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阳带着陆正路过一处宫殿,迎面有一对男女走来。
两人皆是穿着华服,显得气质尊贵。
王乾阳见到两人,连忙行礼道:“二哥,九妹……”
二皇子看到王乾阳,笑呵呵道:“是乾阳啊,这位是?”
他见到陆正这副年轻又陌生的面孔跟随王乾阳行走宫中,不免有些诧异。
王乾阳开口介绍道:“这位兄台是陆正,安国的那位陆才子。”
二皇子闻言眉头一挑,最近宫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陆正。
对于这位敢在楚国斩神的安国才子,蜀地不少人都对其称颂有加。
毕竟蜀楚两国的恩怨由来已久,有人敢在楚地斩杀打压那些神明,无人不拍手称快。
二皇子不禁微笑道:“原来是陆公子,之前见过你的画像,是说怎么看你有些面熟,不过你本人比画像更好看些……”
旁边的九公主眨了眨美眸,目露异色道:“你就是陆正啊,听说你有大才,能不能给我作一首诗词?”
蜀帝的这些皇子皇女们,都是因人施教、各有所好。
王乾阳有天赋,便是入了道门,擅长道家本事。
这位九公主则好文人诗词,对于儒道读书人更有好感。
而二皇子修行资质平平,但天生聪慧好学,平时博览群书,如今在朝中还有官职,替蜀帝打理一些政务。
听这位公主的请求,陆正微笑道:“在下于诗词一道才学浅薄,做不出什么好诗词,恐怕只能让公主失望了。”
他现在忙着学习很多东西,根本没空钻研什么诗词,实在写不出什么佳作。
九公主道:“你不会是不愿意吧?我可以给你赏赐的!”
陆正缓缓道:“公主既然知晓在下,那应该了解过在下的不少事,在下可从没作过什么诗词传扬在外……”
九公主乍一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她不免有点失望道:“你不是很有才嘛,怎么可能不会写诗?”
她还以为陆正很会写诗词,趁着现在话题的热度,她在陆正这里得一首诗词然后传扬出去,少不了会留下一段佳话,给自己也涨涨名气不是。
旁边的二皇子忍不住替陆正说话道:“九妹还是莫要为难陆公子了,儒家才子,不一定非要擅长诗词。有治国理政之能,方为真才!我听闻安国在行新政,据说是陆公子提出来的治国之良策,不知是真是假?”
陆正点了点头道:“在下是提过一些政策,具体他们如何施行,便不甚了解。”
二皇子目光灼灼道:“不知陆公子何时有空,关于治国良策,我想请教一二!”
安国变法一事,二皇子也是最近才知晓一点,尚不了解太多情况,便想要请教陆正是怎么回事,自己也好多学习学习,帮着自己的父皇理政。
蜀帝一点也不勤政,可以说是懒政了,他这个当儿子,是该为父分忧的。
陆正闻言,直接掏出一本厚厚的册子,“这里面是我曾归纳的治国策,上交给安国朝廷的就是这个了,你拿去看便是。”
二皇子神情一愣,还有点不敢相信,“这,我可以看?”
他没想到陆正居然会把那些良策全拿出来,一点都不私藏的样子。
陆正笑了笑,说道:“为什么不能呢?圣人著书立说,把大道理都教给世人们,但不是谁都能学明白。这些治国之策同理,不是谁都能学会,也不是都能实现好的。殿下既然有心了解,在下自是不会小气,能有益于民之事,为什么不去做呢?”
二皇子心神震动,表情略显激动道:“我听闻公子在安国时为民不惜得罪大族,在楚救民而斩杀神明……大丈夫行于世,敢为人先,敢为民请命。我王明离,愿尊公子为先生!”
说话间,王明离也不管陆正答应不答应,直接郑重行了一个晚辈弟子礼。
一旁的王乾阳和九公主看得神情呆愣,一时脑子有点没有转过弯来,不知晓自家二哥为何有这么大的反应,怎么就直接要拜先生了?
九公主小嘴微张,愣愣不知道该说什么。
陆正见状还没有来得及阻止,王明离已经利索地站好。
王明离再道:“请先生赐书。”
陆正心中有点无奈,见王明离这样子,铁定是要把自己当先生看待了。
陆正便将手中的书册递与王明离。
王明离欣喜接过,脸上有些迫不及待,他想看看里面的内容到底有什么。
如果能学得其中一二,把蜀国治理得更好,他争夺那个位置的可能性更大。
至于尊陆正为先生一事,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毕竟他跟随学习的老师不在少数,拜一个同龄人为先生,也不是多稀奇。
达者为师,即便事情让蜀帝知晓了,王明离也相信自己的父皇不会斥责他,而且以蜀帝的性子,可能压根不在意他的这点事。
王明离拿着沉甸甸的书册,又好奇道:“乾阳,陆先生怎么跟着你在宫中?”
第579章 法家真本
王乾阳见二哥问起,便开口解释道:“是父皇召人入宫,陆……陆公子做了一些事,父皇高兴有赏,让我带陆公子去文海阁选几部珍藏。”
王明离和九公主闻言皆是好奇不已,不明白陆正是做了什么,让蜀帝居然这般嘉奖。
文海阁可是皇家藏书之地,很少有外人破例去那里。
王乾阳说道:“我只知道好像事关南疆王族……”
南疆王族谋逆一事,芙蓉城这边知晓的人不多。
王乾阳也就听蜀帝提了一句。
见王乾阳都说得含糊,两人也不好详细询问,事情牵扯到南疆那边,话题有点敏感了。
在蜀帝那边都还没有发话表态什么,他们也不好瞎打听,虽然当事人就在一旁。
不过对于陆正要去文海阁一事,两人也来了兴趣,都表示可以跟着过去一趟,还能替陆正找找书籍。
然后,几个人便同路去往文海阁。
路上,王明离跟王乾阳一样,询问陆正想要挑选什么典籍。
陆正一如之前那样回答了王明离。
王明离诧异道:“法家、农家、医家典籍?”
他心中有点不理解,但觉得陆正这么选择,肯定是有自己的道理。
王明离甚至觉得陆正肯定是有了了不得的儒家师承,所以才没有选择有关于儒家的典籍珍藏。
陆正见王明离有些疑惑,便道:“学法可为百姓鸣不平,学农让百姓田地有余粮,学医使百姓少受病痛折磨,这便是我所追求的。”
王明离心中触动,不禁道:“先生心怀百姓,有大仁德。明离以后当学先生之言行。”
陆正闻言微微一笑,“殿下怀有仁心,以后定能造福百姓。不过学我的话,恐怕不太容易。”
王明离眼神闪烁,不解道:“为何?”
陆正悠悠道:“因为啊……等以后的话,或许你就明白了。”
王明离心中虽满是疑惑,但也不再寻根问底。
不一会儿,陆正等人便是来到了文海阁。
一座极为豪华宽敞的楼阁,整座楼阁占地不仅宽阔,还有几十丈高,如同一座小山般,隐隐散发着灵韵光晕,有强大的阵法守护。
王乾阳手执蜀帝给的信物,带人进入了文海阁。
进入其中,便有沁人心脾的书香之气扑面而来。
为了保存百万卷藏书,文海阁里外都做了不少防护保养。
一进入楼阁,大门的右边就有守藏史候在那里。
守藏史乃是皇族中人,一位修为高深的武者。
见到王乾阳几人过来,原本坐在那里的守藏史微微抬眉,一双眼眸炯炯有神,扫视了众人一下,旋即将目光停留在陆正身上,审视这个年轻的陌生人。
陆正面对老人那如鹰隼般锐利的目光,一脸风轻云淡,微笑回应了一下。
王乾阳连忙开口告知事情,这位守藏史论辈分,比他们这些皇子皇女都要大个两辈。
守藏史闻言眉头微微一皱,对于蜀帝让一个外人挑选这里的珍藏有点不满。
这里的不少珍藏原本都很贵重,花灵石都不一定买得到,蜀帝就这么送给外人,真是当家了也不知柴米贵。
奈何蜀帝贵为天子,平时行事作为向来随性,不是他一个守藏史能劝动的,即便他还比蜀帝高了一辈。
不过守藏史得知陆正要挑选的典籍类型之后,心里稍微舒缓了一些。
那几类典籍里的珍藏,也算不得多贵重。
守藏史闻言,询问陆正道:“你确定选这三样,不看看别的?”
陆正道:“先看看吧。”
他能在这里选十二部书,还能直接带走两部珍藏,还是要好好挑选一下。
守藏史不动声色,说道:“跟我来吧!”
守藏史在前面带路,带着几人先到楼上去。
越往上的典籍便是尤为珍贵和稀缺,有的典籍甚至是原著孤本。
那些孤本即便让高人抄写或拓印,也达不到原本的效果。
好比圣人所著的四书五经,唯有出自圣人之手的那一部才能拥有圣品经典的力量。
其他人再怎么复制抄写,也无法成为圣物。
守藏史背着双手走在前面,语气平淡道:“你要找农书的话,这里没有什么特别的,都是些普通典籍。医书的话,倒有几本书其中还蕴含灵韵,直接用书就能救人,当然只能救普通人……”
“有修行界方面的医书,那得学习很多东西了,还要会辨别灵药、学习丹道之术,我看你是个儒道书生,倒没多大必要找这类书……”
“至于法家典籍,那就好找了。”
守藏史脚步轻快,来到一处书架边,书架上有阵法禁制,有几部厚厚的典籍摆放在其中。
那几部典籍则是绽放一抹光彩,显露着一丝不凡。
守藏史指着最厚的一部书,“此为我大蜀律法,乃是一位大儒抄写的副本……”
陆正瞧了瞧那部蜀律,能够感应到书中散发的气息,以儒道文气居多。
他不禁又把目光投向旁边的几本书,“我想看看法家真学,法家人所写之书。”
守藏史眼眸微眯,转而抬手一抓,将一部书从禁制中取了出来。
顿时间,一股特别的力量散溢出来,但又很快被守藏史的气息镇压下去。
守藏史悠悠道:“这本就是法家真学,乃是前朝一位法家之士创作,不过不完整,你要么?”
“不完整?”陆正眼眸微动。
守藏史不紧不慢解释道:“不是内容不完整,而是其中蕴含的灵韵,法家之学不是大道,所著之书灵韵容易流失……而且此书乃是前朝之作,即便没有立为正法,那也为前朝之法,前朝都亡了,这书自然没多大效用。”
陆正有点没听明白这番话的含义,问道:“这里就这一本法家真学?”
守藏史说道:“按你所想的话,唯有此书算是真学,其它有关于法家之学,都非原本……不过,你也可以稍微看看另外几部,反正你有挑选的机会。”
守藏史给陆正提了些建议,如果陆正真选择这些法家典籍的话,对皇家书藏而言,这点损失微乎其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