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257节

  幸运的是,祁同伟安排的后手发挥了作用。

  方老最终被沈有道夫妇说服,决定再相信他们一次,带着他们去了高层纪委。

  高层纪委领导看了那些材料之后,打电话给李维民和赵建华,要求彻查张军和陈伯军的问题,一定要给出个结论。

  如此一来,吕文安和另外两名省委常委,自然不敢再有异议。

  省纪委常务副书记孙家杰带队到沙州市委,宣布了省委的决定,对张军和陈伯军停职处理,接受进一步调查。

  由于吕文安这次没有通风报信,他们事先不知道一点风声,想要出逃也来不及了,乖乖的束手就擒,被控制起来。

  祁同伟期待的一幕终于出现了。

  那些被张军和陈伯军打压过的干部,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为了报私怨,纷纷站出来,提供他们违法乱纪的线索。

  关于两人卖官受贿的举报信,如雪花一般飞来。

  在这种情况下,两人不得不承认了自己违法乱纪的事实,但对于涉毒问题,却只字不提。

  这是他们签订好的攻守同盟。

  可他们不说,总有人会帮他们说。

  此人名叫郭力,是原沙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一名副大队长,由于不肯同流合污,被发配到双原县的一个偏远乡镇,担任派出所长。

  起初,他害怕王军和陈伯军的势力,不敢站出来举报,直到听说两人被双规之后,才彻底敞开了心扉。

  郭力实名举报,张军的老婆徐爱萍,凭借自己市第三医院副院长的身份,指派救护车出私活,实际上是帮毒贩子运毒。

  徐爱萍一落网,张军自然彻底崩溃了。

  为了撇清涉毒关系,他又举报陈伯军和苏跃虎,以及自己的老婆徐爱萍。

  连在祁同伟家放冰毒的事情,也一并推给了陈伯军。

  如此一来,什么攻守联盟都没用了,全部土崩瓦解。

  最终发现,整个沙州公安系统,竟然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涉毒。

  有些是直接参与,有些是被毒贩子收买,充当保护伞,还有一些,包庇全市娱乐会所……

  而且,原公安局长苏跃虎为了求生,交了一个重要情况:

  沙州市面上所有的毒品,都来自龙安县古乙镇的三个村子。

  分别为硕会村、硕庆村和硕安村……

第421章 准备换届工作

  当初祁同伟被调任沙州的时候,李维民虽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交给了他两个任务。

  一是整顿沙州的政治生态。

  二是整顿沙州的社会治安,打击吸毒贩毒的行为。

  拿下张军和陈伯军之后,市委内部的阻力彻底消除,对基层的政治生态整顿工作,也在按部就班的推进中。

  这些事可以交给纪委和组织部去做,祁同伟无需亲力亲为,只要抓好大局就可以了。

  但祁同伟依然没有立即开始部署扫毒,他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根本脱不开身。

  张军落马后,市长位置空缺,祁同伟只能暂时一肩挑起来。

  市政府那边一大摊子事情,繁杂的很。

  日常工作可以让常务张英杰主持,常委朱家明以及其他副市长也各司其职,不会有太大问题。

  但道路改造、棚改等重大项目,祁同伟必须亲自把关。

  另外,今年是地级市的换届年,明年元旦之前,沙州市委市政府必须完成换届工作。

  现在已经是十月底,时间所剩不多。

  虽然厅级干部的任免权在省委,但祁同伟身兼市委书记和人大主任,他的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担子十分重,压力也非常大。

  毕竟新一届领导班子,关系到未来五年沙州的发展和民生,且不少候选人可能都“带着病”,必须慎之又慎。

  当然,担子重压力大,意味着权力也大。

  不少领导干部,都希望借此机会进步,纷纷找上门来,向祁同伟示好,争取能获得他的支持和推荐。

  最重要的位置,自然是市长。

  按照正常情况,市委副书记赵建岳和常务副市长张英杰是热门人选,但他们心里都和明镜似的。

  知道自己曾经和祁同伟唱过反调,即便现在靠拢了,也不敢奢望更进一步,能保住现在的位置就不错了。

  祁同伟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

  他们两个能被陈永南和张军控制,说明身上肯定有问题,说不定还挺严重,就算自己不追查,也绝不能向省委推荐。

  因此,新一任沙州市长,只能从外地调入,或者省里空降。

  候选人很快出现了,是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潘少华。

  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李维民的秘书。

  对于这个结果,祁同伟起初有些意外,但稍加思索之后,又想通了。

  他最近几年经常往省委跑,多次面见李维民,自然和潘少华也打了不少交道,有一定的了解。

  两人在私底下,还以“老哥老弟”相称。

  潘少华是海西省人,生于1967年,比祁同伟大三岁,全日制大学本科文凭,党校研究生学历。

  大学刚毕业时21岁,在乡镇工作,后来进了县共青团,又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和县委书记等职务,履历十分丰富,政绩也不错。

  02年初,李维民调到汉南后,直接将其提拔为省委办公厅副主任,为自己服务,至今已有将近五年。

  在此期间,潘少华一直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很受李维民器重和信任。

  祁同伟本以为,在这次换届中,李维民会让潘少华去梅关当市长,毕竟那边的发展底子已经打好,他直接摘桃子就行了。

  干上一届,凭借出色的政绩,完全可以调到较发达市当一把手,甚至直接升为副省长,那时候潘少华才44岁。

  也算是李维民对他的认可和回报。

  但最后去梅关的是省长潘勇的秘书邹晓强,而潘少华来了沙州。

  祁同伟心想:难道在李维民的眼里,沙州比梅关重要?

  又或者,李维民想让潘少华跟着我一起扫毒,完事后把我调走,让潘少华直接上市委书记,摘沙州的桃子?

  罢了罢了,只要李维民不亏待我,摘桃子就摘桃子吧,无所谓。

  ……

  既然祁同伟点了头,那么潘少华到沙州就没有了任何障碍。

  三天后,汉南省委宣布,潘少华出任沙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市长选举是等额选举,意味着潘少华一个多月后,就能正式成为沙州市长。

  这事祁同伟也经历过,当初在梅关,他曾经当了一个多月的代市长,再通过人代会转正的……

  潘少华到了沙州后,把位置摆的很正,立刻向祁同伟表态。

  “祁书记,您是全省乃至全国最优秀的年轻干部,党性强水平高,我能和您搭班子,感到非常荣幸,今后一定多向您学习。”

  “潘老哥,我们是老朋友了,私底下何必这样说话,还是按以前的,你叫我老弟,我叫你老哥。”祁同伟笑呵呵的回道。

  “那怎么行,此一时彼一时,之前我在省委工作,沾了维民书记的光,又仗着大您几岁,才敢冒昧的自认老哥,现在您是我的直接领导,千万不能乱了主次。

  而且维民书记特别交待过,要我摆正位置,虚心向您学习、请教,要是让他知道我还继续叫您老弟,怕是要挨骂。”

  “既然维民书记这么说了,那你以后就听我这个直接领导的。

  别说什么学习请教,我们互相多交流,共同进步,把工作做好,非公开场合,我叫你老潘,你叫我老祁,以免别扭。”

  寒暄一阵后,祁同伟开始交接工作,把道路改造和棚改工程全都甩给了潘少华,顿时轻松不少……

  第二个重要位置是政法委书记。

  祁同伟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向省委推荐了一个熟人,现任京海副市长、公安局长安长林。

  领导喜欢用熟悉的人,绝不仅仅是任人唯亲那么简单。

  知道对方的工作能力和人品素质,也是关键的因素。

  即将开始的扫毒工作,是一场非常艰难的攻坚战,每走一步都必须小心谨慎,不能走漏半点风声。

  政法委书记的位置十分关键,必须使用信得过的人。

  沙州政法系统烂的一塌糊涂,虽然处理了一些人,但肯定还有不少漏网之鱼,现有干部绝对不能用。

  即便由省政法委下派干部,依然不令人放心。

  相比之下,京海方面的同志就可靠的多。

  不管安长林以前怎么样,但自从祁同伟和他接触后,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祁同伟这两年频频调动京海的警力,安长林一直很配合,帮了不少忙,也从来没出过什么岔子。

  安长林自然是乐于接受,虽然政法委书记也是副厅级,但入常和没入常,份量大不相同。

  更何况,跟着祁同伟混,意味着前途一片光明,这是公认的事情……

第422章 警队还没有烂透

  明面上,祁同伟成天忙着换届的事情,根本无暇他顾。

  可实际上,他一直在为扫毒做准备,只是把工作放在了暗地里进行。

  考虑到毒贩子消息灵通,且心狠手辣。

  为了避免走漏风声,祁同伟将被捕人员全部单独关押在秘密地点,并封锁了所有消息,对外宣称:

  张军、陈伯军和苏跃虎,是因为买官卖官和贪污受贿的问题落马的,已经被送到省纪委接受调查。

  除了少数亲信之外,没人知道,他们招供出了大量涉毒人员的名单。

  而那些被他们供出的涉毒政法干部,也一个没抓,全部留在现有岗位上。

  只是以社会治安太差的理由,给其中一些人警告和记过处分,以便掩人耳目。

  就连禁毒支队队长的位置,也没有立刻交给李响,让它暂时空缺……

  紧接着,祁同伟去了趟乡下,找到那个告发张军老婆的郭力,让他到自己车里聊。

  身为一名因为不愿意同流合污,而遭到排挤的前缉毒队长,郭力一定还知道大量关于毒贩子的秘密。

  “祁书记,您真的要扫毒?”

  “没错,毒品这个东西,严重危害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一日不除,我身为沙州市委书记,将会寝食难安。

  这次我来找你,有两个目的,一是想从你嘴里知道很多的情况,二是希望你重新出山,到禁毒支队去工作。”

  “这个……”郭力沉吟不语。

  “怎么,你有顾虑?”

  “祁书记,您这么大的领导,能亲自来见我,我非常荣幸,但扫毒这件事,不是那么好做的,否则沙州的毒品泛滥现象,也不会持续这么多年。”

首节上一节257/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