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生 第76节

  边关月打开笔记本电脑,百度关键词“陈贵良”、“新概念一等奖”。

  很快就出现一堆搜索结果。

  主要集中在各大论坛和萌芽官网。

  边关月自言自语:“小坏蛋又来骗我,她也是从网上看到的。”

  边关月一遍又一遍浏览帖子,手机铃声猛地响起。

  “喂,你好,请问是边关月女士吗?”电话那头传来陌生男人的声音。

  边关月回答:“我是。有什么事吗?”

  男人说道:“我是复旦中文系主任陈思合。”

  边关月一头雾水,下意识说道:“陈主任你好。”

  “陈贵良同学,留了这个号码做紧急联系人,”陈思合笑道,“你是陈贵良的母亲吧?”

  “啊?”边关月听得有点懵。

  陈思合说:“是这样的。复旦历来重视培养优秀文学人才,我们非常看好你儿子。昨天专门紧急开会,又争取到一些优厚条件……”

  “不是,”边关月连忙解释,“我是陈贵良的同学。不是他妈妈!”

  “……”电话那头陷入沉默。

  边关月问:“陈主任,你还在吗?”

  陈思合明显叹了一口气:“边关月同学你好,你可以多劝劝陈贵良,我们复旦是非常有诚意的。麻烦你转告他,原定的本科线录取不变,以他的平时成绩肯定没问题。另外,所有文科专业任他挑选,想要读研也可以保送。还有学生会和入党……”

  “等一下,我找笔记下来。”边关月生怕自己听漏了。

  一通电话打完,边关月直接蹦起来,手舞足蹈无声庆祝。

  她既为陈贵良感到高兴,更为陈贵良把自己设为紧急联系人而高兴。

  边关月也不做卷子了,在自己卧室走来走去。

  想到外公外婆打牌去了不在家,她踩着戏曲步法来到客厅,抬手做轻摇折扇的样子,唱出欢快的川剧《白蛇传》选段:“春光好,百花开,苏堤上杨柳排对排。画船箫鼓声声脆,卖花女过青石阶。这人间胜似蓬莱界,谁还愿回峨眉苦修来?”

  “喵喵~~~”

  前些天买的三花猫,此时已经养熟了,从沙发底下钻出来,围在她脚边扑来扑去。

  “你也很高兴啊?”

  边关月抱起小猫咪,滚到沙发上斜躺着,逗那粉嘟嘟的猫爪子玩。

  “喵~”

  “嗷!咬你。”

  “喵~”

  “来,我教你跳舞。”

  门外脚步声响起,随即是钥匙插入锁孔的声音。

  边关月立即放下小猫,若无其事走回卧室:“外公,电饭煲煮着饭,你炒菜就可以了。”

  ……

  川蜀这边,报刊杂志没什么动静,也就《文汇报》副刊引起小范围关注。

  但在长三角地区却不一样。

  那么多报纸集体发力,再不济也要给个豆腐块文章,甚至有报纸用半个版面详细报道。

  也有报纸拿陈贵良和韩韩、郭小四比较。说韩韩赛车,郭小四抄袭,这两位都已经伤仲永了,如何才能保证陈贵良不重蹈覆辙。

  也有趁机讨论教育的,讨论该不该特招这种专才,特招进去又该怎样进行培养。

  “七步成诗”、“高校抢人”、“陈贵良怒怼郭小四抄袭”……这些真真假假的内容,实在是吸引读者眼球,迅速在长三角地区引起热议。

  直至《南周》发刊之后,终于引起全国范围的讨论。

  南周的标题是:《七步走进名校,特招天才和教育公平如何平衡?》

  南周记者很会挑事儿,历数一二届被保送的获奖者,有不少已经泯然众人矣。又添油加醋的讲述高校争抢陈贵良。再谈这两年热议的教育公平话题。

  还说陈贵良的平时成绩,顶多能上一个二本,清北复旦招进去真的合理吗?

  这篇报道出炉之后,各大报纸果然开始打笔仗!

  川蜀这边的媒体后知后觉,本省出了一个才子,他们通过外省报纸才知道。只能紧急转载相关新闻,或者转载论坛上的帖子。

  《西华都市报》是全川销量最高的报纸,记者陈锋(笔名)腊月二十八动身,还有两天就除夕都等不及,开着车直奔龙都那边而去。

  他没有陈贵良的联系方式,只能先去富世县二中找领导和老师。

第69章【教导主任:陈贵良品学兼优,向来懂事听话】

  腊月二十八,中午。

  “大姐,二中怎么走?”

  “前面一直开,过几个路口有转盘。过大转盘再往前开,遇到路口莫去管,看到有红绿灯再左转。顺着那条路一直开,到了全是网吧的街道你再问。”

  “谢谢大姐。”

  记者陈锋踩下油门,六七分钟之后,来到网吧一条街。

  这里的生意不怎么好,学生全放假了没客源,有些网吧干脆直接歇业。

  问路又开一两分钟,终于来到学校门口。

  但大门紧锁,校外店铺也全是关门歇业状态。

  他只能下车到处转悠,走了好几分钟,总算遇到一个活人。

  “大哥,我是《西华都市报》的记者。请问怎么找二中的校长?”

  “我咋个晓得?你往那边走,从二中的后门进去,里面是教职工家属区。”

  “谢谢大哥。”

  陈锋又跑去学校后门,他运气还不错,直接从门卫那里搞到教导主任的电话。

  “喂,杨主任你好,我是《西华都市报》的记者陈锋。”

  “陈记者你好。”

  “我目前在二中的后门,想要采访学校一下领导。”

  “行行行,你稍等,我马上就过来。请问贵报想了解什么?”

  “二中有位学生叫陈贵良,拿到了新概念大赛一等奖。而且他的文章很受重视,清北复旦北师大这些学校抢着特招他。”

  “你是说陈贵良?”

  “陈贵良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绝对没问题。陈贵良同学在我们高三的实验班读书,一向懂事听话、努力学习、团结同学、品学兼优。陈记者你稍等,我十分钟之内就到!”

  教导主任杨振中,不住教职工家属区,去年在新城区买了套房子。

  他抄起那破车钥匙就下楼,边跑边给校长打电话:“严校长,有大喜事!”

  严校长笑道:“怎么,要给我拜早年啊?”

  “你现在哪里?”杨振中问。

  严校长说:“在跟一个朋友吃饭。正好郭小四回家过年,我托这朋友去请一下,让他下学期回母校讲座捐款。到时候,再请二三十家媒体宣传宣传。”

  下学期,郭小四确实会来。

  搞了一个文学讲座,顺便签名售书,再给母校捐款五千元。

  但二三十家媒体记者的车马费,就花了老鼻子钱!

  富世县太过偏僻,而且路况极差。就算是蓉城的记者,来这里都要耽搁两天。如果是魔都的记者过来,舟车劳顿耗时数日,一两千块钱根本打发不了。

  杨振中说:“我们学校,又出了一个新概念一等奖。好像搞得挺大,清北复旦抢着特招。”

  “你从哪听到的消息?”严校长惊喜道。

  杨振中说:“《西华都市报》的记者都来了,就在学校后门等着呢。”

  严校长道:“那你赶紧去接待,务必把人给稳住。我在市区,至少四十分钟才能赶到。”

  “好,我去开车了。”

  杨振中挂断电话,又给陈贵良的班主任打去。

  “刘老师,你在哪里?”

  “在走亲戚。”

  “远吗?”

  “黄葛镇。”

  “让你老公赶紧开车,带你回学校后门。”

  刘淑英完全摸不着头脑,对丈夫说:“开车回学校。”

  “不吃完就走?”高瞻道。

  夫妻俩今天提前回娘家团年,大年三十在自己家过,初二再走高瞻父母家。

  刘淑英说:“有急事,你快开车。”

  高瞻只能骂骂咧咧,走向自己的奇瑞QQ。

  刘淑英则跟亲戚们简单解释。

  他们的女儿正在读大学,寒假也回家了,追出来问:“就算有什么急事,也该吃完再走啊。”

  “你别管。”

  开车回县城的路上,高瞻问道:“到底什么事?”

  “不知道。”刘淑英说。

  高瞻提车两个月,车技已经练出来了,把奇瑞QQ当赛车开。

  紧赶慢赶来到学校后门,刚下车就有人迎上来:“高老师,刘老师,打扰两位吃饭了,我是《西华都市报》记者陈锋。”

  “陈记者好!”

  两口子连忙握手。

  杨振中解释道:“是这样的。你们班那位品学兼优的陈贵良同学,这次在新概念大赛写了一篇好文章。清华北大都抢着要他。由于写得太好了,《文汇报》副刊编辑非常怀疑,当众给出题目让他写古诗。结果呢?陈贵良同学不负众望,来了一个当代版的七步成诗。”

  刘淑英心想:陈贵良的留校察看处分,就是你亲自签的字,现在又说他品学兼优?

  高瞻先是一愣,快速反应过来:“陈贵良这个学生,我一向都很喜欢,早就知道他非常有才华。高二的时候,他拿着一本《纯粹理性批判》,跑来问我该怎么理解。才高二的学生啊,居然就开始看康德的书。”

  这是真事儿,高瞻当时无法回答,便让陈贵良少看闲书。

  没有良师解惑,陈贵良也只能瞎看。

首节上一节76/1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