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288节

  三日后。

  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划破天际,太阳的金光击穿了黑暗。

  金色的大雾笼罩著草原,如同棉絮般缓缓飘荡,铺展著到处都是。

  十万楚军浩浩荡荡地列队而行。

  大军前方威武雄壮的将军在马上,亲临现场指挥,声音洪亮如雷。

  士兵们肃立在原地,个个精神抖擞,气势逼人。

  灰蒙蒙的清晨里,楚国的将士们个个站立原地,同仇敌忾的气势仿佛他们只要合声发出呼啸,就能震碎前面的城池。

  马蹄声和战旗声在天地之间回响著。

  一场大战仿佛就要上演。

  在大军面前的草原上,一座宏伟的城池依山傍水而建。

  高耸的城墙由厚重的石头砌成,又被修建了数道防御工事,秦军下令修建了两道拒马桩、三道铁蒺藜,又有护城河围在边上。

  城门上黑色的旌旗今天只是乖顺地顺著垂下。

  这样的防御工事,让楚军望著就不敢前进。

  一看就要死很多人才能攻过去。

  而最让楚军感到离谱的是,秦军在已经修筑了这些防御工事的前提下,竟然在两军阵前仍旧不慌不忙地修筑第六道防御工事。

  预设陷马器,毁伤马匹,是战场上非常常见的一类延缓迟滞骑兵行动的战术。

  只是这个防御工事,总是偷偷的布置。

  陷马之防,一为伏枪,用火炼竹枪斜埋成列埋在地中,用竹圈束住枪头,上面覆盖茅草隐蔽,挽枪竹圈上系有提头索,当提头索被马踏中后拽去挽枪竹圈,竹枪弹起林立,“起地三尺,贼马无不中伤”;

  二为绊索,用木桩系五丈麻索钉于地上,用青竹竿五条撑索腰,将麻索压于地面,并在沿途制造机括控制,当马蹄触动机括,撑索竹弹起麻索悬空离地三尺,绊倒马匹;

  三为马拖,用竹削成筋火,其长数倍于筋,呈锥形,插于地面;竹尾则用热汤煮过,系有麻索;索尾又安扣头,;遇马被套后,则索尾之枪拔出地面伤马腹腿;

  四为马筒,在地上挖深一尺、阔三寸的陷坑,内置攒锥。当马蹄被陷,则以攒锥刺伤其蹄踵;

  在过去,有人事先预测了敌军的行军路线,布置下这样的陷阱,只要一段路上,布置下五六个,就足以抵挡军队半日追击。

  但是今天,秦国人让楚国人看了个新鲜。

  “大将军,这秦人怕不是疯了。连阵法都不会玩了,这样的陷阱竟然光明正大的布置在我们眼前。我看秦国的太子这次压力太大,脑袋发昏了啊。”

  项燕十分不理解地望著宋义。

  秦军十年来几乎是十战九胜,楚军十年来几乎是十战九败。为什么有人会只打了一次胜仗就高兴地发昏,以为秦国人在经历了一次败仗后还会头脑发昏?

  这些话,项燕并没有明著说出来。

  “宋将军看到的很多啊。可惜我只看到了秦太子告诉我们一句话。”

  宋义略为不满,仍旧请教项燕。

  “大将军这是何意?”

  “你看著秦军的动向,他们在这里驻军这么久,却精心修筑了这么多防御工事。秦太子的意思是,这个仗,他不想打。”

  项燕抿著嘴唇,眼中满是对那个只闻其声、从不见其人的忌惮。

  “这个秦太子,他是越来越成熟了。”

  宋义听了却不高兴。

  “大将军,那秦国的太子就算再厉害,可是我们四十万楚军难道是浆水糊出来的吗?这个战岂能是他不想打就不打的。”

  项燕不再多言,只是命令,“大军原地驻扎。”

  宋义发出惊呼,“什么!?大将军,来都来了,好歹先派兵打上一打,让这秦国的太子尝尝我们楚军的厉害。”

  项燕面色冷峻,“打过去,前锋就要损失一半。况且,秦军的弩机尚且未架上城墙,我怕这其中有诈。”

  “可是我们大军在山中,就算秦军有诈,只要他们胆敢追过来,必然在伏牛山中遭受我们楚军四面八方的伏击。”

  项燕忍著心中的不耐,这回是世家联军,要不是宋家出人多,他才不会对宋义说这么多。

  “打仗没有那么简单。虽然在外人眼中秦太子只对我楚国发动过一场连战役都称不上的围击,可是他所布局动用的人力,却不亚于任何一场战事。”

  项燕始终记得,秦太子将他们秦国的政治体制利用到了极致,他一声令下,军队便不由分说按其命令行事。

  而秦国的优势,就是楚国的劣势。

  当秦太子毫无压力调遣兵将时,他项燕却得忙著团结这些世家大族。

  景氏、屈氏、孙氏也都是大族,各自为将。

  他们听到项燕这么说,纷纷听令。

  宋义见项燕得众人宾服,也不再争议。

  只是回到自己的帐子里时,宋义忍不住道,“说什么打仗没有这么简单,谁知道是不是故弄玄虚。”

  就这样,秦国的城池和楚军对峙了起来。

  傍晚时分,斥候急匆匆入营。

  “报太子楚军现在驻军于城前,已经五个时辰未有动静了。”

  任嚣忍不住站起来,“太子,他们也不动了。那我们怎么办。”

  “等。”

  任嚣无奈,只好又坐下来。

  蒙恬看向王贲,在这军中,除过扶苏地位最高,属王贲最有实力。

  只是王贲在太子面前,多半时候都是低头看著地面,像是在数席子上的纹路……

  秦国营帐前的火盆一直燃烧著,楚军的火把也没有熄灭过。

  两军对峙了五天毫无动静时,楚军联盟就已经有人坐不住了。

  但是他们考虑大局,还是把自己的急躁给按捺了下去。

  秦军倒是无所谓,秦国一向是将军让干啥就干啥,军队纪律严明。

  将臣更是早就习惯了上级高压,唯命是从,从不质疑否定,更不要说和主帅坐在一个台阶上和他商议。

  等到第十天,宋氏的臣子就去找项燕。

  “大将军,我们是来攻打秦国的,让他们滚回函谷关老家,长期驻军在此,可不是我们当初发四十万大军来此的目的啊。若是两军就此休战,那该派遣使臣两国互通啊。”

第415章 一粒老鼠屎(求打赏月票全订!)

  这番话立刻引发了其他将领的共鸣。

  “是啊,大将军。我军长途跋涉来此。如今驻军在长葛城前,难道要按兵不动吗?这真是荒唐啊。”

  宋义趁机道,“大将军,我们千里迢迢驱赶兵马来到这长葛城前却不与之一战,这就好比和邻居发生了矛盾,大清早喊齐了家族里的弟兄来讨回公道,但是却让一家人都站在门口站著不动,连句话都不敢扯著嗓子吼。这不是太傻了吗?”

  项燕却不这么认为,“秦军带兵四十万来,又选的都是良将,可见秦国是做足了万全的准备。他们不动说明他们有预谋,我军若是先动,必定落入陷阱。”

  景氏的将军们说道,“那可未必。秦军都已经把陷阱给摆出来了,咱们要做的就是放把火、扔石块,把前面的障碍物都给烧了。直接和他们打就是。”

  项燕再三阻挠,“你们不要小看人家太子扶苏,不要觉得他年纪轻轻就可以大意。”

  曾经吃过扶苏的亏,项燕自然和扶苏交手小心翼翼的。

  但是这些没吃过亏,只记得关键时候逃跑的将军们可就不这么想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所有人都已经潜移默化、悄无声息地改变了脑海里曾经达成的共识。

  之前所有的楚国人不管是表面上还是心里,都承认楚国上一次长葛之败是楚国联盟统率配合不齐导致的,但是随著时间的流逝,再加上项燕的谦让自责,对外总是说是因为他的原因才导致楚国战败。

  再加上上一次项燕带著楚军战胜了李信,诸将纷纷欣喜,认为自己功劳极大,又可以与秦军一战了。

  再加上过了个年,现在的楚国联军诸将非但把自己是谁给忘了,甚至已经无视了上一次的惨痛教训,他们听到这话,都觉得上次战败是项燕一个人的事情。

  纷纷对此不以为意,有的甚至对于过去战败的事情嗤之以鼻。

  宋义笑道,“今时不同往日。这秦楚皆损失了数万兵马,如今又都集结了四十万人。天下人都在观望这场战争,倘若我们迟迟不动,一则大王那边不好交代,二则影响军中士气,三则引得天下人的议论。”

  “末将以为,我们当率先对秦军发起进攻,连夜从城防薄弱处进攻,先让秦国人吃点苦头,挫挫秦太子在军中的威风,也好让秦太子在他们秦军面前抬不起头来。”

  “如何啊?”

  宋义得意洋洋。

  屈氏、景氏、昭氏、宋氏、吴氏、孙氏纷纷站出来附和。

  被众人这么齐齐围住,一言一笑都像是软刀子一般,看著不痛不痒,可是刀刀都在剐蹭项燕的主帅大权。

  项燕经历上次的败仗,知道这些楚国氏族就像是一派沙子。

  谁能把楚国这些宗族世家聚集起来,联合起来,就可以所向无敌。

  只是他们稍微有点成就,立刻原形毕露。

  这让项燕感到有些慌张。

  项燕不得不强势一些,虽然他知道有些话说出去可能会伤和气,但是眼下这个局势逼迫他不得不表个态了。

  项燕脸色一黑,对著总是爱挑拨是非的宋义道,“我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惧怕秦太子。而是我身边有比秦太子更为可怕的存在。”

  宋义咧嘴大笑,他也把项燕看得透透了,其实项燕也没什么嘛,就是长得比他壮些,声音粗些,其他的还不如他呢。

  像这种喝酒聚会联络感情的事情,项燕一点都不擅长,以后这楚国联军还是交给他来带吧。

  宋义怪笑一番。

  项燕心知肚明,也跟著呵呵笑。

  其他将领不明觉厉,纷纷不敢说话,只是望著宋义像头倔羊一样,一遍一遍挑衅项燕。

  众人一起围著静看这场面可比做在帐子里谈天说地有意思的多。

  于是众将也跟著默默笑著。

  宋义开了腔,“大将军,到底是什么事,让您心生惧怕呢?”

  “哎!”项燕拍拍自己的肚腹,神色有些悲伤,“我惧怕老鼠啊,这老鼠总是暗地里行动,可是却总是藏在人群里。这老鼠不想著为楚国的大利著想,每次都从那小小的洞口探出来,每次盯著的都是那一丁点食物。”

  “老鼠固然狡猾,聪明,可是因为他总是目光狭隘,所思所想永远都是一点点小东西。可是能够掌舵的,在山林间让百兽臣服的,从来都是老虎。”

  众人听罢,立刻爆发出尖锐的笑声。

  笑声充斥在宋义的耳朵里,宋义低低地跟著众人笑著。

  宋义很清楚,项燕口中说的那只老鼠就是他。

  “老虎只是占据一方罢了,纵使底下的人有多么不服,可是没了老虎,恐怕山林就要换主人了。谁也不知道换了主人后,原来那些山羊野猪还能不能像过去活的那么舒服,小心连草都没得吃。”

  项燕也忍这些起哄的将军很久了,他只希望他们能够聪明点,好好跟著自己,否则小心连饭都没得吃。

  诸将闻言,一个个安静下来,也都不说话了。甚至于有些人还聪明地向后退了两步,离宋义远了一点。

  宋义也是脸色发青。

  “这一只老鼠,有时候可能害死全军啊。”

首节上一节288/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