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个短视频让老祖宗破防了 第14节

  如果朱允只是想限制朱棣,甚至要杀朱棣,朱元璋也不会有太大反应,毕竟作为皇帝总要想办法巩固自己的政权,有这么强大的燕王朱棣在身边总归让朱允的皇位坐不踏实。

  可是朱允一而再再而三的对自己的亲叔叔下手,甚至赐予自己叔叔极其恶毒的谥号,朱允这种做法实在是伤了朱元璋的心啊!

  哪怕朱允收回所有藩王的封地,让这些亲叔叔回京城做一个闲散王爷,朱元璋都觉得这个孙子有魄力,做的没错,可是这个孙子做的实在是太过了!

  朱元璋来到朱标跟前说道:“标儿啊,你也看到了,如果将皇位传给允会出多大的乱子!”

  朱标连忙站起身来说道:“父皇,儿臣明白,儿臣也没想让允继承皇位。”

  马皇后拉着朱标说道:“标儿啊,现在你也不是储君了,你也就不用为国家操劳,不过允孙儿现在才三岁,还小,你可得给我教导好了。”

  朱标回想起朱允当上皇帝后做的那些事情就气不打一处来,如果不是现在朱允才三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他恨不得把朱允拉过来暴打一顿。

  朱标重重的点了点头说道:“母后放心,回去之后我一定请严师好好管教允,绝不让他走上歪路。”

  解决完朱允的事情之后朱元璋看向朱棣。

  此刻装透明人的朱棣见自己老爹看过来,吓得差点儿跪在地上。

  

第25章 自己吃饱饭砸别人饭碗

  朱棣见朱元璋一步步向自己走过来吓得连忙跪在地上。

  “父,父皇,儿臣也是被逼无奈啊!”

  朱元璋盯着朱棣看了一会儿,而朱棣见朱元璋迟迟不开口被吓得连头都不敢抬。

  就这样过了好一会儿,朱元璋才幽幽开口说道:“起来吧,坐好!”

  朱棣闻言心中大喜,不过还是强忍着喜悦起身坐在椅子上。

  【朱棣登基之后大权在握,于是继续实行削藩政策】

  天幕短短一句话,仿佛按下了静音键,所有人都目光都汇集在朱棣身上,就连朱元璋也不例外。

  朱棣此刻如坐针毡,如果有办法的话恨不得直接一箭把天幕射下来。

  朱老二和朱老三走到朱棣面前,两人重重的拍了拍朱棣的肩膀。

  “四弟,好样的!”

  “不愧是四弟,做的真好!”

  看着两人咬牙切齿的模样,朱棣真怕今天晚上两位哥哥会派人来暗杀自己。

  此刻朱元璋也一脸震惊的看着朱棣,虽然理智上赞同朱棣的做法,但是朱棣这种自己吃饱了砸别人饭碗的行为属实让人感觉有些不要脸。

  此刻,朱元璋也开始反省,自己分封藩王的事情是不是做错了,儿子和孙子都因为藩王的事情闹得兄弟反目,叔侄反目。

  朱元璋思索了片刻,然后吩咐道:“刘伯温,胡惟庸,徐达几人,跟朕过来,朕有事相商。”

  朱和朱见状脸色大变,朱元璋这时候叫几位大臣秘密商议事情还能是为了什么,当然是藩王的事情。

  此刻,所有人都明白,朱元璋恐怕是想要削藩,现在藩王空有藩王的名号,还没有就藩,如果此刻削藩那么所有皇子真就只能当一个闲散王爷了。

  胡惟庸几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明白朱元璋的意思,于是几人二话不说便跟着朱元璋去了侧殿。

  【朱棣登基以后,一直对自己得位不正耿耿于怀,于是决心做出一番事业来堵住悠悠众口】

  【恰巧大明朝从开国至今,边疆一直纷争不断,为了防卫北方蛮夷,朱棣下令迁都封地北京】

  【朱棣继位以来对外战争胜利颇多,朱棣好战,常常御驾亲征,朱棣的所作所为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后代】

  【从朱棣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都是刚烈之辈,后世对此评价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好,这才是真正的皇帝!”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好一个大明王朝!”

  “可歌可叹啊,大明朝算得上是为数不多末代皇帝依旧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的好朝代了。”

  “可惜,朱棣好战,百姓有的苦了!”

  “朱棣虽然好战,但是人家也是为了国家,更何况人家胜多败少”

  “朱棣虽然好战,但是你不得不承认朱棣在位期间算得上小盛世了。”

  “没错,永乐盛世可不是开玩笑的,虽然比不得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等空前的盛世,但是百姓生活比其他时候也好上不少。”

  秦朝。

  嬴政都忍不住叫好。

  “这大明,这皇帝竟然有如此气节!”

  李斯也忍不住称赞道:“这大明能在连年征战的情况下开创盛世,这皇帝绝对不容小觑。”

  汉朝。

  汉武帝站起身来看着天幕中的朱棣。

  “这朱棣倒是有几分才能,虽然皇位不正,但是如此皇帝倒也难得!”

  汉武帝指着天幕对卫青说道:“卫青,你说以后我大汉要是也能得此评价该多好啊!”

  卫青点了点头感慨道:“这大明朝竟能得如此高的评价,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恐怕是后人对历朝历代最高的评价了吧!”

  汉武帝感慨道:“我大汉一直被匈奴所困扰,如今天幕没给出答案,后世王朝倒是给出了答案。”

  “朕决定御驾亲征,这次一定要灭了匈奴!”

  唐朝。

  李世民说道:“看到没有,这才是帝王霸气,这才是帝王该做的事情!”

  “传旨,今日起我大唐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如果西域蛮子还敢来求和亲,朕就御驾亲征亲自打到西域漠北!”

  李世民本来就是一个好战的皇帝,在位期间多次开疆扩土,如今看到天幕后世竟有如此皇帝,恨不得和朱棣把酒言欢彻夜长谈。

  明朝。

  明成祖朱棣,看着天幕中后世对自己的评价忍不住落下眼泪。

  “好!好!好啊!”

  “朕做了这么多,终于得到后世的认可了!”

  “朕即位以来从不敢有一天懈怠,如今得到后世如此高的评价,朕死也可以瞑目了!”

  “这下,看谁还敢背地里嘲讽朕的皇位来路不正,就算是死朕也可以挺直腰板去见列祖列宗!”

  朱棣的三个傻儿子看着自己老爹疯疯癫癫的模样小声议论。

  汉王朱高煦悄悄的问道:“大哥,咱爹是不是疯了?”

  太子朱高炽小声说道:“说什么胡话呢,咱爹是高兴,是高兴!”

  赵王朱高燧说道:“如果咱爹疯了,那大哥是不是就可以提前当皇帝了?”

  朱高炽连忙捂住朱高燧的嘴。

  “瞎说什么大实话,让咱爹听见,没有咱仨的好果子吃!”

  就在三人小声嘀咕的时候,突然听到朱棣喊他们。

  “太子,汉王,赵王,你们三个在密谋什么呢?”

  三人被吓了一跳,连忙从椅子上站起来,一步一步的挪到朱棣跟前,然后熟练的站成一排。

  太子回答道:“爹,我们没说什么!”

  朱高炽和朱高燧也附和道:“对,对,对,没说什么,我们就是为爹您高兴!”

  “没错,没错,爹您得到后世如此高的评价,我们几个为您感到高兴!”

  原本高高兴兴的朱棣,见到三个儿子就气不打一处来。

  朱棣很想痛骂他们一顿,但是想到天幕还在播放自己的内容,于是只能挥了挥手,让三人老老实实坐着。

  “滚,滚,滚!老老实实我坐着,看看你们三个像什么样子,我怎么就生了你们这三个玩意儿!”

  

第26章 储君朱棣

  【朱棣在位期间,对北,曾五次御驾亲征蒙古;对南,直接将安南攻打下来】

  【朱棣十分注重边疆,东北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西北设置哈密卫 ,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

  【除了军事上的统筹之外,朱棣还曾派人七下西洋,最远甚至到达的非洲等地区;当时大明朝船队是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船队】

  【七下西洋不仅宣传了大明国威,还带回来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手工技术,甚至开辟了许多贸易路线,形成了万国来朝的局面】

  【文学方面,朱棣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修撰了古今第一奇书《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堪称世界之最,全书卷,册,大约有3.7亿字,其中涵盖了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明朝。

  天幕已经播放完毕,可是朝堂上众人却迟迟没人开口。

  此时,朱棣已经从刚才的惶恐不安变得理直气壮起来,如果不是朱元璋还站在自己面前,说不定下一秒就要从地上蹦起来。

  朱元璋明显看出来朱棣的心思,于是一巴掌狠狠的拍在朱棣的脑门上。

  “跪好了!你以为你很了不起吗?”

  “就算你成了几千年来最了不起的皇帝,依旧改变不了你是谋反篡位的事实。”

  朱棣此刻心想:“就算继位不正又怎么样,我未来的功绩如此斐然,这点儿微不足道的瑕疵算什么,从秦朝到现在多少人是篡位成功的,只要有能力造福百姓,稳固江山,没有人在乎你是不是顺位继承。”

  当然,朱棣也就敢在心里这么吐槽,还是在有天幕给自己背书,未来会成为一代明君的情况下才敢在心里给自己老爹朱元璋扎小人。

  朱棣瞥了一眼旁边坐着的朱标、朱和朱,这三位哥哥病死的病死,被杀的被杀,不是有实力但命短,就是没实力还命短,老爹本就应该把皇位给自己,传给孙子是要闹哪样啊!

  朱元璋对朱棣问道。

  “老四啊,这皇位,你想要吗?”

  朱棣听到朱元璋这么问,心中一下子疑惑起来。

  “老爹这是什么意思?他不会想把皇位传给我吧?”

  朱棣心中越想越有可能,毕竟现在情况已经十分明朗了,前面三个哥哥已经被天幕给否决了,按理来说最合适的人选就是自己了,可是朱棣有些不敢相信。

  朱棣了解自己老爹,朱元璋分封藩王,发了疯一样培养太子就是为了不给他们其他皇子机会,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没机会当皇帝的,不要想着上演兄弟反目的戏码。

  所以,当朱棣从天幕中见到自己不仅造反,而且还继续削藩的时候就感觉这个皇位悬了。

  “老四,这个皇位你想要吗?”

  朱元璋再次问了一遍,朱棣想了一下咬着牙回答道:“父皇,为了我大明江山稳固,儿臣愿意接手大明江山!”

  朱元璋听到朱棣的回答感觉有些好笑,这个儿子还是对皇位有所觊觎啊。

  不过事已至此,天幕已经给出了正确答案,朱元璋也只能顺势而为。

首节上一节14/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