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尚未崩溃的年代,搞写作是真赚钱!
赵长田把新概念总干事李奇刚叫来:“明年没有降分录取名额,只能提高奖金来吸引青少年参赛。”
“奖金提到多少?”李奇刚问。
赵长田说:“最高奖额一万元!”
3月1日,《萌芽》最新一期上市,同时刊登陈贵良的两篇文章。
而且,封面给出特大号导读信息:少年文学天才陈贵良获奖力作!
这本杂志,单期销量早就破了50万份。
而且都是学生实打实掏钱购买,一本杂志能传阅半个班级。
陈贵良的文章,在接下来半个月时间,即将被至少两三百万个学生看到。
(感谢青灯古佛一盏老酒一支烟大佬的盟主打赏。)
(根据读者投票数量,北大断层式第一,复旦只有北大投票的一半。所以,陈大侠选择北大。)
第79章【连棋牌室的老头老太太都知道陈贵良】
报了北大的自主招生,陈贵良复习时反而更努力。
万一高考失误,没达到一本线,最终无法被北大特招。那可就太丢人了,估计能搞得全国皆知!
晚间。
谢扬洗完澡溜达回宿舍,见陈贵良正戴着耳机,怀里还抱着一个复读机:“听什么歌呢?”
复读机是找徐海波借的,他打算周末再去买,顺便也买一部手机。
“英语听力。”陈贵良说。
谢扬顿时无语,吐槽道:“我靠,你要不要这么拼!”
陈贵良反问:“过了一本线就能读北大,换成是你拼不拼?”
“也对啊。”谢扬挠挠头。
李玉林笑道:“换成是我,老子说梦话都用英语。”
陈贵良的英语一直很烂。
农村孩子嘛,初一才接触这玩意儿。
他那位初中英语老师,是个心地善良的大妈,经常送旧衣服给陈贵良穿。
但老师的口语有多离谱?
“duck”竟然能说成“对K”,还带着浓重的川蜀普通话口音!
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陈贵良看到鸭子就想起扑克牌。
初中英语老师虽然教学不行,但有亲戚朋友在城里教书,经常能搞到好学校的练习卷。她刻印出来扔给学生,也不管学生是否做完,甚至都懒得讲解卷子,直接把参考答案发下去。
陈贵良也没做那些练习卷,因为数量实在太多了,来自全市三所最好的初中。
但是,陈贵良每次都对照答案把题看一遍。
中考的时候,英语试卷有90%的题目,是陈贵良见过的原题或近似题。听力干脆直接就是原题,听力材料还没放到一半,陈贵良已经把答案写完了……
他记忆力超强的!
进了高中和大学,陈贵良对英语毫无兴趣,基本就没认真背过单词,听力和口语更是烂得一逼。四级考了好几次才过。
二十年没怎么接触英语,现在得抓紧时间补一补。
徐海波说道:“谢骚棒,你也该努力了。”
“老子在努力。”
谢扬有些不耐烦,拿起小镜子梳头发。
刘志宏无情拆穿:“你努力个锤子,早中晚自习都在梦游。”
谢扬不说话了。
他确实静不下心来学习,越临近高考杂念就越多。
但这学期盯得紧,谢扬已经无法去网吧,只能看小说打发时间。见同寝室的都在努力,他偶尔也认真学习一两天。
陈贵良笑道:“要不咱们比比。看谁的一模成绩,比期末分数提升更多。”
“赌全寝室一顿小炒!”谢扬当即应战,他认为自己必胜。
因为陈贵良的期末成绩,已经超过一本线6分,再想大幅度提分是很难的。
而谢扬呢?
上期末考得稀烂,竟然没有过二本线,稍微认真复习他就能提二三十分。
约好了赌局,谢扬也装模作样开始看书。
……
3月1日,傍晚。
陶雪跟同寝室的胖妹,无所事事在校园瞎逛。
她感觉很无聊。
高三年级现在抓得太紧,她都没机会跟陈贵良玩耍,就算见面也聊不了几分钟。
出了校门,来到租书屋。
胖妹直奔言情小说那排书架,租了一本《谁的爱情不上锁》。
陶雪却顺手拿起《萌芽》杂志,瞬间惊喜道:“呀,封面就有陈贵良!”
租书店老板得意笑道:“陈贵良就是本校学生,经常到我这里租书,郭小四也经常到我这里租书。这期《萌芽》你赶紧买,下午才送到的货,卖得都只剩三本了。”
“卖得这么好?”陶雪比老板更得意。
租书店老板说:“本校的肯定要支持噻。平时差不多十天卖完,这回一下午都快卖完了。”
本校出了一个名人,还请来几十家媒体,阵仗搞得那么大,二中的学生自然格外关注。
总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尤其是高一女生,愿意掏钱买杂志支持。
陶雪也买了一本,喜滋滋拿回教室。
胖妹看言情小说的时候,陶雪瞅了瞅四周,转身问后排正在写作业的男生:“彭一凡,你看过陈贵良的文章吗?”
“没有。”男生继续写作业。
陶雪热情推销:“你看看嘛,这首诗和序写得多好啊,人家还拿了新概念一等奖。保送北大哦!”
自主招生,降分录取,在二中已经传成了保送北大。
男生听到“保送北大”四个字,终于放下作业去看杂志,而且还反复品味道:“那个陈……陈师兄,确实很牛逼!”
“怎么样,厉害吧?”陶雪高兴道。
男生哭笑不得:“厉害,你大侄子嘛,你都说很多次了。”
等这男生看完,陶雪又找上隔壁桌:“薛诗瑶,你不是喜欢看小说吗?快看看陈贵良这两篇文章。”
女生瞅了瞅:“居然还有注释,跟语文书里的古文一样。”
“厉害吧?”陶雪笑道。
“很厉害,难怪能保送北大。”女生附和道。
这个时候的许多高中生,还真就喜欢看各种作文,每年《新概念大赛获奖作品选》能卖几百万册。
还只是正版销量!
直至晚自习结束,在陶雪的热情宣传下,这本《萌芽》已被二十多人看过。
……
晚自习放学。
郑锋和边关月依旧坐同一辆公交,不过他没有提前下车,更不会再送边关月进小巷子。
边关月家的下一站,才是郑锋家。
他掏钥匙开门进屋,母亲正在准备明天的食材摆摊卖凉皮凉面狼牙土豆。
父亲累了一整天,正躺在沙发看电视。
“回来啦。”
“回来了。”
“桌上有凉面,还煮了个鸡蛋,你当夜宵吃嘛。”
郑锋放下书包,过去吃凉面和鸡蛋。
父亲随口问道:“陈贵良是不是你们班的?”
郑锋说道:“你提他做什么?”
“写作文保送北大。”父亲说道。
郑锋极为惊讶:“你都知道了?”
父亲说道:“今天下午,饭馆备菜的时候,几个墩子匠就在讲。说二中有学生保送北大,写篇文章凶得批爆。”
“他们又是听谁说的?”郑锋好奇问。
“昨晚上的《龙都新闻播报》。”
陈贵良在龙都市的名气,已经进化到口口相传阶段。
起因是上了本地电视新闻。
这个节目,主要报道街坊邻里鸡毛蒜皮的事,甚至经常出现谩骂厮打镜头。偶尔还会反应一些老大难问题,呼吁有关部门赶紧派人解决。
收视率高得吓人!
老百姓就喜欢看那些内容。
……
边关月家。
外公甚至戴着老花镜在看《萌芽》。
老两口隔三差五就去打麻将,一毛钱的番,小打小闹纯属娱乐。
下午在棋牌室的时候,便有牌友在议论此事。老头老太太们,聊得如同亲眼所见,仿佛陈贵良是他们的孙子。
陈贵良?
外公外婆感觉很耳熟,不就是那个带外孙女去修电脑的吗?
回家的时候,外公路过报摊,问有没有关于陈贵良的新闻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