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273节

  【毛毛,妈妈错了,妈妈对不起你,妈妈想你,妈妈想再亲亲你的脸蛋,妈妈想……】

  一个个的“妈妈”,都写到读者的心巴里去了。

  尤其是和张潮年纪相仿或者比他大一些的读者,小时候都看过一个电影叫做《世上只有妈妈好》,那电影当年简直就是超级催泪弹,一句“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歌声响起,能听哭半个学校的孩子。

  【火车放缓了速度,铁轮轧在铁轨接缝的声音陡然大了起来;等到这声音像锤子一样一下下敲打着耳膜,深圳东站到了。小杨穿着和离开那天一样的衣服下了车,然后又被人潮带出站厅,站在马路边上。深圳的太阳依旧毒辣,这里的一切地铁施工的烟尘、步履匆匆的人群、穿梭如流的车辆都没有一丝变化,仿佛被凝固在自己离开的那一天。只有小杨知道,变的就是他自己。

  他要去找他的妈妈。】

  “张潮这里写得妙啊!”余华和苏童窝在一处茶室,一人手里一本《当代》,苏童刚好看到此处,叫了一声好。

  余华连忙凑过去,苏童指着刚刚的描写解释道:“张潮这句写得很妙‘小杨’自己觉得深圳凝固在他离开那一天,一句话把他的心态变化描摹得淋漓尽致又含蓄委婉,妙极!”

  余华看东西快,有时就马虎一点,不过苏童一点也明白过来了:“确实,这是典型的「主角心理」世界只有在我观察、介入的时候才发生变化。

  我看不到的世界,就是凝固不变的。这个‘小杨’经过母亲一封信的滋润,心活过来了,又觉得自己是人生的主角了。”

  苏童夸道:“年轻一辈有这个笔力的不多啊。”

  余华傲然一笑:“不多?你再找一个看看。”随即露出促狭的笑容,一脸坏笑地道:“你赶紧接着看,张潮准备了‘好酒好菜’在等着咱们呢。”

  苏童一脸懵,难道张潮这次不是转性子改写治愈系了?

  他继续往下翻,就敏锐地看到张潮射出的第一根“暗箭”

  【小杨找到黑老三,把自己的手心摊开,里面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他笑嘻嘻地问道:“听说你收身份证?我这张没卖过,你出多少钱?”】

  苏童倒吸一口凉气,这分明是酷刑的前奏啊!

第396章 我刀呢?

  苏童暂时性地把《当代》一合,说道:“我发现他的‘诡计’了,他这是想一层层地……”

  余华摆摆手,让苏童不要说、接着看,他自己已经看完了,放下杂志,给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满茶,放到唇边啜饮了一口。

  苏童沉默下来,又打开《当代》,继续看了起来。

  【黑老三以前就叫做老三,劳务中介干的时间久了,就成了“黑老三”。当然像小杨这样的日结工得叫他“三叔”或者“三哥”,“黑”字是无论如何不敢说出口的。黑老三除了做劳务中介,还收身份证。收走以后卖给谁,做了什么,谁也不知道。据说黑老三卖的第一张身份证就是他自己的。没有人知道他真名叫什么。他说起话来又南腔北调,于是连籍贯也模糊了。黑老三现在已经不需要这些了,他的这张脸就是附近城中村、劳务市场的通行证。甚至有人看到他竟能和村里的联防队长一起喝酒。……】

  【黑老三领着小杨去了附近的派出所。过了一会儿又出来了,黑老三带着满意的笑,亲热地搂着小杨的肩膀,就像嫖客刚享受完一次尽兴的服务后搂着妓女。小杨脸上也带着笑,就像刚和丈夫过完性生活的妻子。小杨的身份证清清白白,干净得像刚办出来的。黑老三说:“别人的我一张给50块、100块,你这张我给多给你30块……”】

  【小杨给自己买了一双50块钱的真皮皮鞋。皮鞋头长长的、尖尖的,把他的脚趾夹得很紧;黑色的鞋面上缀着亮片,一低头就能看见许多张自己的脸。小杨听说要拜访别人就要穿皮鞋,不能穿拖鞋。他从学校辍学以后就没有穿过带后套的鞋子,因此总感觉这鞋子黏在脚上,有些难受。他还听说要拜访别人要提上礼物,最好是水果。他买了几斤沙糖桔,这是最好吃的水果;他又买了几斤苹果,这是最好看的水果。水果一共花了他26块5毛。这样他只剩下不到70块钱。但他还有不少花钱的地方:10块去小旅馆开了个钟点房,给自己彻彻底底洗了个澡,又用旅馆的洗衣机、烘干机洗干净了唯一的一身衣服;10块钱理了个发,顺便让师傅给自己刮干净了零星但长到卷起来的胡子;20块买了一束花,一束月季,点缀着满天星。这两种花都是花店老板告诉他的,他并不认识。他只认识玫瑰和菊花,但似乎都不适合用来送给“妈妈”。他想到了他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但不知道都多大了,于是又花15块买了一个自己从小就很喜欢的奥特曼,有自己小臂那么高,壳子上写着「迪迦」,但头上长着角;剩下的钱已经不够给妹妹买毛绒玩具了。他等下还得搭地铁,于是只能买一板巧克力,希望妹妹不会怪自己。巧克力很甜。

  等小杨再出现在街面上,全然是个新的人了。

  和他一起做日结工的“兄弟”看到他,都惊呼他发财了,然后笑得很猥琐地问他是不是在“泡妹妹”。他很想告诉他们他这是要去找妈妈,但又知道说出来只会招笑,于是点点头。“兄弟”又打听他准备去哪里约会、哪里吃饭,不等小杨回答,又说他为了女人浪费不值得,想要女人可以去找「亮亮网吧」的“大学妹”,只要给她的卡充30块就可以。“大学妹”据说以前是个大学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亮亮网吧」的28号机,卡里有钱就打游戏;没钱就趴着睡觉,网管也不赶。前几年她刚出现的时候,长相斯文、干净,要充值200块才能睡一次,做日结的睡不起,只有网管和周末休息出来玩的流水线工才睡得起;现在已经胖得看不见眼睛了,只要给她充30块就能睡,也算普惠大众了。小杨没有理“兄弟”。他要去找妈妈。这大概是他最后一天呆在这里,也是最后一次见到“兄弟”。于是他给了“兄弟”一个笑,并且告诉他上一次通宵的冰红茶不用还自己了。……】

  张潮用一连串细细碎碎地介绍,将“小杨”的欢欣到有些雀跃的心态描摹得淋漓尽致,也将读者的情绪逐渐调动到了顶点。

  “妈妈”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柔软的名词。

  「寻找母亲」也是文学世界里永恒的主题之一。无论是中国的《沉香劈山救母》,还是外国的《三千里寻母记》,或者干脆是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都是经典作品。

  “小杨”算不上一个令人喜欢的人物,但是足够令人同情,现在他要去见自己的母亲了,确实令人感到欣慰。

  那封信的最后,石钟花给了“小杨”一个地址和一个电话号码,让他想见自己的可以来找她。“小杨”才发现原来“妈妈”离他并不远,甚至可以说近在咫尺。她当年离家以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深圳,就住在福田区。

  她和她的丈夫正在福田的一个小区的底商经营一个手机店,是生意人。楼下是店面,楼上就是家。

  【“福田区啊……”小杨有些踌躇。有一次他坐工厂的车经过福田,那里的楼很高、路很宽、树很多,街上的人很少。习惯了在人堆里活着的小杨本能地有些害怕。……】

  心里的激情让小杨克服了恐惧,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去和母亲一见。这里到福田的地铁要6块,这意味着他踏出地铁站的那一刻,身上的钱就不够他回来的了。

  但即使这样,他还是义无反顾地上路了。他觉得自己不用回来。为此他甚至不敢在出发前给“妈妈”打一个电话。

  【龙华的地铁很长一段是在半空中穿行,从车窗望出去,可以看见粗糙的城市景观逐渐开始变得细腻、精致。忽然车外的光景变得一片黑暗,地铁终于钻到了地下。这时候车窗外面就只有不停闪过的广告,以及仿佛要无限延伸下去的黑暗。过了很久,车厢停靠在一个灯火辉煌的站台。福田到了。……】

  乘着电梯上到地面,小杨根据母亲的提供的地址,顺着「手机导航」指引的道路,很快就找到了母亲和……“叔叔”开的手机店,「鑫鑫手机通讯专营店」。

  小杨站在「鑫鑫手机通讯专营店」的塑料招牌前。店铺的玻璃门开着,上面贴着褪色的手机套餐广告,不过保冷气的塑料门帘挡住了大部分的视线;从缝隙里可以看到通明的灯火和玻璃柜台,还有隐隐约约正在晃动的人影。

  他攥紧发皱的信封,看见自己扭曲的倒影在玻璃门上晃动崭新的皮鞋已经沾着灰尘,刚刚洗干净的T恤又被汗水渍透了。

  小杨犹豫了。虽然“妈妈”在信里说愿意见到自己,甚至已经说服“叔叔”,但是真站到门口,他又忽然觉得一切都那么地不真实。

  外婆死了,“妈妈”并没有回来看一眼,只是给舅舅寄了点钱,又给他寄了封信。

  如果她能联系上舅舅,那应该知道自己在深圳,又为什么不直接联系自己呢?是因为愧疚?

  但随即“小杨”就自嘲地笑了。他现在还有哪一点值得这位“妈妈”图谋的呢?浑身上下最值钱的就是手里这部杂牌手机,连屏幕都已经碎成花。

  【他的手指被装着水果的塑料袋提手勒得发白;怀里抱着的长角的迪迦奥特曼和月季,已经被他脖子上冒出来的汗沾湿了。小杨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侧过身子、耸着肩膀推开了「鑫鑫手机通讯专营店」的塑料门帘。突然被冷气包裹的感觉让他觉得脊梁上爬过一条蛇。店铺里是一个瘦高的男人,有气无力地道:“你好,要充值还是贴膜。”……】

  男人就是“叔叔”,经过一番尴尬而又慌乱的接触以后,“叔叔”还是对他的到来表示了欢迎。这也让“小杨”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叔叔”很快就暂时把店关了,带着“小杨”上楼,并且给“妈妈”也就是他的老婆石钟花打了电话。

  等到了“家里”,小杨终于见到了“妈妈”。

  【“毛毛?”塑料桶咣当砸在地上,女人半蹲在他面前,“让妈妈看看……”她身上飘来洗发水的香味,淡淡的,很好闻,就像一个妈妈。所以小杨原谅了她的干瘦、黝黑和枯黄的头发。但让他意外的是,自己竟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在脑海中预演了无数遍的场景一个都没有出现。他的眼眶像上了锁,眼泪被关在了记忆的最深处。……】

  【穿粉色蓬蓬裙的小女孩从里屋蹦出来,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奥特曼玩具:“妈妈!奥特曼!”“叫哥哥。”女人把小女孩往前推,自己转身往厨房走,“你过来要很久吧?怎么不事先打个电话,我不是已经把电话号码给你了?饿了吧,我熬了绿豆汤,加了冰糖的……”】

  【金属勺刮擦砂锅的声响中,里屋传来虚弱的咳嗽。女人盛汤的手一抖,滚烫的汤汁泼在虎口,“小辉别怕,妈妈马上来。”她冲进房间的背影佝偻如虾米,看不出来当年为什么当年从台湾来的主管会爱上她。小杨站跟着走过去,站在一间小卧室的房门口,看见褪色的奥特曼壁纸下蜷缩着个蜡黄少年。女人正用棉签蘸水湿润少年干裂的嘴唇。“这是你弟弟,今年初一了。“她转头笑出满脸皱纹,“小辉,叫哥哥。“

  少年浮肿的眼皮费力睁开,目光扫过小杨手中的水果袋。沙糖桔在塑料袋里闷得发软,底下的几个已经被压烂了,渗出黄色的汁水,像某种溃烂的伤口。而小杨看见他裸露的小腿上皮肤泛着诡异的青紫色,从被子里延伸出来一根透明的软管。

  “哥哥好。”小辉的声音虚弱,但是清脆如琴。】

  小说渐渐进入了最后一幕,这时候最迟钝的读者也看出来不对了。母子相认的场景并没有一丝让人感动的描写,读到后面那种尴尬、陌生、慌乱的感觉都能从字里行间溢出来了。

  有些读者甚至注意到一个细节“小杨”进门以后,甚至没能放下手里提着的水果。

  “这不对啊。这个‘妈妈’一家怎么都怪怪的,她不是希望小杨来看他吗?”一个女孩发出了疑问。

  她身边帮她捧着杂志的男孩想了想道:“大概是因为‘小杨’来之前没有打电话事先说一声吧?你想想看,家里收拾都没有收拾,一地鸡毛,还有个生病的小孩儿。

  谁也不愿意让自己孩子看到这么狼狈的一面吧?要知道,有时候这种突然袭击不会是惊喜,而是惊吓。”

  女孩略有所思地点点头,忽然转头对男孩道:“那你以后出差、去外地,要是提前回来了一定要通知我一声,不要搞什么‘惊喜’,可以吗?”

  男孩有些愕然,不知道女孩为什么突然提出这么个要求,但还是点头答应道:“好,我以后出差回来了一定会给你打电话或者发短信。”

  女孩不满地道:“发短信不行,一定要打电话,而且我要接起来才行。不然我在洗澡、在运动,一时半会听不到手机铃声怎么办?”

  男孩无奈道:“好好好,打电话。一个没接,就打第二个,直到宝贝儿你接起来。”

  女孩亲了一下男孩的脸颊道:“这才乖!好了,我们继续看吧。”

  男孩得了奖励,脸颊都红润起来了,继续翻到下一页,可看了没一会儿,两个人的脸色都变了。

  女孩一甩胳膊,大喊道:“她怎么能这样?啊……(尖叫)你拿远点,我不要看了。”

  男孩则也一副难以置信的神色。他是个“理工男”,对文学并不感兴趣,陪女孩看小说只是出于一种对女朋友的爱。

  不过他也承认,张潮的这篇小说深深吸引了他,他也希望“小杨”能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哪怕不是那么圆满,比如小杨觉得自己始终融不入“妈妈”的新家,最后选择回去做日结工,他也能接受。

  但他没有想到是这样的转折

  【……瓷碗砸在瓷砖上的脆响打断话音。女人突然跪倒在地,枯黄的头发扫过小杨的鞋尖:“小辉等不起了!医生说要亲属移植……妈查过了,你的肾肯定能配上!”她颤抖的手扯开抽屉。用力太猛,整个抽屉都被拉了出来,像瓷碗一样也砸在地上。化验单雪花铺满地面。

  吊扇投下的阴影在天花板上疯狂旋转。小杨想起黑老三收身份证时他说的“清清白白”,想起派出所民警扫描他瞳孔时闪烁的绿光,想到“兄弟”提议他去找「亮亮网吧」找“大学妹”……最后想起了眼前这个陌生女人给他寄的那封信。现在那封信还塞在他的口袋里,已经褶得不成样子。

  原来那些突如其来的善意,不过是猎人在陷阱上铺的稻草。

  “就当是妈欠你的。小辉再不换肾他就要死了。”女人额头磕在地板上的闷响。“叔叔”踹了一脚女孩,女孩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也跪着开始磕头,不过她的头磕在地上的声音是脆的,像一颗硬梨被咬下一块时发出的动静:“哥哥,你救救哥哥吧!”……】

  “妈的,张潮,不带这样写的。我刀呢?刀呢?”一个络腮胡大汉一把将《当代》甩飞了出去,力道之大,竟然让这本杂志贴在墙面上静滞了一下,才唰地往下滑落。

  类似的事情,今天全中国发生了不下千百次。

  妈的,「寻母记」变成「讨肾记」,这和谁说理去!

  “就这?”苏童皱起了眉头。小说还有最后一页需要翻过去才能看到,但是这样的转折对普通读者来说可能比较意外与惨烈,对于他这样的大作家来说,倒没太让他觉得诧异。

  关键张潮曾经和他们四个老师说过,这一系列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对未来的某种预见性。这篇小说是一篇情绪饱满、转折残酷的好作品,也隐含着对“人的身份”的深入探讨,但怎么看都不太有“未来预见性”,这点上至少比上一篇《最后一课》要弱得多。

  余华呵呵一笑:“你别这么早下结论啊,接着看。”

  苏童带着巨大的好奇与期待将书页翻了过去,接下来的一段,让阅读经验丰富如他,也感到瞠目结舌。

第397章 写得很好,以后别写了!

  【……小杨听见自己喉咙里滚出古怪的笑声。这笑声他自己从来没有听过,也吓了一跳;同时他看见跪在地上的陌生女人浑身一颤,停下了磕头的动作,微微抬起头看向自己。小杨的手指已经攥住了T恤下摆。深圳盛夏的潮热裹着汗臭味从领口漫上来。他低头看着女人头顶头发根部的白色,忽然想起那年窝在同学家里一起看色情电影,耳边全是少年难以忍耐的呼吸声,一个个几乎要把脸贴到屏幕上,希望看清楚女人身体的每一个细节。只有他盯着女主角胸前的珍珠项链,想着要是能扯下来卖成钱,是不是够他在游戏厅打通宵的《拳皇97》。他嘴里突然尝到了一股血腥味,这时候他才发现嘴唇已经在无意中咬破了。他又想起自己4岁那年也就是2009年,这个陌生女人信上说的离开自己的那一年那些破碎、凌乱的画面。一点点拼凑,终于拼成了一个面容丰腴、皮肤白皙的女人的样子。……】

  【“妈,你看。”小杨掀衣服的动作像在撕开保鲜膜,汗湿的化纤布黏着皮肤,发出“嘶啦”轻响。他没有想到自己还是叫这个陌生女人做“妈”了。只是这一声“妈”轻得像头顶吊扇的掠过来的风。在他肋骨的下方,暴露的皮肤上,一条暗红色的蜈蚣随着呼吸缓缓地蠕动着,从腰一直绕到后背,像要把他从中间切开,“你要的那颗肾,我两年前就没了。”女人的瞳孔收缩成了一个干瘪的塑料袋,仿佛有根无形的针戳破了她的眼球。她膝行着扑过来时,几乎要把小杨的裤子拽掉了,她的脸贴在“蜈蚣”上,“不可能……这不可能……”冰凉的指尖触到疤痕的凸起,女人触电般缩回手,“两年前……你才十七岁!为什么?“

  小杨从口袋里掏出那台杂牌手机晃了晃:“卖掉了啊。我用卖它的钱买了一台苹果手机,最贵的。不过去年也卖掉了。我用那台手机的时候,好威风的,所有人都叫我‘杨哥’,我可以请每个人吃饭……我只有一颗肾了,给不了弟弟了。人有一颗肾就可以活着,但我只有一颗了。”】

  “这怎么可能?”苏童放下杂志,脸上难掩震惊的神色,哪怕他已经在文学作品中见过了种种离奇的想象,他自己的作品中也总有一种变态、畸形的欲望,但是张潮的这个情节设置还是让他不可思议。

  尤其这还是发生在母亲向儿子「讨肾」以后。

  “卖肾买手机?这,这可能吗?”他从自己口袋里掏出手机,这是一部两年前买的诺基亚彩屏手机。他不清楚型号,只拿着接打电话、收发短信。他有时很烦这个小玩意儿,因为总能让人随时随地找到自己。

  但是这玩意又确实不能不带。在“随时随地都能找到自己”的时代,突然不能让别人随时随地找到了,那足以在亲戚朋友那里引发恐慌。

  所以他最多就是在需要安心写作的时候把它关掉。

  “怎么不可能?”余华在一旁道,“你忘了张潮在天桥上和我们讲过话?还有他上一篇小说《最后一课》里,手机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完全可以称为人身上的‘另一颗器官’了。

  你想想,一颗‘人体器官’,还是长在外面的,用钱买来的,会玩出多少花样来?”

  苏童略有所思道:“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那确实有可能。手机成为‘人体器官’,而且能随时被人看见,那就会成为身份炫耀的一种标志。

  不过我很好奇,一部手机怎么会贵到要用一颗肾来换?这我还是有点接受不了。”

  余华闻言摇摇头道:“我也想不通。可能是因为那个什么苹果手机特别贵?那也不会啊,上次我们不是都摸过了,张潮说国内的黄牛价也不过七八千一台。

  这卖肾的中介是有多黑?竟然能把钱吃到只能买个手机的地步!一颗肾至少也得几十万吧?”

  苏童道:“张潮可能就是为了讽刺吧,讽刺追求物欲、讽刺虚荣。小说嘛,夸张本来就是虚构手法的一部分。这算……呃,‘黑色幽默’?”

  而许多普通读者在震惊、迷惘之后更是愤怒了,他怎么能对笔下的角色这么残忍?

  在2008年,借贷消费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新闻上时不时就有欠信用卡、欠高利贷还不上的新闻。但是卖器官这种事大家确实没能想到。

  而且是为了手机卖器官?几乎所有人都和苏童一样,本能地掏出自己的手机看了看。

  不过有一些比较关注数码产品的博主还是想到了一件事2004年,摩托罗拉推出了一款代号“刀”、型号“V3”的翻盖手机,以打破记录的轻薄席卷了整个数码圈。

  当时还能与诺基亚掰一掰手腕的摩托罗拉请了当红球星贝克汉姆做代言人,推出了一个经典海报:贝克汉姆面带一丝酷笑,将手机放在脸旁,仿佛刚刚接完电话;而他的脸颊上,竟然有一道伤口,就像是被这过分轻薄的手机割伤了似的。

  超薄的V3手机和超人气的贝克汉姆一结合,让这款手机很快卖爆,市场上一机难求,于是开始有黄牛炒作。

  最贵的时候,一部上市价4000块的V3,被炒到了上万块。那时候要是打电话你掏出一部V3,那也是倍儿有面子的一件事。

  所以刷卡、借钱买V3的人并不少见,只是没有到卖肾的地步。

  现在的苹果手机没有在国内上市,但是它的“水机”早就泛滥成灾了。新推出的3GS,基本都需要加价两三千块才能买到。

  所以张潮的这个设想虽然夸张,细想来也不是不可能。

  “小杨”这种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半大孩子,怎么可能办得下信用卡,又怎么会有人愿意借钱给他?年纪又太小,干不了什么正经工作。

  如果不偷不抢,好像真只有卖点身上点什么才能买得起这样一部手机了。

  “就剩下一段了,赶紧看完吧。”余华催促道。

  苏童叹了口气,不知道是为了张潮,还是为了小说中的主人公“小杨”。

首节上一节273/3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