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261节

  一言既出,台下的观众都笑了起来。

  「游方文士」“张潮”绕着「町长」“石原”转了一圈,用扇子敲了一下对方的脑袋,呵斥道:“风骨?当年幕府闻炮响即开港。若真英勇,何不玉碎?”

  「町长」“石原”面红耳赤地道:“混账!黑船祭传承百年……”

  「游方文士」“张潮”突然一脚踩碎祭坛漆盘:“传承的是荣耀吗?是耻辱罢了!”然后转向观众道:“诸君且看”一边说着,一边开始模仿町众谄媚状,嘴里道:“嗨伊嗨伊,「佩里」大人请多指教!”

  台下的观众又是一阵大笑。

  这时候一名「町民」使劲摔碎了手里的酒坛:“够了!原来我们扮演的竟然是小丑!还整整扮演了70年!”说罢就转身开始撕扯星条旗。

  「町长」“石原”慌忙阻止道:“不可不可!得罪米国大人如何是好!”

  但此时他的话已经不管用了,町众纷纷暴起,开始围攻使节。

  使节抱头逃窜,假发掉落,露出下面的黑头发,然后一脸无辜地道:“我……我是个日本人,你们打我干什么?要打,去那里打啊!”

  说着,用手遥遥一指,众人顺着方向看过去,只见那边是个港口,隐隐绰绰可以看到几艘大型军舰的轮廓。

  台下的观众先是爆发出一阵狂笑,然后又纷纷沉默下来。

  王震旭道:“那边是横须贺的美军军事基地。”

  张潮轻轻“哦”的一声,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转头一看,发现台上的演员已经又开始谢幕退场了,有些意犹未尽地问道:“怎么才这么点?太短了吧!”

  张潮和王震旭来得晚,到的时候已经演了一会儿了,加上他们看的这一小截,也就是不到20分钟。

  王震旭道:“「狂言」本来不是正式的剧种,最早是穿插在「能剧」演出的间隙中表演,二战后才逐渐从「能剧」里独立出来,所以本来就不是很长。”

  张潮看完还是颇有些感慨的。

  这出日本小戏从结构和演出的角度讲都很粗糙,人物也很扁平,但是最后指向横须贺美军基地的一幕,却有着画龙点睛般的效果,颇有种打破第四面墙,与现实交融的奇妙效果。

  换个看不见美军基地的地方演出,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不过好在日本适合这出小戏演出的地方不少,大型基地就有横须贺、佐世保、横田、座间、冲绳岛、三泽等6个,其他专用基地加联合设施的总和超过100个。

  可以说是舞台丰富了。

  张潮“啧”了一声,又问道:“这就一出小戏,怎么就算「祭」了呢?”

  王震旭刚刚翻译得口干舌燥,闻言露出奇妙的笑容,道:“马上你就知道了……”

  话音刚落,只见从演出场地的后面,缓缓走出来一个“巨物”,张潮定睛一看,才发现是一座十多个年轻人抬着的「神舆」这玩意儿身为福海人的张潮倒是不陌生。

  但「神舆」上面的「神主」则让张潮脸变得比锅底还黑只见那位用木头雕刻的「神主」身穿张潮上节目穿的那套西服,面目栩栩如生,危襟正坐,神色呆滞。

  张潮怒道:“哪有把「神主」露在外面的?本地的神社太没有礼貌了!”

  王震旭连忙道:“这里没有神社参与。这是一个「张潮东京后援总会」的民间社团组织的,主要就是为了讽刺横须贺当地搞「黑船祭」,不是个正式的祭典。”

  张潮更怒了,指了下神舆上的“张潮”:“他们就是这么后援我的?这也太不吉利了!”

  王震旭道:“「张潮东京后援总会」的发起者可是非常崇拜你的……他认为是你震醒了麻木的日本人,点燃了日本国民的民族自尊心,撕下了那些政客的伪装……”

  张潮闻言疑惑地看了一眼王震旭,问道:“那今天你让我来这儿……”

  王震旭老脸一红,扭捏了一会儿,最后把心一横,道:“我被他们聘请为「张潮东京后援总会」的荣誉会长了……”

  张潮:“……”

  王震旭想着既然已经把话说破了,那干脆就别藏着掖着了,道:“「张潮东京后援总会」特别希望得到你的认可,所以让我无论如何务必让您来看看。

  刚刚那出「狂言」确实很粗糙,因为根本来不及打磨、排练,听说您要来东京了,紧急上演的。”

  这时候那群年轻人已经抬着「神舆」浩浩荡荡带着人群出发了,王震旭道:“他们要绕着「佩里纪念公园」走一圈,我们要一起去吗?”

  张潮摇摇头,知道来龙去脉以后,他就没什么兴趣了。

  说到底,所谓的「张潮祭」,就是一群不满现状的日本年轻人,把他当成了某种反抗现实的象征说难听,他就是个高级工具人,是人家Play的一环。

  不免有些兴味索然。

  王震旭小心翼翼地问道:“刚刚那出「狂言」的编剧想要见一见您……”

  张潮摆摆手道:“算了,没有必要。”

  王震旭自然不敢强迫张潮做什么,又问道:“那您对这演出,有什么建议吗?”

  张潮想了想看,反问了一句:“我对这种艺术形式也不熟悉,今天第一次看我还想问问你,你看完以后什么感受?”

  王震旭一愣,显然没有想到张潮会这么问他,沉思了一会儿后道:“只看他们排练的话,我觉得还有些有趣,但是今天第一次看到台下观众的反应,我只有一种感受

  日本人完蛋了……”

  张潮闻言大感兴趣:“哦?详细说说。”

  王震旭道:“其实无论是「黑船祭」,还是讽刺「黑船祭」的「张潮祭」,在现在的日本人眼中,都不像是在讲发生在自己国家的事。

  就像「黑船祭」,除了极少数「日米亲善协会」的人以外,谁在乎它到底在纪念什么?大家不过是趁着这个机会放烟花、穿浴衣、吃小吃、捞金鱼……

  今天这匆匆忙忙的「张潮祭」也差不多。无论是在台上露出丑态的「町民」「町长」,还是趾高气昂的「佩里」,都不能激起他们的感同身受。

  当代的日本人,已经躲进了没有历史的虚空里……只有很少一些人还在挣扎罢了。”

  张潮闻言笑道:“那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王震旭这次沉默良久,最终露出的是一脸迷惘的神色,眼神放空许久,才道:“我不知道……”

  张潮没有追问,而是问道:“饿了。这儿附近哪儿有好吃的?”

  王震旭这才回过神来,答道:“想吃中餐还是日餐,或者是西餐?这里有一家叫做‘凛’的中餐厅,主厨是个日本,不过做的一手好菜。”

  张潮摇摇头,忽然露出坏笑,道:“这里的西餐一定水平不错?”

  王震旭诚实地点头道:“因为有他们,所以确实不错。”他眼睛瞟向了远处的美军军舰,然后道:“横须贺本来就是日本西餐的发源地之一。

  明治维新以后,天皇在视察横须贺造船厂时,他乘坐的军舰上供应了一顿西式午餐。这是天皇第一次吃西餐。”

  张潮笑道:“那就找一家西餐厅,你挑地方。”

  王震旭显然已经做好了功课,领着张潮就走。

  张潮一边走,一边聊道:“在日本,天皇吃西餐是件大事吧?”

  王震旭道:“当然。以前日本是禁食兽肉的,天皇只能吃些鱼。西餐里有牛肉,天皇吃了以后,实际上代表‘肉食禁令’解除了,从此以后日本人才可以公开吃各种肉。

  据说天皇率先吃肉也是为了支持鼓励肉食的方针,以展示日本是一个现代国家,并争取外国的承认。”

  张潮笑道:“吃肉都能和争取外国承认联系到一起?”

  王震旭无奈道:“中国人是很难理解日本人这种强烈的焦虑感。即使在没有战争威胁的今天,日本人仍然为自己不够‘国际化’感到焦虑,比如日本人对英语好的亚洲人往往是既羡慕又害怕。

  恕我直言,您在日本能受到这么大的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能用英语发言。几乎所有的日本政客、文化人,都因此不愿意和你有任何正面的冲突。”

  张潮笑道:“所以其实这些焦虑的本质,是日本在‘脱亚入欧’历史惯性下,既想通过模仿西方获得国际承认,又恐惧丧失文化独特性的矛盾心理。”

  王震旭道:“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之前有个调查显示,大部分的街头受访者认为‘日本文化不被世界真正理解’。您看,即使全世界都看日本动漫,孩子们都渴望成为‘忍者’,日本人还觉得委屈。”

  不知不觉,两人就溜达到美军基地附近,一家餐馆也出现在面前,其他字张潮认不得,「海军」两个字倒不陌生。

  王震旭道:“来横须贺吃‘西餐’,「海军咖哩」、「横须贺海军汉堡」以及「横须贺蓝莓起司蛋糕」是不能错过的。”

  张潮倒不介意吃什么,既然王震旭这么说了就大胆迈步走了进去。

  王震旭负责点餐。不一会儿服务员先给两人端上来一块三角形的起司蛋糕,可能看出张潮是个外国人,还叽里咕噜地解释一阵,王震听完后有些尴尬地翻译道:

  “她说「横须贺蓝莓起司蛋糕」是日美友好的象征,起司蛋糕代表美国,上面的蓝莓则代表日本……”

  张潮憋着笑,拿起自己面前的那块蛋糕,豪爽地咬了一大口,绵密的口感和香气充盈口鼻,忍不住用英语夸了一句道:“Absolutely delicious(美味极了)!”

  听到张潮还算纯正的英语口音,女服务员眼睛都亮了,走回去的时候还一步三回头。

  张潮忽然对王震旭道:“我知道你为什么说‘我不知道’了。”

  王震旭一愣,没有想到张潮把话题又绕了回来了。

  张潮自顾自地道:“其实现在这样对日本人挺好的……老舍戏剧《茶馆》你看过吗?”

  王震旭摇头,对中国文学他并不熟悉,更别说戏剧了。

  张潮道:“《茶馆》写的是100年前的中国,其中有一个算命先生「唐铁嘴」,人家劝他别吸大烟也就是鸦片你猜他怎么说……”

  王震旭略略伸长了脖颈,露出好奇的神色。

  张潮微微一笑:“「唐铁嘴」说,他现在不吸鸦片了,改吸‘白面’,还说「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王震旭露出不解的神色。

  张潮指了指窗外,这里就在军港旁边,原先只能看见轮廓的美国军舰现在清晰无比,都能看见上面的黑洞洞的炮口。

  张潮道:“「阿美利加的军舰和大炮,世界第一强国伺候着日本一个国家,这点福气还小吗?」我觉得这样挺好。”

  王震旭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第382章 意外来稿

  接下来的几天就有些“无聊”了,张潮例行公事般参与了角川书店为《原乡》举行的盛大首发仪式,活动地点放在东京涩谷区代官山茑屋书店。

  这家茑屋书店和其他分店不同,由三座建筑物连贯构成,内设有星巴克咖啡、餐厅、照相器材店等设施,是一家实践「BOOK & CAFE」理念的书店,是附近的地标性建筑……

  当然这对张潮来说全无吸引力,在配合角川书店完成了首发仪式后,又进行了3小时左右的签售,让来到现场的书迷都满意而归。

  第二天,张潮又来到位于东京池袋的「淳久堂书店」进行签售活动。只不过这次只签了一个多小时张潮的手指、手腕忽然酸痛不已,连笔都捉不稳,不得已匆匆结束行程。

  角川历彦非常紧张,立刻指挥手下把张潮送到了东京最好的医院「东京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

  医生的诊断很简单:“近期书写太多导致了手指、手腕的韧带、关节囊损伤,没有特别的治疗办法,建议好好休息就能恢复。”

  张潮想想看,最近连续在国内、美国、日本进行了多场签售活动,对他这个“键盘侠”的手来说,确实是个沉重的负担。

  不过这也有好处,他顺势就推掉了后面的活动,自己买了票就溜回了国内,只不过没有告诉任何自己坐的是哪趟航班,到底是回了燕京还是福海。

  虽然有个戏剧性的结尾,但无论如何,《原乡》在全世界最主要的三个出版市场,都完成了惊艳的亮相,不仅数量惊人的首印在很短时间内就售罄,加印的数量也超乎了出版社的预料。

  在日本,角川书店很快发现自己预先加印的20万册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又连续加印了3次共40万册,才勉强让各地书店的书架上不至于一本《原乡》也没有。

  就这样,《原乡》在日本的销量也正式冲破了100万册。

  2007年11月19日,世界最大的互联网书商「亚马逊」,公布了划时代的电纸书阅读器「Kindle」。

  这部售价399美元的数码产品,在短短5个半小时内就卖掉了第一批共计5万台的备货,而之所以这么畅销,有分析师认为正是因为其搭载的「首发作品」中包含了张潮的《原乡》。

  如果没有这部现象级的小说加持,很难想象这么一台体型笨重、系统迟缓、分辨率低、内存容量仅有256m,还不支持WIFI的电子产品,会有什么傻子买。

  据说亚马逊说服张潮让《原乡》在Kindle发布,给出的代价是80%的版税,和50万美金的保底这更加坐实了是《原乡》让Kindle畅销的猜测。

  于此同时,韩国、西班牙、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出版社,也纷纷伸来橄榄枝。不过这些张潮统统都推给了许蕊雅,她现在已经是「潮汐文化」翻译和海外推广部门的老大,让她去头疼好了。

  现象级的销量,当然也引发了现象级的讨论。大家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原乡》写得到底有多好,更是《原乡》为什么能卖得这么好。

  毕竟现在是21世纪,“严肃文学”或者“纯文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衰退,而不只是在中国。

  即使是在“纯文学”发展最好的单一市场日本,除了村上春树以外,几乎没有哪个纯文学作家的作品销量能长期维持在20万册这条线以上的。

  例如一度与村上春树并称“双村上”的村上龙,只有一部《接近无限透明的蓝》创造了30年销售350万册的奇迹,其余作品加起来也不及这一部。

  日本如此,其他国家还远远不如它。

  法国有400种文学刊物,最大的一家发行量才1500份;美国甚至没有纯文学杂志,都是在综合性杂志上刊登文学作品,《纽约客》上通常是两个短篇小说加上几首诗歌;英国销量最好的纯文学期刊《格兰塔》,最高峰也不过5万份。

  这种现象还是颇让业内人士焦虑。

首节上一节261/3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