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第45节

  荆州,刘表对鲁肃的经历倒没有太过在意,他的注意力都在刘琮身上。

  “逆子,不战而降,简直把我的脸都丢尽了。”

  刘表怒气冲冲地吼道,刚被叫来的刘琮瑟瑟发抖,不敢说话,只能乖乖听训。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一次响起。

  “建安十五年,周瑜死。

  鲁肃接替周瑜的职务,成为了江东第二位都督。

  周瑜的不对,以及原来的封邑等等,全部划给鲁肃,又封鲁肃为汉昌太守,偏将军。

  建安十九年,刘备拒还荆州,孙权大怒,命鲁肃率领一万大军驻守益阳,抵挡关羽。

  鲁肃和关羽约定,双方将大军停在百步之外,双方将领只带单刀赴会。

  其麾下将领害怕有危险,毕竟关羽可是万人敌的猛将,而鲁肃只是一介文士,武艺并非他所长。

  众将领都建议鲁肃不可以身犯险,但鲁肃却并不害怕。”

  画面中,只见鲁肃笑道:“刘备辜负我主,在道理上便占据劣势,关羽又敢怎样?”

  双方见面后,鲁肃朗声道:“昔日尔等兵败,无处可立足,前来求借荆州。

  我主心善,诚心将荆州借给你们。

  如今,你们既然已经打下了益州,却没有要归还荆州之意。

  如今,我们只要求你们归还三郡,你们却还是不愿。

  莫非真要兵戎相见?”

  鲁肃话音一落,关羽身后一名武将开口说道:“土地向来都是仁德之主方可占据,哪有人永远占住不放的道理。”

  鲁肃怒喝:“我主借荆州与尔等,难道不是仁德之主?”

  那人被吓了一跳。

内部qq群:舞1酒衣⒉⒋ersi珊

  关羽连忙对那武将道:“我们所谈乃国事,你懂什么,速速退下。”

  那人转身离去。

  单刀赴会,无疾而终。

  双方僵持不下,战争随时都可能爆发。

  就在这时,曹操兵临汉中,刘备害怕益州有失,连忙派人和孙权讲和。

  鲁肃认为曹操雄踞北方,实力强大,孙刘依旧应该继续结盟,共同抵抗曹操。

  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继续维持孙刘联盟.

第74章 刘备:我麾下没有前十的谋士?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

  画面至此定格。

  楚风的解说却并未就此停下。

  “鲁肃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家和外交家,武艺也很不错。

  赤壁之战获胜,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肃的精心谋划。

  若非他奔赴荆州,孙刘两家不可能联盟。

  他始终认为只有孙刘联盟,才能抵抗曹操,他终其一生都在为孙刘联盟而竭尽全力。

  他提出鼎足江东,依靠荆襄之地,联合刘备,共抗曹操,图谋天下的战略方针,对天下局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他死后两年,孙刘联盟瓦解,吴蜀两国也最终南逃灭亡之命运。

  谋士榜第五名,荀攸鲁肃之东城鲁肃。

  战略能力5星

  战术能力3星

  其他能力4星

  影响力5星

  综合评分17星。”

  到此,楚风的声音消失,荧幕中的画面也随之消失。

  天下之人,却和自己的三五好友,激烈的议论起来。

  “又中途病死了?”

  “果然谋士很少有人能活过五十岁吗?目前出现的谋士,似乎只有刘晔和,董昭,程昱活过了五十岁?”

  “鲁肃四十六岁病逝?这终归还是要比郭嘉和周瑜好点,至少多活了好几年呢。”

  离开舒县,骑马而行的周瑜,眉头微微皱起:“联刘抗曹?如今曹操恐怕连占据兖州都困难重重,要不要先和陈宫联手灭了曹操,以绝后患?”

  “联刘抗曹?我未来的一生就只干了这一件事?”

  东城,鲁肃摇摇头,哑然失笑。

  陈留郡,曹操感叹道:“以后若能重现画面中的辉煌,第一个要除掉的就是这鲁肃啊。

  没有了鲁肃,孙刘联盟就不会那么坚固,总会找到逐个击破的机会。”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起。

  “谋士榜第五名,荀攸鲁肃之颍川荀攸。”

  荧幕中,浮现出一道人影。

  他面容清瘦,看上去比较老成稳重。

  此人正是荀攸。

  “颍川人,不知道会是哪位诸侯麾下的谋士。”

  刘备等各大诸侯心中都充满了期待。

  天下前十的谋士,未来的孙氏已经独占其三。

  若这荀攸还是孙氏麾下,那还怎么玩?

  洛阳,某府邸中,担任黄门侍郎的荀攸,看着画面中的自己,眉头微微一皱。

  此时此刻,他宁愿自己不上榜,免得自己的计划败露。

  想了想,他立即写了几封信让心腹带了出去。

  信中写道:“计划暂时取消,准备撤离。”

  这时,楚风继续介绍道:“荀攸,字公达,颍川颖阴人,出身于大汉顶级世家之一的荀家。

  荀攸幼年失去父母,跟着祖父荀昙生活。

  其祖父是广陵太守,在荀攸十三岁时去世。

  一名唤作张权之人,以前在祖父麾下当差,主动来到荀家,请求为祖父守墓。

  荀攸看了那人两眼,察觉了异常~「。”

  画面中,只见荀攸找到叔父荀衢,说道:“叔父,此人举止反常,神色也很不自然,很有可能是做了什么坏事,借守墓藏身。”

  荀衢夜晚对张权进行盘问,发现此人果然是因为杀了人,想要借守墓之名,隐藏自己。

  从此以后,所有人都对荀攸另眼相看。

  中平六年,荀攸受大将军何进之邀,前往洛阳当官,被封为黄门侍郎。

  初平二年,董卓迁都长安,荀攸联合长史何等人商议刺杀董卓。

  荀攸对何等人说道:“董卓残暴,招致天下人怨恨,虽麾下精兵不少,实际上也仅仅只是一个武夫罢了。

  吾等应刺杀董贼以谢天下,然后借天子的诏令来号召天下。

  如此,我等便可创建如同齐桓公和晋文公那般的丰功伟绩。”

  荀攸又道:“董贼孔武有力,乃是武将出身,我等皆文臣,担不得刺杀之责。”

  “那何人可担此重任?”何问道。

  其余众人也满脸疑惑。

  荀攸想了想,说道:“越骑校尉,河南尹伍孚。”

  “伍孚?此人可靠吗?”

  何等人微微皱眉。

  荀攸点了点头,说道:“绝对可靠,此人本是大将军麾下,不得已才投靠董卓。

  前不久我设宴款待他,在酒宴中试探了一下,他对董卓也很是不满,让他去刺杀董卓不难。

  而且,此人越骑校尉,河南尹的身份,可以轻易接近董卓,完成刺杀重任。”

  “好,那就让伍孚来行刺杀之事。”何等人最终同意了荀攸的提议。

  荀攸找机会将伍孚找来,告知他刺杀董卓的计划。

  伍孚本就对董卓非常不满,没多想就同意了。

  可惜,伍孚的刺杀终究还是失败了。

  伍孚被杀,荀攸等人的谋划也暴露了。

  其中荀攸和何被抓进了大牢,其余人皆逃出长安,投奔袁术去了。

  在牢中,何每天担惊受怕,最终自杀身亡。

  荀攸却镇定自若,吃好睡好。

  而董卓忌惮荀家的影响力,一直也不敢杀荀攸。

  看到这,天下之人皆感叹不已。

  “同样是谋划刺杀董卓,结局却截然相反,果然家世不一样,命运也会不同。”

  “荀家可是大汉顶级世家,即便是董卓这等残暴嗜杀之人,也不敢往死里得罪啊。”

  洛阳皇宫,刘协大喜:“荀公达既然敢刺杀董卓,那必是忠于汉室的忠臣,铲除董贼的重任,就要落在此人身上了。”

  刘晔距离太过遥远,他无法悄无声息地派人出去与刘晔联络。

  但荀攸目前还是黄门侍郎,专门替天子传达诏令。

  刘协是有机会悄无声息地和荀攸取得练习的。

  但问题是,现在董卓也知道荀攸要刺杀他,恐怖不会再让荀攸担任黄门侍郎了。

  甚至,可能还会提前将荀攸抓起来。

  想到这,刘协又皱起了眉头,心情逐渐冷静下来。

首节上一节45/27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