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血染长空 第1034节

——

而在9大队在南湖开会的时候,薛岳的豫东兵团二十余万军队,早已全面脱离兰封战场。

退潮一般的朝着开封,陈留镇,通许涌去。

土肥原师团这时候已经用完了几乎所有的燃油,军队伤亡了一半,哪有精力去管中国军队的撤退。

在围困解除以后,他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要求全力搭建陈留口黄河浮桥,好通过浮桥获得北面第1军的燃油和炮弹支持。

同日,日军本土大本营给华北派遣军去电,第1军司令香月清司调回国内参谋本部,由梅津美治郎接替。

至于土肥原,因为部队还处于一线战场,而且只用一个师团就挡住了几十万中国军队的攻击,也算是多少有些苦劳。

暂时不提,等秋后算账。

到了上午11点,寺内寿一得到土肥原发来的电报,中国军队全线撤离兰封战场,朝着开封方向撤退。

寺内寿一,冈部直三郎,第2军司令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参谋长铃木率道少将。

畑俊六,河边正三,第3师团师团长藤田进中将、参谋长田鸠利雄大佐,第9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中将,参谋长中村广大佐,第13师团师团长荻洲立兵中将、参谋长佃勇三郎大佐。

经过紧急磋商,尤其是寺内寿一这些日子在徐州,三天两头找畑俊六喝出来的交情。

日军华北派遣军,华东派遣军,终于统一了观点。

就是先由华北派遣军第10,14,16师团,第3,4,13混成旅团,直扑开封,中牟,新郑,堵住从兰封战场‘逃跑’的中国军队。

吸引从徐州战场‘逃跑’的四十万中国军队,去郑州,许昌一线合兵。

留下第5,114师团,继续对津浦线占领区残余中国军队的清缴,

而华中派遣军第3,9,13师团,则是运动到蒙城,永城一带,等到华北派遣军攻占中牟,造成跨越大本营划定的军事行动线以外的既成事实以后。

第3师团直奔信阳关门,第9,13师团,进入郑州战场。

用6个师团,3个混成旅团,20万军队,彻底全歼中国军队在河南战场的近70万精锐。

随即,日军第2军参谋长铃木率道,向第16师团发布命令。

要求部队改变方向,转而朝着杞县,通许,进军,直奔新郑,中牟,同时切断京汉线。

得到命令,日军第16师团,第3,13混成旅团,以及第10师团的3个步兵大队,立刻改变方向。

5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在黄淮平原上面,向西杀去。

下午3点,程潜,薛岳,先后得到日军民权县部队变向西进的情报。

不禁都是脸色大变,急忙发电珞珈山。

当天,得到日军西攻东向的中国军界大震,各种电报雪片一样发到老蒋的侍从室。

陈果夫,刘献捷,姚琼,黄新吾,刘仲元、谢承杰,王若卿,——

姚琮(时任军方办公厅副主任)电:

黄河旧险地方在兰封以东者如河北之刘庄、鲁省之朱口,倘即刻施以决口工作,更于旧河道下游多抛埋柳枝,则河水必改道南向,一时造成泛滥区域,虽不能淹没敌军,至少可使其行动困难,全局情势必将改观,——

陈诚转呈王若卿建议:

蒋委员长:据炮兵第16团王团长若卿报告称,我军决兰封口,引黄河水淹日寇,其计甚佳。——开封为河南政治中心,首应破坏,免致资敌。

陈果夫,——

当天夜晚,老蒋下达命令,于明日在汉口召开会议,‘商议据敌大计策’。

通知一下,许多的国军大佬,顿时就明白了。

放心了。

什么叫做‘据敌’,如何‘据敌’?

当然靠那滔滔洪水。

此计一出,河南百万大军,顿时转危为安。

而靠着这个天然屏障,说不定战事就要暂告停歇一段时间。

至于老百姓,

谁管,谁在乎呢?

第六百四十四章 残阳如血

6月1号上午,蒋介石在汉口召开军事会议。

明确提出炸开黄河。

‘策定豫东大军向豫西山地战略上之转进,同时决定黄河决口,作成大规模之泛滥,阻敌西进。’

决堤的任务由第1战区司令长官负责组织实施,地段选在牟与郑州之间的赵口。

随即,电报发到程潜的第1战区司令部。

程潜命令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安河防处处长兼河南省修防处主任陈慰儒,立刻到司令部议事。

接着,就是一席简短的对话。

“蒋委员长命令掘开黄河大堤,放出河水阻挡日寇。”

“河兵都是沿岸农民,深知黄河掘堤的严重性,他们世代守堤,是不会动掘堤的。”

“那么我派军队去掘,请你们去指导。”

“既然一定要掘,请先发迁移费,让堤下居民搬家。”——‘让堤下居民搬家’

对话完毕,程即批发一万元迁移费,交由郑州专员罗震发放。——‘一万元迁移费’,钱好大!

首节上一节1034/1173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