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29节

  嬴政站在殿中,只是笑著,“右相消息真是灵通。”

  “这等大事,微臣想不知道都难。”

  赵高命人撤走木案,又下令驱散前来的文士、中书、外臣等人。

  殿内只留下嬴政、熊启、赵高、扶苏四人。

  嬴政和熊启二人目光对视良久。

  殿中氛围忽地紧张起来。

  对扶苏下手,这是嬴政所不能容许的,可是昌平君还是这么做了。

  “王叔说的是。为王叔赐座。”

  熊启看向扶苏,“扶苏公子,今番改革文字,这可是惊动天地的大作为。启虽为丞相,可是对公子的才华,那是心悦诚服。只是微臣不明白,公子是怎么想出来要改革这些文字的?”

  这当然是因为,扶苏是个穿越者。

  这些古书文字古人看起来不舒服,扶苏看起来更加不舒服。

  所以他就发挥了他的专业专长。

  他是个中文系的少年,本来就对诗词歌赋、书法写作颇有功底。

  区区隶书字体,扶苏只要稍微用点心思,结合原主的记忆,就能将这些秦国的文字转换翻译成隶书。

  而之所以翻译成隶书,自然是因为隶书距离这个时代的百姓是最贴近的,最方便他们使用。

  [今天凌晨开始,上第二轮推荐,麻烦大家走过路过给个打赏。帮可怜的作者爬一下榜单。谢谢各位。]

第39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扶苏看向嬴政,“上次在君父殿中时,我翻阅了众臣的奏章,发现这些秦国大臣的文章里面不仅仅有秦国的文字,还有他们本国的文字。”

  “想来是因为我秦国广纳贤才,招揽了天下各国士人,他们中有的是魏国人、有的是齐国人。所以才会在献给君父的奏简中有魏、齐的文字。”

  “而除了别国的文字,扶苏还发现,仅仅是我们秦国的文字,同一个文字,竟然有多种不同的写法,十分混乱。若没有读过成千上百篇书,根本没有办法辨认出这些文字到底是写什么意思。”

  “幸好君父身边有许多有才能的人士,可以帮助君父解决这些辨识困难的问题。可是孩儿一想,我秦国一向有要求制造器具的手工业者要将姓名刻在所制物品上,以便日后出现问题追责的法律。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应付这种处境呢?”

  “想必文字不统一,在庶民之间造成的麻烦非常的多,这不利于商人经营商业,也不利于法律推广。”

  “扶苏做这些,一是为了君父,二是为了大秦子民。”

  嬴政听著,整个人身体渐渐僵住。

  他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前的上卿甘罗。

  意气风发、腹有良谋,天下大事尽在眼中。

  而甘罗当时已经十二岁,他的扶苏现在不过八岁。

  这个时代有才华的士人,大多都是双目灼灼,既有著大争之世大显身手的野心,又有著对功名富贵的渴望。

  可是扶苏不同,他双目里显示出都是慵懒,整天看起来没睡醒似地,无精打采。可是忽地却又能给你个措手不及的惊喜。

  他既没有在乱世之中称雄争霸的野心,也没有对功业的欲望。

  看著做了很多调皮捣蛋的事情,却又身上没有一点匪气,只是贪玩好动。

  做出这样大的事情,他声称又是为了庶民,为了自己。

  这是个寡廉鲜耻的时代,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多是大奸大恶之辈。

  口口声声前来为寡人分忧的人,实际上只是想让寡人给他分羹汤,给他势位富贵。

  而扶苏,他却堂而皇之地说出为庶民考虑这样的话。

  但是他没有任何标榜、彰显自己的欲望,只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熊启听了,只觉得这番言论发人深省,莫名开始浑身发热。

  还好扶苏是未来的太子,这要是个普通的臣子,大王听了,一定会把他当做上卿一样来对待的。

  到时候,自己的丞相之位可就危险了。

  “扶苏公子这番话,还真是振聋发聩。公子以爱民为己任、机智聪敏,有神赐之赋。大王,此事事关重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臣以为,当在朝会上郑重宣布此事,奖赏扶苏公子。”

  熊启作揖,神色肃穆庄重,声音就和往常上朝堂一般,低沉厚重。

  这与平日里私下与扶苏相处时的模样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嬴政坐在上座,双手搭在王座扶手上,听到熊启的话,他那双狭长的凤眼微微眯起,严厉的目光落在二人身上。

  每次被嬴政这种目光盯著,不管什么人,胆小的不寒而栗,胆大的也会竖起汗毛、发身冷汗。

  熊启莫名寒毛竖起,坐得笔直,心中不住地犯嘀咕。大王上次用这种眼神看自己,还是在自己率领群臣提请嬴政立扶苏为太子的那一次。

  现在,他又用这种眼神看著自己。难道是自己说错话了?

  嬴政生来就拥有独一无二的王者气质。

  如果他不是出身王室,这样的气质,做个杀手,光是这双眼睛,只要站在人群之中,也一定让人胆寒。

  缭虽然叱骂嬴政,说他这个人,鼻子长得和蜜蜂的嘴一样尖,双目细长,胸骨突出像是鸡的胸脯,声音像豺般低沉。

  但是这番评价,不无道理。

  嬴政双眼细长,若是动了杀意,那双眼立刻变得杀气腾腾,像是藏著一把绞人血肉的剪刀一般。

  扶苏坐在边上,只好低头玩自己的衣袖。这个时候,他也不敢无视嬴政的怒意。

  好在,他还只是个孩子!

  嬴政将熊启说的那八个字重复了一遍。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嬴政不免暗想,自己从回到秦国以来,日以夜继地读书,跟随太傅学诗书礼。

  知道的越多,就越痛苦,但也越发清醒。

  嬴政知道自己所处的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欲望在人群之中无休止的泛滥,整个天下的人将道德弃之敝履,诸侯国王室都渐渐腐朽。

  只有秦国,还尚存实力。

  眼看著正是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急需要有人完成天下一统、结束战争的大事。

  而自己却从原本是赵国国境内仓皇逃命的小人物,忽地变成了秦国的太子,这不是天命是什么?

  只要完成这桩大事,到时候自己就是古今第一人。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完成一统天下,结束战争,这是自己的梦想。

  只是自己从回到秦国到现在为止,做了那么多事情,读了那么多书,都没有得到任何人一个人对自己做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样的评价。

  可扶苏竟然轻而易举就精简了文字,还得到熊启这样的称赞。

  总不能扶苏才是天命?

  嬴政心里满是疑窦。

  去年寡人让扶苏射杀小鹿,他尚且怜悯小鹿年幼,不敢杀小鹿;

  如今扶苏却将自己的天赋异禀和仁爱之心相结合,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这样的人,简直是君王的典范。

  当著扶苏的面,嬴政冷冷的道:

  “功在当代,还未有定论。区区三百字,能抵得过我秦简三千字?三万字?至于利在千秋,更是不必提。”

  对于嬴政这样的说辞,熊启明显感到不满,八岁的孩子,在三天内精简了三百个秦国文字,而且全部可以使用,就是神仙下凡也完不成这种大事。

  没想到大王如今越发的厚颜无耻,这种话也说的出来。

  大王从来没有在外人面前夸奖过扶苏,没想到立了这样的功劳也……

  扶苏这心里本就藏著诸多不平之事,都是嬴政造成的。

  只是,别的事情可以糊弄过去,唯独立太子的册封大事,还有这改革秦国的大事,自己万万不可退让。

  扶苏不想死在赵高这种表里不一的小人手中,更加不想继承一个只能延续两年的朝代。

  届时,身死人手,为天下群雄所笑的对象就是他了。

第40章 夸奖和教诲

  扶苏忽地站起来,“君父,若是嫌字数不够,扶苏还可以继续精简,直到天底下所有的文字,都被精简修改完成。”

  昌平君本坐在地上,另谋说辞。这个时候,给大王个台阶,让大王选择在朝堂议论此事,到时候再给扶苏公子公论,那便是众人都心服口服。

  哪料扶苏忽地站起来,对嬴政这么说话。

  扶苏将他对嬴政的不满表达的非常到位,一个‘嫌’囊括所有。

  熊启见扶苏这样,自然十分地心疼。他对嬴政投向埋怨的目光,似是在说,瞧瞧你把孩子惹的。

  嬴政也是被扶苏这般弄得手足无措,一时间不知道双手该在何处安放。

  扶苏过去是从来都不敢这样对嬴政说话的。规矩、老实、本分、懂事,人见人爱。

  如今扶苏这么站起来直说,倒有些破罐子破摔、谁怕谁的威武之气。

  嬴政可不会哄孩子。

  “稍安勿躁。”

  迟钝了半天,嬴政只是拿出来这么一句。

  赵高记得,上次大王这样手足无措的时候,就是扶苏公子刚刚出生的时候,那时大王高兴地手足无措。

  现在大王又因为扶苏公子,难得露出这样的表情,整个人在王座上坐立难安。

  熊启这时进言,“大王,高以为,此事是否关乎国体,当在朝堂上与诸臣议论;至于太子所言,虽是童言无忌,只是若是太子若是真的可以将所有的文字都精简出来,那便是震动全国的大事。”

  嬴政在上座急剧地思考著。

  理智克服了心理上的不满,嬴政强迫自己从国家利益的层面来考量这件事。

  只是只要低头看到扶苏,嬴政内心就会想要把他拉开,国事,是一滩浑水。

  只要进来了,就不可能出去。

  看扶苏这个样子,他是如此发自内心地想要参与这样的国事。

  他既然口口声声为庶民,不管真假,都透露出他有为王的潜质。

  也许这就是天意。

  寡人不应该再阻止。

  “就依丞相所言。”

  “唯。”

首节上一节29/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