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第118节

  孙权虽然从小就很聪明,但毕竟只有九岁,对这些事还不太懂,自然也不会明白神榜中自己所面临的危机.

第159章 孙权三步定江东

  这时,画面演化完毕,楚风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为了化解危机,稳住江东局势,孙权以师傅之礼对待文臣之首的张昭,以兄长之礼对待江东都督周瑜,得到了周瑜和张昭的认可,安抚了程普,黄盖等孙坚和孙策留下来的旧部。

  但这些人或许对孙权很衷心,但孙权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出现仰仗功勋,倚老卖老的情况。所以,在和这些旧部相处之时,孙权很注意自己的方式和态度。即便他们不同意的事,也决不会强迫他们,以柔为主。

  但作为江东之主,孙权也有着自己的理想,不能让自己作为江东之主的权威始终被压制。所以,他还需要招募和培养自己的心腹,必须引进新的人才。故而,孙权开始广招贤才。

  诸葛瑾,鲁肃等外来之人,以及陆逊,顾雍等本地世族之人纷纷投入孙权麾下,成为孙权的心腹人才。有了这些新的人才,孙权的底气更足,话语权更重,也极大地削弱了旧部对江东的影响力,达到了权衡的目25的。

  尤其是扬州各大家族人才来投效,对孙权稳定江东局势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孙策在位时,和江东的各大家族关系都比较紧张。江东看似强大,实则内部危机重重。孙权采取怀柔拉拢,对稳定江东局势的效果非常好。

  外来之人和本地世族之人愿意投效孙权,让江东人明白孙权是有能力成为江东之主的。孙权广招贤才,培养新人,对当时的江东来说,有着非常强烈的政治意义。

  孙权上位后,驻守于乌程县的宗室重臣孙,想要夺取孙权的权利,取而代之。孙权派虞翻去劝说,成功将孙劝退。

  孙辅勾结曹操,因是孙氏宗亲,孙权并未杀他,夺取了他的兵权后,将其流放监禁。

  庐江太守李术造反,孙权欲灭之以立威,但庐江在江北,要杀李术,就必须率领大军渡过江水,恐会引起曹操的误会,从来惹来曹军。

  为此,孙权给曹操写了封信,解释他要过江的目的,加上此时的曹操正在进行官渡之战,也没工夫来拦截孙权。孙权这才亲自率领大军过江,攻打庐江郡,最终覆灭李术。

  斩杀李术后,孙权带了数万人口回江东,更震慑了各大蠢蠢欲动的势力,让其不敢乱动。从而让孙权能够腾出手来,专心平定山越之乱。从此,江东局势得到稳定。

  后又采用鲁肃的《榻上策》成为江东日后的战略发展方针,一步步发展壮大。”

  看到这里,天下之人皆惊叹不已。

  “安抚旧部,引进新人,铲除乱党立威,就这三步,便彻底稳定了江东局势,孙权的能力的确不错。”

  “这个时候的孙权才十几岁吧,竟然有如此能力,不愧是能和曹操刘备三分天下之人。”

  “虽说有周瑜和张昭等人的帮助,才能成功稳定江东局势,但也不可否认,孙权的能力的确是很强的。”

  “我想知道,曹操的儿子曹丕最后篡汉称帝,其能力和孙权比起来谁更厉害一些。”

  陈留郡,曹操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其能在后辈弟子中无出其右者。”

  南阳境内,刘备也赞叹不已:“三步定江东,孙权之能当真是厉害。”

  长沙郡,孙坚看着自己九岁的次子,笑道:“想不到吾儿还有如此能力。”

  孙策也看着自己的弟弟,说道:“二弟,他日你统领文臣,吾统领武将,为父亲开疆扩土,征战天下,必能成就一番远超神榜未来之大业。”

  孙权重重地点了点头。

  这时,画面演化完毕,楚风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稳定江东局势之后,孙权开始迈出鲁肃的《榻上策》第二步,谋取荆州。

  想要谋取荆州,就必须有出兵的借口。孙权以报复仇为由,向江夏出兵,最终攻破江夏,斩杀黄祖,获得大部分江夏地区。

  正当孙权想要占据江夏全境时,得知曹操已经控制了荆州北部,思虑再三后,孙权决定放弃江夏。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大败刘备,占据江陵,意欲东取江东。得到消息后,孙权立即召集文武商议对策。

  众文武分为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以张昭为首,投降派以鲁肃为首,各自争论不休。不久后,鲁肃带着刘备麾下谋士诸葛亮前来商议结盟。诸葛亮舌战群儒,群儒不能敌,孙权依旧迟疑不定。”

  画面中,只见群儒败下阵来,孙权依旧有些犹豫。诸葛亮见状,说道:“将军若不敢战,当听从众多谋士之言论,向曹操投降。不然,则大祸将至也。”

  孙权看着诸葛亮,问道:“诚如先生所言,刘豫州为何不投降曹操?”

  诸葛亮说道:“刘豫州乃王室贵胄,英雄盖世,众人仰慕。此时落魄,813实乃天意,又怎能屈居于人下。”

  孙权闻言,脸色大变,起身进入后堂,片刻后鲁肃走了进来,孙权怒气冲冲地说道:“子敬,那诸葛亮欺吾太甚。”

  让自己早点投降,却又说刘备乃英雄人物,不会屈居人下。这不是在拐着弯说自己不如刘备,说自己不是英雄么。

  鲁肃说道:“臣也责备孔明,他却笑主公不能相容。他有破曹之计,只是在朝堂上不肯轻易说出来,主公为何不去向他请教呢?”

  孙权闻言,大喜道:“原来孔明早有良策,故意用此言语来激吾。我一时气愤,差点耽误大事。”

  随后,孙权和鲁肃一同回到大厅,再请孔明来商议。待诸葛亮抵达之后,孙权开口说道:“之前多有冒犯,幸好先生并未见怪。”

  诸葛亮亦见礼道:“亮之前言语冒犯,还请将军恕罪。”

  孙权邀请诸葛亮进入后堂,设酒相待,酒过数巡之后,问道:“曹操生平所忌惮者,唯有吕布,刘表,袁绍,袁术,刘豫州与孤几人,如今吕布等人已尽数被灭,唯有刘豫州与孤尚存。然刘豫州新败,还能与之抗衡吗?”.

第160章 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诸葛亮说道:“我主虽然刚刚大败,但关云长麾下亦有一万精兵,荆州大公子刘琦麾下亦有一万多的江夏精锐。曹操远来,兵力虽然众多,却必然军马疲惫,加上一直在追击我主,必然已经是强弩之末。

  更何况,北方之人不擅长水战,荆州百姓也没有归心于曹操,将军若与我主联手,必能大破曹军。一旦曹操败归许都,将军和我主便可趁机发展,与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希望将军三思。”

  孙权闻言,大喜道:“先生所言,令孤茅塞顿开。还请先生去驿馆休息,明日商议起兵共抗曹操之事。”

  让人将诸葛亮送去驿馆休息的同时,又命鲁肃将自己的决定传达给众文武官员。

  看到这,天下之人皆感叹不已。

  “赤壁之战即将开始,此战过后,真正的三足鼎立之势将成也。”

  “对于孙权来说,做出出兵的决定的确是很难的。尤其是当内部意见不统一之时,更是很难从两种不同的意见中找出正确的意见并坚持。”

  “赤壁之战若是输了,曹操可能真就一鼓作气统一南方了。”

  “从之前那些武将谋士的人生演化中能看得出来,联刘抗曹的确是最正确的决定,成功阻断了曹操南征的脚步。”

  陈留郡,曹操微微眯着眼,说道:“刘备,孙权,吾之劲敌也。”

  南阳境内,刘备轻声说道:“要抵抗曹操,必须联合孙权。”

  这时,画面演化完毕,楚风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得知孙权要起兵抗曹,主降派之首的张昭,带着顾雍等人前来劝阻。”

  画面中,孙权见到张昭和顾雍到来,心里已经猜到他们要说什么,但还是开口问道:“长史此时前来所为何事~「?”

  张昭问道:“听闻主公欲和刘备联手,起兵抗曹?”

  “正有此意。”孙权点了点头,说道。

  张昭劝道:“主公认为如今的江东,比之昔日的袁绍如何?当年曹操仅有一州之地,尚且能覆灭坐拥四州之地的袁绍。而如今其坐拥整个北方,拥兵百万南下。而主公却仅有扬州一州之地,如何能与之抗衡?

  若是听从诸葛亮的计策,轻易起兵,一旦兵败,损兵折将,劳力伤财不说。曹操也不可能会再接受我们的投诚,更不会让主公安度余生,还请主公三思。”

  孙权听了这番话,没有说什么,只是低头沉默。跟随张昭而来的顾雍,也开口说道:“刘备被曹操击败,想要借主公之手抵抗曹操,主公不可被其所利用;希望主公能听子布之良言。”

  孙权依旧迟疑未定。待张昭等人离开后,鲁肃走了进来,问道:“主公,张子布等人又劝主公投降,不过是为了保全性命,保全家人,自谋生路的计策罢了,希望主公不要听他们所言。”

  孙权仍旧有些迟疑。鲁肃又道:“主公若再不做出决定,必将错失良机,大祸临头也。”

  孙权说道:“子敬先下去休息吧,让我仔细想想。”

  鲁肃告退。

  看到这,天下之人皆议论纷纷。

  “真是难为孙权了,降曹还是抗曹,这是决定天下局势的决策,不要说孙权了,即便把刘备放在同样的位置,恐怕也很难轻易做出决定。”

  “我们看过那么多人的人生演化,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道路。可孙权深陷其中,很难从两个建议中找出真正正确之路。”

  “若降,孙权就亲手葬送了父兄打拼出来的基业。若战,一旦失败后,江东将面临着覆灭的危险,孙权便成为了江东的罪人。唉,他这个江东之主不好当啊。”

  这时,画面演化完毕,楚风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江东武将文官,支持出兵和支持投降的皆大有人才,孙权更是头疼不已,每日寝食难安,迟迟下不定决心。”

  画面中,只见吴国太前来询问道:“我看你这些天魂不守舍,心不在焉,可是遇到了什么解决不了的大事?”

  孙权说道:“如今曹操屯兵于江汉地区,意图南下征讨我江东,麾下文臣武将中,有人主张投降,有人主战与曹操决战。我想要和曹操一战,却又怕我们寡不敌众。我想要向曹操投降,又担心曹操容不下我,故而一直犹豫不决,迟疑不定。”

  吴国太闻言,说道:“我不懂天下大事,但我姐姐临终前的遗言汝莫非忘了?”

  孙权一时间有些疑惑,并未想起母亲的哪一句临终遗憾对目前的局势能有所帮助。

  吴国太又道:“姐姐临终前说过,伯符临终前交代过: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如今周公瑾在外驻守,何不请他回来问一下他的意见?”

  孙权闻言,大喜道:“吾差点忘了周公瑾。”

  随后,连忙派人去将鄱阳湖训练水兵的周瑜请回来商议大事。不过使者还未出发,周瑜便已经提前回来了。

  次日,文臣武将位列两旁,周瑜迈步而入,见完礼后,问道:“主公,吾听闻曹操屯兵于江汉,并让人送来讨伐邀文,不知主公心意如何?”

  孙权让人取出邀文给周瑜,周瑜看完笑道:“曹贼以为我江东无人?安敢如此欺辱顶?”

  孙权问道:“公瑾意下如何?”(钱得好)

  周瑜道:“江东自创建以来,如今已经历经三代,怎可就此放弃?”

  孙权眼睛一亮,连忙问道:“周瑜有何良计?”

  周瑜为孙权讲述了曹操进犯江东的四忌,称曹操兵力虽然众多,但必将大败而归。

  孙权闻言,豁然起身,朗声说道:“曹贼早就想要废除汉室自立了,所为畏惧者不过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孤,如今袁绍等人易京覆灭,只剩下孤了。孤与曹贼,誓不两立,当与之决一死战。”

  说罢,拔出佩剑,砍下奏案一角,对百官说道:“若再有想要投降曹操之人,便如同此案。”

  百官皆沉默不敢言语,连刘抗曹之计,终于敲定。并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领军和刘备联手,火烧赤壁,大破曹军.

第161章 固守有余,进取不足

  看到这,天下之人皆感叹不已。

  “要彻底说服孙权,并且压制其他投降派的官员,还得要周瑜出马才行啊。”

  “周瑜一到,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不愧是江东第一任大都督。”

  “火烧赤壁,大败曹操,我似乎又看见了曹操那狼狈而逃的身影。”

  陈留郡,曹操叹息道:“袁绍率领数十万大军在官渡败于吾之手,想不到时隔多年后,吾率数十万大军南征,竟会败于孙权和刘备之手。”

  南阳境内,刘备喃喃道:“要和曹操对抗,必须和孙权稳固结盟。”

  长沙郡,孙坚大笑道:“好,吾儿在危机重重之下还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果然是能力非凡。”

  这时,画面演化完毕,楚风的声音再次响起:“赤壁之战获胜后,孙权命周瑜等人一直追杀曹操至南郡。曹操撤回许都,孙权留下周瑜攻打南郡,他则亲自领兵前往攻打合肥城。

  后中蒋济之计,误以为曹操大批援军将至,只能率领大军撤退。而张昭也出师不利,未能攻破当涂813县。

  建安十四年,曹仁抵挡不住,在徐晃等人的接应下,弃城而走。孙权任命周瑜担任南郡太守。不久后,又将南郡借与刘备。

  建安十五年,孙权派遣交州牧步鹫南征,士燮投降,刘表任命的苍梧太守被杀,孙权掌控交州,并封士燮为左将军。

  建安十六年,孙权听取麾下大臣张之提议,欲将江东治所迁移到秣陵,并下令兴建石头城。

  建安十七年,孙权正式迁都至秣陵,并改名为建业。不久后又在吕蒙的建议下,在濡须山上修建一座东关,在七宝山上修建一座西关,两关相互依存,以防曹操。

  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攻濡须口,孙权率领江东水军抵挡,首战大破曹操水军,俘虏数千人,诛杀数千人。随后陷入僵持,而孙权决定亲自查看曹军阵势。”

  画面中,只见孙权亲自乘坐一艘轻舟,从濡须口进入曹军水寨前。忽然间铺天盖地的箭雨从侧面破空而来,深深地没入孙权的轻舟一边,导致轻舟那一边重量增大,船出现倾斜。

  “掉头。”

  孙权果断下令,让船掉头,让另一面受箭。又是铺天盖地的箭雨射来,船两边重量逐渐一致,渐渐平稳,最终安全返回营地。

  孙权看着轻舟上密密麻麻的箭矢,大笑道:“曹操热情送与孤这么多箭矢,不可辜负曹操的心意,速将箭矢取下。”

  待麾下之人将箭矢全部取下之后,孙权此后几天,又接连派人乘坐轻舟前往曹军水寨前,想要重施草船借箭之事。不过有了第一次之后,曹操一直坚守不出,并没有让麾下弓弩手发动攻击。

  于是,孙权再一次亲自乘坐轻舟,从濡须口来到曹军水寨前。淡淡曹军依旧没有发动攻击。孙权在曹军水寨前前行了五六里的水路,见曹军始终不肯攻击,便下令回营,还让麾下敲响战鼓,吹响号角。

  曹军水寨中,曹操见江东水军军容整齐,再次发出一声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表之子真如犬耳。”

  此后不久,曹操摸清了濡须口的环境之后,再次派兵强攻西关大营,西关守将公孙阳奋力迎战,兵败被俘。孙权率领东关水军展开反击,再次击退曹军。

  一个多月后,春雨季节即将到来,孙权给曹操写了封信,信中只写了八个字:“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在信中又额外加了一张字条,上面依旧只写了八个字:“足下不死,孤不(cfeh)得安。”

首节上一节118/27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