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26节

第62章 撤离战场,部署两县麦收攻势!

  过了一会,战士们打扫完战场,刘长青统计了缴获情况。

  计有可用步枪200余支,歪把子机枪20挺、重机枪2挺、步兵炮1门,山炮1门,子弹4万余发,炮弹100余发、掷弹筒15具,专用榴弹300余发。另有炸坏的卡车30辆,枪械若干,步兵炮和山炮1门。

  (随着炮兵部队对步兵炮、山炮的熟悉,不用王大川等连排长出手,炮兵们就自己拼装出合用的步兵炮和山炮)

  考虑到这里距离铁路不远,鬼子们运兵速度很快,恐怕还会有更多的鬼子援兵再过来,张云下令撤离战场,到下午休整的山谷集结。

  随后在游击队的配合下,大家搬运着众多的战利品,顺利就回到了山谷。

  在这里,张云他们会合了三连、被解救的群众和县里的干部。看到独立支队又打了大胜仗,特别是缴获了步兵炮和山炮,大家又是一番热闹。

  张云再次召集了几个连长、游击队田队长以及县委的同志,共同商量着下一步的方向。

  刘长青再次拿出他的小本本,认认真真的汇报着突袭据点和伏击援兵的战损及战果。

  “两次战斗,我们共有1名战士阵亡,3名战士轻伤。”

  “两次战斗,共击毙鬼子550余人、伪军170余人,俘虏伪军4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以及各一门步兵炮、山炮。”

  “目前,我部队粮食给养充足,子弹手榴弹完全充裕,富余步枪200余支、歪把子机枪16挺,重机枪3挺,掷弹筒近20具。”

  “但是,迫击炮炮弹已经严重不足,还有82毫米迫击98发、60迫击炮101发。”

  大家都知道下午缴获900迫击炮炮弹的事情,没想到竟然已经基本消耗殆尽。这时候大家才惊觉,为什么独立支队打鬼子如此犀利,炮火急袭战法消耗的炮弹量简直让人瞠目。

  大家一边惊叹着,一边讨论着下一步方向。既然炮弹已经不足,那就不能再跟鬼子大部队硬磕,要么回驻地休整,要么发挥游击战术,先吸引鬼子进山再去寻找战机。

  张云听着大家的讨论,也没有发话。他对着地图,结合在周边的敌情仔细分析,突然发现在榆次和临近的寿阳县地区发动一次麦收攻势也不错。两县都有大量的山区,且很多乡镇目前被鬼子控制,如果能“占领”,那又将获得海量的物资。

  想着未来的计划,张云下定了决心,打断了大家的讨论,开始部署:

  “长青,看看地图上的榆次长凝镇、东赵乡,还有西太行山北部寿阳县的几个镇。这些乡镇都在山里,但是因为挨着正太铁路,鬼子运兵进山比较方便,已经被鬼子和伪军占领了。不过这些地方毕竟远离鬼子核心地区,日伪军的据点都很小,甚至部分乡镇只有伪军或者汉奸维持会负责。”

  “现在我们枪械富裕,但是炮弹不足,收拾不了鬼子大部队,那就收拾这些小据点!”

  “你带着两个步兵连队和炮连两门迫击炮、一门步兵炮,沿着西太行山北部的边缘一路慢慢打过去。打下一个据点,就去周边的村子里宣传政策,并招收新兵,慢慢打响咱们独立支队的名号!“

  “我要回去尽快部署完善咱们的军工产业,努力实现咱们的迫击炮炮弹的自给自足!”

  大家一听,脸上都充满了喜色。如果能够实现迫击炮炮弹的自给自足,那独立支队就可以持续采用火力急袭战法,不用担心炮弹的不足,以后打鬼子可就会简单很多。而且,如果建立了军工厂,那独立支队可就是八路军的独一份了!

  原谅这些指战员们对军工厂建立难度的模糊认知吧。他们根本不知道,哪怕建立一个只能生产手榴弹和迫击炮炮弹的军工厂,就需要多少配套的设备和工厂。

  至少需要一座综合化工厂,用以生产硫酸、硝酸,进而生产黑索金炸药和TNT炸药以及引信、雷管需要的化合物;

  至少需要一座钢铁厂,生产炸弹用钢(铸铁可以将就,那也需要大量高炉等代替钢铁厂);

  至少需要一座机械加工厂,因为迫击炮炮弹外壳是用车床切削出来的。

  至少需要一个精密组装厂,因为把炸药、雷管、引信安装到手榴弹、迫击炮炮弹里也需很仔细的操作,不规范很容易发生爆炸。

  此外,还要配套有小型电厂,小型煤矿、铁矿等。

  这还只是生产最简单的手榴弹、迫击炮炮弹。如果是想实现子弹自由,那需要的配套工厂和设备就更多了(哪怕到了21世纪,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无法自己生产子弹,军工产业建立难度可见一般)。

  当然,如果仅仅是像水腰子兵工厂那样生产黑火药手榴弹和迫击炮炮弹,那就简单很多,但是威力也会降低很多!

  当然,刘长青他们虽然不知道建立军工产业的难度,但也知道不论是红军还是1938年的八路军,都没有实现过迫击炮炮弹的自主生产,里面的难度绝对很大。但是张云过去3、4个月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战绩太恢宏了,看张云说的如此自信,他们也由衷的信任着张云。

  刘长青听到张云的部署,认真的保证道:“放心吧,队长,你安心回去安排军工厂。如果仅仅是游击作战,突袭这些小据点,我绝对可以把部队安全带回来,把战利品缴获回来。”

  张云对此还是很认可的。现在这两个步兵连队和炮连不仅火力强,老红军比例也高,包括刘长青在内的指战员都具有丰富的游击作战经验。如果不考虑枪支弹药的损耗,凭借部队在山里机动性,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打据点不是目的,缴获也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打完据点要积极的去下面乡镇宣传,把据点所在乡镇的所有村子都转一遍。”

  “不要吝惜子弹和炮弹,不要守着缴获枪支不放,要积极扶持地区抗日力量,把咱们独立支队的名声打响。”

  大家点头称是。

第63章 又获“缴获”,草创军工厂

  简单休整后,张云带着三连、炮连以及解救的军工人才家属开始回返小王村驻地,并在路上接收了榆东游击队提供的500多新兵。

  而副队长刘长青则是带着一连、二连、部分炮连部队等,在榆东游击队的帮助下,连夜深入长凝镇的各村,镇压土匪汉奸、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在回程的崎岖山路上,张云也有了足够的闲暇功夫,热情的跟这些军工家属们聊着国内的军工产业发展,聊着太原兵工厂的变迁和兴衰,也赢得了这些年轻人的信任和拥护,增加了一些小迷弟。毕竟,谁能不敬佩这样一个又能打鬼子又懂军工的同辈者呢。

  还没到驻地,这些年轻人已经同意加入张云的独立支队,并表示愿意劝说家里的老人们(专家)配合张云的军工建设。

  张云在欣喜于这样收获的同时,同样欣喜于缴获加成系统持续不断刷新的“缴获”数据。因为李家庄据点已经被他们打破,而鬼子暂时因为巨大的损失不敢深夜再来支援,刘长青他们“占领”长凝镇各个村庄没遇到什么波折。

  相比于昔阳、和顺、辽县等地,晋中榆次地区一直属于山西富庶之地,粮食种植面积大,村民条件也比较好。特别是这些年同蒲铁路的开通,更是让榆次的经济更上一层楼。虽然刘长青去往的都是偏山区的村子,但是其粮食、金银、药品、私藏的武器、私下设置的小铁矿、小煤窑等都要比晋东南地区要多。

  等张云带队返回驻地时,其缴获加成系统已经获得面粉2300多吨,肉类159吨、布匹1323匹、黄金0.44吨、白银3.2吨、各类药品1.3吨、步枪70余支、子弹9000余发,炸药430kg、铜15吨、铁980吨、铅32吨、煤4589吨……

  张云看了下目前未套现的物资总数,面粉粮食达到了五千余吨、肉类600余吨、黄金1.05吨、银30吨、铁2700余吨、铜71吨、铅近50吨,布匹近万匹。另有步枪1000余支、步兵炮2门、山炮2门、手榴弹4000余个……

  随着李长青带队持续攻陷“占领”寿阳等地的山区乡镇,张云相信他后续一段时间的物资储备会更加庞大。

  而等到军工厂建成后,张云相信他手里这些铜铁铅等物资很快就会变成战士们手里的手榴弹和炮弹,变成抵抗侵略、消灭鬼子的利器。

  ……

  等回到驻地,邢副团长已经带人迎了上来。张云简单交接了一下,将500多新兵移交给了新兵连开展新兵训练,将解救的群众交给邢副团长安排军工专家们家人团聚,然后安排部队回归营地休整待命。

  忙活了好一阵,总算将各处安置妥当。张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指挥室,坐在椅子上歇了一歇。

  但张云也没闲着,他打开了地图页,仔细研究着过去一个月来侦察兵们翻山越岭点亮的小王村周边的详细情况。

  前文说过,小王村地处昔阳县西南侧刘家镇地区,已经接近和顺马坊交界地带。周围群山峻岭,地形复杂,山势虽然说不上陡峭,可到处都是坚固的山石,十分适合建设坑道工事和山体内部工厂。

  建国后为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而建立的三线工厂,很多都是山体内部工厂。这种工厂不仅能够在预防轰炸的同时生产军工产品,还能藏兵藏民藏粮,是抗日战场上非常适合八路军的军工厂建设方式,除了成本太高外没毛病!

  唯二的问题是,用什么工具挖,以及在哪里挖?

  山体内部挖空建设的工程量绝对是巨大的,需要专业的挖掘工具及大量钢筋混凝土立柱的支撑;而军工厂的选址更加复杂,必须综合考虑周边铁矿、煤矿、水源以及防卫等事宜,要尽可能靠近原产地的同时,还要兼顾防守便利。

  幸好,这些问题张云都已经找到了答案。

  工具问题比较好解决,过去张云积累了大量作坊用机械、鬼子卡车,这次攻击李家庄据点还“缴获”了部分修路机械和汽油、柴油、水泥、钢铁等,完全可以调换升级的方式,通过“特殊采购渠道”套现到驻地,用机械挖掘并使用工字钢框架支撑,相信进度会很快。

  军工厂选在小王村附近也没问题,昔阳、和顺、寿阳等地都是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而小王村又临近小河,山泉也多,水源也不缺,同时这里山形复杂,群众工作扎实,易守难攻。

  张云打算把小王村后山两三公里的最高山作为主体建设兵工厂,周边几座山同时开展坑道、兵营、炮台等建设,用10个月时间完成建设,组成驻地的核心防御圈。

  建设这样的大型工程,需要专业的设备,大量的人力、资金、物资等,但是一旦建成,就可以从容应对鬼子的进攻和包围。

  ……

  第二天早上,张云召集了军工专家们,询问他们的意向,没出意料的都同意留了下来。

  仔细聊过才知道,这些军工专家以三位岁数较大的车间主任为主,分别姓李、罗、杨。他们三人身份不简单,都是1920年太原兵工厂初建就被请来的高级职工,分别做到了炸药厂、炮弹厂和引信厂的车间主任。要不是三位专家年龄太大,说不定早就被阎锡山接走了。

  而其他十几位专家则是兵工厂各个部门的小专家,也是精通业务的人,但毕竟不是核心人才,所以晋绥军撤出太原市来不及送走这些人。

  另外就是其数十家跟随的原太原兵工厂人员,都曾是各个车间的工人。虽然不是专业人才,但是也都在兵工厂工作很多年的老师傅。

  最后罗姓专家还提到,目前晋中地区还有很多军工厂老工人,如果张云这里的军工厂发展规模大了,待遇也能接受,他们三个专家可以写信去请过来,估计会有很多人来投奔。

  张云了解到这些信息后简直是大喜过望,如果给这些人一座小型兵工厂,那就立即可以开展炸药、炮弹生产工作了。当然,要想生产其他种类的军工产品,还就需要更多的专家和工人了。

  但现在军工厂草创,连厂房都没有,也引不来更多凤凰。必须尽快建设起来兵工厂,才能把这些失散的人才聚拢起来,毕竟拖得时间越久,这些民国时期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工业人才凋零的越多!

  经过商议后,张云安排后勤部老唐部长(已经将重伤员全部带回来并回归驻地),在小王村兵营后方暂时给专家们修建了宿舍和简易车间,先安置和保护好这些人。

  近期,这些军工专家们要安排工人先利用手榴弹设备等生产手榴弹、修理枪械等,后期添置设备后正式开始军工生产。

第64章 两线建设,火热现场

  在了解到这些军工人才的现状之后,张云又燃起了加快建设军工厂的急迫心情。

  目前已经是1938年5月底,距离鬼子晋冀豫边区春季大扫荡还有7个月,距离鬼子第二次九路围攻还有一年。

  从明年7月份开始,八路军的发展会越来越困难,根据地被分割,人口会流失,发展会遇到不少瓶颈。

  张云也不再顾及别人的看法,利用身处敌占区,部队属于主力部队不归军区管理、以及缴获暂时不用上缴的特殊情况,加速了根据地的建设。

  (特殊节点,旅部知道张云发展不错,但是去河北平原打仗了;师部知道张云的存在,但是不知道发展这么快;总部还在四处派人去发展各个地方部队,根本关注不到营级独立部队的实际情况。利用这段空隙,张云才有能力私自开展这么大规模的建设。)

  他安排邢副团长联系周边几个县的组织和群众,以金银、法币、粮食为支付手段,大量购买燃煤、硫铁矿石、水泥、棉花、硝石等物资,并将缴获空间里的铜、铁、铅、水泥、硝石、布匹、棉花、木材等物资套现到采购物资里。

  他又根据三位军工专家提出的设备需求清单,通过“军工部特殊采购渠道”套现了一大波设备,迅速帮助他们建立了两套铅室法硫酸生产车间,一套硝酸铵生产车间等,建成了军火化工厂,实现了无烟火药、TNT、黑金索炸药的部分自给自足;建立了雷管、引信流水线生产线,利用张云提供的设备以及雷汞、叠氮化铅等关键原材料生产引信、雷管等。

  他还套现了不少车床切削设备,以自己套现的钢铁(系统空间缴获加成积累的是铁,但是可以通过调换升级为炮钢、弹钢)作为原料,让军工厂开始生产60毫米迫击炮炮弹、82毫米迫击炮炮弹,并开始仿制法国60毫米迫击炮,制造民20式82毫米迫击炮等。

  他又大量套现了锅驼机和部分汽油、柴油发电机,实现了驻地的用电自由,保障了军工厂的电力供应问题(锅驼机可以燃煤发电并提供设备动力)。

  最后,他套现了两套完整的子弹生产设备,包括铜弹壳生产设备、铅钢弹头生产设备、组装设备等,再利用生产的无烟火药和张云提供的底火等实现了部分子弹的生产(如果不考虑原材料,子弹铜壳生产不难,有设备就可以,最难的是无烟火药和底火生产,但现实是民国期间国内缺铜、缺设备、缺军火化工业)。

  总之,他结合专家们们的清单和自己后世了解到的专业知识,迅速配齐了简易军工厂的电力车间、炸药车间、枪弹车间、炮弹车间的相关设备,并通过自身缴获加成系统的调换功能,省去了铁矿、煤矿、钢铁厂等配套厂建设,省去了雷汞、叠氮化铅等关键化合物的生产,先行推动军工厂尽快见效。

  短短一个月后,凭借着这些小型和简易设备,小王村后的简易军工厂里,已经生产了部分质量堪用的迫击炮炮弹和手榴弹,以及少量崭新子弹,并正儿八经的在炮弹上留下了军工厂的标志“云烟”。

  没错,张云将小王村后山的军工厂命名为“云烟厂”,取了他的名字,并隐藏了军工厂具体信息。如果鬼子特高科等谍报机构知道云烟厂,很可能会调查到卷烟生产厂头上。

  在积极推动军工厂开工建设时,张云也同时开展了山体内工厂车间和坑道工程建设。

  为了推动这个工程,张云仅仅是跟邢副队长、后勤部唐部长争论其可行性就争论了很久,毕竟掏空山体开工厂和建设防御工事这种事已经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最后张云看实在无法说服两人,干脆亲自驾驶着“特殊采买渠道”运进山里的掘进机表演了挖山工程,十几分钟时间就挖了近两米深的山洞。机械工程设备的效率极大的震撼了两位支队的重要干部,再加上张云一手把支队发展起来的威望,邢副队长、后勤部唐部长才同意了这个工程。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张云又安排邢副队长密切联系井径县的组织,辗转高薪请来了专业的地质和工程专家,专业的挖矿工人和建筑工人等,以便更加专业的建设山体工程。

  这样的工程耗资实在巨大,为了防止邢副队长、老唐部长发现工程真正的成本(海量的水泥、汽油、柴油、钢铁、机械设备损耗等),张云不得不再次祭出了保密原则,仅仅将建设工人的伙食、安置等放在了后勤部,而薪酬、设备耗材、建设材料等则通过军工部特殊渠道支付。

  军工厂、山体工程同时开工,饶是张云自诩缴获空间物资海量,也感觉有些入不敷出。也幸好刘长青副队长在5月底6月初“占领”了正太路沿线的众多乡镇,再次缴获了近1.5万吨粮食,1.2吨黄金、7吨白银、1600多吨铁,23吨铜以及数百支步枪、20余挺机枪及数万发子弹等,才让张云心里稍稍缓了口气。

  最让张云在意的,是刘长青他们“缴获加成”的近1400吨铁,其中竟然有1200吨是在同一地点缴获加成的。等部队回来询问才得知,原来刘长青他们在寿阳某个临近正太铁路的村子里宣传政策时,得知附近铁路守护据点的小鬼子抢掠妇女,群众民愤极大。为了解救这些被抢走的女同胞,刘长青亲自指挥部队,突袭了该铁路据点并炮击摧毁了前后两个据点。

  张云认真研究了缴获加成的数据,再次发现了系统的厉害之处。原来,只需要同时占据铁路线上的临近据点超过10分钟,系统就默认据点间的铁路线已经被“占领”,其铁轨就被计算为缴获,并加成一半到缴获空间里。

  看到这个信息,张云感觉狠狠的松了一口气。1936年,扣除被侵占的东北外,民国全国钢铁总产量才4万吨(被日军控制下的东北1936年达到了近50万吨),而军工生产、工程建设都需要大量钢铁。仅仅凭借“占领”村镇县城,张云很难获得大量的钢铁来发展他的军工产业、建设他的坑道工程。

  但是要建设一个合用的钢铁厂,不说其设备、资金、人才等因素,仅是占地面积至少千亩起步,敌后抗日根据地就没有相关条件。毕竟这么大的厂区,鬼子飞机不可能不发现,而鬼子掌握制空权,完全会对厂区持续开展轰炸,不会让八路军建设发展这么大的钢铁产业。

  如今,刘长青他们无意中帮助张云发现了在抗战期间持续获得钢铁的新方式。系统每隔15天可以重复“占领”,而仅仅正太铁路就有240多公里,铁轨重量超过2.8万吨。只要独立支队经常性破袭正太铁路的据点,那依靠系统,张云就可以把正太铁路化为自己的钢铁厂,源源不断的“加成”获得铁轨,然后再通过调换功能,用大量铁轨调换为部分炮钢、弹钢等。

  正太铁路?不,那是挂逼张云的钢铁厂!

第65章 队伍再扩大,发动六月攻势!

  6月初,刘长青带着连续征战十余天的部队回来,同时带回来的还有近600名新兵。

  加上之前张云带回来的500余人,现在独立支队第五连(新兵连)里竟然已经拥有了1100多名新兵。

  不过,现在的独立支队已经不需要全队共同开展集训了。按照独立支队目前的制度,邢副队长将利用新兵连90人的教导老兵,独自完成新兵训练工作。这些新兵将在接受30天的新兵训练后,再编入一到四连的正规部队,随后跟随正规部队完成后续训练。

  这样的新兵训练制度,可以让独立支队保证大部队随时可战,不必担心新兵过多影响战斗力,同时可以方便的补充经过训练的高素质新兵。

  略过新兵训练不提,回到驻地的刘长青、各连长,直接被张云带领着参观着后山的工地,并讲解着未来驻地的防守要领。

  “现在工事正处于建设阶段,得到明年年初才能完全成型。中间山体为军工厂、物资储备仓库、指挥部等,将会预留三个出入口和部分火力口。平时互不打扰,必要时中间有重型防火门可以贯通。”

  “周边的四座山就是防御工事,也是以山体内部钢筋混凝土工事和坑道工事为主,并建设有大量机枪碉堡、火炮阵地等,4座山和军工厂在地下用隧道贯通。4个山头至少可以藏进去4000人。”

首节上一节26/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