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个短视频让老祖宗破防了 第77节

  

第128章 大明第一首辅

  【有人说,他的出现拯救了摇摇欲坠的王朝】

  【但也有人说,他玩弄权谋,独断专行。可他以极强的政治手腕厉行改革,整顿官吏,革新赋税,让百病丛生的王朝于腐木之中重焕新生】

  【有人说他生活奢侈,罔顾礼制。可皇帝年幼,政局不清,是他十年首辅,以治国之奇才,撑起了王朝最后的中兴】

  【有人参他,有人恶之,有人千盼万盼盼他落水,见他失意】

  【但风吹雨打,他巍然不动,他非圣人,亦非完人,但确实他燃尽了自己的光辉,为王朝续上了命脉】

  【他就是大明第一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啊,可怜啊!到最后,满朝文武只有一个和他理念刚好相反的海瑞是唯一心疼他的人。”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万历太高估了自己,张居正也高估了万历的脑子。”

  “其实不全怪万历,张居正倒了,满朝文武不得狠狠的踩一脚啊!”

  “张居正?你把于谦放哪里?”

  “看标题,是首辅懂不懂?于少保是再造大明,他没当过首辅。”

  “张居正和于谦都不是忠于皇室,他们忠于天下!”

  “张居正是和商鞅一样的人物,可惜商鞅之后秦国国君给力,而万历却是个大傻叉!”

  汉朝。

  汉武帝疑惑道:“张居正,怎么这么耳熟啊?”

  一旁官员提醒道:“陛下,天幕之前看提过一句,好像是那个明朝的内阁的一个官员。”

  汉武帝恍然大悟:“哦,朕想起来了,朕还考虑过内阁事宜,可惜内阁并不适用于我大汉。”

  “不过,这个张居正竟然得到后世如此高的评价,能和商鞅比肩的人物,朕倒是挺好奇到底是怎样的功绩竟然能比肩商鞅。”

  “要知道,嬴政之所以能统一天下,完全是因为秦国六世的积累,其中商鞅变秦法当属首功。”

  明朝。

  听到天幕最后念出的名字,朱棣有些惊讶。

  毕竟之前天幕在讲述内阁制的时候,还特意说过张居正控制朝纲,独揽大权。

  不过很快朱棣就回过神来。

  “天下之事,并不是非黑即白,既然后世敢称张居正为大明第一首辅,那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那朕就看一看,这大明第一首辅到底是如何让我大明从腐木之中重焕生机的吧。”

  【公元1525年,张居正出生于湖北江陵县】

  【据说张居正出生那天晚上,他的曾祖张诚梦见一轮圆月掉在自家水缸里,随后一只白玉龟浮出水面,他曾祖认为这是天降祥瑞,于是给张居正取乳名“白圭”,同“龟”谐音】

  【张居正果然不负众望,5岁入学,12岁就中了秀才,小小年级就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

  【公元1536年,12岁正在参加童试的张居正获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怜爱,不仅亲自把他送到官学去读书,还为他改名“张居正”,希望他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

  【公元1537年,13岁的张居正参加乡试,本能高中举人,但湖广巡抚顾看到张居正的文章后惊讶于张居正的文采】

  【顾认为张居正有蒋相之才,但如果他成名过早恐怕不是好事,于是便让张居正落榜,以此让张居正磨砺一番】

  【公元1540年,16岁的张居正再次再次参加乡试,这次毫无疑问中得举人】

  【顾非常高兴,解下自己的犀带送给张居正,并告诉他:“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意思是张居正将来的成就肯定比自己高】

  【要知道当时的顾贵为巡抚,督湖广两省,位居地方二品大员居然说自己的犀牛腰带配不上未来的张居正,可见顾对其赏识】

  【公元1547年,张居正以二甲第九名的优异成绩当上了进士,并且被授予庶吉子,成为了真正的储相】

  “我靠,我本来是不屑于什么鬼神故事的,但是张居正这个,我真的相信!”

  “12岁的秀才,如果不是顾阻挠,那便是13岁的举人,NB!”

  “其实顾做的对,13岁即便是古代,心智也不成熟,过早接触官场并非好事,而且受到些许挫折也能勉励张居正。”

  “小的时候受苦总好过中年失意。”

  “没错,35岁考上公务员总好过35岁被裁员。”

  “张居正就好比现在的神童,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人家处理的可是天下大事。”

  唐朝。

  李世民听到张居正少年意气,忍不住赞叹。

  “如此才子,百年难遇,当为国之栋梁!”

  “如果能为我大唐所用该多好啊!如果能给李隆基的话......”

  想到李隆基李世民就气不打一处来。

  明朝。

  听到张居正夸张到让人难以相信的才华,朱棣才相信张居正或许真能挽大厦于将倾。

  不过想到天幕中的闪过的弹幕,朱棣心中难免有些恨铁不成钢。

  “万历皇帝,是那个30年不上朝的后代子孙!”

  朱棣咬牙切齿道:“可恨啊!我大明江山就让这些混账给败完了!”

  想到这里朱棣又开始思索内阁事宜,不组建内阁吧,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毕竟没了宰相,只有皇帝一个人恐怕要累死,就算朱棣咬咬牙勤政一些,但是后世子孙呢?

  朱棣可不相信后世子孙会和太祖朱元璋一样勤政。

  一旦皇帝不勤政,再加上没有宰相和内阁支撑朝堂运转,别说30年不上朝,就是3个月不上朝,整个朝堂就得乱套。

  可是组建内阁吧,后代皇帝如果真的如同万历皇帝一样当个甩手掌柜,30年不上朝,那再繁荣的盛世也经不起这么败坏呀。

  朱棣长叹一口气道:“唉,这该如何是好,难道要违背父皇祖训,重新设立宰相不成?”

  当然,朱棣也仅仅是吐槽罢了,如果真的重新设立宰相,后代皇帝无能,还是会被宰相架空,后果甚至比内阁制度下还要严重。

  

第129章 意气风发张居正

  【张居正入选庶吉士,教习中有内阁重臣徐阶,徐阶也因此成为了张居正最重要的老师】

  【张居正入翰林院学习的时候,内阁中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当时内阁大学士只有夏言、严嵩二人,二人争夺首辅职位,夏言先是夺得首辅,结果却被严嵩进谗而被杀,继而严嵩成为新的内阁首辅】

  【在翰林院期间,张居正亲眼目睹了朝堂之间惨烈的斗争,也深入的了解朝堂百官的昏庸无能】

  【公元1549年,张居正终于忍不住了,他上奏了一封《论时政疏》,里面列举了时政的五大弊端,针针见血,即便概括出了当时大明的内忧外患的问题】

  【然而,此刻的张居正人微言轻,此篇奏疏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这封奏疏石沉大海之后,除了例行的奏疏外,再没有对时政发表过一次个人意见】

  “嘉靖时期啊,那时候党政确实很严重。”

  “主要还是因为嘉靖皇帝不作为,和万历一样不上朝。”

  “杨继盛不懂得变通,上来就把皇帝和严嵩骂的狗血淋头,严嵩肯定弄死他。”

  “张居正聪明就聪明在,他虽然上书,但是只提出了问题和解决方法,完全没有抨击皇帝和严嵩等人。”

  唐朝。

  李世民摇了摇头说道。

  “终归还是年轻气盛,他能看到的国家弊端,难道朝中为官几十载的文武百官看不出来吗?”

  “有时候,皇帝虽然是天子,虽然整个江山都是皇帝的,但有些事情皇帝也无能为力。”

  历朝历代,最令皇帝头疼的从来不是什么权臣,也不是奸臣、佞臣,而是世家。

  百年王朝,千年世家。

  世家大族在一地根深蒂固,关系错综复杂,就算皇帝想动这些世家大族,也会遭到群臣反对。

  到时候满朝文武阳奉阴违,仅靠皇帝一人,根本力不从心。

  甚至一些强大世家大族敢将软弱的皇帝赶下马,这样的世家大族谁敢得罪。

  【公元1550年,俺答入侵,此次事件中张居正真正看清了严嵩这位内阁首辅是如何的自私自利,贻误军机,坑友卖国】

  【然而张居正城府极深,虽然心中极度厌恶严嵩,但并未表现出分毫】

  【甚至还经常帮严嵩代拟各种马屁文章,甚至自己也为嘉靖皇帝写国《贺瑞雪表》等吹捧之文】

  【搞得严嵩一个劲儿的管他叫小友,完全不相信未来张居正会对自己捅刀子】

  【这些年张居正一直隐忍不发,但是心中却无比愤懑】

  【公元1553年,杨继盛因为弹劾严嵩,被严嵩罗织罪名,廷杖一百下后,关入狱中而死】

  【一个满腔热血,忠君报国的官员就这么被诬陷致死,这件事深深刺激到了张居正】

  【张居正多次找到自己老师徐阶,希望老师能做点儿什么,匡扶朝政,可是徐阶却不为所动,像个千年王八一样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公元1554年,张居正给他的老师徐阶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张居正对徐阶这种龟缩朝中一角,明哲保身,毫不作为的行为的不满,然后便愤恨请病假回乡】

  “真实的职场环境,哪怕恨一个人咬牙切齿,面对面也得谈笑风生。”

  “楼上累不累啊,等我工作了,看谁不爽,绝对不惯着他。”

  “那我劝你不要考公考编,不然你会吃大亏的。”

  “除非是自由职业者,不然你就得经历勾心斗角,这就是社会。”

  “没错,不做不错,多做多错,你看张居正的老师徐阶就完美的体现了机关单位的优良作风。”

  “张居正还是太年轻了,只有趴着,伺机而动才会找到敌人破绽,给予致命一击。”

  【而张居正这病假一请,就是整整三年】

  【彼时彼刻,张居正还没清楚为官之道,还不理解自己老师徐阶趴着的意义】

  【回家的三年当中,他走访了田间地头,深入百姓,更深入的了解了此时大明王朝所面临的严峻的问题】

  【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惊人,地方官吏巧立名目,加重赋税,财富迅速集中到上层人手中,此时的大明朝已经具备了王朝末年该具备的种种弊端】

  【随着张居正深入了解,他内心希望改变朝堂就越强烈,即便他再厌恶朝堂斗争,但为了天下百姓,毅然决心回到朝堂之中】

  【公元1557年,张居正作下《割股行》,然后坚定的回到了朝堂之中】

  【回京之后的张居正更加老谋深算,此刻他也如同他的老师徐阶一样趴着,如同一条树梢上的毒蛇一般伺机而动】

  【严嵩及其党羽的肆意妄为,再加上嘉靖皇帝年老体弱,自知不久之后可能难以把控朝政,难以遏制严嵩,于是嘉靖皇帝出手了】

首节上一节77/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