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63节

  “我去了有用吗?”

  “当然有用,这种事模糊的很,我记得以前,只要有乡领导出面,一般都能解决,哪怕没有乡领导出面,只要肯送礼,也能把款子贷下来。”

  “不要送礼,那样会增加渔民的负担,还是我去一趟吧。”

  但令祁同伟没想到的是,他亲自去了信用社之后,李主任依然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

  “祁副乡长,不好意思,这事不符合相关政策,我办不了。”

  祁同伟听了这句话,下意识就感觉到不对劲。

  官场上,除非是重要的公开场合,不管正职还是副职,通常都按正职来称呼。

  比如说,平日在乡里,大家当面都叫祁同伟为祁乡长,不会有人把副字加上去,叫他祁副乡长,哪怕郑华军和孙连城也是如此。

  这个李主任,却叫他祁副乡长,是非常反常的,难道有什么隐情?

  “李主任,这笔款子,是用来给渔民搞养殖的,这是件惠民的大好事,乡委乡政府都同意的,你看是不是行个方便?”

  “祁副乡长,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实在是没办法,就是把郑书记孙乡长叫来也一样。”

  “那算了。”祁同伟懒得和他废话,直接甩头走人。

  守在门外的高国富和高建,听说祁同伟也没能把贷款办下来,不由犯了难。

  “祁乡长,这事怎么办?”

  “你俩先回高家村,我去了解一下情况再说,放心,无论如何,我都会把款子搞定。”

第110章 想尽办法终于解决问题

  “同伟,你可能想多了,信用社的李向前未必是对你有意见,他那个人就是这样的,谁的面子都不给。”

  “郑书记,他一个小小的乡信用社主任,充其量就是个股级干部,哪来的底气。”祁同伟不解的问道。

  “据我所知,这个李向前,以前是县信用社信贷部主任,就是因为收受贷款回扣,受了处分,才下放到红山来的。

  到的乡里,他依然我行我素,凡是到信用社贷款的,必须要给回扣,条件不合格的,一律收5%,哪怕是完全符合条件,也至少要收2%。而且他在县里干过,见多识广,完全不把我们这些乡镇干部放在眼里。

  甚至有人给他编了个顺口溜:想贷款、给回扣,钱到位了没啥难,贷一万、给五百,款子当天就能放。

  还有人给他取了个外号,说他不该叫李向前,应该改名李向钱,金钱的钱。”

  “好家伙,心真够黑的。”祁同伟不禁有些咋舌。

  贷款回扣他也听说过,不算什么稀罕事,但高达五个百分点的回扣,是不是太夸张了点。

  自己要帮高家村贷八十万,就得给他四万回扣,整个红山乡一年少说也得有五六百万多万贷款吧,那就是将近三十万的回扣,红山乡委乡政府所有领导和工作人员,工资和奖金加起来,勉强也就这么多。

  要知道李向前不过是个股级干部,莫说老虎,连苍蝇官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只蚊子。

  “郑书记,像李向前这样的人,如此胆大包天,就没人能管管?”

  郑华军摇摇头,说道:“没办法,乡信用社是独立单位,归县信用社管,县信用社又归省信用社和农行管,我们政府部门,根本管不了他们。

  之前李向前在县里犯了事,但县信用社的主任是李向前的姐夫,肯定要包庇他,据说只是退了赃,然后发配到红山就完事了。

  这家伙来了之后,不仅没有改过自新,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想要把之前上交的赃款给捞回去。

  老百姓都说我们政府官员多么多么腐败,但和金融系统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毕竟,我们至少还有纪委和反贪局管着,实在不行,老百姓还可以去上访。而金融系统几乎就是独立王国,别说老百姓了,哪怕是我,想去举报李向前,也不知道该进哪个门啊。”

  祁同伟听了这些,算是搞明白了信用社的状况,心有不甘的道:“那也不能让李向前逍遥法外,继续使坏啊,只要有他受贿的证据,总有地方可以收拾他。”

  “也难。”郑华军又摇了摇头,“他是个老手了,狡猾的很,只收现金,而且必须是旧钞,另外,他收钱的时候,要带人先去泡个澡,裹着浴巾再聊,以免别人身上藏了录音机。”

  “切……”

  祁同伟冷哼一声,对于李向前的这点伎俩,他压根没放在眼里。

  收了钱,总要存起来吧,查查他和家人户头不就知道了,就算他不存,也得有地方放钱,总能找到蛛丝马迹。

  至于录音证据,李向前恐怕只认识录音机,未必知道录音笔和窃听器的存在。

  等着瞧吧,我非扳倒他不可,还包括那个包庇他的姐夫,也是一丘之貉,同样不能放过。

  当然,对于祁同伟来说,这些都不是马上要做的事,现在的当务之急,还的解决渔民的启动资金问题。

  贿赂李向前是不可能的,所以信用社的贷款也别指望了,只能从别处想办法。

  祁同伟先是让郑华军出面,去基金会贷款。

  可郑华军却面露难色,道:“基金会没有信用社那么有钱,一下子拿出八十万恐怕有些吃力,再说,基金会的利息也比较高,渔民的负担太重,还是少贷一点吧,二十万就行了。”

  “二十万也行。”

  祁同伟从基金会拿到钱之后,继续对郑华军软磨硬泡,郑华军实在没办法,只能从乡财政里拨了十万块,把他打发了。

  有了这三十万块钱打底,祁同伟便可以重新和高家村渔民谈集资了。

  考虑到渔民们的实际情况,这次他把标准定的较低,每家每户出一千元。

  一百八十多户渔民,很快就凑齐了二十万,他们虽然穷,但到处借一借,还是拿的出一千块的。

  毕竟这笔钱和之前说的每人一千二三相比,已经降低了很大很大的一截。

  而且渔业养殖是他们的事,自己一分钱不出,全靠祁乡长想办法,也实在太说不过去。

  如此一来,祁同伟手上便有了五十万,剩下的三十万,他思考一番后,觉得还是要从开销上想办法。

  祁同伟去了趟县里,找到给紫溪修桥建索道的包工头郭有财,让他把挖鱼塘的工程承包下来,但二十五万工程款,要等到明年再给,另外按照银行利息标准,再额外多付他三万。

  郭有财只考虑了一会,便答应了,对他来说,工程垫资是常有的事,祁同伟又不是不给利息,还能混个人情,这买卖值得做。

  事情办到这个地步,启动资金算是基本够用了,但祁同伟为了继续省钱,又打起了紫溪村的主意。

  制作养鱼网箱、给鱼塘做防护网,搭棚子等等,都需要大量的骨料,毛竹的韧度和抗拉伸强度都不错,是最经济实惠的材料。

  紫溪村盛产毛竹,他们不支援,谁支援?

  等二蛋和叶兵把毛竹拉到高家村后,祁同伟便立即组织人手,开始干活。

  这时,高小琴和高小凤又来找祁同伟,让祁同伟和她们讲京州的事情。

  祁同伟虽然也喜欢和这两姐妹讲故事,特别是乖乖女高小凤。

  但他此时忙的不可开交,便指着二蛋说道:“我现在没空,你们去找他玩,他叫祁二蛋,也去过京州几次,让他跟你讲。”

  高小凤倒是听话,说了声“好的祁大哥”,就要去找祁二蛋,可她刚迈出脚步,就被双胞胎姐姐拽住了。

  只见高小琴远远的看了二蛋几眼,随即撅起了小嘴,一脸嫌弃的说道:

  “祁大哥,还是算了吧,等你有空再和我讲,二蛋看上去憨憨的,而且长的也不好看,我们才不要和他玩呢。”

第111章 迎接常务副省长赵立春

  做为乡领导,祁同伟也不能太过于厚此薄彼,因此,在忙完了渔业养殖的事情后,他又马不停蹄,开始帮高家村农民建蔬菜大棚。

  祁同伟找到县农业局的领导,帮着联系了几位农科院的技术员,然后又让紫溪无偿捐献了几车毛竹,做为搭建大棚的材料。

  干完这些事情后,他也算是对高家村仁至义尽了,便回到乡里,开始着手准备迎接赵立春。

  按照李达康的安排,赵立春将在这个月底,也就是十天之后,到金山来视察,而此次视察的最关键环节,便是到里坑村的里脊坞走一趟。

  这直接关系到途经金山县的省际公路能否立项,李达康自然不敢怠慢,反复叮嘱祁同伟,务必把前期工作做好,一定要能打动赵立春。

  等激起了赵立春的同情心,自己再敲敲边鼓,此事或许就成了。

  祁同伟心里有些不以为然,李达康就是多此一举,里脊坞的实际条件摆在那里,尤其是那个汪树根家,已经穷的不能再穷了,还做个屁的工作。

  难不成要让他继续扮穷,弄得连裤子都穿不上,那也太离谱了,赵立春又不是傻子,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

  11月28日,赵立春到达了金山县,岩台市委书记刘和光带着其他市委领导,也一同陪着前来,但高育良却没有出现。

  想想也是,此时梁群峰正在和赵立春争夺省长的位置,高育良又是梁群峰提拔起来的人,此时情况未明,他和赵立春确实不好走的太近。

  为了迎接这批省市领导的视察,李达康也是煞费苦心,不仅县城四处焕然一新,小摊小贩也销声匿迹,甚至还搞了个规格超高的迎接仪式。

  全县所有企事业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和中小学生,每人手持一面小红旗,间隔几米,站满了进城的马路和大街小巷。

  了解内情的,知道是常务副省长赵立春来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车里坐的是中央领导呢。

  祁同伟自然不需要站在马路边,甚至还破格了进入陪行人员之列,但他看着周围的一切,心里很是不满。

  这套迎来送往的方式,不仅劳民伤财,还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不知何时才能画上句号。

  ……

  赵立春一行人在金山县城走马观花了一天之后,应李达康的邀请,到红山乡里坑村的里脊坞自然村体察民情。

  爬山的时候,祁同伟发现自己的担心有些多余,赵立春和刘和光都不到五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且平时比较注重锻炼,十几里的山路,根本难不倒他们。

  倒是赵立春的秘书刘新建,年纪轻轻的,身子反而有些虚,累的气喘吁吁,还不时摸脚捶背。

  祁同伟看着他鼻子上厚厚的眼镜,心想:这货大概是经常没日没夜的写材料,把身子累坏了。

  到了里脊坞之后,他们又在村主任陈金宝的带领下,直奔汪树根家。

  祁同伟见汪树根只带着一个女儿守在门口等待,便问道:“你的小女儿呢,怎么没在?”

  汪树根结结巴巴的答道:“各位大领导,说起来也真丢人,我家实在太穷,两个女儿只有一条裤子,大女儿穿了,小女儿就没得穿,女娃怕羞,只能躲在床上,用被子盖着,不能出来迎接。”

  祁同伟听了这话,顿时一愣,用质询的眼神看向陈金宝,却见陈金宝朝着李达康的方向微微抿了抿嘴。

  他瞬间便明白了,心里随即起了不快,看来李达康还是不够信任自己,亲自找陈金宝安排了此事。

  “没想到啊,没想到。”赵立春露出一脸痛心疾首的表情,说道:“改革开放都十几年了,我们汉东省竟然还有这么贫穷的人家,是我们这些当领导的工作没有做好,我真的有愧啊。”

  “赵省长,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岩台市委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刘和光摘下金丝眼镜,默默地揉了揉眼睛。

  “二位领导。”李达康见状,连忙解释道:“山里农民的生活如此困难,首要责任当然是金山县政府,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必须要做检讨。

  但也要考虑到客观的因素,金山县人口多底子薄,地理位置偏僻,最关键的是交通条件太差。

  全县范围内,只有一条通往岩台的柏油马路,其他都是砂石路和泥巴路,像里脊坞自然村这样的地方,连可以走自行车的泥巴路都没有,实在是发展不起来啊。”

  “达康县长说的是实情。”刘和光也在一旁帮腔道:“金山的落后局面,有大半因素是因为交通太差,县里出去招商引资,好不容易找来了投资商,可人家来了之后,只看了路,就立马打了退堂鼓。

  没有投资商,金山的经济发展不起来,也就修不起路,而没有路,又吓跑了投资商,最终导致金山的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

  “刘书记,金山县的自身实力有限,你们岩台市委市政府应该多给点支持,帮他们早日走出难关。”

  “赵省长说的是,我们岩台市委也在研究,一定会全力支持金山的交通建设。但您是知道的,岩台的经济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三,财政力量确实有限,所以这事还需要省里给一些政策,才能办得成。”

  “我明白你的意思。”赵立春点点头,道:“刘书记,你们岩台市委上次报上来的跨省公路方案,我已经看过了,达康县长的想法非常好,但是这件事还需要和汉西方面沟通,所以没有那么快定下来,你们再等等吧,稍安勿躁。”

  听着这话,在场的人算是把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既然赵立春已经表态,那么跨省公路基本是成了,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唯独祁同伟心里闪出一丝波澜,跨省公路方案明明是自己提出来的,怎么成了李达康想的了?

  不过他很快又释然了,自己现在的层次还太低,进不了赵立春的视线,就算李达康对其提及过自己,赵立春也不会在这种场合说出来。

  这时,赵立春让秘书刘新建拿出一千元钱,递给了汪树根,说道:

  “老乡,你受苦了,我们汉东省委省政府一定不会忘记你们,这点钱,拿去买点生活用品,再给女儿买两身像样的衣服,女孩子大了,总要出门见人的。”

  紧接着,他把李达康、易学习和常务副县长王大陆叫到一旁,叮嘱道:“李达康、易学习、王大陆,党把金山县一百二十万人民交给你们,你们一定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把他们领向富裕的生活啊。”

  最后,赵立春突然把眼光投向了祁同伟:“这位年轻的同志,你是不是毕业于汉东大学政法系,研究生学历,名叫祁同伟?”

  祁同伟顿时一惊,赵立春怎么会认识自己,而且还能具体说出自己的学校和学历?

第112章 赵立春醉翁之意不在酒

首节上一节63/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