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手术室加点升级 第152节

  毕竟方闲这装扮和忧心忡忡的样子,估计来了有一段时间了。

  “邹君子,你知道医学基础技能和专科基础技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么?”方闲这么问。

  “知道啊,闲哥,你还考我这么简单的东西啊?”

  “医学基础技能是进入医学的基本功,专科基础技能是进入到专科所需要的基本功,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邹君子俨然化身一尊学霸,且还是那种读自己书,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概念性名词解释的学霸。

  不是照本宣科的学霸。

  邹君子还又说:“闲哥,你要不下一次,问点稍微难点的问题吧,说不定,我们还能够一起做个小课题方向啊什么的……”

  方闲点了点头:“有时间再说吧。反正也不着急,你距离毕业,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可,方闲其实在内心深处,又触碰到了另外一条弦。

  那就是,人傻其实福多。

  无知,真的是一种难以描述的幸福。

  方闲面无表情,但忧心忡忡。

  “闲哥,那我先去手术室了啊,争取在徐凤年教授开台之前,也练一练切开术,

  我的切开术距离4级还差了好远,虽然还有一年半时间,未必能真行。”

  “不过,我听你的建议,回家里买了很多猪皮和牛皮练过后,发现控刀的能力还真的有一些提升诶。”邹君子这么说,说完就学着之前方闲的样子,快速地进了组,开始练习切开术。

  “清创组学员蒋宇航收到,老师等我三分钟左右,我这边马上能下台,手术室10间……”方闲然后才又听到,原来从清创组休息室转来切开组休息室的蒋宇航师兄,早就进了组,现在在手术室频道里正切换练习的机会呢。

  方闲还又看到,本出门而去,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的邹君子,在听到蒋宇航的声音后,瞬间脚步加快了几分,背影略有萧索。

  而,方闲今天,却没有这么积极地进组。

  因为他要再一次地整理一下思绪。

  方闲觉得自己要重新捋一捋自己的认知,如果,方闲没看错,而且还认识字的话,方闲记得,在桂元平老教授在给他的笔记本里写过这么一段话。

  医学会初建之初,技能的分类类别并未系统化。

  仍然按照传统的手术等级进行归类划分,手术以及操作,分作一二三四类以及新术式,创新性操作。

  最开始的医学技能等级制度,便依此为基础而建造,直到有一次,华国之内,有人从头到尾地把很多医学技能以及相关的手术都拆解一遍之后,方才发现。

  其实原本的手术,可以被拆解为更好理解的技能和理论部分。

  技能是操作,理论是认知,治疗过程,就是操作和理论、认知的一种有机结合。

  比如说有创口需要缝合,是一种认知,是最基础的认知。

  体内有坏死组织,需要进行清创时一种认知,也是基础的认知……

  以此类推!

  由此为基准,现行的医学会的医学基础技能和专科基础技能,其实就是相应的有效叠加

  医学基础技能与专科基础技能的分岔口,其实就是专科基础技能,乃是医学基础技能与医学基础理论的有机融合而成。

  本来医学会,并未对专科技能与基础技能进行划分。

  而是在拆解之后,才发现了这一规律。

  专科基础技能,是基础技能与基础理论的衍生……

  同理,专科技能也是专科基础理论与专科常规理论的一种结合,产生了专科技能。

  演变之后,便只适用于专科,在其他亚专科内,适用性不强。

  而在专科常见技能之上,则是专科的进阶技能,是专科技能与专科前沿的理论进行结合之后产生,融入到专科的治疗中。

  而在专科的进阶技能之上,则是专科的前沿、突破性理论与进阶技能的再次融合……

  医学基础技能。

  医学基础理论。

  专科基础技能。

  专科技能的技巧……

  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地推演而来的。

  方闲本

  以为,很多人都应该知道这件事。

  可当方闲发现,作为自己的婶婶王环教授,身为湘南大学附属医院创伤中心的教授的王环,都不知道这一个东西之后。

  方闲就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方闲也才发现,原来就连王环教授,也不过是普通人,至少是在一类人的眼里,就只是个普通人,很普通很普通的人。

  教授,原来在跳出一部分认知后,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一个根本就不入当前庞大医学殿堂的普通人。

  当前临床科研与基础科研已经分开,基础科研依旧是精妙高大上的东西,方闲暂且不知道。

  不过,专科技能,其实就是基础技能在不同病种之间的治疗方式的一种探索,一种拓深、拓广性质的利用。

  当前医学技能在临床中的研究,有三种。

  一种是拓新。

  拓新是对已有的病种治疗,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或理解,甚至重新定义当前的病种。或者为新的病种,开发和研究更多的研究方式。相当于是丰富治疗形式。

  第二种是拓深,教学以下沉,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对现有的治疗形式进行重新改造,使得其被更多的医师能够应用于临床。

  也就是方闲正在做的青春版。

  另有一种,则是“加强版”,即为提高单病种治疗效果的上限,以更加高精尖的处理器械或者是认知的理念,开发对病种的,新颖的治疗方案。

  这三种研究方向,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任务不同。

  一种对现有病种和新病种的解读。

  一种是对现有病种的治疗形式,便于更多人能够认知和在临床中能够应用。

  一种,则是对现有的病种,开拓更多、更新、更加高端的治疗形式……

  而这,就是当前华国真正的江湖。

  但是,这一座真正的江湖,运行的模式,运转的最基本模式,其实很多人都不懂,或者说,可能是有的人,为了让他们不焦虑,不焦躁,因此不让他们明白。

  王环教授,虽然是教授,虽然是自己云叔的妻子,可云叔,都没告诉她这一些……

  正如,王环教授在告诉自己时,还在犹豫,要不要把司青遭遇的事情,告诉给自己,就是希望,让自己不要在面临,知道司青身上发生的不公事情后,就显得绝望。

  从而影响了心态。

  但现在,方闲的确是被影响到了心态,这样的心态,是复杂的,是纠结的,也是综合的……

  无知,其实是一种福气。

  能力不够之时,所认知的层面,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有可能你觉得你是在保护其他人的时候,其他人是在侧位地保护着你,只是你们认知的角度不一样。

  所以说,每个人,不管在哪个阶段,所执着的是什么,其实都是个普通人。

  而身为一个人,作为普通人,其实才是最基本的组

  成元素,没有所谓的风风烈烈……

  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选择自己所走的路,这就是普通人的一种抉择。

  而能够有选择的,不被逼迫的,就算是自由人了

  方闲瞬间豁然开朗。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现在的想法对不对,但是,现在摆在他面前的一切,都指向了这一点。

  从客观的角度而言,所有人都很普通,每个人所能够承担的责任和扛得起的任务角度,都各有不同。

  “我或许要懂点什么,也或许是懂了点什么。”方闲起身,突然这么说。

  “人在成长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普通,然后发现别人普通,从而结束对他人脚步的追随,从而选择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然后不为什么地去做。”

  “只是想做,敢做,所以去做……”

  方闲当即又明悟了一点。

  他在这时,好像又有些懵懵懂懂地明白了,当时杨弋风教授给他所说的,他所到的如意境界,不是真正的如意。

  听起来云里雾里,看破但未说破。

  但是或许,这就是如意。

  不是被动地去面临困境,解决困难,不是给其他人兜底,在别人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才去主动帮忙,为手术室里的病种来兜底。

  更不是什么定海神针,也不是什么救命法门,而是拥有了如意级别的技能后,可以真正地想要做一点事,做一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自己找准一个方向,可以轻而易举地去走这条路。

  这就是如意,至少是如本意。

  比如说方闲,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就有这么些。

  第一,对毁损伤这个病种,这个比较新的病种,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和定义。

  第二,在方闲与徐凤年教授,在对这个新的课题进行了“降级”处理后,那么他们研究的这个基础技能的组合模型,就可能会演变成专科技能,最后归类到医学会的‘毁损伤’这个病种里面去,成为专科基础技能或者专科技能。

  第三,让更多的普通医生,也能够接触到看起来高端的事物,面临之前恐惧的病种,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却能够以自己的能力去解决。

  而这,就是科研本来的意义,最纯正的意义,没有那么高大上。

  医学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东西,也是一门教人治病救人的学科。

  弄明白这一点,搞清楚这个方向。

  方向瞬间觉得眼界和胸襟豁然开朗

  方向也觉得,医学这座殿堂,不再高大上,而是对他打开了大门,里面的风景,让方闲可以隐隐窥探之时,更是为方闲指明了一条明路。

  方闲还觉得,他还是得感谢自己的同学,司青姑娘,让他明白。

  不仅是她司青姑娘,还是他方闲,还是他婶子王环,还是有可能的方云叔叔,以及周成师兄,其实都是医学殿堂某一个角落摸索的普通人,而不是高深莫测的教

  授,更不是完美医师。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他们又是教授,也是完美医师。

  包括司青姑娘,在外人的角度,她不过是个寻常人眼里的姑娘,可在方闲的世界里,她在那一段时间来过,而且还带给了方闲青春懵懂的感觉。

  她走了。

  方闲觉得自己也该出发去手术室练习技能了。

  去做课题。

  去做个医生,顺便再做一个科研人员,或许还能再做一个老师。

  让更多的普通人享受到更多的一些医学发展带来的便利,让一些普通的医师,能够不害怕一些看起来凶险的病种,让自己,变得不那么无知,再看看沿途的风景。

  这就可算妙哉了!

  视角通透,目的明确。

首节上一节152/1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