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27节

  “以后,四连就负责这四个山头的防御工作,1、2、3连、炮连平时也要开展防御演练,熟悉工事。正常情况下,我们是以攻代守,持续破袭敌人交通线、据点、乡镇甚至是县城,不会死守驻地。但是如果敌人大军压境,我要求四连至少坚守1个月,1、2、3连负责外线作战。必要情况下,所有部队都要投入工事防御作战。”

  “另外,我会秘密建设一条隧道,直通和顺境内。最极端情况下,我们将通过秘密隧道转运物资、伤员并补充人员。”

  后山工地上,听着张云对着规划图的细致讲解,看着成百上千的建筑工人正在五座山上同时开工挖洞,刘长青等人都张大了嘴巴。

  他们从没有想过还有这样的防御作战方式,也从没有想过可以在山体里面建设军工厂。他们更没有想到张云的动作这么快,他们才出门十几天,就感觉跟不上驻地的发展速度了。

  “队长,如果咱们的工事成型了,咱们就不怕鬼子的大炮了!”一连长张苗作为主力部队出身,跟国民党、日本鬼子都面对面的打过阵地战。他对鬼子的炮兵火力感受最深,也感觉最无力。

  “对啊、对啊”几个连长都点头,只有王大川若有所思道:“不,是不用再怕鬼子的飞机了。”

  “双方对战,火力为王,谁的炮兵强谁就占据上风。但其实我们东北军最初跟鬼子打仗的时候,炮兵火力不比鬼子弱,结果很快鬼子飞机就来了,把我们炮兵阵地炸得一塌糊涂,然后鬼子的炮兵就开始占据优势,赢得了炮战!”

  张云欣慰的点点头,他对几个班子说道:“王连长说的才是现代战争的打法。因为平时咱们的炮兵太弱,鬼子不舍得用飞机持续攻击压制地面部队。但其实中央军对阵鬼子,一是输在大部分大炮的射程不如鬼子的远,二就是输在飞机上,中央军有些大炮质量比鬼子还好,射程比鬼子大炮还远,但是因为被鬼子空军压制,炮兵阵地一旦被发现就被鬼子空军摧毁,结果就是炮兵打的偷偷摸摸,发挥不出应有的火力。”

  “我们这个防御阵地最厉害的就在这里,周围的群山让鬼子重炮联队进不来,山体工事又能防止鬼子轰炸,我们还占据地形优势,只有子弹炮弹管够,来多少鬼子都不够我们杀的!”

  “还有个好消息,兵工厂已经可以投产了,现在能生产迫击炮炮弹、手榴弹和一小部分子弹。根据几位专家的估计,再过2个月,这里就可以生产60、82毫米迫击炮,明年年初就可以试制山炮,因为他们在太原兵工厂都做过类似工作,加上设备和原材料都比太原兵工厂质量好,生产迫击炮、山炮等不是问题。等到了明年,咱们独立支队就不会缺少大炮和炮弹了!”

  因为张云提供资金、物资很爽快,外加神通广大的可以“采买”到国外顶尖设备,三位专家见到迫击炮炮弹已经投产后,相信了张云之前的保证,很快就写信邀请在晋中地区艰苦求生的老同事们。

  现在,在榆次组织和游击队的帮助下,在张云充足的“活动经费”支持下,已经又有三十多位之前太原兵工厂的老师傅加入了张云的兵工厂,而且陆陆续续还有人投奔而来。同时,之前解救的专家家属们因为家学渊源,也积极投入到了张云的军工厂里,帮助生产打鬼子的武器弹药,所以目前张云“云烟厂”已经有职工170余人,此外也在培训新的工人。

  后续,张云还打算按照人民军工的发展模式,将手榴弹木柄、弹药箱等配件交由附近老百姓生产,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军工产量。

  6月下旬,考虑到距离上次“占领”已经超过15天,同时晋中、阳泉地区已经进入夏收,各地已经开始存粮,张云和刘长青他们商议,再次对山区日伪军据点发动了攻势,独立支队内部称其为六月攻势。

  目标:昔阳、平定、寿阳、榆次、太古、榆社靠近山区乡镇的日伪军据点、汉奸维持会据点、正太铁路据点。同时按照要求,“一路打,一路宣传,一路招兵。”

  部队:1、2、3连(每连扩编至302人)及炮连(已经扩编至150人),部分侦察排、特务排、通讯排。

  配合:榆次游击队、寿阳游击队、昔阳民兵部队等。

  弹药支撑:军工厂生产82、60毫米迫击炮炮弹4000发(其实有张云套现2800发,目前军工厂正在初步阶段,产量很低,正在培养工人)、步兵炮炮弹200发,步枪、轻机枪子弹40000发,手榴弹2000发。已经由榆次、寿阳游击队先行运输大部分弹药到当地的隐秘位置,以降低运输难度,提升部队机动性。

  部署:张云、刘长青分兵两路,分别攻略榆次、太古、榆社和昔阳、平安、寿阳。随后两支部队在寿阳汇合,共同破袭正太铁路。

第66章 总部惊讶:到底是谁在攻击鬼子据点?

  就如同六月初刘长青他们遭遇的一样,张云带队攻击榆次、太谷、榆社三县山区的日伪军据点也没有遇到麻烦。

  目前鬼子把注意力还是集中在正面战场,虽然兰封会战已经降下帷幕,但中日1938年最大规模的对决武汉会战即将打响。

  日军集中了两个军11个师团近30万兵力,与中国军队110万兵力在武汉周边四省展开了厮杀,从6月打到了10月。结果日军虽然占领了武汉,却被消灭4万人,受伤10万人。但国民党及各军阀也付出了40余万伤亡的代价。

  武汉会战虽然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使得日军开始对国民党以政治劝降为主、军事斗争为辅的策略,但也让日军重新把注意力从正面战场转向占领区。而国民党之后也一改坚决抗日主张,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随后遇到了很多困难。

  不过6月底的这个阶段,鬼子华北方面军将大量军力北移以策应武汉战场,其在山西的兵力收缩的很厉害,日伪军各个据点都是凭借自己的之前的残暴威名以及砖石结构的炮楼来统治周边乡镇。

  正常情况下,这种据点让游击队无能为力、望炮楼而兴叹。但遇到不讲理而又炮火充足的张云,日伪军据点可是倒了血霉,炮楼被步兵炮炸碎,士兵被炸死,侥幸逃过炮火的鬼子伪军也被随后的机枪步枪点名。

  随后,就是例行的深入各村做宣传,招兵等。目前鬼子在太原盆地周边利用之前缴获中央军、晋绥军的武器武装了不少的伪军,并在乡镇里积极扶持维持会等汉奸队伍,张云等去宣传政策时正好一并镇压,也算为国除害了。

  等进了7月份,张云带队“扫荡”了榆次、太谷、榆社三县十几个乡镇,然后回兵寿阳,与刘长青汇合。

  好家伙,独立支队出来时不过800余人,等两人汇合时已经超过了1600人,又招收了近800名新兵。

  随后,张云他们沿着正太线一路破袭据点,共破袭正太铁路9个据点损毁80余公里。要不是日军把装甲列车都开过来,并从太原阳泉两头包抄过来,张云都打算把整条铁路线上的炮楼全干掉了。

  待发现东西两侧都有大批量鬼子援军包抄后,考虑到独立支队大部队携带招收的新兵太多,张云见好就收,带着部队躲入群山,从山路绕回到了驻地。

  此次攻势前后持续十几天,共打破炮楼27座,消灭日伪军1400余人(其中伪军1000余人),镇压汉奸70余人。现实中缴获枪支900余支,子弹16000余发。另有张云套现步枪机枪1000余支,迫击炮4门,子弹90000余发。

  而缴获空间里,张云的收获可就厉害了。缴获有粮食2.4万吨,金1.4吨、银13.6吨、铜35.6吨、钢铁5千余吨,另有步枪500余支、机枪24挺、子弹10000余发、掷弹筒12具等。

  回到驻地后,交接新兵又是一番热闹。

  邢副队长眼见独立支队又新添近800名新兵,瞬间感觉亚历山大,目前新兵连除去部分优秀士兵已经到补充正规部队外,已经拥有了1500多名新兵,光是安置这些新兵入住兵营就是巨大的工作量,更何况后续还要安排他们餐食、军服、训练、组织建设等。也就是邢副团长之前经验丰富,又专门增加了3名参谋协助,才能尽快将这些工作一一办妥。

  幸好张云之前考虑过这些问题,借着工程建设的便利,在小王村周边几个村子附近又新建了大量的兵营宿舍。新兵们每天分散开展训练队列、战术动作等科目,然后统一到后山开展射击、炮击训练。

  同时,通过两次攻势,共缴获(含套现)步枪1800余支,机枪50余挺,步兵炮1门、山炮1门,子弹14万余发。缴获的枪支弹药,不仅满足了新兵的装备,还有余量可以支援周边的游击部队。

  而此时张云独立支队部队人数算上新兵,已经超过了2700人,已经达到了八路军正规团的兵力水平。

  不过,张云没打算近期述职去谋求个团级编制。一是考虑部队距离旅部所在太远,前去耗费时间太长;二来现在驻地建设刚刚开始,如此庞大且耗资巨大的工程,如果旅部、师部知道恐怕不会同意。

  张云打算继续扩张部队,充分利用一百多人的连排级军官,怎么也要扩展到5000余人,赶上楚云飞的358团规模,才好意思对外说是团级单位。

  ……

  回到驻地后,独立支队各个部门又开始了忙活。

  新兵连按照之前的部署,对新兵们开展了长达30天的军事训练,并进行了密集的实弹射击,帮助新兵迅速学习战场技能,学习战场生存和杀敌技巧;

  1、2、3、4连的正规部队们不仅开展着军事训练,还被张云和邢副队长安排去帮助当地百姓收粮修渠,去附近几条山路的关键点位处修建隐蔽混凝土工事和坑道工事,提升驻地防御水平;炮连则是忙着从新兵连里优先选人,持续扩大自己的编制,训练跟多迫击炮、步兵炮、山炮兵种。

  后勤部老唐最是辛苦,不仅要负责士兵们的吃穿用住、枪支弹药的分发补给,还要安排军工厂、建筑工人的吃穿补给,安排粮食、物资采购,委托村民开展军服制造等等事宜,忙的脚不沾地。不过让他放心的就是,大量缴获的财物、粮食、布匹等不仅填补了新兵到来产生的物资支出,独立支队的整体物资库存还在增长。而军工厂的投产更是源源不断的生产着迫击炮炮弹、手榴弹、子弹等弹药,让独立制度的武备仓库逐步充盈。

  军工部同样热火朝天,虽然现在军工厂所在仍然是小王村后的简易车间,但随着大量设备、物资的到位,军工生产已经逐步迈入正轨,如今军工厂职员已经超过190人。在张云持续不断提供的硫铁矿石、硝石、弹钢、钢板、铅块等基础生产物资以及雷汞、叠氮化铅等关键化合物的支持下,军工厂每天可以生产TNT炸药1吨、手榴弹3000颗、迫击炮炮弹200发、步枪子弹3000发,而且随着工序逐步理顺,产量还将有一个跃升!

  通讯部做的事情不多,不过是大量布设野战电话,通过隐藏在地下的电话线,驻地各部门和周边几个村子已经实现了电话互通。在两次攻势中,张云他们缴获了数十部电话及大量电话线,如今这些野战电话和电话线也派上了用场。好吧,其实张云缴获空间里有电台,但是他倾向于等基地建设完成后再套现加强与总部的联系,所以他的独立支队通讯部就是通讯员和野战电话的配置。

  医疗部目前还是属于起步阶段,目前战场医生难寻,战场急救等业务培训工作很难开展,张云也只是指导他们大量购买地瓜烧等土酒,提炼高度酒精等消毒用品。八路军总部会在8月份组织卫生员培训,邢副队长已经在打听如何报名了,他打算一口气派20人去学习。

  ……

  而在张云他们忙活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八路军总部某参谋疑惑的问着周边的人:

  “到底是谁在攻击鬼子据点?”

第67章 7月攻势打哪里?

  “到底是哪些部队在攻击鬼子据点?”

  “不知道啊,好家伙,昔阳、平定、寿阳、榆社、太谷、榆次六个县城临近山区的据点陆陆续续都被扫光!这么密集的攻击,不像是地方游击队做的,很可能是各师各旅组建的独立部队们联合开展的进攻。”

  “现在咱们各主力师主力旅都分出干部到各县、各地区发展,很多部队都发展的很好,就是咱们总部没法掌握部队具体情况。”

  “没办法,咱们的通讯能力太差,部队又太分散了,现在咱们也就掌握着几支主力部队和几个军分区的情况,等局势稳定下来,总部有必要开展一次整训和统计。”

  “不过,这些据点被拔掉,咱们军分区、地方游击队的活动范围更大了,群众工作更好做了!应该给打据点的部队表彰!”

  随后,话题归于沉寂,各个参谋们又各忙各的。没办法,相比于打下来几十个据点这样的战斗,现在八路军129师、115师大踏步向平原挺进,战斗更激烈,战果更辉煌,八路军总部不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小据点上。

  就算总部知道独立支队已经有了2700人,估计也不会惊讶。发展很快么?历史上的秦赖支队了解下,1938年初用3个月时间从300人发展到5000人!

  不过,如果总部知道八路军现在已经有了一座军工厂,估计所有参谋都会跳起来!

  目前八路军还只有随军修械所,直到1939年才有了初步的兵工厂,而兵工厂对军队实在太重要了!

  闲话不提!

  7月中旬左右,张云本打算故技重施,发动一次7月攻势,对榆社、太谷、榆次、寿阳、平定、昔阳的鬼子山区据点再次“扫荡”一次,以增加自己缴获空间的储备物资,奈何经侦察发现鬼子因张云的频繁攻击,已经放弃了其临近山区的据点。

  目前,这些据点大部分都还是断壁残垣,鬼子并没有重新派兵恢复占领。地图页显示这些据点所在乡镇已经被当地兄弟部队占据,张云已经无法通过“占领”获得缴获。

  机会难得,等鬼子武汉会战后增加山西兵力并重点针对八路军的时候,可不会让张云如现在般攻击据点如入无人之地。

  张云再次研究起了地图,寻找着新的战机。

  嗯,盂县山区据点不错,可以获得很多粮食;正太铁路也可以打,目前空间里也就1万多吨的钢铁,可以再增加些;河北井陉县也不错,粮食金银设备都会有。

  井陉煤矿?!

  张云盯着地图上的井陉煤矿,突然有种一见钟情的感觉!

  井陉煤矿是民国三大煤矿之一,地处山西河北交界,已经历经数十年发展,不仅产量十分巨大,机器设备也特别多。鬼子1937年11月占领煤矿后,高度重视该煤矿,不仅没拆走设备,还投入了巨资增添了不少设备。

  同时,鬼子还残暴压榨中国矿工的生命,逼迫不断提高产量,将我国的大量煤炭资源输送到日本本土供他们生产生活,十分可恶。

  就它了!如果能够“占领”井陉煤矿,那张云估计他将能获得大量挖掘设备和各类机械,方便他调换为各种急需的军工和民工设备。同时,他估计还将获得很多煤矿资源和钢铁等,也可以为发展提供支撑。

  更重要的是,现在矿区群众深受鬼子压迫,如果能够解救出几千名矿工,那他将获得众多优秀兵员、建筑工人和矿工,对他发展驻地和根据地也具有很大帮助!

  设想很好,困难也很多。虽然目前华北地区鬼子兵力空虚,但井陉煤矿临近鬼子重兵驻扎的石家庄,旁边井陉县也有大队驻守,矿区也有守备部队,要想打好这一仗可不容易!

  如果稍微耽搁,鬼子援军就会一波一波的涌来!

  不过,张云现在有了他的破敌方案。目前苏联已经列装了M1938型120毫米重型迫击炮,他完全可以先调换2门,让炮兵装备上。他要用这个苏联二战期间最负盛名的迫击炮,敲碎鬼子的脑壳!

  

  这货就是M1938型120毫米迫击炮,其也可以不配轮胎

  M1938型120毫米重型迫击炮,炮身重280kg(可拆卸为4个部件),射程5.7公里,平均射速10发每分钟,最高射速16发每分钟。其单枚弹药重16.6千克,内部装药1.4千克,爆炸威力与122毫米榴弹炮差不多,杀伤半径34米,可以破坏普通城市建筑,使用延时引信可以穿入建筑物深处,造成巨大的破坏。

  

  各口径迫击炮炮弹对比图。120毫米比82毫米大了很多

  这款迫击炮是苏联二战期间最重要的火力支撑。其“大炮兵主义”的威名就是这门不起眼的炮打出来!1944年,苏联一共发射了1500万发迫击炮炮弹,其中近600万发炮弹为120毫米。

  这门炮也是张云的云烟军工厂以后重点发展的军工产品,从而形成60、82、120毫米三个口径的迫击炮序列,这也是他为八路军大部队精心挑选的火力搭配。

  迫击炮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武器,制作简单、质量可靠,炮弹也便宜,同时射速快,火力强,又易于机动,是二战期间苏联游击部队的神器,十分适合八路军运动战的战斗方式。

  更重要的是,迫击炮的杀伤力很大。二战后美国经过统计,认为战争中各国士兵有百分之五十伤亡在迫击炮上。而在中国战场,迫击炮造成的伤亡率估计还要在六成以上。

  有了这两门炮,配合延时引信,他相信可以轻易攻下矿区的鬼子碉堡,完成煤矿的占领,之后他就可以从容应对鬼子的各路援军!

第68章 多路出兵,目标井径!

  定下目标后,张云没有犹豫,开始了他的操作。

  他先派遣侦察排前出井陉煤矿侦察,尽快点亮地图页。

  之后他直接以部队拉练的方式,带着一连、炮连和部分新兵攻击了距离他们最近的小获庄据点,以82毫米迫击炮和步兵炮直接将据点攻陷,不仅击毙了30多日伪军,还缴获了3门“怪模怪样”的炮车和十几枚炮弹。

  炮连连长王大川和迫击炮排排长王承柱研究了一下,认出了3门炮车应该是大口径迫击炮,其口径达到了120毫米。

  随后,部队直接设伏昔阳县城来的鬼子援兵,王承柱、王大川亲自操作新缴获的迫击炮,3炮下去直接击毙击伤鬼子70余人,将鬼子们吓的急忙“转进”。

  但是张云早就带着一连包抄过去,以60、82毫米迫击炮密集炮火将昔阳县城出来的200余个鬼子轻松击溃并全歼。

  “缴获”三门迫击炮后,他就将1门120迫击炮和相应炮弹作为原型扔给了军工厂研究仿制,2门120毫米迫击炮编入了炮连。

  到了七月底,第一批新兵训练结束。张云、刘长青、邢志国三人商议后将新兵暂时编入了步兵连和炮连。其中1、2、3连每连达到了380人,4连达到了500人,炮连320人。

  这个时候,张云才提出了他进攻井陉煤矿的打算。

  “情况就是这样,如果我们能攻下煤矿,不仅可以解救大量被鬼子压迫的矿工和战俘,还可以获得部分关键设备,破坏鬼子的经济和资源掠夺。”

  张云指着地图,介绍着井陉煤矿的情况。

  “关键是,现在华北鬼子为策应武汉战场部队南移,晋冀周边空虚,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下次咱们不一定还有机会能顺利攻下煤矿,解救群众。”

  作为高级指战员,同时也经常听张云讲解国内形势,邢副队长和刘长青都十分认可张云的判断,现在确实是机会难得,但风险也确实不小。

  “队长,不是我说丧气话,虽然我们现在能够出动作战的部队超过了1500多人,但是井陉煤矿距离石门市(石家庄)太近了。两者距离不过60多公里,又有公路相通,必要情况下,两个小时内石门的鬼子大部队就开到了。更何况,这里距离井陉县城也不远,井陉县城也有近一个大队的鬼子驻扎。”

  “井陉周边友军主力部队都已经南下或者东出,没有主力部队可以配合我们作战,一旦时间拖久了,恐怕部队会陷入苦战!”

  邢副队长明显是保守型指挥官,他详细的向张云反馈着各项顾虑,而刘长青则是继续思考着。

  “凭咱们部队的实力,挡住井陉县城的鬼子援兵不难。”

  张云笑着说:“也是咱们运气不错,咱们前几天缴获的120毫米口径迫击炮,军工厂的专家研究后认为加工难度不大,军工厂完全可以仿制,但是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研究参数和设计工艺等。但是迫击炮炮弹他们已经仿制出来了,足足仿制了100枚,如果需要,还可以制造更多。”

首节上一节27/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