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20节

  对太子,李信有著自己的看法。

  李信一直都觉得太子和历史上那些太子不一样,太嚣张了,古往今来,哪个太子有像太子这样嚣张。

  杀了燕国的太子,那是破坏两国关系的大事,可是大王居然都没有斥责太子几句。

  整天百无禁忌,想做什么做什么。

  怎么说呢,李信觉得太子像大王,却又不像大王。太子有大王身上的很多优点,比如决定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并且要做成。

  大王那是刚毅又严肃,虽然大王在笑著,可是那份王者气场、唯我独尊的气场,尽管是在笑著,还是让周围的人不敢妄动。

  只有大王,才像个王。

  李信已经见过了赵王、燕王,他们虽然年纪大,可是都没有大王给人的威慑力强。

  对大王,李信是崇拜并且敬重的。

  大家都惧怕大王。面对大王,时时刻刻都要让自己规矩。

  太子不一样,太子看著就很有亲和力,非常温和亲善的人。但是太子做起事情来,很多时候却表现地比大王还要狠。

  这策动庶民去杀贵族的事情,至少他们这样的人是想不出来的。原本都是乡里乡亲,这么一搞,弄得大家都反目成仇。

  这么一来,大王比太子要好多了。

  至少大王是看著严厉不阿,外人也经常把大王描述的凶神恶煞,但是当你了解大王,你会发现大王其实非常崇尚法制、他在靠著自己一个人的生命去为天下人筹谋划策,甚至是为他们未来几百年的发展筹谋。

  在李信看来,大王是非常伟大的人。

  他在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

  现在他们打下的天下,已经超过周朝创建初期了。

  而他李信的名字也将在这功劳薄上。

  但是当成为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之后,李信发现身边都是诱惑,他很容易就可以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事。越是理解大王所拥有的,就越是佩服大王。

  大王居然能抵御这么多的诱惑,还能坚持十年如一日,夜以继日处理政务。

  这根本就是常人做不到的。

  至少在李信的心目中,他的大王是古今前所未有的。

  但是太子呢,他在某些地方表现得非常卓越,自己也听说他在民间的呼声非常的高。只是他平时很少在他们这些臣子面前出现。

  大家入宫面见大王时,都会想到太子这个人,但是很少有人见到太子的面,更不要说太子相处。

  只是自己虽然和他相处不多,可是天底下到处都是有关于太子的传闻,想不了解太子都难。

  大家都说太子是笑面虎。

  想想自己上次单独见大王时,太子就过来求见;这一次好巧不巧,太子又来求见。

  方才他正对大王讲的起劲,大王也十分高兴。

  想想他在战场上整日浴血奋战,只为了能够让大王多看自己几眼,让自己在大王心目中能够有一席之地。

  但是怎么每次都能遇到太子呢。

  李信杵在一边,眼望著嬴政。他的心思却写在脸上,嬴政自然不会看不出来。

  嬴政没有让李信退下,只是道,“宣太子。”

  李信自然心内狂喜,大王居然没有让他离开。

  等待须臾,太子穿著一身洁白的绸衫深衣走了进来。

  扶苏一进殿就看到了青黄色的纸张,整整齐齐码在一边。

  满宫室都飘散著青草的香味儿。

  最新一批的纸都是秋草制作成的,草都老了,但是也最有韧性。

  草香味弥漫在空气中。

  扶苏记得,嬴政答应过自己,以后会推广纸张的,可是现在的造纸技术经过多年的改进,早就走上了正轨,看看这些纸张的边沿被切割的多么整齐就知道工艺技术有多成熟了。

  “儿臣拜见君父。”

  “坐吧。”

  赵高也正陪伴在嬴政身边。赵高也是和其他人一样,都对扶苏施礼。

  二人目光对视一番,彼此都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太子越是沉得住气,赵高就越是恐惧。

  那些成天喊打喊杀的人根本不足一提,反倒是那些表面上对你喜笑颜开的人,这种人没有底线,做起事情来根本出乎意料,永远也不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忽然对你捅刀子。

  太子看起来并不是这两种人中任何一种,那是因为他是太子,根本用不著对谁刻意言笑。

  但是太子总是表现地云淡风轻,让人猜不透他的想法。

  这种人要对付起来,也不容易。

  赵高心里瞎琢磨著,扶苏注意到有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只是往嬴政那边看去。

  赵高立刻将目光收回来,假意看著地面。

  嬴政何等敏感多疑的人,他感觉出赵高和扶苏之间像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扶苏。寡人正在听都尉李信讲如何攻打楚国,你也来说说看。”

  扶苏明显一愣,他没想到嬴政这次居然这么给面子。

  扶苏脸上露出喜色,“知子莫若父,还是君父了解儿臣,知道儿臣前来所为何事。”

  李信疑惑地看向扶苏,“难道说,太子想要参与攻打楚国的战事?”

  李信,从战争中崛起的年轻将领,黝黑的面庞上刻满了生死的痕迹。锋利有力的眼神犹如利刃一般,直逼人心。

  今天面见大王,不必甲胄。柔软的丝质深衣流畅地裹著强壮的身躯,身姿潇洒,双目如电,看著就十分骁勇。

  “李都尉以为以我的能力,能带多少兵马呢?”

  李信陷入了思考,以太子的声威再加上他空白的战绩,最多也就五千人吧。

  李信看著太子,认真的说著,“太子可将兵五千。”

  “竟然只有五千?”扶苏语气和神色分外平静,心里却咯噔一下。

  这小子这么实在的吗。

  居然敢当著秦王和本太子的面这么实诚。

  “太子声威虽高,可是毕竟没有作战的经验。行军打仗,靠的就是随机应变,事前预测出敌军接下来的作为,并且做好部署。”

  扶苏这边才纳闷,这善于带兵打仗的人,都是没什么城府心计的吗。

  自己问他什么,他居然都直说了。

  “其实我觉得,带兵打仗的话,五千也就够了。”扶苏说著。

  若是旁人定然要觉得扶苏是夸口,可是李信闻言却眼前一亮,他拍了一下大腿,“太子所言甚是!这带兵打仗,本来就讲究出兵巧妙,若是带的人数太众,兵马未至,尘土先飞扬而起,这种情况下,就给了对方准备的时间。”

  “可是这种奇袭,讲究的是后方有庞大的军队以及充足的粮草供应。若是没有这两者,奇袭虽然出兵巧妙,可是若是遇到强大的敌军,并不能奏效。”

  仅仅是只言片语,扶苏身上的气质和言谈举止给李信的感觉是太子非常谦和,和传闻里那个怒杀燕丹的人大有出入。

  看著太子一身少年气,英俊潇洒,再加上温和的性情,平静的语调,和威仪堂堂、说上半天只给只言片语回复的大王比较起来,还是太子更好相与。

  李信和太子说了几句话,早就在无意识间放下了戒心。

  “那就快。出兵讲求的就是时机,只要我们动作够快,只有我们追敌军的份,敌军应付我们还来不及,更不要说追击我们。”

  “我以为,带兵打仗重要的是在稳妥中逐步取得胜利。身为主帅,要考量全局,不能只想著显露自己的威风。作为主帅得考量粮草的供应,军队的部署,在努力争取战争的胜利的目标前提下,同时还要做到保证我方的实力,尽量减少我方的伤亡数量。”

  李信听到这话,明显一怔,他记得好像有人曾经对他说过类似的话。

  “太子,做主帅和做前锋是不一样的事情。做主帅确实要考虑很多事情,可是做先锋只需要争夺时机,占领高地。臣就喜欢这么做,而且屡试不爽。”

  扶苏只有纸上得来的经验,他拿不出实战证据。

  嬴政望著下方的李信和扶苏你一言我一语,二人说的正起劲,完全沉浸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完全忘记了还有自己这个大王在。

  这李信也不过三十岁,和寡人正是年纪相仿,和扶苏这样毛都没长齐的孩子谈起兵法来倒是比刚才讲述如何攻打楚国要显得兴致勃勃。

  “寡人让你们说如何攻打楚国,不是让你们在这讨论兵法。”一道声音从二人正上方传来。

  二人同时看向嬴政。

  李信后又看了看太子,他是太子,他应该先说。这个尊卑的道理,我还是懂的。

  扶苏则道,“扶苏毕竟久居深宫,没有亲自到过战场;李都尉身经百战,胜绩颇丰,不妨由李都尉先说。”

  等你说完我再说,我专挑你的漏洞。

第165章 我无能也,不及李都尉。(求打

  赏月票!)

  嬴政让自己和都尉李信一起说如何攻打楚国,这明显是为了考验自己。这关系到自己未来能否上战场,自然回答要慎重。

  扶苏的心思,都被嬴政瞧在眼里。

  这小子虽然年纪太轻,可是心思却和大人一样稳重,尤其是这心态上,寡人看扶苏要比李信强多了。

  嬴政将目光落在李信身上,李信只是不爱耍心眼,并不是真的愚蠢。

  他见大王有意让自己先说,虽然明明已经察觉到了接下来发生的不会是好事,但是他能怎么办。

  “大王,微臣以为,楚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这攻打楚国这样的大国,并不同于攻打韩国、燕国这样的小国。”

  “楚国人数众多,他们举国的兵力也勉强能够和我们秦国能够出战的兵力相当。”

  “而且楚国的地域地形,和中原国土很不相同。他们那一带包括背靠的吴越之乡,素来都是水网密布,连接成片。”

  “不过只要拿下楚国的都城寿春,俘虏楚王,其他的城池也就尽在掌握。”

  “楚国虽然水域多,可是也有弱点。他们那里一马平川,竟是湖泊、沼泽和平地,根本没有地形的掩映遮蔽。反而更加适合骑兵作战。”

  嬴政捋著胡须,“既然有沼泽,湖泊,如何还能适合骑兵作战?”

  扶苏抢先答道,“可以等到秋冬之季。到时候下游水位变浅,湖泊和沼泽都会干涸水位下降,河床裸露出来。”

  李信纳闷,太子怎么不讲规矩呢,说了让我说又抢我的话。“大王,臣也是这个意思。”

  “看来你们二人在出兵的时机上倒是意见一致。”嬴政捋著胡须,眼神深邃。

  赵高在侧看著嬴政的神色,大王这是转变了想法,有意要让太子去战场上试一试。

  李信啊李信,你可不能在这个时候怯场。如果你表现得不如十六岁的太子,到时候就是他来指挥了。

  赵高在一旁看著十分著急。

  “大王,这出兵的时机固然重要。但是我们攻打楚国可要准备不少。这兵力、粮草的数量,都是要比过去攻打韩国、魏国、燕国、代国都要多的。”

  “末将以为,攻打楚国,少说也得要四十万兵力,到时候还得靠朝中老将挂帅,而末将仍旧愿意为大王做马前驱,冲锋陷阵,直取楚国。”

  “四十万?”听到这个数字,嬴政面色阴沉下来。

  嬴政持剑站起来了,他在二人面前来回走动。

首节上一节120/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