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次大家识趣地没有争吵,而是沉默地继续往下看毕竟用酒量决胜负这事可一不可再。
很快大家都发现了不对
【办公室里,罗智带领着他的团队开始了“全知之眼”项目的第一天。白板上写满了构想和计划,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紧张的气息。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多维矩阵,”罗智边说边在白板上画着,“不仅包括用户的个人兴趣模型,还要加入社交关系、地理位置、时间规律”
“这样就能精准定位用户的下一步需求?”团队成员李明问道。
“不,”罗智停顿了一下,“不仅是下一步,还有以后的每一步。我们不仅要满足用户的需求,更要塑造用户的需求。”
话一出口,他自己都愣住了。这话听起来像是林总会说的,不像是他自己的想法。可这确实是算法的终极目标,不是吗?
罗智的语速越来越快
“拿推荐好友来说,用户在另一个用户的界面停留时长提升的关键在于制造偶遇的幻觉……”
“要让他们相信每个推送都是命运的安排……”
“当用户产生认知失调时,要加大同类信息投放强度……”
“用十倍剂量的一致性信息修复认知裂痕……”
……
罗智对“全知之眼”的规划从嘴巴里说出,很快就变成一行行代码在十多个程序员的屏幕上流淌……】
“这,‘罗智’还是决定‘助纣为虐’?”有人接受不了,难以置信的喊了出来。
这下“笑容党”和“皱眉党”调了个个儿,刚刚皱眉头的现在纷纷舒展了神情,觉得张潮写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罗智”并没有真的觉醒,他仍然是那个善恶混沌的状态。
不过大家看下去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明天周末,要不要一起去看电影?”刘颖在电话那头问道,声音温柔而克制。
罗智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我可能要加班。”
“又加班?”刘颖的声音里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都两周没见了。”
“嗯,项目紧张。”
挂了电话,罗智翻身下床,走到门前。透过猫眼,可以看到周莹莹的公寓大门底下的门缝还透着光亮,不时有身影把这光亮遮住,又走开周莹莹正在摆弄什么东西。
他离开门边,躺回床上,打开手机,在搜索框里输入:「如何礼貌地结束一段关系」。
但他的指头始终没有按下去。
片刻后,罗智删除了搜索内容,改为:「如何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谁」。】
“这,‘罗智’到底是怎么了?他不是明明就在编织‘全知之眼’算法吗?怎么又想着和刘颖分手?”
“他这是决定追周莹莹了?”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是吧!”
“太狗了!”
果然不出众人所料,“罗智”主动约了周莹莹,却被周莹莹带去了一个城中村集市
【……市集果然如罗智所料嘈杂、拥挤、混乱。各种手工艺品、食物、古董、小玩意儿挤满了狭窄的街道。周莹莹像个孩子一样,从这个摊位跳到那个摊位,每样东西都要看看、摸摸,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罗智!快来看这个!”她招呼着他,手里拿着一个奇怪的小雕像,“看起来像不像你?”
罗智凑近一看,是一个木雕的小人,戴着眼镜,表情严肃,确实有几分相似。他忍不住笑了:“有点像。”
“我要买下来!”周莹莹说着,已经掏出了钱包。
“等等,”罗智拦住她,“我来买。”
周莹莹眨眨眼:“你确定?它可没什么实用价值哦。”
“我确定。”罗智说,心里奇怪自己为什么会想买这样一个毫无用处的小物件。
逛了一上午,两人在一家小食摊前停下,分享着一盘街头小吃。罗智发现自己竟然很享受这种简单的时光没有预设的计划,没有需要遵循的规则,只是跟随着周莹莹的脚步,看她对什么感兴趣,听她讲述每个物品背后的故事。
“你真的去过XZ?”他忽然问道。
“嗯,大学毕业那年。”周莹莹的眼睛亮了起来,“那里的天空蓝得不真实,空气稀薄得让人头晕,但是感觉整个人都被净化了。”
“净化?”
“就是……感觉所有的杂念都被吹散了,只剩下最纯粹的自己。”她顿了顿,“你有没有感觉过,我们每天生活在信息的轰炸中,被各种声音包围,却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罗智沉默了。这个问题太过直接,直指他内心最深处的疑问。
“有时候,”他慢慢地说,“我甚至不确定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
周莹莹看着他,神情认真起来:“我觉得真正的自己,是那个在所有标签、所有期望、所有应该不应该之外,依然存在的那个人。”
……】
而在两人约会完以后,“罗智”又回到了公司,开始他“全知之眼”项目负责人的工作
【“进展怎么样?”林总站在罗智的办公桌前,问道。
“算法框架已经搭建完成,现在正在进行数据训练。”罗智指着屏幕上的代码,“我们加入了一个新的维度情感关联性。不仅追踪用户的行为和偏好,还尝试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情感动机。”
林总露出满意的笑容:“很好,这正是我们需要的。用户不只是数据点,他们是有情感的个体。只有理解并操控这些情感,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操控情感。这个词让罗智一阵恍惚。他想起周莹莹对他说过的话,关于找回“真正的自己”。但他很快就回过神来,继续专注在工作当中。
晚上回到家,罗智发现门口放着一个小包裹,上面贴着一张手写便条:「给我的电脑工程师邻居,希望这个能帮你找回一点童心。周莹莹」
包裹里是一个小小的风铃,上面挂着他们在市集买的那个木雕小人,还有几枚贝壳和彩色的石头。罗智把它挂在窗前,微风吹过,叮当作响。
他打开电脑,继续编写“全知之眼”的代码。屏幕上的数字流淌如水,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精巧的算法陷阱。而此刻,窗边的风铃轻轻摇晃,仿佛在无声地问着什么。
……】
随后的小说内容,“罗智”的生活分裂成了两条平行线白天,他带领团队不断完善“全知之眼”;晚上还有周末,他努力挣脱算法的束缚,并且和刘颖说了分手,开始追求“周莹莹”。
他开始刻意点击与自己兴趣相反的内容,使用多个账号交叉污染算法推荐,甚至写了小程序随机浏览各类内容,扰乱平台对他的画像构建。
最令他惊讶的是,“周莹莹”对这些“反抗”表现出的理解和热情她不仅全力支持,还时常提出创新的想法,甚至提议两人可以交换手机使用一天。
出人意料的是,“罗智”竟然同意了这个危险又充满诱惑的提议。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一场小小的“反抗运动”。奇怪的是,这种刻意的混乱并没有让罗智感到焦虑,反而给了他一种奇怪的自由感他不再是那个被完美计算、精准预测的数据点,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变数的真实人类。
某天晚上,“罗智”躺在床上,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他白天的工作和晚上的“反抗”形成了鲜明对比白天,他精心设计着捕获他人的网;晚上,他又竭力挣脱着同样的网。这种分裂让他感到某种深刻的矛盾,却又奇怪地和谐。
或许,这正是现代人的宿命既是网的编织者,又是网中的挣扎者。
而在《青春派》的办公室里,编辑们都无语地看着这个故事的发展,一时间竟然不明白之前争得面红耳赤是为了什么。
“这样其实隐藏这更幽深的恐怖”双学涛忙完一天的工作,趁快下班时又来到编辑室,开始抒发自己的见解:
“人类历史上许多犯下累累罪行的‘恶魔’,在个人情感和家庭生活方面,其实是个正常人,比如希特勒,他在个人生活方面,某种程度上堪称模范。
甚至是那些助纣为虐的小人物,同样难以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集中营的看守们大部分不觉得自己是在屠杀人类,而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在非工作环境下,他们压根不敢杀人。
所以小说中的‘罗智’其实也陷入了这种状态编写算法,操弄千百万人的生活和感情,对他来说只是普普通通的工作,无需将自己的道德感代入其中的工作。
而在工作之外,他的人性又在觉醒他想摆脱算法的控制,即使这个算法就是他编写的;他想品尝爱情的甜美,哪怕这份爱情是意外闯入他的生活的。
张潮《装在套子里的人》在这里形成了对契诃夫原著小说的超越。”
双学涛的分析如同锋利的解剖刀,精准地切开了张潮这一段小说的要害之处,将其中的肌理、血肉都暴露在编辑们眼中。
大家这才发现,原来张潮要写的,既不是“泯灭天性”,也不是“觉醒自由”,而是一种道德的混沌、一种人性的盲区。
“罗智”当然不是侩子手,但在他身上却折射出了人类灵魂中至为幽暗的那个部分。
双学涛的这番解读,没有人反对。
当然,他来这里并不只是为了发表一下读后感,而是要参与投票小说在交错描写了多段“罗智”游走于工作与生活的内容后,终于给出了新的选择:
长时间的相处后,“罗智”向“周莹莹”表白了,他希望“周莹莹”能正式成为自己的女朋友,甚至是将来的妻子。
张潮也第一次将选择落在了“罗智”以外的人身上
【选项一】周莹莹拒绝了罗智,继续维持若即若离的“好邻居”关系。
【选项二】周莹莹答应了罗智,正式成为他的女朋友。
这次的选项大家的争议不大,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取得了一致。
……
张潮看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我们都选二」嘴角勾起了一丝残忍的笑容。
第421章 人生若只若初见
马伯慵给张潮发送完选择以后,众人就开始期待张潮的新邮件了。
只是等了两三天,马伯慵的邮箱里依然没有收到张潮发送来的小说稿件,弄得大家都有些心烦意乱。
毕竟下个月的《青春派大观》可是为了这篇《装在套子里的人》预留了版面的,甚至就连封面都设计好了
一座满是高楼大厦的城市,所有的建筑却都是由一行行的代码组成;一个年轻男性眼神空洞站在空无一人的马路上,而马路的路面,同样也是一行行的代码。
这要是张潮那边出点什么状况,编辑们还得临时找作品补上。
9月最后一个星期一的早上,马伯慵刚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来,兰婷就急匆匆地走了过来,满怀期待地问道:“有了吗?”
马伯慵笑着道:“还好我是男的,不然你这句话误会就不小。”
兰婷的脸红了一下,但还是不依不饶地道:“我就是想早点看到嘛!”
马伯慵的电脑这时候才开机,他马上打开邮箱翻了一下,摇摇头道:“没有。”
兰婷失望地嘟着嘴离开了,垂头丧气的。
别人看她那样儿,也都知道张潮还没有“更新”,也就不再到马伯慵面前凑热闹了。
不过这时候负责IT业务的李万东却来到了《青春派》的编辑室,他一脸懵地径直走向马伯慵;马伯慵也莫名其妙,忙问道:“李老师,这是出啥事了?”
李万东之前一直是大学老师,所以至今也习惯让人叫他老师。
李万东道:“张潮……刚刚往我邮箱里发了一份邮件,我打开一看发现是篇小说。我还以为他发错了,结果邮件里说让我也看看,然后还让编辑部都去会议室看下一个手机发布会。
看完发布会,让我讲解一下未来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然后再把小说打印给大家看。”
马伯慵和其他编辑也懵了张潮把小说发给李万东干什么。还有手机发布会,IT部门看看也就得了,怎么还要让编辑们也去看?
不过既然是张潮说的,那大家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于是收拾一下手头的工作,跟着李万东去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IT部门早就支起来一个投影仪,连接着一台电脑,一个程序员小伙子正在摆弄着什么。
所有人都坐定以后,李万东示意可以开始了,年轻的程序员按了下按键,只见投影仪就投出了一幅画面一个中年东亚女性,手里拿着一部白色的手机,正在用英文介绍着。
在座的英语大部分都不差,个别不好的旁边的人翻译也能跟上,所以很快就知道这是美国运营商T-Mobile、谷歌公司和HTC联合举办的世界第一台安卓系统手机HTC G1的发布会。
台上侃侃而谈正是HTC的女总裁王雪红。
这款手机在「潮汐文化」的IT部门已经很久了,所以公司里的人见过的不少,因为IT部门的人时不时拿着到院子里测试拍照、通话等功能。
像马伯慵还上手把玩过。
不过马上大家就看到王雪红开始介绍这款手机会原生搭载「微信」「潮汐阅读」,以及「潮汐文化」专门为它开发的一款「小鸟快飞」的游戏,精神振奋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