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289节

  项燕撂下这话。

  宋义只觉得万分难堪。

  此后好一段时间里,再也没有人敢来催项燕出兵了。

  秦军和楚军就这么开始僵持起来。

  但是项燕当然不会真的就这么干坐著、等著、耗著。

  项燕比谁都清楚,楚国如果要和秦国比拼实力的话,是根本耗不过秦国的。

  可是楚国也有著决定胜败的优势那就是地利。

  除非秦国人突然变出翅膀来,否则一旦开战,秦军注定要在地势上失利。

  他很快就又召集部将,和他们讲述自己新的想法,

  项燕便又制定了一些军事部署,只是这次他的军事部署是保密行动。

  屈、景、昭三个大族,出动了足足十多万兵马、家族里的贵族男性几乎全体上战场。

  可是项燕并没有从他们中选择人,以至于这些人只听到了风声,完全不知道项燕在做什么。

  最先生出疑惑的,自然是景氏的臣子,他们纷纷感慨,“大将军不用我等,是因为觉得我们不足以为事吗?难道说独有项氏子弟值得信任?”

第416章 自己选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可惜的是,项燕并没有听到这些人的疑惑。

  为了在部将面前树立威严,让他们和秦军一样做到垂直式的管理,坚决服从自己下达的任何命令,以图谋在短期内找出秦军的破绽,项燕将自己的大帐用重兵围住,不许其他氏族部将轻易就入帐。

  可是这在楚国人眼中是非常遭人厌恶的举动。

  楚国因为地缘,始终都是个由亲戚团体组成的联盟国。

  哪怕是楚王,当国家有了事情,那也是把氏族聚集起来,坐在同一个台阶上几案上,袖口对著袖口,酒爵口和酒爵口齐平,一同商量。

  这些举动立刻招致了楚军将领们的不满,继而也引发了士卒们的不满。

  因为楚国江东子弟之间的关系那都是远方亲戚的远方亲戚。

  但是项燕要做的还不止于此,他先派人去请示了楚王,在得到楚王的同意后,项燕这才将军中氏族将军集齐,向他们发起命令式的商讨。

  “这秦军,统帅一令出,全军便从一令,没有丝毫的迟疑。就是这样高度的集权,让秦军更能发挥谋略的作用。”

  “虽然我们楚国江东子弟,个个都是好儿郎。骁勇善战,可是我们要想战胜楚国,就得做到上下团结一心。”

  “今日请诸位过来,项燕为的就是听听兄弟们的想法,看看日后要怎么做,才能和秦国抗衡。”

  项燕说著,其他部将一个个早就心里有了怨言。

  “还以为大将军不用我们了。原来召我们过来是为这样的事情。只是大将军,我们什么时候又不是和大将军站在同一战线上了。”

  众人闻声,也纷纷道,“是啊,今日这聚会,实在是有些多此一举啊。”

  并非景氏一族的人爱起哄,只是他们觉得项燕做的这些有些多余。

  项燕有勇有谋,错了敢于担当责任,背负著巨大的压力再次率兵出征打败秦国,那是整个楚国人的骄傲。

  几乎所有的江东子弟都对项燕佩服的五体投地。大家都相信项燕,把项燕当做大哥一样看待。

  可是项燕现在却突然不把他们当兄弟看了。

  “日后在这军中,不许论弟兄,只听军令。军令一出,不得有误,只管执行,不许议论。”

  项燕面色严肃,对著这些昔日的兄弟们那也是痛下狠心。

  项燕想挽救处在倾颓之势的楚国,他就不得不这么做。否则楚军这样一盘散沙,太容易被秦军找到可以攻击的薄弱地带了。

  诸将闻言,一个个吹胡子瞪眼。

  “项大将军,什么叫做以后军中无兄弟。”

  “就是啊,大将军,你怎么能让我们不顾手足兄弟呢。”

  “这仗固然要打,可是打完了仗,回去还怎么和乡亲们在一个乡住啊。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众人纷纷觉得不妥。

  项燕却面不改色,“我早有此料。此前我已经请示了大王,大王也同意我这么做。这是诏书,你们看看吧。”

  众人自然都没料到有这一出,堂中顿时鸦雀无声。

  当楚王负刍的诏书在众人手中被一一传阅时,大家也都对项燕投去责备、厌恶、反感的眼神。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支持项燕。

  这即是江东孙氏,还有屈氏。

  他们和项燕一样,都盼望著这场战事楚国能赢。屈氏以及其他氏族的人,并非不希望楚国赢。只是项燕和项燕的拥护者,他们早就找到了比战胜楚国的爵禄更有意义的战争动机。

  那就是和大将军一起捍卫他们楚国人的家园,保护他们的楚国。而不是仅仅为了维护自己家的那些田地、宅院、美女。

  让项燕始料未及的是,他越是想要弥补楚国氏族各自为战的缺点,楚国氏族反而不肯吃他这一套。

  这些氏族将军都感觉自己像是被项燕欺骗了。

  项燕竟然瞒著他们自己先去请示了楚王,回头再告诉他们,之后还假惺惺让他们商讨,如何让楚军上下一心。

  项燕有楚王负刍诏书在手,而且这么多人事先也不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事,各自都是不知道的状态。事情发生的太突然,这些人只能是暂时答应下来。

  “日后唯项将军之命是从,绝不多言。”

  项燕听到他们答应配合自己,只觉得对战秦国又多了一份保障。

  只是这些部将一出了帐子,就开始用地道的楚音背后叱骂起项燕来。

  他们有意无意聚成一堆,在项燕路过地方说上两句,在看到项燕之后,立刻快步跑走。

  接连几日都是如此,好让项燕不爽。

  但是项燕并没有计较,早在这么做之前,他就知道这样做会招致一些人怨恨他。可是为了楚国,为了他的子孙后代,项燕早只能把荣辱置之度外了。

  

  秦军和楚军都忙著安抚人心,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拉锯战还没开始,双方却都已经感受到未来爆发的战事将有多么严酷。

  两个实力相当的公鸡互啄,就算另一个死了,但是活下来的那个也不剩几根毛了。

  扶苏在军帐里推演著战事的发展,他意识到要想延缓秦国这个老女人的衰亡,就必须要把秦国的战争成本控制到最低。

  让楚国自己先自乱阵脚是最完美的。

  扶苏完全可以复刻历史上王翦对楚国的战略战术,凭藉秦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对楚国进行全方位的碾压。

  通过围困楚军长达一年的方式,让楚军泄气,随后再包饺子。

  轻轻松松吃掉楚国。

  可是扶苏不能这么做!

  因为他曾经在众人面前吹嘘,说他可以在两年之内灭掉齐国和楚国。

  算算日子,还剩下一年半的时间。

  吃掉楚国这样大的国家,之后还要迅速调整兵力,灭掉天下最富庶的齐国。

  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就非得用些巧智不可。

  扶苏望著沙盘,其目光落在伏牛山周遭的城池。

  扶苏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城父。

  穿过伏牛山一直往东,就是城父。

  而城父西北,又是彭城。

  历史上李信大败就是在城父,但是因为自己一开始把大军老巢选择在了新郑,这虽然让秦国很多攻占的新城池防卫空虚,可反而将楚国军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别处。

第417章 俳优(求打赏月票)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当秦楚双方刚刚抵达战场,各自部署规划时,秦国咸阳宫里也在悄悄发生著一众多宫人翘首以盼的事情。

  是以盛春三月,春雨绵绵,章台宫前,雨水淅淅沥沥。

  这春雨一下就是两三天,天色灰暗,冷风习习。

  咸阳宫里的宦侍、婢女们又穿起了夹袄,穿著鞋在廊道里来回穿梭。

  只是在殿阶前侍立的卫士们就没那么好运气。

  殿阶下执盾站岗的卫士不仅要淋雨,还要忍受风寒。

  当料峭春风吹拂过来时,寒气透过层层迭迭的盔甲,渗透入将士们的膝盖骨。

  一个身材矮小、戴著长帽的黑袍男人匆匆路过。他年纪约莫三十,双目如豆,笑起来脖颈处迭出三层圈。

  一个黑袍宦侍给他打著伞。

  两人在伞下很是开心。

  身材矮小的男人笑著,“这鲁国有个人,拿一个长竹竿入城门,起初竖著拿,进不去城门,横著拿,也进不去城门,他就没办法了。”

  “正在他束手无策时,有个老头过来说:“我倒不是圣人,但见识的事很多。为什么不把竹竿锯断了,一截截拿进去呢?”

  这黑袍宦侍听了,当场哈哈大笑。

  “这个老伯真是愚蠢,竹竿再长,放在地上拖进城门就好了,这算什么办法呢?”

  优旃笑著,摸著他光洁的下巴说,“是啊是啊。可是那个人听了老伯的话,还真的相信了。于是那个人就把竹竿锯断了,拿进城门。”

  这黑袍宦侍听了,更是乐得前仰后合。

  “蠢材!蠢材!鲁人蠢,不知道变通。这老头也是自作聪明,瞎指挥。”

  优旃拍著手,也是哈哈大笑。

  优旃,近日秦王政的新宠。

  一个月前,他忽然间得到机会,被人举荐在秦王政面前。

  秦王听说他讲笑话很好,便召见他去了几次章台宫,一来二去,他就成了秦王政的新宠。

  今天下雨,嬴政也没什么事情做,就召见了优旃过来。

  在台阶下值守的卫兵见到身材矮胖,连胡须都不蓄的优旃迈著短步走过来,就像是一只肥胖的小鸡一扭一扭走路,脸上虽然面无表情,可是心里则在看笑话。

  优旃这样的体态外貌,仿佛生来就是讲笑话的人。

  只是优旃不同,他明明走在廊道里,看到这些士兵站在雨里,都眼巴巴地望著他。

  优旃忍不住上前,果然见到这些士兵都已经冻得嘴唇发紫,还有个体型相对瘦弱的小兵在雨里冻得发抖。

  优旃疑惑,“我记得平日里大雨,这些士兵都不用在门外值守的啊。”

  负责带领优旃的人,正是谒者令,他身材颀长、面色白净,看著一派器宇轩昂之相。

  “宫中是有这样的规定。可是今日大王召见了诸多臣子在宫中聚会,庆贺齐国献地之事。这便是非常之时,这些虎贲卫们都要在门外值守。”

首节上一节289/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