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203节

  ‘除非大王根本就不愿意给你赏赐。’

  扶苏果然一怔。

  很多事一直摆在明面上,只是扶苏有时候不愿意直面。

  确实到现在为止,扶苏做了这么多事,只换取了一个太子的位置啊。而且太子的位置,还是当初昌平君给他争取来的。

  他立下那么多功劳,若是别的大臣,不知道有几千亩封地了。

  可是迄今为止,他却还住在老的宫殿里,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武装,别说几千人,连几百人都没有。

  望著扶苏的脸色渐渐发青,可是双目却始终散发著亮光。

  冯去疾看中扶苏的有很多地方,但是最喜欢的却是扶苏这一点,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太子总是能心怀希望。

  作为一个领导者,肯定不能比他的下属先向现实投降。

  “承蒙太子今日宴请,我这里还有四个字送给太子。”

  冯去疾说著,以手沾茶,在漆木几案上写下几个字。

  扶苏一看,案上四个字乃元、亨、利、贞。

  “我记得,这是《易经》中的四德。此四德取自于自然界植物的生长过程。元则象征一个事物的初始,对应春天,是说植物开始萌发。”

  “亨象征一个事物渐渐壮大,对应夏天,是说植物的生长。”

  “利象征一个事物的收获,对应秋天,植物开花结果。”

  “贞象征一个事物的收藏,对应冬天,草木凋零,准备过冬。”

  冯去疾捋须笑笑,“虽然大位的求取过程非常艰难,可是凡事总有方法。这就是我告诉太子的方法。”

  “少府的意思是,做一样事情,就收获一样。积少成多,等到积攒的多了,到时候事情就自然成功了。”

  “然也。”冯去疾笑著,又给自己倒清茶一杯。

  扶苏坐著,他总觉得这话分外耳熟。这不是他当初还没有离开咸阳时,国尉告诉他的道理吗。

  “果然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只是就算我回到咸阳,也未必能有收获啊。扶苏并非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人。”

  冯去疾低头笑笑,高高的颧骨显得越发突兀,而苍老的脸上布满皱纹,像是老树皮。

  只是这笑容,十分自信,自有风范。

  冯去疾双目如电,声若瓮钟,“太子,我既然敢亲自面对太子提出这样的建议,必然是有八成的把握。只要太子愿意听从我的计议,我就一定会让太子返必有赏。”

  望见冯去疾如此如此霸气的一面,扶苏眼中流露出惊异的光,扶苏顿时安心不少。

  这个丈人真是深藏不露。

  平日里看著也就是一个老实稳重、谦恭有加,进退有度的人。

  谁能想到,平日里最是老实巴交的那个人,会在这种场合和自己议论这样的事情。

  扶苏振振衣袖,他眼中虽然泛著光,可是并没有立刻就答应下来。

  “即便是封君这样的大事,少府也能为我谋就?”

  冯去疾动了动嘴唇,扶苏还是对他有些不相信。

  这就让冯去疾有些无力,他感受到,扶苏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掌控的。

  “太子安心便是。”冯去疾说罢,便站起身来在扶苏面前作揖,“我与太子久不出,唯恐污了太子清誉。臣请先告退。”

  “好,先退下吧。”

  扶苏一个人坐在上座,望著冯去疾慢步离开的背影。

  这个时候,他知道为什么冯去疾能够做到少府的位置,未来还能做到丞相了。

  在冯去疾走后,俊朗少年原本阴郁的脸上,突然唇角勾起,绽放笑容。

  “不枉我苦心孤诣,和冯氏缔结婚约。冯家人果然厉害啊。”

  也好也好,这次回去,也该安排那些咸阳城里那些棘手但是必须除掉的人了。

  “来人呐!”

  一众宦侍仓促提著衣摆蹑步跑了进来。

  “太子有何吩咐?”

  “叫那些歌姬,乐师都回来。接著奏乐接著舞。”

第285章 安排(求打赏月票全订!)

  送走了冯去疾,驿馆里又恢复了过去的平静。

  新郑驿馆虽然是个小地方,但是护卫重重,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利益,扶苏难得轻松安逸。

  只是新郑驿馆里发生什么,和外界却全然不搭边。

  新郑还是那个新郑,分了田地庶民还是那些庶民,夏天快要到了,新郑城中日头渐渐高了起来。

  在过去这个时间段,韩人大多数是要聚在树下一起聊天,等待漫长的日子过去的。

  可是自从秦国官吏接管这些地方,百姓们却很难安闲。

  赋役太多,很少有休息的时候。即便是农闲的日子,男则被地方亭长组织起队伍,抓捕山上的盗贼。女则三三两两进入工坊做事。

  仿佛明明吃的也不缺,穿的也不少。

  可就是要去忙碌。

  繁重的徭役、劳役,让地方百姓共同感受到一个字苦。

  秦国之地皆行秦法,新郑什么样,各地自然也就什么样。而且现在的新郑,比起其他地方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因为秦国的太子在这里坐镇。扶苏在这里,他就是老大,其他人不敢借著秦律或者是其他事情再施压百姓。而且扶苏会让秦兵帮助韩人做工事,不是一味任由秦人管理镇压庶民。

  在新郑这里,秦人和韩人的矛盾已经不再像过去剑拔弩张。但是秦法之严苛,法律之细密,还是像一张蚕丝网一样,落在百姓身上,每个人都要被刮下一层油脂来。

  而在百里之内的长葛,却是另一番景象。

  长葛城内到处都是秦兵卒,楚人和韩人见了,都是避道而行。

  一场血战下来,秦人个个满载而归。只是可怜了楚人乡民,眼睁睁看著同胞被屠戮。

  直到现在,长葛城中的百姓上山砍柴或者是打猎,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大片大片的坟墓。

  还有的尸骨散落在密林里,当时没有被找出来,随著天气渐渐炎热,尸体的腐烂臭味又散发出来。

  打仗是很快的事情,可是战前的准备需要很久的时间,而战后的恢复则更久。

  楚人处在一种战败失落的情绪中,四处都是同胞的尸体,而秦人则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历经长葛屠杀一战,楚国人对秦人的触越发的大。

  就是因为这个,扶苏几次想要来长葛稍微安抚一下楚地乡民,都被蒙恬等人极力拦下。

  扶苏觉察出事情的棘手,难道说,这楚人未来还非得再和他们秦国打一仗?

  “这秋收之后,便是一年期满。楚人至今未有再用兵之意,只要等到秋收那日,我的预言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到时候秦兵士气大振,楚人必败。”

  蒙恬抱拳,“太子一箭双雕,这楚国,已经是我秦国囊中之物了。”

  李信也侯在一边,只是安静地站著。

  自打年祭后打了那一仗,虽然说是惊心动魄,满足了他驰骋疆场的希望,可是终归是打了半个月不到,就在新郑闲住了五个月之久,李信只觉得他身上现在已经长毛了。

  “秋收日到了,届时我就要回到咸阳了。”

  李信闻言,倒是有些不愿意。他倒是很喜欢扶苏这种指挥方式就很好,让将军在外驱策,指挥士兵随机应变。而且太子喜欢打巧仗,喜欢行险。

  真男人嘛,都喜欢玩刺激的。

  只是李信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

  因为他很难在大王和太子之间做抉择。他既喜欢追随霸道的大王,又喜欢侍奉太子这样对属下不那么压迫的人。

  “攻打楚国的事宜,还没有议定呢,也许大王会命令太子主持攻打楚国和齐国的事情。毕竟,当初这计划是太子制定的。”蒙恬眼中含著光,他对扶苏很有信心。

  “我已经向君父上奏疏,陈明我的心意。要不了多久,君父就会下发新的命令。”

  扶苏说完后,吐了一口息。

  他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可是手中没有权力,捉襟见肘。再者他没有同党,支持自己想法的人太少了。

  “这太可惜了。太子您已经向全体秦国将士证明您的军事能力非常高,军中将士没有人对您不感到心服。”

  这时候,李信站出来说了这样一句话。

  “太子本就擅长韬略。此次攻打楚齐的计划是太子制定的,这已经是一件大功;这次计围楚军,大败项燕,又是一件大功。其实楚国已经败了。太子回去不回去,这次攻打齐楚,首功都当推太子。”

  众将闻言,都惊讶地看著李信。

  大家都没想到,李信平日里看起来最不会溜须拍马的一个人,一旦开口,说的话比蒙恬的都中听。

  “是啊,不管最后是谁领兵马平定楚国,这首功都当推给太子。”

  “太子当居首功。”

  帐内诸将都这样说著。

  扶苏则一脸平静,“此次我能完成这件大事,多亏了诸位将军倾力相助。这一次能大败楚国,全赖诸将同心协力,我走后诸位攻打秦国,也当记得齐心协力。”

  “只要我军团结一致,调度有方,不管楚国地势如何复杂,水路有多难走,到时候都可以轻轻松松掌握主动。”

  扶苏的这番话众将士并没有放在心里。他们只把这当客套话。

  扶苏自己也认为,这一战有很大的运气成分,都因为项燕过于聪明,看破了自己的计谋,认定自己不会真的出兵攻打楚国。但是项燕错就错在,他相信了自己的部将。

  他以为部将会奋起直追,阻止李信回来,可是对方在发现李信没有占领楚地后,竟然原地修正保卫起了城池。

  但是其他将士不这么想,他们认为上天把机会给秦国,秦国必胜。

  望著这些秦将这样的神态,扶苏也不愿意再多说。

  “只是可惜,我还有一件心愿未了。”扶苏抬头望天,一脸惆怅。

  众将感激扶苏给他们机会打了胜仗,大部分人都有爵位拿。正想著给扶苏还人情,听到扶苏这么说,众人自然纷纷道。

  “太子有什么事,尽管下令。我等一定照办不误。”众将都十分豪爽。

  “太子尽管说,只要不是……”任嚣摸了摸后脑勺,连忙改口道,“只要不是难度太大的事情,我任嚣亲自去帮太子办。”

第286章 引刀笔吏入秦营(求打赏月票全

  订!)

  众人都轻松愉快,只有扶苏一个人看起来不太高兴。

  扶苏不是第一次察觉到秦将对楚有轻敌之意,但是在自己巧妙破了项燕的大军后,这些将军们越发骄傲自大,轻敌狂妄。

  看著太子脸色不善,任嚣立刻收起了笑容。

  室内气氛这才严肃起来。

  “日前我在城中转悠,见到两个兵卒,手拉著手在月亮下鬼鬼祟祟,呜呜咽咽的。”

首节上一节203/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