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之君临天下 第42节

  看上去,可谓是一派英雄气概,人称小孟尝。

  “单二哥?”

  并不是百分百可以确认,出于一种礼貌,秦琼试探性问道。

  单二哥?

  听到这一道有些熟悉的声音,正要进城的单雄信停下脚步,转过身一看。

  “单二哥,果真是你。”

  待看到对方的外貌,秦琼加快着步伐,惊喜的说道。

  当时奉命前去上党郡一带办差事,在这一过程中,不幸染病于客栈中,所带盘缠也所剩无几。

  无奈之中,牵着自己的坐骑黄骠马,想要给典卖掉以作盘缠和养病之用。

  在一番周折之下,好汉白衣神箭王伯当点明自己的身份,两人之间才得以相识结交。

  盛情的款待里,便在二贤庄精心养病八个月,直至身体完全痊愈。

  离别时,单二哥还为他的黄膘马配上金镫银鞍,并以重金相赠。

  如此大恩,秦琼一直都没有忘记,将这一份恩情牢记在心底。

  “秦兄弟,我们在长安得以重逢,必当痛饮上一番。”

  一看,真是那一道身影,单雄信分外高兴,爽朗的说道。

  早在结交之前,对于山东秦琼的小孟尝之名,便是慕名已久。

  结交之后更不用多说,越是可以了解到小孟尝的为人和本事,果然如同传闻中的仗义疏财。

  小孟尝之绰号,确实是当得起。

  “单二哥,那是一定的。”

  听到痛饮上一番,秦琼自是正有此意,畅笑的说道。

  “秦兄弟,你现在不是在济南郡当差么,怎么有时间到长安来?”

  记起秦琼正在官府的那份差事,单雄信抱以疑惑的问道。

  那份差事无他,正是负责缉拿犯人的捕快,通常没有特别的公文,很少到长安这里来的。

  “刚好有公文需要在长安处理,顺道去看看我姨父,及其那献俘仪式。”

  听得问起此事,秦琼并没有隐瞒,如实以告的说道。

  此为个人之义…

  不过并没有说处理什么公文,也没说出自己的姨父,却是当今四大辅臣之一的昌平王邱瑞。

  此为国家之义…

  “走,秦兄弟,先去城内找白衣神箭王兄弟喝酒。。”

  确认没什么变故,单雄信放下心来,继而说道。

  “好,一起去喝酒。”

  此次的公务并不是很急,还有着很多天,足够可以去探望一下姨父。

  停顿一下,秦琼没有拒绝,正好可以和王兄弟叙叙旧。

  再者,自从上次告辞二贤庄,说起来,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单二哥。

  眼前的这一番好盛情,秦琼又怎么能去拒绝。

  随即,秦琼和单雄信一同进城,前去找王伯当…

  PS:第一更!.

第五十九章听调不听宣的燕王罗艺(2/10)

  “王爷,是否即刻到太极宫,前去面见天子?”

  当下,一名精干的士卒走过来,上前请示说道。

  “通知太保们,将此事安排下去,本王现在便要到太极宫内。”

  想也没想,刚刚抵达长安的杨林不作停留,当即说道。

  只见靠山王杨林面如傅粉,两道黄眉,身长九尺,腰大十围。

  “是,王爷…”

  那士卒抱起一拳,应上一声说道。.

  走出府邸内的大厅,杨林轻轻抚起那长须,望向太极宫的方向,也就是两仪殿,有着说不出的欣慰。

  这样的欣慰,出于长辈对晚辈的一种肯定,同样,也是一种对能力上的认可。

  作为大隋的靠山王,高祖皇帝的亲生兄弟,还是当今天子的二叔。

  朱雀门献俘一事至关重大,生擒启民可汗,前后击败整整三十多万骑兵,突厥由此元气大伤。

  丝毫不亚于类似新帝登基,此等国家性的大事,杨林自是马不停蹄的赶往长安。

  顺道,面见一下当今天子…

  “哎,世事难料,想不到…”

  提到当今天子,杨林又想起另外一个身影,哎出一口重气。

  另外一个身影,没有谁,自然是前太子杨广。

  一想起前太子杨广的所作所为,杨林便气不打一处来,实在是有负高祖皇帝生前的期望。

  本来之前废掉杨勇,不仅是高祖皇帝,亦或者朝中大臣,包括自己都还是持赞同态度的。

  虽然废长立幼不符合礼仪,不过,废太子的表现在当时差强人意。

  而杨广恰恰相反,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相当不错,得到朝臣的一致认同。

  确实,大隋的国力纵然开始强盛起来,只是,如今面临的局势仍旧不容乐观。

  北面,草原漠北的东突厥…

  南面,林邑(今yue南)国、濮国…

  西面,西突厥、吐谷浑…

  东面,高句丽、契丹、韦室…

  更何况,还有着不少的内部矛盾。

  比如,一直不服中央统治的江南世家豪强势力,还有那北方蠢蠢欲动的世家门阀。

  这一点,作为高祖皇帝可以说出部分实话的亲生兄弟,杨林还是略知一二的。

  因此,需要一位能文能武的天子,才可以带领大隋迈向下一个更强盛的时代。

  也就是说,继位的天子不能是守成之君,也不能是单单治理国家的仁君。

  不是说这样的帝王不好,也没有在否认其该有的能力。

  毕竟!

  眼下的大隋需要的是,一位既可以开疆扩土,又能治理国家,雄才大略的天子!

  只可惜…

  正当高祖皇帝寄予厚望,朝臣一致认可的时候,出现天大的变故。

  六皇子也就是当今天子,及时揭破其真面目,及时挽救大隋的国运。

  前太子杨广之前的所作所,都是表面上的伪装,根本和本质上截然相反,完全不符合为君的标准。

  每当想到此处,杨林便是恨铁不成钢,实在枉费高祖皇帝一片用意。

  还好,当今天子成功登基,没有造成国之大祸。

  前太子杨广固然令人惋惜和愤怒外,让杨林心里好受点的就是,杨氏皇族后继有人。

  即便不清楚天子采用怎样一个方式,但是可以做到稳住前太子旧部,不使天下再次陷入动荡。

  并且,在刚登基不久的情况下北进草原,创造出那一场辉煌战绩。

  对此,杨林可以知道的是,当今天子的手段不会太简单。

  刚刚登基为帝,临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却是可以调动军队,策划北进大军的战事。

  可见,天子已经初步掌握着大权,并不是想表面上看得一样,仅仅是空有贤名的少年郎。

  当思绪到这里停下,杨林不善言笑的脸边,却是有一道名为欣慰的笑容。

  天子可以做到这一步,倒是不用担忧会被大臣把持朝政,他也就放心了。

  “王爷,已经安排妥当,可以入太极宫面见天子。”

  听到十三太保之一的话语,杨林点点头,转过身走出府邸。

  在一队士卒的护卫下,杨林通过朱雀门,经过太极殿,往两仪殿而去。

  “怎么回事,燕王罗艺怎么会出现在太极宫内?”

  在半路途中,杨林看到一个虎背身形,不由一楞的说道。

  罗艺!

  原为北齐的将领,因军功而获得燕公的勋爵。

  后来,在统一天下的大势中,大隋以压倒性的实力灭亡北齐。

  但是罗艺坚决不降,一直在激战着隋军,还是不肯臣隋。

  紧接着,屡次派兵攻打幽州的罗艺,始终攻克不下来。

  面对外有全盛时期的突厥,内有战乱的情况下,高祖皇帝采用大臣的建议,将其给招安。

  那么,重点来了,当时,罗艺开出三个条件才肯答应归降。

  第一…

  原有兵马不能动,只能听罗艺的调遣,永远镇守燕山一带。

  第二…

  虽然名义上归降大隋,但是不上朝见驾,只听调,不听宣。

  第三件…

  如有诛戮事件,拥有自主决定权,无须经过天子的同意。

  由于局势的危急性质,那时的大隋没有意见,答应提出来的三个条件。

  至此,罗艺便归降大隋,世袭燕王……

  最重要的是听调不听宣!

  意思就是说,罗艺可以听从中央朝廷的征战诏令,在燕山一带指哪打哪,保证毫不犹豫的执行。

首节上一节42/1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