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236节

  他皱着眉头凑到其中一个黄牛身边,“老兄,这票怎么卖的?”

  那黄牛一听他的粤省口音,便坐地起价,“两千块钱一张,连座两张五千。”

  听到这个价格,杨东生吓了一跳,“这么高?!”

  “不高了,这场音乐会的票很紧张,那可是周彦,音乐专辑在国外卖出去了几百万张。你想想,虽然周彦是咱们中国人,但人家可是实打实的国际知名音乐家,你要是去听一场国际知名音乐家的音乐会,两千多,贵么?”

  虽然黄牛吹的很多,但其实也有一定道理,周彦的专辑在海外销售数据确实能算得上国际知名音乐家。

  “可是原价只要三百块钱。”

  “原价三百,你原价去买啊,我这票收上来就花了一千五,你总不能让我不赚钱吧,要不这样,我也不多挣,两张票你给四千。我跟你说啊,错过了这一场,后面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后面周彦要去霓虹开音乐会,票价贵不说,你还去不了。”

  杨东生转身就走,黄牛连忙拉住他,“一千五一张,两张三千,要就给你。”

  “算了算了,一千二一张,我吃点亏。”

  “一千一张……真不能再便宜了。”

  “八百一张,你去其他地方也不可能拿到比我低的了。”

  杨东生根本不理他,同时也在想,这一张票八百块钱,根本不可能卖得出去。

  但是杨东生刚走没几步,就听到有人说道,“八百一张,给我两张。”

  杨东生转头看了看,发现真有人要花八百买一张票。

  他又停下看了一会儿,发现黄牛手上的票还挺好卖的,而且基本上不低于八百块钱。

  看到门票有如此的行情,杨东生感慨周彦音乐会畅销的同时,也有些可惜,早知道就把门票的价格定高一点。

  不管怎么样,总比钱都让这些黄牛挣去要好。

  ……

  音乐厅后台,周彦刚刚带着乐手们拍完花絮,何振梁就带着梁宇走了进来。

  “周彦,好些日子不见了。”何振梁握住了周彦的手,“上次梁宇把你的《燕京无声》带给我听了,我觉得特别好,希望今天能够在现场看到你的精彩演出。”

  “今天这个版本跟上次可能不太一样,上次是四重奏,这次的乐器要多点。”

  “那我就更期待了,听完这首曲子之后,我也把曲子送给领导听了。领导觉得这首曲子感染力很强,听完很受鼓舞,这样的曲子,应该让更多人听到。”

  何振梁没说是哪个领导,应该也是不方便提。

  周彦心里有些猜测,不过也不好往深处想。

  “其实我早就想在燕京开音乐会了,不过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时机,这次正好让我找到了一个契机。”

  何振梁这会儿才松开周彦的手,他看了看后台,又看了看外面,“燕京音乐厅还是小了点,比不上你之前开的几次音乐会,你在霓虹的几场音乐会定下来了么?”

  “东京那边的刚刚定下来,场地是三得利音乐厅。”

  东京的音乐厅很多,这次周彦开音乐会,好几个音乐厅都过来联系了,之前周彦跟张有安也在纠结到底是在哪个音乐厅举行。

  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三得利音乐厅,这个音乐厅刚刚对外开放没几年,整体设施都比较新,而且它也是霓虹第一个专门为音乐表演而建的建筑,音响跟布局都让周彦满意。

  这个音乐厅的座位也不少,他们的大厅,可以容纳两千多人。

  “票卖得怎么样?”何振梁问道。

  “票要等到下个月才开始卖。”

  “祝你门票大卖了。”

  “那就托您的福了。”

  何振梁又跟周彦聊了几句,就带着梁宇走了。

第173章 后面还有排队的呢

  等到何振梁走了没多久,霍思齐又带了一个三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过来。

  周彦正在准备自己的乐器,看到霍思齐,还挺意外,“思齐哥,你怎么来了?”

  “我家有两张票,过来看看。”

  “怎么提前没跟我说一声?”

  “我要是没票,肯定跟你说一声,有票跟你说什么。”

  “霍叔叔来了么?”

  “我爸没来,我跟我妈来的。”霍思齐又指了指旁边的那人,“这是沈思源,老三你还记得么?”

  还没等周彦说话,沈思源就主动打招呼,“三哥好,上次电子厂仓库的事情,真是不好意思,要知道是您要仓库,我哪有那个胆子跟您抢。”

  沈思源比周彦大不少,但还是叫了一声三哥,而且看他这架式,有种负荆请罪的意思。

  周彦也没把之前的事情当回事,他摆摆手说道,“没多大事情,大家都是公平竞争嘛,你跟思齐哥是朋友,那也是我的朋友。这事说起来,我还要谢谢你主动退出。”

  “三哥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以后三哥有什么吩咐,只管跟我说,我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霍思齐说道,“行了,既然见过面,也都认识了,沈思源你出去吧,我跟老三还有话说。”

  “好的,那我先出去了,你们聊。”

  等到沈思源走后,霍思齐对周彦说道,“这小子求着我,让我带他来见你一面,我也是看赵局长的面子,带他来一趟,你别介意啊。”

  “,没什么,上次的事情,人家也让的挺干脆。”

  “不让也不行啊。”霍思齐笑了笑,“你这音乐会票卖的挺好,沈思源这家伙本身没票,自己找人买的,两张票花了三千。”

  “他不是赵局长的外甥么,搞不到票?”

  “赵局长自己可能就一张票,能给他么?”

  周彦开玩笑道,“早知道我就留一点票自己卖了,外销的票原价基本上都是三百,转手一千卖出去,一张还能赚个七百。”

  “你就缺这三瓜俩枣的?”

  “一千张票,七十万,你还觉得少么?”

  “那总不能一场音乐会,票都这样卖吧。”

  周彦笑了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主办方自己炒票这种事情,现在还不普遍,后来好多主办方自己就是最大的黄牛。

  央视这次还是非常讲道义的,后来放出去的一百张票,竟然都没有涨价。

  单单从票房来说,这次的音乐会央视肯定是亏的,但如果卖票的时候操作一把,可能就能回本了。

  “一会儿散场,我去见见阿姨?”

  霍思齐摆摆手,“今天算了,下次有时间到我家吃饭吧。今天现场有不少长辈,你见了我妈,其他人要是不见也不太好,都见你也见不过来。”

  “明白,那下次我登门拜访。”

  “行,我也不打扰你了,你好好准备吧,我在台下给你加油。”

  ……

  霍思齐回到座位的时候,他母亲李向兰正在旁边另一个中年妇女聊天。

  “束阿姨好。”

  束远霞看霍思齐西装革履的样子,笑着说道,“小齐也长大了,听说你最近自己弄了个企业啊。”

  “,小打小闹。”

  李向兰说道,“是开了家小公司,我跟他爸也很少过问,也不指望他怎么样,只要能把心定下来干一件事情就行。”

  “兰姐你这话说的,小齐又不比谁差,只要他自己定下心来,干什么都能成。”

  “别给我跟他爸捣乱就行。”

  “兰姐真会说笑。”束远霞又看了看后台入口的方向,“我听说,这周彦是金陵周家的孩子,是不是真的?”

  “是啊,你不知道么?你家束老爷子以前就是周老爷子他们旅的吧。”

  “嗯,周伯伯是我爸爸的老首长,周彦是耀华大哥的儿子么?”

  “不是,是周老二家的。”

  “周家二哥我还没见过,他现在在苏省么?”

  “周老二早就下海了。”

  束阿姨想了想,又问,“兰姐,你们跟周家熟,这周彦有对象了么?”

  李向兰笑呵呵地说道,“怎么?看上小彦了?你家琴琴跟周彦差不多大吧。”

  “是的啊,琴琴马上毕业了。”

  “小彦有没有女朋友,我还真不知道,现在年轻人,兴自由恋爱,跟我们那时候不一样啦。”李向兰转头看向儿子,“小彦有对象了么?”

  “没听说有对象。”

  绯闻倒不少,霍思齐在心里补充了一句。

  “他们周家自己不给他张罗?”

  “周家这代的老大跟老二都还没对象呢,老三这还在职读研,肯定也不着急。”霍思齐说道。

  束阿姨点点头,也把这事给放在心上了。

  过了一会儿,乐手们开始上台准备。

  等到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台前的灯亮了起来,主持人倪苹穿着晚礼服走到前面,说了一段开场词,大体内容就是吹一吹周彦的成绩。

  主要吹的就两点,一个是周彦的音乐专辑全球销量已经超过两百万,另一个就是周彦在香江跟台岛已经成功举办四次音乐会,每次都是一票难求,并且即将去霓虹开音乐会。

  这些吹嘘的词基本上都是事实,周彦的音乐专辑全球销量确实已经超过两百万,其中有一大半都是霓虹贡献的。

  也有些夸张的地方,比如周彦之前在香江跟台岛开音乐会,并不是场场都一票难求,一开始也是差点没把票卖光。

  倪苹说完开场词之后,就把周彦给邀请上台了。

  周彦拿着一把笛子,笑着从倪苹手里接过话筒。

  “各位晚上好,我是周彦。”

  简单的一句自我介绍,现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些掌声分层很明显,靠前的位置,大家的掌声都是比较含蓄的,轻轻地拍着,因为这些基本上都是领导以及领导的家属。

  后半部分就不一样了,他们大部分都是冲着周彦来的,鼓掌也是真起劲。

  “非常感谢中央电视台,组织了这次音乐会,这也是本人第一次在内地举办音乐会。今天的这场音乐会叫《燕京无声》,也可以说是燕京的专属音乐会,所以今天也有一些前面音乐会没有演奏的曲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掌声再次响起。

  “接下来的第一首曲子是《故宫的记忆》,可能在座很多人都知道,这首曲子曾经出现在《故宫:记忆》宣传片中,这首曲子……”

  大概讲了一下《故宫的记忆》这首曲子之后,周彦对台下弯了弯腰,然后拿着笛子去到了乐团里面。

  随后指挥岳林上台,音乐会正式开始。

  这次节目单的安排,前面都是东方风格的曲子,《故宫:记忆》组曲,《万里长城》以及重新编排的《永远同在》等曲子。

  现场很多人都听过这些曲子,但是他们会发现,这次的演出,跟专辑版的很不一样,像《故宫的记忆》这些曲子都做了一些改变,不仅仅是曲谱的改变,在配器上也做了修改,比之前专辑版本要更加丰富。

  而且这些曲子钢琴少年乐团不知道演奏过多少遍了,他们在演奏中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也跟之前录制的专辑完全不同。

首节上一节236/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