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权相 第148节

  他们的盘算里,都不会有那些无辜百姓的下场,但偏偏卫王的话,将这事儿摆在了台面上。

  天德帝缓缓点头,“说得不错啊,没看出来,你还有这等见地。看来在江南历练一番还是有用处的嘛。”

  说完他看着群臣,“那大家就先说说,这大通钱庄如何处置吧?”

  随着天德帝的话,齐王和楚王,不得不提前开始在朝堂之上,围绕着大通钱庄,刺刀见红。

  接下来的将近小半个时辰,双方的人马便用尽了各种手段,争抢着大通钱庄的控制权。

  齐王麾下的关中势力,以关中为大通钱庄大本营,以及他们在北方的关系更深为理由,力主由齐王一系接管大通钱庄。

  而楚王麾下则扣着大通钱庄以前的贪腐行为,力主由在北方关系薄弱的江南势力接管,以肃清遗毒,保证公平。

  虽然总结起来,听得都想笑,但偏偏一个个都说得冠冕堂皇,理直气壮。

  直到天德帝一声轻咳,“既然讨论不出来,情况又紧急,那就让内务府先接管吧,后面再议。”

  一句话,给双方都干懵了。

  但天德帝说得也没问题,谁也不服谁,这事儿总不能拖着吧?

  都怪卫王,装什么大公无私,捅破这个窗户纸!显着你了!

  接着天德帝,又定下了宣抚边疆得人选,也就意味着,对魏奇山案的追究,就到此为止了。

  楚王一系的众人心头虽遗憾但也无奈,只能将目标对准了空出来的户部尚书之位。

  不出意外,又是一阵争吵。

  天德帝默默听着,忽然找了个间歇,望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卫王,开口道:“卫王,你就没什么想法?不想举荐一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卫王,不知他会如何回答天德帝这饱含深意的话。

  “回父皇,儿臣的确想举荐一人。”

  霎时间,数道如剑一般的目光盯在他的身上。

  天德帝的眼睛微眯,“哦?说说看。”

  “儿臣先前在苏州,见苏州府同知蒋琰能力出众,在苏州知府林满出事之后,能将整个苏州府管理得井井有条。如今中京城事务繁多,又遇上此事,儿臣想举荐蒋琰,出任中京府丞。”

  听到前半段,众人皱眉;

  听完全句,众人懵逼。

  甚至有笑声忍不住响起,有种鸿鹄错估燕雀之志的荒谬感。

  便是齐王和楚王,也暗自松了口气。

  唯有人群中,数位曾经勤恳任事,以经世济民为己任的太子党,朝他投去若有所思的目光。

  天德帝的嘴角荡起一丝微笑,那是满意的笑容。

  它藏在群臣的哄笑之中,无人察觉。

第180章 群贤毕至

  “大家讨论户部尚书呢,你胡闹什么。”

  天德帝一开口,仿佛坐实了不少朝臣的猜想,也觉得卫王烂泥扶不上墙,“一个府丞而已,此事朕准了,政事堂尽快拟旨。”

  但另一些人,却似乎从中察觉出了些不一样的意味。

  陛下,似乎对卫王比以前好得多了?

  但卫王所提之事的确太小,当下他们也来不及细想,因为天德帝已经将话题重新带回了户部尚书的人选上。

  “既然各执己见,一时半会儿讨论不出,那就上折子举荐吧,目前暂由户部左侍郎代行尚书之职,下次朝会,定下最终人选。”

  天德帝一句话,便几乎昭示了接下来三日的暗流涌动和腥风血雨。

  打算静静看着楚王和齐王表演的他似乎仅剩的精力已经被这场朝会耗尽,疲惫地开口,“行了,朕乏了,没别的事,今日就这样吧。”

  随着童瑞的尖厉高呼,众人缓缓退出朝堂。

  散朝的人三五成群地走着,讨论着些心得和接下来的工作,从这个角度看,他们这些站在天下权力最高殿堂的大人物,和看完一场大戏离开的百姓,或者逛完一次大集散场的妇人也没什么两样。

  人群中,齐王快步追上卫王,毫不避讳地揽着他的肩膀,“老六,谢了!”

  卫王轻笑道:“齐王兄说笑了,我什么也没做啊!”

  “没做就是帮忙了!你我兄弟,都在心里。”

  齐王拍了拍他的肩膀,并没有回头,但他知道,楚王一定能在后面瞧见这一幕。

  卫王是不是真心帮他不重要,但其余人觉得卫王在帮他,就足够了。

  而楚王身边,一个楚王党走来,低声道:“殿下?”

  楚王望着前面勾肩搭背的兄弟二人,神色平静,“回府再说。”

  出了宫门,齐王和楚王各自登上马车,赶紧回了自己的府邸商议。

  一个户部尚书的位置实在是太过重要,必须郑重对待。

  而其余人也在各自奔赴自己的岗位之余,派遣了手下去等候着二位殿下的召唤。

  卫王坐上马车,车夫乔三问道:“殿下,是回府还是去府衙?”

  卫王拿起马车上的一盒糕点,开口道:“去大通钱庄。”

  这是齐政临行前的建议,也是符合他内心想法的行为。

  外出征战,他见过沙场的残酷。

  但漫漫征途,让他见过太多底层百姓的苦痛,童年的伤痕,也让他更能共情民生的疾苦。

  马车来到大通钱庄,只见还未开门的大通钱庄外,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队伍中,年龄不一,甚至还有女人,但如出一辙的,都是眉宇间深深的忧虑与躁动。

  不时还探出脑袋,望向前方,希望快点知道前面的情况。

  好在中京府衙提前就安排了白都尉带人维持秩序,这才没有引发什么骚乱,所有人都规规矩矩地排着队。

  当卫王抵达,将白都尉叫到马车旁,并未露面,隔着马车低声吩咐了几句。

  白都尉的态度十分恭敬。

  如果说之前他是被齐政用言语说服,今天早上起来,他是彻底庆幸了。

  一夜之间,曾经在他看来不可一世的俞家和魏府都倒了,自己没能跟着进去,都是卫王殿下和齐公子开恩。

  接下来活的每一天都是赚的,还想什么别的,埋头给殿下当狗就行了!

  刚听完卫王的吩咐,他正不住点着头,一旁的队伍忽地起了一阵骚乱。

  有几个坐着马车过来的大户管家,下车就趾高气扬地要往队伍最前面插,衙役阻拦,还直接被扇了巴掌。

  白都尉走过去,问明白情况,心头登时不惧反喜。

  好家伙,自己如今正愁没机会向饶自己一命的卫王殿下表忠心呢,居然还有送上门来的!

  何况还是当着卫王殿下的面,还有比这更好的时机吗?

  他当即朝掌心吐了口唾沫,抡圆了就是一巴掌将那领头插队的管家扇得转了两圈。

  那管家捂着脸,难以置信地看着白都尉。

  “你敢打我?”

  白都尉反手又是一巴掌,一脸正色,“大家都在排队,你破坏秩序,扰乱规矩,打你又如何?”

  他娘的,卫王殿下都说了,朝堂上已经有结果了,大通钱庄倒不了!

  你家这狗屁家主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装什么大尾巴狼!

  见白都尉态度强硬,对方的同伴只能默默扯着管家的衣袖离开,临走前撂下一句无力的【你等着】!

  也就是围观群众此刻都忧心忡忡,否则定会抚掌叫好。

  但在白都尉这般铁腕之下,队伍也瞬间变得秩序井然。

  就在时间接近大通钱庄往日开门时间的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

  三十余人从马上下来,为首之人是个衣衫华贵的中年男人,身后还跟着一位宫中内侍,他先吩咐一部分随从走入了钱庄,而后站在大通钱庄门口,看着排队的众人,大声道:

  “诸位,本王乃是河阳郡王!大通钱庄东家因触犯朝廷律法,残害人命,已被刑部缉拿。”

  他朝着北面一拱手,“但陛下体恤民情,知晓大通钱庄关系无数百姓生计,特命内务府接管大通钱庄,一应规矩照旧,大通钱庄的银票也照常流通,诸位的银钱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如果诸位还是心存疑虑,今日钱庄敞开供应,诸位也可提取现银。”

  随着他的话音,队伍瞬间响起一阵骚动。

  而身后几个随从也来到队伍的中后段,向众人重复着他的话。

  紧跟着,硕大的告示被贴在了大通钱庄的门口。

  就在众人纷纷凑上前去观看之余,数辆马车缓缓压过大通钱庄外的青石板。

  马车上,是白花花的银子。

  白花花的银子和鲜红的内务府大印,让长长的队伍悄然崩碎,人群四散于街巷之中。

  卫王轻声道:“走吧。回王府。”

  但卫王不知道的是,在他的马车身后不远处的一处茶铺之中,有几个身影在看向大通钱庄的同时,也在望向他的马车。

  那一路自宫城跟随而来的身影目送着卫王的马车远去,彼此对望一眼。

  “诸位,如何?”

  “值得一看。”

  “那就递拜帖吧,一起去,探探这位卫王殿下的实情。”

  皇宫之中,天德帝坐在椅子上,有条不紊地向管理内务府的主要宗亲安排着内务府接管大通钱庄后的诸般事宜和要求。

  大梁朝的内务府主要由皇室宗亲和宫中内侍共同执掌,主要的事务性工作,还是由宫中内侍协助完成,故而童瑞也在一旁查漏补缺。

  安排好了这些,天德帝稍得空闲,满意地盘算着自己这一局的收获。

  户部是朝廷的钱袋子自不用说,将户部握在手中,对于江南、淮上、北疆等地,都可以更好贯彻自己的念头,而不用陷入党争的漩涡。

  大通钱庄,已经在自己的有意放纵下,渐渐成为整个北方的经济命脉之一。

  收回这两样,接下来的腾挪空间就又大了许多。

  他抚摸着手指上的玉扳指,那是太子最心爱的东西,也是如今他最深沉的思念。

  当隋枫再度前来,他轻声道:“说吧。”

  “回陛下,楚王和齐王离宫之后,各自回了府,而后不断有人被召见,许多朝臣也在处置了自己的公务之后,前往了二位王爷的府邸。”

  “卫王没回府?”

  “也回了,但他先去了大通钱庄,看着内务府接管了大通钱庄,百姓散去之后,才回的。”

  天德帝抚摸着玉扳指的手悄然一顿。

  “陛下,有个情况,太子詹事白圭、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熊翰、吏部考功司郎中孔真在散朝之后也去了大通钱庄,而后派人给卫王府送了拜帖。”

首节上一节148/2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