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269节

  然后又给自己斟了一杯酒,向着张潮虚让一下,然后一口喝掉。

  他们才不管张潮有没有喝呢,反而巴不得张潮一口不喝,他们可以多喝两口。

  这可是「青岛纯生」啊,平时聚餐只敢在隔着冰柜的玻璃看一看、流一流口水,哪敢点。

  一顿酒喝到快8点钟才结束,桌上已经杯盘狼藉,两个赤膊小伙已经趴在桌上醉话连篇、呢喃不清了。

  张潮起身去柜台结了账,不过200多块。收好钱包走出来,只见其中一个趴倒的小伙子忽然半坐起来,对张潮说道:“……靓仔,以后你在富仕康这一带,只要提我的名字,没有摆不平的……”

  后面说的什么,张潮听不清,也没兴趣听清楚,对没喝酒的“小许”道:“你照顾好他们。我先走了!”

  说罢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大排档。

  结果还没有走出半条街,就听到后面有人气喘吁吁地道:“等……等一等。”

  张潮回头,发现是“小许”,不禁纳闷道:“你来干嘛?你那两个还醉着呢,没人照顾有点危险。”

  “小许”脸一红,讷讷地道:“他们其实没醉,你一走就清醒过来了,正在打包剩菜呢。”

  张潮呵呵一笑道:“刚才装醉是怕我不结账是吧?你有什么事?”

  “小许”愣了一会儿,仿佛鼓足了极大的勇气,对张潮道:“你等我一会儿,可以吗?十分……不,五分钟。”

  张潮看着眼前这个同龄人焦虑、无助的眼神,点了点头,道:“行,我就在这路边等你。”

  “小许”闻言明显松了口气,对张潮道:“好,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马上就回来,谢谢!”

  说罢转身几步小跑就消失在人群里。

  这时候张潮才反应过来,什么“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等你就等你,怎么还占我便宜呢?

  深圳这时候已经很热了,整条街上已经弥散着烧烤的油烟和喧嚣的吵闹,整个街区像一盆烧开的水,不安分地冒着热泡。

  张潮只在街边站了一小会儿,汗水就沁透了 T恤,四顾并没有看到“小许”的身影,他内心产生了犹豫:“该不会是涮我的吧?”

  过了一会儿又想:“该不会是看我是个冤大头,找了几个人准备再让我请他们一顿?”

  又觉得“小许”不像是那样的人,于是又想道:“等会儿会不会带来一个老头或者老太太,扑通一声跪我面前,说得了绝症,向我借钱吧?”

  越想越烦躁,张潮觉得他要自己留下来等他,肯定和钱有关。

  倒不是他心疼那一点钱哪怕是送到美国接受最高端的治疗,这钱他也掏得起。

  而是眼下这个场景太不合适了。

  张潮摸了摸口袋里的钱包。这段时间他每次出门固定带1000块现金,不多不少,其他如身份证、银行卡一张没有,就是钱包都是最便宜的帆布材质。

  不过他的胡思乱想并没有持续太久,“小许”就满头大汗地从人群里钻出来,看到张潮却是还在原地,脸上的焦虑神色松弛了下来。

  他递给张潮一张厚厚的硬纸片,张潮接过来,发现纸片是拆开的烟盒,上面用蓝色的圆珠笔写着短短的几行字:

  【他们说

  这机械的厂区盛满了多少工人的汗血

  游走其中,我时常听到他们笨重的交谈

  他们说,三年了,我没回过一次家

  他们说,我老家在河南,四川,海南,广西……

  他们说,等钱攒够了,我就和女友回家生娃

  他们说,按年头算,我儿子今年也该有九岁了

  ……

  我像一个窃听者,在角落里记下他们说的

  字字鲜红,然后洇开,凋谢

  手上的纸和笔,叭嗒落地

  他们说……】

  读完以后,张潮的内心一颤,抬头看了看这个脖子细长、脑袋瘦成倒三角的年轻人,脱口问道:“你姓许?叫什么?”

  “小许”腼腆低下头,小声地道:“我叫,许立志。”

  这个名字像一道惊雷般劈入了张潮的脑海,打开了他的记忆:许立志,打工诗人,在富仕康站了几年流水线,最后却……

  即使是重生以后已经见过许多“名人”的张潮,此刻也有些心潮澎湃。

  许立志虽然名气不大,但在中国诗歌史,甚至文学史上将来可能都会留下属于他的一笔。

  中国的当代文学中「现代城市」和「现代工业」两大题材的匮乏经常被诟病,许立志的诗歌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空白。

  他的诗可能不是最好的,却有着一种令人难以平静以待的灰暗、无助,甚至绝望。

  尤其是许立志最后选择了和海子等诗人一样的道路,一下子让他的诗歌升华到了另外一个境界。

  但是张潮并不喜欢这种升华。

  许立志紧张地看着张潮的眼睛,见张潮良久不语,语气失落地问道:“写的不好吗?”

  张潮摇摇头道:“不是不好你为什么要给我看这些?”

  许立志闻言眼睛一亮,道:“你是张潮,对不对?我在杂志上看到过你的样子。”

  深圳人民虽然大部分朝钱看,但是也不妨碍有文艺青年关注到自己,尤其是许立志这样比张潮小四五岁的年轻人,更不乏有人从少年时代就开始视张潮为偶像。

  张潮当然没有无聊到否认,但也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道:“是我。其实你写的诗不错只有这些了吗?”

  听到张潮的肯定,许立志的眼神又更亮了几分,不过听到张潮的话又局促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不好意思地道:“有,但是都放在宿舍里,那里……不太方便。”

  即使方便,张潮也不会去富仕康的员工宿舍和他谈论诗歌,不然他和许立志都容易被当成猴子围观。

  他对许立志道:“那你回宿舍取一下?我们换个地方聊。你待会儿到龙源酒店的停车场找我,知道在哪儿吧?”

  龙源酒店是这里一家比较有名的大酒店,许立志当然知道,连连点头,然后飞也似地往宿舍方向跑去。

  年轻、瘦弱的背影扭动着,就像一条倔强的狗尾巴草在风中摇摆。

  二十分钟后,许立志气喘吁吁地坐在张潮的副驾驶上,挎着一个小包,背都不敢靠在座椅靠背上,手也不敢乱摸。

  张潮心里暗叹,却没有说话,只是启动了汽车,一路开到了附近一个没那么人的商业街区,找了家比较安静的奶茶店,又寻了个僻静的角落坐下来。

  喝了一口珍珠奶茶,甜腻的味道缓解了许立志的紧张,他从挎包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稿纸,递给张潮,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最近才开始写诗,还不太会……”

  张潮没有说话,接过诗稿看了起来:

  【省下来

  除了一场初秋的泪雨

  能省的,都要省下来

  物质要省下来,金钱要省下

  绝望要省下来,悲伤要省下来

  孤独要省下来,寂寞要省下来

  ……】

  张潮有些意外,这首并不是后来为人所熟知的「工业诗」或者「工厂诗」。又看到下一首,则是贯穿了「农村」与「工厂」

  【我的粮仓

  我体内孕育着一座饥饿的粮仓

  它缺少血液必要的饱满

  我的骨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

  工厂散落于荒野

  荒野上布满了我的毛细血管

  这涓涓细流将祖国南方的加工业日夜浇灌

  而我的皮肤,日渐龟裂

  头上的稻田在秋天的风中枯萎】

  ……

  诗歌一共有10多首,其中不少有涂改的痕迹,可见许立志为它们倾注的心血。有些还可以明显看到模仿的痕迹,有些还颇为幼稚。

  虽然没有见到《我谈到血》《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等他成熟阶段写下的“名篇”,但是一位极有天赋的诗人的头角已经初现峥嵘。

  张潮感慨地放下稿纸,问道:“你没有投过稿吗?《诗刊》《星星》《扬子江》这些。”

  许立志惶恐地连连摆手道:“写得不好,不敢投。《诗刊》和《星星》我都有买,觉得自己写的距离上面的优秀作品还有一段距离。”

  张潮笑道:“距离‘优秀的作品’有一段距离,那不优秀的呢?”

  许立志沉默了,低下头,又变得腼腆起来。

  一个诗人,无论外表多么落魄,内心怎么会没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近乎固执的骄傲?

  哪本老杂志都有很多「人情稿」和「任务稿」,不得不发。个别年份甚至会浓度超标张潮上一世曾经坚持订了近10年的《人民文学》,后来也被熏得不再订了。

  才19岁的许立志确实还不够成熟,写出来的诗歌也并非尽善尽美,但比专业诗刊上的一些作品更好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他有一个名满天下的作家亲爹,别说不用在富仕康站流水线了,恐怕已经是全国知名的“少年天才诗人”了吧。

  当然,命运是公平的它给了许立志诗才,也给了他磨难。有些人一帆风顺,头上也戴着「诗人」的冠冕,可惜真不太会写诗。

  张潮沉吟了一会儿,问道:“如果不发在专业诗刊上,你愿意吗?”

  许立志愣了一下,没有想到张潮竟然会这么问他他当然不是怀疑张潮有没有这个能力,而是幸福来得太快,一时间无法消化。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小鸡啄米般连连点头道:“行,发在哪儿都行。”

  张潮笑道:“其他地方我不敢保证,但是《青春派》我还是能说上点话。”

  许立志有些紧张地搓着手,问道:“《青春派》吗?我也买过,不过好像是小说、散文,也有诗歌板块吗?”

  张潮道:“没有就开辟一个嘛,这有什么难的?不过我不想把你的诗歌发在《青春派》的本刊上。”

  许立志又是一愣:“那是哪本?”

  张潮又看了看稿纸,然后才道:“我觉得,更适合它们的地方是刚刚创刊半年的《青春派非虚构》。你的这些诗歌纪实性很强,完全是‘非虚构’的佳作。”

  许立志当然没有意见。无论是《青春派》本刊,还是《青春派大观》《青春派非虚构》,都是国内销量、影响力排名前列的文学杂志,能在上面刊载作品,等于一只脚踏上了文学道路。

  不过他还有一个小疑问,却不敢问出口,不过张潮看他扭扭捏捏的样子就了然于胸,说道:“稿酬方面不会亏待你,《青春派》一向按国内最高标准给。

  不过诗歌我们以前收得很少,我还真不太知道这样,我让编辑去打听一下《诗刊》他们是多少,然后再给你订,可以吗?”

  许立志听完先是脸红了一阵,然后小声道:“可以可以,不着急的……谢谢您!”

  半个小时后,张潮开着车把他送到了富仕康宿舍区的大门口,目送他走进大门,身影消融在人群当中。

  张潮在车里坐了一会儿,不知在想什么,直到保安过来询问,才回过神来,开车回了家。

  有了和许立志的偶遇,张潮心中关于《一个陌生女生的来信》这篇小说的构思,终于完整了。

第392章 所谓幸福

首节上一节269/3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