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自由,或许始于对“便利”的适度警惕,对“精准”的必要疏离,以及对“自我”的不断追问。】
“这篇批评写得不错,你看看!”张建国把一份《新燕京报》推到了儿子面前。
10月份的燕京正是一年里最好的时候,把所谓“秋高气爽”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还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张潮以为“清绝”二字最为适合。
住在四合院里,晨起推窗,瓦蓝的天穹阔得教人发怔,澄明没有一丝杂色。
偶尔会有鸽哨声自上空掠过,悠长的尾音在琉璃瓦间回荡,和着风声惊起满地黄叶。
这风也刚在昆明湖面蘸过水,带着未散的荷香,凉丝丝地沁入单衫,倒勾出几分熨帖的暖意来。
张潮一家人就坐在院子里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光。
张潮拿起报纸瞥了两眼,随即又放了下来,说了一句:“肤浅,隔靴搔痒了!”
张建国闻言一愣,旋即问道:“肤浅?这还不够深刻吗?
你的这篇小说,不是要提醒我们注意电脑技术滥用吗?那些新词我说的别扭,你听得懂就行。”
张潮摇摇头,但没有直接回答老爹的问题,而是道:“如果只从文学、社会角度去解析当然还算深刻。
但是我写这一系列小说,本来就不是单纯从文学角度对社会问题进行探讨……
哟,时间差不多了,咱们快点出发吧!”
张建国一看手表,已经9点半了,连忙起身,拍了拍衣服道:“走!”
这时候张潮母亲也从屋里走了出来,拎着一个小包,打扮得颇为精致,还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这么穿没什么问题吧?”
张潮笑道:“其实按平时穿的就行!没必要特意打扮,那边也有化妆师,会给你做造型。”
母亲吓了一跳:“还要化妆?我多少年都没有化了……能不能和他们说一声,就不化?”
张潮道:“没事,他们专业,不是咱们县里搞婚庆那帮人的水平,主要是帮你提亮一下皮肤,还有调整一下肤色。”
母亲这才安定下来,不过内心仍然有一丝紧张。
毕竟这是她第一次正式上电视,还是CCTV。
张建国就不一样了,大大咧咧地道:“不要怕,一切有我!不就上个电视吗?我有经验!”
结果被老婆白了一眼:“经验?你是说在县台念新年贺词那三分钟?还有,是谁昨晚翻来覆去到天亮都没睡?”
张建国老脸一红,又不敢反驳,只好连忙催促道:“赶紧走吧,一会儿该迟到了,燕京多堵啊……”
张潮微笑看着父母老两口这么拌嘴半辈子了,永远是父亲吃亏;但张潮知道,家里真遇上什么“大事”了,母亲都是让父亲来拿主意。
三人收拾妥当,拐到车库,由张潮开上车一溜烟就直奔位于玉渊潭CCTV总部大楼,“中央彩色电视中心”这时候“大裤衩”还在建,要等几年才能投入使用。
到了以后张潮把父母送到了演播厅后台,也见到了节目的主持人和导演小崔。
节目自然是他的《小崔说事》,今天这一期的主题是「名人父母不好当」。
看到张潮带着父母来了,寒暄过后,小崔颇为遗憾地对张潮道:“你不上节目有点可惜。”
张潮笑着摆摆手道:“我上了,这节目的味道就变了。”
其实这一期节目最早找的是张潮,节目主题是「名人不好当」。但是张潮却坚决拒绝了,他颇为享受最近不用在公众面前露脸的生活。
但是经不住节目组又找了CCTV10相熟的编导来说情,刚好他的父母又来燕京渡国庆,张潮眼珠一转,就问自己老爹道:“听说您最近新书快写完了?”
张建国:“嗯?”
张潮:“有没有兴趣给新书做个预热?”
张建国心动了……要知道上一本《我教儿子写作文》已经卖了超过100万册,让自己在家里好好扬眉吐气了一下。
尝到了甜头以后,张建国同志一发不可收,又在鼓捣自己的新书,还特别神神秘秘,写的什么连张潮都不告诉
……
就这么一来二去,《小崔说事》的「名人不好当」,就变成了「名人父母不好当」了。而且为了凑张潮父母的行程,节目组还特地打破惯例,在国庆假期加班录制。
小崔知道张潮是没有办法勉强的人,之前让他做“主角”都没有答应,所以现场也只是提一嘴而已,一方面算再试一次,另一方面也算对张潮一种不露痕迹的恭维。
这时候的小崔大体还算正常,没有那么多神神叨叨的毛病,沟通起来也算轻松愉快,很快就在后台与张潮父母把流程和主题又捋了一遍,还鼓励两人不要紧张。
张潮早就学会了“不以历史的眼光看人”否则他就别过日子、也别交朋友了在旁边用自己的经验帮衬了几句,终于让父母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这算是张潮成名以后,两位至亲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接受采访、讨论议题。
等两人化好妆、做好造型,沿着后台通道进入了演播厅,张潮就悄悄从后台溜走了。
小崔是个成熟的主持人,节目也没有什么会引发争议的内容,而且还是录播,张潮就没有什么兴趣在现场陪着一起录像了,不如趁机在玉渊潭附近逛一逛。
逛玉渊潭,当然要去玉渊潭公园!张潮在燕京好几年了,不少远的景点都去过,但是眼巴前的玉渊潭公园却从来没有逛过大概是觉得随时有机会来,所以每次都错过吧。
一个播出时单集40分钟的节目,录的时候至少要录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才能剪出够用的素材,张潮父母这样的“素人”,可能要更久一点。
比如说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如果嘉宾的回答不够好、磕巴了,或者情绪不对,那经常需要停下来重新再说一遍。
这个时间刚好可以逛一逛公园。
从央视中心大楼钻出来以后,不过再走几百米,就来到了玉渊潭公园的门口。
玉渊潭公园的看点当然玉渊潭一个长1.5公里,宽300米的大水潭。里面有垂柳拱桥、樱花亭台,这个季节湖里还能划鸭子船。
入园要收门票两块!
这也算张潮来燕京以后适应的北方特色之一收费公园!
不仅玉渊潭公园收费,像什么北海公园、什刹海公园、陶然亭公园……也都收费,玉渊潭的2块算是少的了。
但张潮仅仅在门口停留了一下,看着乌央乌央的人群,就打消了入园的念头。
不进公园,周边却也可以走一走。
围绕着玉渊潭公园也有不少燕京的著名景点,中华世纪坛、军事博物馆,还有一大片被围起来的工地,据说要建一个全燕京最豪华的别墅楼盘。
张潮还真有点好奇,这个楼盘到时候会有多贵?
随即他又想到了自己在燕京、在深圳、在福海买的那一堆乱七八糟的房子;
美国那边定期结算的稿费;
最近几篇小说引发的争议;
花城社的预付版税好像已经到账了?
……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他走走停停,偶尔在路边的长凳上坐一坐、喝口水,又站到了玉渊潭公园的门口。
这时候手机响了,掏出来一看,正是父亲打来的,接起来就听到他中气十足的声音:“录完了,你在哪儿?我们回家!”
张潮应了一声,挂了电话。听老爸的声音就知道过程很顺利,想必在节目中狠狠挥斥方遒了一番。
他快步走回央视中心大楼,发现父母已经在楼下等着自己了,一个工作人员陪着他们,看到张潮来了才打了招呼离开。
张潮笑着道:“走,中午咱们吃涮羊肉去!贴秋膘!”
……
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十一结束了,张潮的清闲也结束倒不是他需要去哪里上班,而是《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的影响力,终于在因为假期滞后了一个多星期后,爆发了出来!
正如张潮自己所设想的那样,这篇小说比之前的三篇引发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关注毕竟“卷教育”“买手机”“看直播”,离普通人的生活还比较远,并不是所有读过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但“上网”这件事就不一样了2008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3亿”这个恐怖的数字,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都要多。
这也就意味着“互联网”真正打破了过往由精英人群为主的用户画像,走向了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接触到了互联网、使用起了互联网,并且将上网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
而张潮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描述的「算法推荐」又已经在网络世界中初现端倪,不少人都直观地体会过它的便利。
现在张潮告诉他们,这种“便利”有一天会成为一座囚禁自己精神的牢笼?
这引起了大众的普遍焦虑。
所以大家纷纷将矛头对准了最大的几家互联网公司,开始在网络上讨论这些公司是否已经在暗地里开发类似「全知之眼」的算法程序。
就连一些新闻媒体,也不时刊登文章质疑这些巨头,一时间让他们有些焦头烂额。
于是在10月中旬的一开始,一篇文章就被同时登在了企鹅的内部论坛,和《人民日报》上
《致用户与合作伙伴的一封信》
【亲爱的用户、合作伙伴及社会各界朋友:
最近,我读到一部探讨科技与人性的作品,深感震撼。作为互联网从业者,我们享受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但更需警惕技术可能对人性与社会造成的侵蚀。今天,我想与各位分享一些思考。
作为程序员出身的管理者,我深知技术信仰与人性尺度间的微妙平衡;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但连接不应沦为对用户行为的单向操控。我始终相信,真正的技术应当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
2008年是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当华尔街的金融海啸警示着实体经济的脆弱时,我们更需警惕来自数字世界的危机。
我们愿与各界携手,让技术始终流淌人文关怀的血液,让连接真正成为滋养心灵的纽带。
Pony Ma】
这封公开信一出,立刻让许多人坐不住了,张潮这篇小说的影响,彻底超出了文学范围!
第424章 中国科技发展的至暗之日
此前张潮的小说无论引起了什么样的争议,互联网公司的态度都是暧昧而模糊,更没有哪个高管真的出面说什么。
主要还是因为“卷教育”什么的在业务上还不太现实,只有「微信」什么的比较能激发灵感创意,所以不太在意。
但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就不一样了,触及的可是各个公司都正在做,或者试图做的事掌控客户的需求。
当然这种事不能宣之于口,或者至少有个好听的说法,比如「凤巢系统」什么的。
小马哥的公开信相当于一种表态我们确实有能做到张潮小说里描述的那些事,但我们承诺不会做,或者至少不会像小说做得那么过分。
这一下就把企鹅与「潮汐文化」一起推到了风口浪尖。
谁让「潮汐文化」本身也有即时通讯软件这个业务呢?而且发展得还不错。
不过小马哥这番话的并没有直接点名张潮和他的小说,虽然有些避重就轻,但是语气温和,态度诚恳,倒确实是他一向的风格。
也许是害怕引起张潮的过度反弹?
果然张潮对小马哥的发言保持了沉默,记者也根本找不到他的人影,电话更找不到人。
谁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小马哥之后,不到1个星期时间,一众互联网公司的大佬纷纷下场,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个‘让’字是赋能,不是控制。我们的推荐算法就像西湖边的导游,你可以选择跟她走,也可以自己探索。”
杰克马的发言和小马哥的类似,与其说是自白,不如说是宣传。
毕竟他们俩一个是社交平台,一个是电商平台,与张潮小说里描述的场景还有些距离。如果用力过猛,则容易让人误会张潮指的就是他们,所以基本都是蜻蜓点水。
这两家都是被誉为中国未来十年最有希望成为世界级企业的互联网公司,所以他们的发言很有指标意义,尤其是小马哥的发言还是在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上。
这对于不少互联网公司来说,无异于冲锋的号角!
但是谁也没想到,双马之后第一个跳出来的却是红衣主教。
“我们的工程师已经连夜研发了最新的‘反追踪’模块,能够抹去所有的用户痕迹,让平台无法轻易获取用户的使用习惯。
你知道我们的安全卫士每天拦截多少恶意弹窗吗?1.2亿次!有些公司确实在把用户当提线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