费。
他想为《三国杀》铺路!
《传奇》那样的RPG游戏,太吃启动资金了,而且研发周期也长。
《三国杀》就不一样,可以低成本快速上马。
而且,这款游戏的寿命足够长。
二十年后,你觉得它已经凉透了,其实变成了氪金游戏,月流水维持在3个亿左右。
陈贵良完全可以靠《明朝那些事儿》,积攒名气和粉丝,再顺势推出《三国杀》游戏和实体卡牌。
嗯,还可以把北大当成《三国杀》推广平台!
“良良,高考完了还看书啊?”母亲姚兰走过来问。
陈贵良说:“看看闲书,放松一下。”
姚兰瞥了一眼《明史》,密密麻麻摆一排,她不觉得这玩意儿能放松。
但她很高兴,儿子总是这么自觉学习。
接下来将近二十天,陈贵良每天翻着《明史》,摘抄自己认为可用的内容。
暂时还无法立即动笔写作,他琢磨着去哪儿弄《明实录》。
市面上现在买不到,但北大的图书馆肯定有。
转眼就到了6月27日。
陈贵良坐着乡村大巴,慢悠悠回学校看分填志愿。
再次见到熟悉的校门,陈贵良感慨颇多。
……
北大,招生办。
一位本不该出现在这里的朱主任,却在招生办挨个给各省状元们打电话。
“喂,是杨xx同学吗?恭喜你考取全省理科状元,我是北大招生办的。你想报清华啊?其实也可以考虑北大,尤其是北大的元培实验班。我们这里教学方式非常特殊……”
“喂,你好,请问是xxx中学吗?我是北大招生办的,恭喜贵校学生斩获全省文科状元,能不能把周xx同学叫来谈一谈……”
另一位卢副主任走进来:“怎么样?”
“出去说。”朱主任道。
卢主任问:“有几个状元愿意来元培班?”
朱主任说:“有二十几人说要考虑,只有两个定下来了。”
“今年把元培班扩招到160人,步子怕是迈得有点大啊。”卢主任叹息道。
朱主任道:“我再挨个联系各省文理科前十名。”
第一届北大元培班,是开校之后再招人,无论哪个系都可以转来,只要通过了面试即可。
当时搞得比较混乱,而且各大院系颇有怨言被元培班掐尖很不爽。
从第二届开始,被迫改为入学前招生。
比如陈贵良填写北大自主招生申请表时,可选院系名单排第一个的就是元培班。
但陈贵良填的是哲学系。
还有数理化比赛的全国一等奖、国际金奖,只要是保送北大的,元培班都要去抢人!
今年,元培班已经抢到20个全国学科竞赛一等奖保送生,其中3个还拿到化学国际竞赛金牌。
各省的文理科状元,元培班也要去抢,能抢来多少是多少。
卢主任说:“陈贵良也可以招进来。”
“就是前阵子争议很大那个?”朱主任问。
卢主任点头:“反正名额也招不齐,他非常适合元培班。”
朱主任笑道:“也对,元培班确实缺这种学生,我很期待他入学之后的表现。”
“程部长那里……”卢主任提醒道。
“我去要人。”朱主任说。
卢主任嘿嘿笑道:“不关我事啊,我只是顺口一提。”
朱主任道:“你继续联系各省前十名,我去程部长那里走一趟。突然扩招到160个名额,确实有些欠考虑,今年能招到150人就不错了。”
程部长此时也在忙活。
见到朱主任的瞬间,他立即警醒起来:“你又要抢谁?”
朱主任满脸微笑,恭恭敬敬给程部长的茶杯冲水:“什么叫抢人?讲得跟土匪一样。”
“别绕了,直说吧。”程部长没给好脸色。
朱主任说:“从自主招生名单里捞个人。”
程部长问:“捞哪个?”
“陈贵良。”朱主任道。
程部长说:“他自主招生申请的是哲学系。”
朱主任道:“既然他喜欢哲学,大二可以再选哲学方向,最后还不是落到程部长您手里?”
程部长没好气道:“鬼知道你们把人培养成什么样子,指不定他大二跑去选物理、化学、计算机。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两个了。之前我好端端的一个省文科状元,去年被你们弄去主修材料学!”
“那是他自己选的,又不是我们逼的,”朱主任嬉皮笑脸说,“而且,我们不也把一个国际化学金奖保送生,送到程部长您这里主修历史和哲学了吗?”
听到这话,程部长脸色稍霁。
朱主任继续说:“程部长要是害怕陈贵良学歪了,可以给他配个顶级哲学教授做兼职导师。徐来教授就很适合。”
程部长大怒:“你还想抢我的教授?”
“兼职导师,不耽误时间。”朱主任说。
朱主任死皮赖脸磨了半天,程部长实在受不了他:“你自己给陈贵良打电话,看他的个人意愿。”
“哈哈,感谢领导。”
“去去去,别烦我!”
(元培班的导师和学生,有些人比较敏感,容易404。书中全部使用虚构名。)
第86章【很不靠谱的样子】
“陈大侠!”
“波波,好久不见。”
“……”
陈贵良在校门口遇到徐海波,两人结伴走进校园。
半路上,又遇到几个高三同学。
教室里已经来了三十多人。
剩下那些,有的直接复读,有的已知分数。
昨天就可以手机短信查成绩,连各批次线都已经划出来了。
但陈贵良没问该怎么查,也懒得去查,反正都要来学校看分填志愿。
班主任刘淑英满脸笑容,招手道:“陈贵良,恭喜你考了高分!”
他去刘淑英那里,领到自己的高考成绩单,以及一本填报志愿的参考书。
成绩单没有密封,打印在半张A4纸上。
陈贵良看到自己的总分时,明显愣了一下。
高得离谱!
“你考了多少?”谢扬连忙问。
陈贵良说:“628。”
“靠!”
“牛逼。”
“我去。”
教室里爆发出一连串惊叹声。
李玉林冲过来看成绩单,确认分数之后说:“你吃春……脑白金了?”
班长李锐沉默不语,他语文和文综发挥得非常不好,总成绩比陈贵良低了近20分。
“吴梦呢?吴梦多少?”有人问道。
吴梦笑着说:“639(省状元644)。”
陆陆续续又来三个同学,去领了成绩单和参考书。
刘淑英见来得差不多了,终于满脸笑容宣布:“吴梦和荣州中学的一位男生,并列全市第一。陈贵良全市第三名。”
平时跟吴梦轮流考全市第一的哥们儿,这次居然没考过陈贵良。
反而是荣州县城的一个兄弟,高考超常发挥,不声不响冲上来,跟吴梦并列全市第一。
陈贵良的成绩:语文145,数学113,英语110,文综260。总分628。
省状元的成绩:语文145,数学116,英语141,文综242。总分644。
他这次的文综拉分贼厉害,比省状元直接高出18分!
当然,英语就特别拉胯,连蒙带猜考出来的。拢共一千出头的英语词汇量,还想要什么自行车?
同学们的惊叹,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就转到填志愿上。
多数都不知道自己该报啥学校和专业。
这年头获取资讯很困难,估分看分填志愿又改来改去,学生们对各大院校两眼一抹黑。
刘淑英说:“那本填报志愿的参考书,你们要仔细阅读。有什么疑惑就来问我,找不到人就给我打电话。我现在大概讲一下热门专业……”
刘淑英讲高校专业时,边关月发来短信:“我差9分上一本。”
“很厉害了,你去年只能考三本。”陈贵良回复。
“我也觉得很意外,但又有点失落,只差9分读一本啊。要是再努点力就好了。”
“没事的,可以选一个很好的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