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240节

  就好像,大将军已经认定,前方没有任何危险,一个巨大的胜利果实已经被摘下来了,就放在前面的道路上,只要你走过去,就能拿到这颗果实。

  但是眼见著其他人都跟著乐呵乐呵去干了,他们人少声音小,自然不敢说和他们意见相左的话。

  于是整个秦军,就沉浸在一种空虚的喜悦之中。

  他们无论是做什么事,仿佛都很顺利。

  顺利地让他们自己感觉到十分幸福,生平难得有那种非常愉快的感觉。

  而另一边,蒙恬带著士兵原地坚守,他们趁著冬日河床降低,又开始搜集了大把的芦苇丛,准备带在路上行军。

  冯劫坐在帐子里,又开始温读兵法、韬略之类。只是他望著赵佗整日跟在蒙恬后面,蒙将军长,蒙将军短的,越看越心里不舒服。

  因为要离开成都了,所以这几天可能会暂时恢复两更。

第341章 邯郸(求打赏月票全订!)

  “赵佗这个傻小子,看著是个打仗的高手。可惜他空有个好脑子,眼光却不行。”

  冯劫一边喝著香醇的果酒,一边像打量美人一样,看著年轻英俊,一身正气的赵佗。

  这种眼神,让冯敬周边的亲随看了赵佗一个个心里都犯嘀咕;而赵佗也发觉总是有人在后面望著他,更觉得嵴背发凉。

  冯劫心里郁闷,他也是懂得爱才惜才的人,怎么赵佗这样的好苗子,就到不了他手里呢。

  像蒙恬这样的个性,在朝廷里最多也就活个十年。

  他居然宁可跟著蒙恬混,也不知道跟随自己。

  冯劫心里犯嘀咕,这酒是一杯杯下去,整个人喝的那是面呈酡红。

  就在蒙恬及其大军都百无聊赖时,咸阳城冯氏给冯劫传来了一份喜讯。

  甘棠夫人有了身孕。

  冯劫看到这个喜讯,那自然是高兴地合不拢嘴,当场就召集他的亲随,于帐内设宴饮酒。

  这些人大多都是冯氏的,能够有今天这样的地位,那都是凭藉冯氏族人的举荐。

  得知这样的好消息,他们都知道,冯氏在朝中的地位越发稳固了。

  军中上下听说甘棠夫人有了身孕,那也是心里高兴。他们都认定了,扶苏就是未来的秦王。

  那么按照宗族礼法,甘棠夫人生下的孩子,未来就是秦国的下一任王。

  对于太子扶苏,没有人不服气的。听说太子有喜事,他们自然也替太子高兴。

  于是前军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步步涉险;整个后军则在载歌载舞,大家敲打著梆子做节拍,一起唱歌。

  可是呢,另一边,扶苏也在走向他自己的命运。

  自从嬴政下达诏书,同意自己的主张,留著姚贾收敛骸骨,扶苏的话就变得越来越少。

  没有办法,这都是缭和冯去疾教给他的。

  若要修建一座大宅子,首先要去搬来几块砖头。

  元亨利贞,事情都是由小到大去做,不要一下就想著把天大的功业完成。

  一开始,扶苏也不愿意。

  但是当他真的动手从小事去做时,却发现反而是这些小事起大效果。

  至少过去扶苏在带兵出行时,他感觉自己和军队之间有很大的隔阂,自己不能伸手进入军营,而军营里的人也不敢和自己接近。

  但是现在不同了,扶苏明显感觉,随军将士对他比之过去亲善多了。

  抵达邯郸的当天,扶苏也收到了宫里传出来的喜讯。

  这倒是让扶苏不得不感慨,他都要当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可是眼下,他的事业才上了起步的道路。

  嬴政同意自己给姚贾这个天大的功劳,不知道他是否意识到,他犯了个天大的错误,可是对于扶苏来说,这就是巨大的机会。

  他可以做他想做的那件事了。

  自从做了太子,后又被封君,扶苏已经有了自己整编一定数量的军队的能力。

  但是他一直没有由头去做。

  “太子,我们已经到邯郸了。”

  樊於期亲自来到扶苏的马车前,秦王和太子的决定,双双都在给樊於期机会,樊於期心中感激,自然对扶苏的事情更加上心。

  扶苏撩开车帘,遥遥就望见了高高的阙楼,随后则是用秦国隶书篆刻在石匾上的邯郸二字。

  扶苏非常想下车去看看这座城。

  但见两条清澈的河流,环抱著一座古城矗立在原野之上,周遭都是绿水石山,几座桥梁横在城墙周围。

  几十只参天大柳树,这树干足有十人手拉手连在一起那么壮,树冠极其高大,丝丝缕缕的柳纸还未褪去青色,像是十几个青色华盖。

  只是扶苏肉眼也看到了,城门前高挂著告示,通缉一些犯下极大恶刑以及反抗秦国的通缉犯,其中不乏有赵国王室的人。

  再就是悬挂在城墙上的几具尸体。

  其双目眦地极大,死相十分惨烈,整个身体被悬挂在城墙上,头发倒吊著垂落下来,尸体上虽然盖著衣服,可是从外一眼就看得出,这具尸体被风吹快要干了。

  吊住他们的,只是一根根麻绳而已。

  大风一吹,总是让人担心,勒住脖颈的绳子就此断了,尸体会从高处落下来。

  扶苏想要改变这个野蛮的时代。

  但是现在,他说的话还不奏效。

  在马车上观望了许久,始终不见邯郸庶众出来。为了迎接扶苏,他们提前三天就在清理这条道路,什么人都不许过来。

  望著空荡荡的大门口,一股小旋风吹起落碎落一地的树叶,城门口除了穿著重甲,手持钺的秦军,扶苏再看不到其他的人。

  “入城吧。”

  “起驾。”

  骏马在空中腾了几下马蹄,在道路上留下一串串显明的脚印,扬起一阵尘土。

  浩浩荡荡的太子依仗队伍,就这么平缓地驶入邯郸。

  荆轲他们早就抵达了邯郸城。

  快接近寒冬了,他们只是穿著粗布鞋子,穿著一身厚棉袄,就这么并肩立在远处的山坡上,遥远地观望扶苏的豪华青铜马车一步步驶入邯郸城。

  车上的銮铃叮叮作响的,以粉色纱绸为帘幕的,那就是熊柔的马车。

  熊柔倒是很喜欢这样的场面,跟著太子总能见一些前所未见的事情。

  一头青丝从车窗里探出来,顿时引得所有的士兵都侧目观望。

  远在山头上,荆轲指著那架粉色的香车道,“那就是我们此行的目标。听说秦国的太子非常好色,每次出行必定带一个绝世美女。”

  “但是秦国的太子也非常专情,每次出行也只宠幸那一个美女。只是这一次的美女,其身份和之前的女子都不太相同。她是秦国太子亲舅舅的女儿。”

  “据说这两个人为了结盟,互通婚约。而秦国的昌平君也为了秦太子,甘愿舍弃自己的君侯之位。他们之间微妙的盟友关系,全靠这个女子维系。”

  高渐离望著这些豪华的马车缓缓驶入城池,往邯郸城中驿馆处走去。

  古代的城池,站在合适的山头上,稍微一望,就能把城中各处发生的事情一览无遗。

  没办法,所有的城池都是依山傍水,创建在平原上。

  高渐离望著这个马车,“我猜,这个君侯之女,她一定喜欢听琴曲。”

第342章 皇帝制度10版(求打赏月票全订!)

  第342章 皇帝制度1.0版(求打赏月票全订!)

  可是扶苏抵达邯郸,不过是驻足而已。

  邯郸和长平不一样。

  长平那是战场遗址,危险系数哪比得了邯郸的一半。

  这里是赵国老旧贵族的老巢。

  扶苏的身边围得铁皮桶一般,严严实实的,一丝风都透不进来。

  嬴政灭掉了赵国以后,自然把那些位高权重,在赵国影响力极大的一些人物统统剪除了。

  但是赵国的历史虽然比秦国短,可他是最正统的中原文明。这里的百姓,那都是受河洛文化影响极其大的。

  而秦国的国家体制和赵国的政治文化制度上差异极大,这自然导致两国国民的思想态度完全不一样。

  赵国人虽然进行过胡服骑射的改革,但那只是军队装备上的,骨子里始终是个诸侯分封制的国家。在赵国灭亡前的半年,贵族们还是在讨论下一任公子王嗣将要继承为数不多的那一块土地。

  而秦国人早就把那些没有尺寸之功的贵族给撵得远远的了。

  这种天然的血缘继承规则,虽然也存在于秦国,但是很明显,秦国的规则对于庶民来说是最友好的。

  这在赵国,一个庶民是怎么可能有机会成为上卿、王侯呢。尤其是到了战国后期,贵族越发堕落,腐朽,无用无能之辈贪婪地占据国家的权位,接连做出一系列错误的决策,不仅仅损伤自己的利益,而且让无辜的赵国民众跟著遭殃。

  可是赵国的百姓们,即便有著糟糕的统治者,也不愿意去选择秦国那样的模式。

  一言以蔽之,秦国管的太多了,管的太过度了。

  生了儿子必须十七岁就要让他出去结婚,分家,另开一户。

  生了女儿十五岁就要让她出去结婚,给人家生孩子,然后孝顺公婆。

  这孝顺公婆,也是被秦国法律规定的。

  这就是秦国最大的问题所在,把一个原本是个人从道德层面出发应该做的事情变成法律。

  这就同时得罪了六国民众中仅且仅有两类的两类人。

  一类是原本心甘情愿做这些事的人,他们自然对这些事的发生感到不高兴了。

  另一类则是原本就不想这样做的人,他们自然也更加不高兴。

  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你说东,我偏往西。

  所以当六国的民众被迫套上秦国的法治道德缰绳,顿时感觉气都喘不过来。

  秦国的制度,让六国的民众感到国家不尊重他们,把他们当成畜生牛马一样的东西。君王不抚恤民众,不仁爱百姓。他们自然对秦国非常反感,非常恼火。

  可是,秦国是经历了几乎几十年的改革,这才到了今天的地步。温水煮青蛙,秦国用他们的制度一点点驯化了庶民。

  赵国人见到秦国人,自然奚落秦国人,你们的君王把你们当牛马一样使唤,们愿意?

  秦国人回答,人活著本来就是为了一口饭,谁讲情情爱爱的。现实点。而且你们赵国的君王,口口声声说著仁义,难道说赵王对你们很好吗?

  赵国人不说话了,扭头就走。

  所以秦国的犯罪历史记录之中,经常有一些齐国的案件被记录下来。

  其中就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件,那是在楚国被灭亡之后。一个秦国人和一个楚国人相遇,二人相谈甚欢,最终决定一起走上犯罪的道路,虽然最后被伏诛。

  可是这个案件却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

  秦赵两国的民众本来就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那到底又是什么东西在其中作祟,让已经大一统的国家反而走向分崩离析。

首节上一节240/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