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99节

  这个小孩子惹祸了。

  “因为他想要一个人号令全天下,让我们所有人都听他一个人的话。”

  扶苏忽地用严厉的目光看向六岁半的由。

  “那你知道,秦王为什么想要一个人号令全天下,让天下所有人都听他一个人的话吗?”

  由顿住了。

  所有人的目光又望回扶苏。

  蒙恬在后堂坐著,手中握著一爵热酒。

  “因为天下有太多的国家,有太多的君王,太多的将士,太多的丞相。这些君王都想要扩张自己的地盘,丞相和将士都想要创建功业。而他们的手段就是去发动战争。而战争是要死人的。”

  “秦王为天下人做这样的事情,可是们却在说他的坏话。你觉得这合理吗?由。”

  由歪著脑袋思考,其他小孩也都眼巴巴地望著扶苏。

  年龄最小的孩子问扶苏,“秦王是你什么人,天下人都在骂他。不骂秦王本身就成了一种罪过,而你却在给他说好话,而且你很崇拜他。”

  “他是我的父亲。”

  这些小孩子听了,一个个都呆住了。

  “秦王是你的父亲,那你不就是秦王的儿子?”由瞪大眼睛。

  “当然。我是他的长子。”

  “你就是那个秦国的太子,八岁上朝,吓得宰相都给你赔礼,让满朝文武都想要以你为师。十岁砍了燕国的太子,没事就喜欢和工匠一起玩,把庶人当人看的那个秦太子。”

  “正是我。”

  “你可真年轻,比我才大不少。”由眼中冒著光。

  其他小孩子听到由的陈述,也纷纷对扶苏侧目,眼中满是崇拜。

  其实他们这些小孩子根本不懂得大是大非,他们只是听大人说话的口气来判断大人们对某个人的好恶,对某件事的看法。

  对扶苏,天底下的庶民还真没有几个对他满心厌恶的。

  “现在,可以告诉我,我们秦人还有哪里做的不好了吗?”

  “你早说你是秦国的太子,我一定把我知道的什么都告诉你。”

  由和这些小孩子向扶苏投诚了。

  “我阿父说,秦人每天在街上巡逻,规定时间场所交易,吓得商人都跑了,城中没有人再敢做生意。我阿父总是空手上街去,随后空手回来。”

  “秦人每天都在抓人去给秦王做壮丁,修城池,修道路,做重活。他们好自己休息。”

  “什么时候,我秦国去抓苦力了?”扶苏忍不住问。

  这些小孩根本信不得,他们几乎是满口胡诌,先说服三十天徭役死了叔叔,现在又说秦国人天天给秦王抓壮丁。

  他可是嬴政的儿子。

  “你别不信我。”

  这些小孩能透过大人的眼睛,看到他们心里在想什么。

  “我说的都是真的。秦国人不分青红皂白,不问原因,直接把人抓去服徭役,好让他们自己休息。这都是真的。”

  由眼中闪著光。

  扶苏有个不详的预感,这个由如此信任自己,若是让他继续这么说下去,恐怕自己离开后,这个由活不下去了。

  “不,你在胡说。我不相信你了。带他出去,把他交给他的父母。”

  “唯。”左右宦侍把由拉了出去。

  “秦国的太子,你怎么也和你父亲一样,不分好坏。”

  扶苏没有回答,他摆摆手,又问了其他几个孩子关于秦律的问题。

  这些孩子见由被带走了,一个个有些怕。

  扶苏只是继续拿牛肉给他们吃。

  有了吃的,他们就忘记了其他所有的事情。

  “我的阿姊,她因为不小心倒了垃圾,被人在脸上刻了字,非常难看,家里人都说他要嫁不出去了。她现在只能每天做工。”

  “我的叔叔因为路上赶牛的时候,不小心把牛赶进了别人家的田,被罚去做徭役。”

  信又忍不住了。

  “污蔑,实在是污蔑!”

  “我秦国设立严酷的刑法,不是为了在你阿姊脸上刺字,也不是为了把你的叔叔抓去做徭役。那是为了让其他人不要随意乱倒垃圾,为了不让有人毁坏耕田。”

  “你知道吗,在我秦国,公子犯法和庶民同罪。制定这样严苛的法律,就是贵族也要遵守。所有人都不允许随意乱倒垃圾,更不许贵族毁坏耕田。”

  “就算是黥刑,可你知不知道,我秦国给了你姐姐做工的机会。在其他的国家,女子哪能有机会自己做工赚取钱财以谋生。”

  “也就只有我秦国会给机会。而且我们秦国律法规定,女子在做针织等女子专长的工作时,工钱和男子一样高。如果不是我们秦国,你姐姐没有办法谋生赚钱,又怎么会得到夫家的尊重呢。”

  信非常凶,他滔滔不绝地斥责这些小孩子,毫不留情。

  这些小孩子终于是一边吃著牛肉,一边嚎啕大哭。

  扶苏躺在上座,看著信滔滔不绝地讲著,他不由得沉思。让信留在新郑……如何?

  “送他们回家去吧。”扶苏已经了解到了秦法在颍川郡推广的基本情况。

  扶苏躺在席子上,脑子里都是今天这些小孩子说的话。

  说秦法严苛,确实严苛。

  但是秦法也是当世最先进的法律。

  比如信说的这一条,那就是后世的同工同酬。

  秦朝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朝代,皇帝制度创立于此,九九乘法口诀在这个时候流行,同工同酬也已经诞生。

  外行人常说西方文明多先进,谁知道这个先进是怎么来的。

  眼下摆在扶苏面前的问题是,他这个秦律,根本就是不改不行。

  因为天下有七分之五的土地是异国百姓,要用七分之二的人口去压迫七分之五的人口让他们服从适应他们本不习惯的东西,一定会招致天下人的怨恨。

  可是一想到嬴政的个性,还有他们秦国内部的情况,扶苏知道,这件事的阻力可谓非常大。

  看看信和蒙恬就知道了,两个多年不做秦吏的人,在他们心目中《秦律》都仍旧有这样高的地位,几乎是奉为圭臬。

  而整个秦吏群体中,他们都把秦律当做是治理民众的无上法宝。

第138章 修改秦法?和我们无关啊

  这个时候,内史腾、上卿郑国他们都过来拜见太子。

  这件事在新郑城里也算是轰动一时的事情。

  太子无缘无故派人抓了七八个小孩,装在了囚车里,大摇大摆地把人送入驿馆。

  腾不免好奇,“太子,您把这些小孩抓起来的事情,已经轰动新郑了,现在大家都在外面议论太子。”

  “议论就议论吧。”扶苏对此倒是不太在意。

  众人都知道,扶苏一向是很有主见,并且决定了就会坚持做到底的人,见到扶苏还是一贯的态度。

  大家心里虽然有疑虑,也不敢再问,更别说劝。

  蒙恬问起,“太子,您准备听取这些垂髫小儿的话,来制定计划或者计策吗?”

  “我听我的老师说,在圣人看来,只要道理是对的,就算是小孩子说的话,也可以采取。更何况,小孩子天真无邪,他们的话才最值得人相信。”

  蒙恬还是觉得心里有道坎过不去。

  难道说,太子真的相信颍川郡里那些韩国遗民的小孩子说的话,并且要以此为太子制定新策略的依据吗?

  这传出去,实在是显得太子非常轻浮,不稳重。

  “太子,请恕臣直言。太子这样问计于小子,就算想出决策,到了朝堂上,也不会为朝臣所认可的。”

  “谁说我问计于小子了,我不过是籍这些小孩子之口,听听颍川百姓心中到底对秦国是什么样的看法。再者,颍川郡上下对我秦国如此触,六国国君为了留住他们的子民,曾经散播了不少谣言。”

  “我这次奉命前来颍川郡,就是要把这些谣言给破除了。六国人从小就被灌输我秦国为虎狼的思想,只是因为他们被打怕了,所以污蔑秦国。”

  “这次就给他们颍川郡和天下人都开开眼,到底谁才是反天道而行之。”

  扶苏见真正上过朝的三位大臣都一脸认真地且略带惊讶地看著自己,仿佛自己在他们眼中只是个还不懂事的娃娃。

  扶苏便认真地道,“我哪能问计于小子呢,出了大事,还得是要与诸位贤长商议。”

  这些人的脸色这才缓和下来。

  见扶苏之前骄傲自满不可一世,随后又对他们好言安慰,这样的场景,在上朝会时也时常发生。

  而眼前的人就是未来的秦王。

  这么一联想,这些年长的臣子,自然更用关爱的心态和眼光来看待扶苏的。

  因为扶苏是那个人的儿子。

  像,太像了。

  “那太子应该是不认同这些颍川人对秦律的看法了。”蒙恬问起。

  信也望了过来。

  内史腾、上卿郑国这两位重量级的大臣都在,扶苏自然郑重其事的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完美的,秦律也不例外。倘若真的有一些律令不合适,为什么不稍作修改呢。王叔,你看如何呢?”

  内史腾又被点名,只好认真地说,“臣之前也向大王提过,说起颍川郡的百姓多年来习惯的是旧韩的法律,无法短暂的适应秦律这件事。”

  “可是大王说,‘天底下没有人做不成的事情,只是想为何不想为罢了。’大王说,就是要让韩人知道,如今是他们的大王是秦王,所以才要全面地推行秦律。”

  “大王还说,我秦国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一直坚持轻罪重罚的原则。自从周朝衰落,礼崩乐坏,人们道德崩坏,伤风败俗之事遍地。”

  “越是那些主张对庶众要宽容,给予庶众自由的国家,越是国中一片混乱。越是不限制百姓的作为,由著百姓追名逐利,尽情地发展商业,那样的国家注定人人都不思农事,都想著用商业的手段来使得自己利益更多、更大。”

  “这样的问题,六国之中都有犯,所以六国国民才道德衰败,通奸、偷盗、弑君的罪行比比皆是。”

  “庶众大多都是无知的,如果不对他们用法律加以严格的约束和规范,那么他们就会盲目地追逐利益,等到犯下过失再去忙著弥补、补救、到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

  腾搬出来了嬴政的原话。

  众人都点头称是。

  “我知道如今是礼崩乐坏的时候,大家都不顾人伦廉耻,只为逐利。君父就是要用法律来约束这些人,规范道德。可是法律和道德之间,原本法律的诞生是为了维护道德。”

  “但是当一个国家上下都以法作为基准,而失去了道德本身对人心自我的约束,完全靠律法从外来强制,最终让所有的民众完全抛弃了道德,只想著以不违法为基准。”

  “那么这样说来,民众有什么道德可言?”

  “我素来都知道,六国人中有不少人抗拒我秦国律法的根源在于,他们认为我们秦国眼中只有法律,没有道德。认为我秦国人做事只以法律为基准,从来不考量人情道德,所以我秦国在他们眼中是没有道德的。”

  “而且对于六国人来说,《秦律》里规矩繁多,对他们来说就像是细密的渔网上的网眼一样,他们根本应付不过来。”

  腾和其他属官、从官听著,心中都莫名生出反感之意。

  试问秦律繁多、法条细密如网眼,那是韩赵亡国百姓应该去应付的事情,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首节上一节99/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