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285节

  偌大的封面上,只有一个影影绰绰的女性轮廓,看不清真实面目,仿佛笼罩在薄纱后面;而在女性轮廓的后面,则是两个男性的影子,其中一个目光炯炯,另一个则痛苦地抱头蹲地……

  封面上的文字除了「十月」这个刊名,便只有大大的「画皮」「张潮」四个字,极简主义的同时,也将最大的诱惑留给了所有读者。

  “《画皮》聊斋那个吗?”这是许多人拿到杂志以后的第一反应。

  早听说张潮是要戏仿古今中外的短篇名作,想不到第三篇就把魔爪伸向了中国古典小说要知道《聊斋志异》可代表了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哪怕放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一流的存在。

  《画皮》又是其中最为人耳熟能详的一篇,张潮如果写的有纰漏的话,太容易被人看出来了。

  而《画皮》中光怪陆离的“直播生态”与震撼人心的“人设之皮”直接让大部分读者内心受到了重重一击,尤其是看到“妖女”「徐畅畅」逃过制裁,最终通过整容“表里合一”,走红成为大主播以后,简直三观尽毁。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张潮写出来的小说,这是张潮要宣扬的价值观。

  要知道张潮以往的作品即使手法再复杂,善恶美丑的界限还是比较分明的,最近的两篇小说,《最后一课》写出了「张潮」成长和性格的复杂性,但最后还是暗示了他的毁灭;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则毫无疑问地把“黑中介”这些恶人钉上了耻辱柱,甚至引发了连锁反应,直接让国内器官买卖的黑产遭受重创。

  但《画皮》里的「徐畅畅」竟然“坏人有好报”,简直击穿人性的底线。不过由于作者是张潮,也还是有人愿意替他往好的方面辩解

  于是小说的第一波反馈如潮水一样在「微博网」平台汇聚,形成了一股滔天巨浪

  【这篇小说在解构严肃文学的道路上走得太远!把《聊斋》经典IP与直播经济强行嫁接,就像给林黛玉穿上超短裙跳街舞。

  张潮笔下这三个‘画皮人’通马桶的假侦探、挪用公款的伪土豪、美颜过度的虚拟主播,本质上都是消费主义催生的文化怪胎。】来自一个燕大中文系的大一学生。

  【今天没收了学生课桌里传阅的《十月》,翻开就看到‘主播退美颜’那段描写。这些孩子正是价值观塑造期,怎么能接触这种宣扬‘容貌焦虑’的作品?

  上周刚有女生偷用母亲钱去买高级化妆品,理由就是‘读书哪有长得好看有用’建议文化部门建立文学作品分级制度,这类涉及拜金主义、软色情的内容必须标注‘青少年需在家长陪伴下阅读’。】这来自一个高中老师。

  【那是你,我看徐畅畅退美颜那段看得我眼泪直流!如果真有那种在手机前面跳舞唱歌就可以赚钱的机会我一定不会错过!不当主播怎么办?难道在流水线焊一辈子零件?张潮这才是真正关心底层,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这条来自深圳龙华。

  【江爷这角色写得忒真实!我去年在小剧场给个二人转演员送了二百多个花篮,就为听她天天喊“谢谢我赵哥”。后来我发现她他妈同时吊着七八个“大哥”,气得我差点把手机砸了。

  张潮最好教教大家怎么识破这些女人的话术,我出钱出版,绝对比小说还火!】某位大哥的留言。

  ……

  王占军丝毫不担心,因为这只是初看小说的应激反应,还停留在浅层。等讨论真正进入“深水区”,《画皮》的价值才会真正凸显。

  尤其是现在大家普遍没有注意到跟在后面的座谈会实录,相信读懂了这一篇的人,会对《画皮》产生完全不同的认知。

  张潮同样不担心,面对记者的采访请求,他统统都拒绝了,只留下一句话:“文学嘛,畅所欲言!身为作家,作品写完就交给读者了。”

  而在休息了半个月后,他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只不过这一次他并不是以「青年作家」的身份接受采访或者出席活动,甚至和文学毫无关系。

  就在大家为他的《画皮》到底是宣扬物欲还是警醒世人争论不休的时候,打开电视,只见他西装革履,坐在一处互动现场的沙发上,拿着话筒侃侃而谈、畅所欲言,身边是好几位大佬,姓马的就有两个。

  而张潮的身份也变成了「世界互联网青年领袖」。他身边是主持人小撒,背后是杰克马,他一脸严肃地道:“其实我对钱不感兴趣!”

  看到这个镜头,大家只有一个感觉:可恶,又被他装到了!

第411章 你在教我们做事?

  (上一章结尾有小修改)

  “其实我对钱不感兴趣!”张潮在电视转播的镜头前,说出了把现场与电视机前的观众,以及对面的主持人小撒都雷的里焦外嫩的一句话。

  这是回应小撒之前提的一个问题:“今天在台上的嘉宾里,你是最年轻的一个,但也是最有知名度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具有两种截然不同身份的嘉宾。

  而且根据福布斯排行榜,你是中国30岁以下的财富第一人!你在艺术和商业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很多年轻人的偶像,很多人都希望从你身上汲取一些成功的经验。

  请问有什么想对现在的年轻人说的?”

  这是小撒精心选择的热场问题,他认为无论是从年龄、影响力,还是性格上来说,张潮都是最适合的对象,而且他对自己设计的这个问题十分满意,认为不仅恭维了张潮,而且很多人肯定很感兴趣。

  只是他不清楚张潮为什么在回答问题之前,还瞥了眼身边的杰克马,然后才转向自己,干脆利落地甩出了“我对钱不感兴趣”这句装X装到珠穆朗玛峰顶上去的话。

  小撒只能用一个无奈又无语的眼神看了下张潮,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张潮倒不需要捧哏,很快就接着说下去:“钱是物质的基础,也是成功的标志。但是不要搞反了

  不是因为钱带来了成功,而是成功带来了钱。

  如果你在做事的时候一心想着钱,相信我,你不会成功的!你要想的是那些比钱更重要的事,比如对我来说,就是读者的信任。

  如果有一天读者对我失望了,钱自然会离我远去。既然钱只是我努力工作的附属品,那么我为什么要对它感兴趣呢?”

  张潮说到这里就闭嘴了。

  小撒这时候才反应过来,连忙接过话头道:“张潮刚刚说的太好了!相信对很多正处于迷茫的年轻人有很大启发,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

  没等他讲完,张潮又拿起话筒道:“对不起,我刚刚其实是在讲一套我自己也不信的心灵鸡汤。”

  小撒:“……”如果不是看你比我有名,比我有钱,还比我高一截,还比我壮一圈,我就打死你了!

  张潮接着道:“说成功可以复制,说钱不重要,那都是成功学的心灵鸡汤。大家听着我说‘我对钱不感兴趣’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有些刺耳、有些有趣,但又有些理所当然?

  这就是做世人眼中的‘成功者’的好处,因为身上的光环,不管说什么歪理都有人信,也有人会帮你辩护,是吧?”

  小撒尴尬一笑道:“张潮老师真会开玩笑……”

  张潮认真地道:“如果我沿着刚刚的思路继续说下去,我会说我最快乐的日子就是读高中的时候

  那时候没什么钱,每天和同学打打篮球,蹲在球场边喝汽水,看漂亮的女同学抱着书走过,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晃晃悠悠地慢慢度过是不是更多人相信了?

  估计有人要夸我‘返璞归真’了吧?”

  小撒:“……”对对对,你说的都对!

  张潮没有理会这个以反应敏捷著称的CCTV主持人是否跟上了自己的思路,而是继续说道:“所有成功者的经验总结都是‘幸存者偏差’,想要通过这些‘马后炮’获得成功呃,除非你能再活一次。”

  小撒眼见张潮要开始“撒欢”了,生怕他后面说出什么不可测的话来,连忙道:“‘再活一次’恐怕太难了,成功真的就没有共性了吗?

  你这么说的话,大家恐怕会很失望。”

  张潮则腹诽道:“这可是今天唯一一句实话……”他环顾了一下台上,笑着道:“现在我身边就坐着很多这个时代的‘成功者’,但他们每个人都不一样

  有的学文,有的学理;有的名校毕业,有的没上大学;有的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有的每天唱K到两三点;

  有的口若悬河,有的木讷寡言;有的家庭富裕,有的出身贫寒;有的极其努力,有的天赋过人……

  如果把他们当做样本,那提炼出的共同点只有一个中国人。”

  张潮的话在现场和电视机前都引起了一阵轻笑,只听镜头前的张潮继续道:“所以我要对年轻人说的话就是

  既然你是中国人,你就有成功的可能。当然,这也是一口鸡汤,不过信不信由你。”

  张潮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在这个躁动的时代,人人似乎都能在飞驰的发展车轮扬起的烟尘里,看到熹微的改变命运的希望,但是怎么做才能改变命运,又是摆在绝大多数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于是「成功学」就成为了舆论宠儿。

  无数「成功学大师」通过激情四溢的表演和颠倒黑白的口才,让不少年轻人上了当,拿着白花花的银子,学了一嘴没啥用的套话,甚至连精神都不正常了。

  张潮这番话不像他的小说,很质朴,观众看看台上十几张一字排开的单人沙发,发现好像真是这样。

  就好像那两匹马,除了都是个人或者中国人以外,真就毫无共同之处。

  张潮虽然不是「成功学」的受害者,但既然撞枪口上了,那他不介意打击一下,虽然他知道其实没什么用。

  毕竟「成功学」打在了人性弱点上,对绝大部分人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张潮讲完以后,就把话筒一放,开始眼观鼻、鼻观心。毕竟这里还有十几个人,不是他一个人的舞台。

  不过他的发挥已经足够让人侧目了,毕竟在座的其他人都属于“前辈”,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个人财富,都是张潮无可比拟的。

  但是张潮也有着其他人无法望其项背的优势年轻,和舆论影响力。

  人家都说“莫欺少年穷”,何况这个少年还不穷呢?

  不说别的,单单是「微博网」和「微信」两个平台,听说无论是收购还是入股,开价都开到天上去了……

  所以张潮讲完,大家都很捧场地开始鼓掌,还连连点头,

  小撒也连忙结束了热场,开始讨论互联网话题,主题是:

  「互联网,让世界更美好!」

  谈什么文学、人性,众大佬可能不如张潮,但说到互联网大家可都不困了,各个从自己的角度开始阐述:

  “我们的B2B平台已连接全球4000万企业,让浙江的服装厂与纽约的零售商直接对话,非洲的咖啡农跳过中间商直面欧洲消费者。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贸易的‘信息孤岛’,让‘小企业’成为‘大世界’的主角。

  未来十年,我们将推动跨境支付和物流的数字化革命,让数据像水一样自由流动。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各国政府必须开放数据壁垒!”

  来自某位长得像外星人的互联网购物领袖。

  “我们的社交软件今年同时在线用户数今年突破4000万,但数字背后是‘连接’的力量。

  一个四川孩子通过QQ空间认识了XJ的笔友,一位农民工用QQ视频看到留守老家的孩子……社交平台让交流跨越了地理上的鸿沟。

  当然,我们必须警惕网络暴力和隐私泄露,我们的责任,是在开放中守护底线,让技术温暖人心。”

  来自一位眼睛很亮的互联网社交平台领袖。

  “每天有1亿次搜索请求在我们的网站发生,但真正的挑战不是处理‘多少问题’,而是理解‘什么问题值得被回答’。

  我们刚推出‘癌症患者吧’互助社区,用算法把散落的生命故事串联起来。技术是中立的,但工程师必须有温度。”

  来自一位长相很儒雅随和的互联网搜索引擎领袖。

  “免费杀毒软件让我们被同行骂作‘叛徒’,但用户用脚投票,我们半年装机量突破1亿。

  安全不是奢侈品,而是水电煤。今天90%的木马通过网页传播,光靠各个互联网公司自己防防不住,但我们是专业的。

  我呼吁所有互联网公司必须将1%的利润投入安全建设,最好成立一个网络安全联盟,我们公司可以贡献技术力量!”

  来自一位爱穿红衣服的互联网漏洞利用专家。

  “如果技术只停留在北上广的写字楼里,如果网游公司只会赚青少年的零花钱,互联网就没有资格谈‘美好’。

  我认为互联网企业在赚到了钱以后,要积极反哺传统行业,尤其是民生行业!

  未来我们会把公司10%的利润投入到传统行业,并且使用互联网经验改造传统行业,提高他们的效益和产能。”

  来自一位线下养殖业领袖。

  “门户网站曾是信息的灯塔,但现在每个人都是灯塔但灯塔总要有光源吧?

  奥运期间我们官网访问量突破了5亿次!这不是偶然我们架设了全球首个支持千万级并发的直播系统,连NBC都来买我们的技术方案!”

  来自某位物理老师。

  ……

  一时间台上观点与激情起飞,口水共争议一色。

  而台下的观众也不全是看热闹的,至少坐在前排的那些基本和台上都是同行,只不过规模和影响力小很多。

  比如东方兴就是其中一个。

  他坐在第二排边上的位置,这个角落格外黑暗,谁也不会注意到他眼神里的落寞。

  尤其是在看到此刻在台上显得格外沉默的张潮时,更是复杂难明。

  短短不到半个小时后的时间里,他曾不止一次幻想过当初如果能把张潮留在「博客中华」,今天台上的单人沙发会不会多自己一张?

  可是一切都没有如果。

  如今别说他的「博客中华」了,就连行业老大「新浪博客」都陷入了停滞的沼泽当中。

首节上一节285/3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