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258节

  王翦忙道,“李信已经败了,这个时候再去计较过去那些事,绝不是大王的作风。况且比干乃有气节之大臣,王翦不过是一介俗人,危难之际,只能顾得上保全一家大小的性命了。”

  王翦也是用了心思,他不说二十万兵败,只说李信败了,丝毫不承认这是嬴政决策有误的事情。

  有些话说一半就够了。

  王翦十分清楚嬴政的个性。

  有人说嬴政对待手下非常好,有人却说嬴政非常薄情寡义,刻薄寡恩。

  都说是两面评价。

  其实他们出发点就错了。

  君王的为人本来就和普通人不一样。

  如果非要说嬴政的为人,那是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

  所有的事情,全部都在他的一念之间。

  如果嬴政觉得你这个人可信,那么就会无限的信任你,给你各种好处。可是如果这个人一旦惹怒嬴政,对于他来说,就是把碎尸万段了都不解恨。

  所以很多臣子拼了老命的讨好君王,原因也在这里。因为君王这种特殊生物,你一旦让你起了厌恶你的心思,旁人也许就轻轻放过,但是到了君王这里,就变成了天大的事情。

  旁人觉得不至于的事情,到了君王眼中,那却是足以上升到任何高度。

  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就在这里,君王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深谙此理的王翦,他自然明白在这种关键时刻如果触怒秦王,日后引发的绝对是杀身之祸。

  做臣子的,哪能追求什么气节啊。保命才是要紧。

  若是当面承认说他败了,嬴政必然感到颜面受损。

  而且这战败再打楚国,这个简单啊,事情从来都不难办。难得是事情里面掺杂的人情世故,应付秦王比什么都难。

  当下王翦的要务就是安抚秦王政,洞悉嬴政来这里的目的。

  “王翦以为,李信败,只是一时。秦恒强而楚恒弱。输赢只是时间问题。”

  只一句话,这些时日以来嬴政焦躁不安、起伏不定的心安了下来。

  “虽经历此败事,寡人初心不改。还是希望能在两年之内,完成平定齐楚的计划。放眼整个秦国,寡人看也就只有王老将军能完成寡人的夙愿了。”

  王翦听了,双目瞪得极大。

  他顿时明白了嬴政来这里找他不仅仅是为问计了。

  嬴政是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战胜楚国,这样的时候再来找自己,怕不是要让自己这个六十岁的老家伙再上马领兵伐楚。

  王翦坐著,他虽早有此料,可是听到秦王政提出如此厚颜无耻的请求后,他的内心还是受到了不小的震撼。

  也就你秦王政能够想得出这种事来,把一个行将就木,只剩下脖子没有被埋进土里的人请出来打仗。

  这功劳给廉颇廉颇也不想要啊。

  再说了,当初我说用六十万妥妥当当就能灭掉楚国,你不肯听我的,如今败了又来找我。

  若是来找我,到时候又不肯听我的计策,再次招致兵败,这只会把我王氏一家逼到绝路上啊。

  王翦当场脸色一僵,“大王,王翦病了啊。这都快病了两年了。还请大王另请高明吧。”

  秦王政也不是吃素的,看王翦终于如他所料摆起了架子,他便虚心俯身,来到了王翦的膝盖前。

  秦王政做出十分诚恳的样貌,眼神里带著许多无奈,“寡人之前曾问计于您,因为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

  “我和将军说了这么多,却也发现将军虽然身在家中,可是一直记挂身在前线的秦军将士生死。”

  “将军势必也听说了,现在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

  秦王政说得那叫一个恳切,仿佛是弱小无助的狸奴请求路人给他一口吃食,十分可怜。

  王翦精心凝神,忍住要抽打秦王这个表里不一、狡猾之徒的冲动,他礼貌地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

  秦王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

  秦王笑眯眯望著王翦。

  王翦捋著下巴处干燥犹如杂草的胡须,胸中那口闷气被秦王这几句道歉终于给顺平了。

  “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

  嬴政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只是随即,嬴政想到扶苏夸下的海口,给他四十万,两年之内破楚灭齐。

  嬴政便又问王翦,“乃用几年?”

  王翦望著嬴政的眼神,顿时知道了嬴政的心中所想。

  “若我出战,非一年之期,不足以定楚国。”

  秦王便追问,“那齐国呢?”

  “臣分身乏术。楚国固然弱,可实力不输赵国,是个顽敌,大王不可掉以轻心啊。”

  嬴政听了,顿时就像是被霜打了的秋叶一样,立刻双目黯淡下来。

  这么说来,李信不如王翦,王翦不如扶苏。

  寡人何故不用扶苏呢?

  一年打楚,再打齐不知道又要花费多少时间。

  这做个天下之主,竟然要用这么久的时间?真的有必要用这么久的时间吗?

  王翦自从发现嬴政的心思,找他挂帅却又希望他打得快。这是君王和臣子上下心不齐的表现,他没有那个能力打什么巧仗,稍有不慎,不是我方将士死伤无数,就是战争败了。

  要打常胜的仗,靠的是自己不贪功、不冒进。

  于是,秦王政最后自己打败了自己。

  他决定不用王翦了。

第369章 一鱼多吃 (1更!求打赏!)

  高人辅佐或者帮助他人办事,尤其是负责出谋划策之辈,一旦旁人表示不会百分百按照他的话去做事,明白其中利害的人一定会第一时间撤退。

  王翦见嬴政如此这般,心中便升起退却之心。

  纵使他还想要再活著做点事,但是嬴政给他的感觉是,除了自己之外,嬴政还有其他的选择。

  王翦想来想去,也就只有那个人。

  突然间,王翦顿悟了。他险些当庭捋须大笑,没想到嬴政的克星就是他啊!

  为了验证自己的大胆的猜想,王翦便小心翼翼地问嬴政,肥大的手掌拱起来,双手作揖,“大王决意要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平定楚国,灭掉齐国吗?”

  嬴政望著白发苍苍的王翦,二人一起静静坐在白雪淋著的屋檐下。

  二人透过岁月长河,将彼此的心意难得看得一清二楚。

  嬴政也不想再隐瞒王翦。

  他们都是聪明人,尤其都是两个擅长用人,精于为人处世的人。

  “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寡人尚不知大限几何,年少经历波折时,总觉得人生漫长艰辛;等到继位延续秦国历代先王的事业,这时间像是弹指之间。”

  “寡人只希望,这伐楚破齐的事越快越好。如今天下人都在观望咸阳,等著看寡人的笑话。寡人固然不在乎人言,可是我秦国国内连年征战,粮草积蓄实在是贫瘠。”

  “固然有新占领之地,兼并管理耗费人手,时间,一统天下的大业没有一件事情是简单的。攻打六国的事情拖得越久,对我秦国就越不利,寡人就离完成一统天下告慰历代先王的心愿远一日。”

  “对寡人来说,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伐楚破齐的任务,谁就是秦国最大的功臣。”

  这是王翦所熟悉的嬴政。

  他想要在个人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去完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

  嬴政有个非常著名的座右铭,那就是不要去犯历代先王所犯下的过错。

  正是因为对自己制定了极高的标准,时时刻刻督促自己去完成,这就导致嬴政对身边其他人的要求也很高。

  王翦一开始就说了啊,秦国一定可以赢,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嬴政他就是求快啊。

  这就导致他们两这一次也没法尿到一个壶里。

  嬴政自然没有当场就拒绝王翦,只是他心里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

  古老的中国人做事,向来讲究一个推拖拉。

  要把事情办得圆满,还要不得罪人。

  嬴政打算把扶苏召回来问个清楚,如果扶苏说他行,那就让扶苏上。

  如果这次扶苏没有底,那就让王翦上。

  王翦这下肯定,嬴政并不是到了万不得已非要用他的地步,便不敢摆谱什么的。

  晚上武成侯府中设酒杀鸡、烹饪羊肉,制备烤鱼,设宴款待嬴政。

  嬴政和王贲倒是大口大口地吃著肉。

  尤其是王贲,他抓起烤好的羊腿,就开始猛啃。吃肉的时候低著头,一声不吭,只顾吃自己的。

  嬴政也不是第一次和王氏父子吃饭了,只道,“少将军还是老样子。”

  王翦双眼眯起,“这小子从小就是这样,没个吃相。”

  嬴政忽然间想起什么,“对了,听说令孙熟知兵法,从小就有从军之志。寡人今日既然来了,怎么没有看到他呢?”

  提到这个,王氏父子都把头低下。王贲低著头,一点一点撕著肉,开始细嚼慢咽。

  王翦摇著头道,“蒙大王惦念,可是这小子华而不实,实际上对兵法一窍不通。他年纪轻轻,却总是游手好闲,并不在家,平时都留在咸阳。”

  嬴政本来想开恩,但是见王翦的说辞,仿佛这王离是个混帐玩意儿。可是武城侯一向老成持重,低调沉稳,也许他这个孙儿有大才华,只是武成侯推辞呢。

  一顿饭吃完,嬴政忽然意识到他看到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

  “武成侯为何只吃米饭啊?”

  在王翦的案上,也摆放著诸多肉食,可是王翦只吃些烂了的鱼肉,其他的时候都是抱著米饭吃。

  在这样的宴会上居然只吃米饭,实在是怪异。

  王翦见嬴政上钩了,这便笑著道,“大王,臣老矣。这两年牙齿都要掉光了,已经不能吃肉了。”

  嬴政闻言,心里一哆嗦。

  等嬴政回到自己的房子里歇脚,章邯笨手笨脚上前服侍,嬴政忍不住问道,“王将军竟然老到这种地步了吗?到了不能吃肉的地步。”

  章邯对道,“人年一旦上五十,便开始衰老。王老将军快要七十了,不能食肉也是常事。”

  嬴政便又问,“可寡人之前和老将军谈话,老将军神采奕奕,条理清晰,实在是不像牙齿已经都脱落了的人啊。”

  章邯便道,“那臣为大王打探一番?”

  嬴政笑了,“隐秘行事。”

  第二天天一亮,章邯就来到了王氏后院里头。

  章邯来到了马厩旁,这位秦王身边的高级将官,虎贲卫卫率的到来,光是气场就吓得周围的人不敢乱动,眼睛都不敢乱瞟。

  章邯指著那几匹皮毛光泽亮丽的骏马,“老将军身体不错啊,一个人住在频阳,还时常用马?”

首节上一节258/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