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12节

  他们告诉赵高说,“大王在郊外看到了太子和昌平君做宴享乐,没有惊扰他们,就自己返回来了。”

第155章 风起云涌(求打赏月票!)

  赵高听到这件事后,一天的疲惫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啊。

  他挑起眉毛,眼中带著笑意,先是对著郎卫露出喜色,给了给他们每人一块金饼。

  “我今巡夜,遇到你们两个多嘴多舌的人,竟然敢私下议论大王的行踪。身为中车府令,我有权责罚你们。今且给你们二人每人二十杖。”

  “现已执刑完毕,们二人回家养个三天再回来吧。”

  这是赵高的惯用手段,在他得知机密消息后,并不会明著赏赐他们,只是会巧立名目,对给他汇报消息的人加以责罚,好让外人觉得自己是厌恶这两个报信的人。

  实际上,赵高非但没有责罚他们,反而厚重地赏赐了他们。

  当然这些事情,只有他们几个人自己心里清楚。

  时间久了,这么做事神不知鬼不觉,从未被人戳破。

  这么多年来,赵高一直用这个方法。

  他让宫里所有人都害怕他,也让所有想要对他行使贿赂的人都惧怕他,只有他开口,这些人才有机会得到好处。

  而在嬴政面前,赵高因为对外一向严厉,还给嬴政营造出了一种他赵高一切都以为嬴政服务为先。

  这个高明的手段,是赵高从嬴政手中学来的。

  嬴政曾经教导过赵高,身为上位者,倘若一味的重用赏识某个人,就会让那个人站在风口浪尖上,让所有人都嫉妒他。

  如果君王这么做了,那么君王就是在毁灭他心爱的臣子。

  赵高也学的有模有样,要想让自己永远都保持能够对大王身边的一切事情都了如指掌,他要装作和其他嬴政身边的高级侍从长官不和,其实他们私底下相交甚好。

  赵高和这两个郎卫都满意地离开了。

  在回去的路上,赵高坐在两人拉著的马车上,他一想到自己得到的这桩消息,就忍不住在黑夜里仰头大笑起来。

  “好啊,好啊。我竟然险些忘记了,太子虽然位高,可是他最致命的弱点也是位高啊。你们母子二人,竟然想要和我作对,意图坏我荣华富贵,那可就怪不得我了。”

  

  羽阳宫。

  夜深人静,扶苏坐在案前,他仔细想著今天昌平君对他说的话。

  他提了数次自己封君的事情。

  身为太子,他虽然有属官,有郎卫、有仆婢,有田宅,可是打理这一切的人,都是嬴政手下的人。

  太子舍人粱就曾告诉过自己,“太子,您所能够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大王让您做成的。”

  这话本就耐人寻味。

  作为太子,他能干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

  扶苏还想要参与战事,可是眼下,王翦李信都要打完燕国班师回朝了,王贲围困大梁,也已经数个月了

  自己回来的路上,遇到了车队,他们运送粮草的方向是东南向。

  这说明,嬴政在准备攻打楚国。

  自己可以错过攻打燕国、魏国的机会,可是攻打楚国和齐国的这两场战争,自己必须要参与。

  他的时间不多了。

  

  数日后,昌平府。

  熊启在府中坐著,可是他根本没有空闲的时光。

  那些朝臣大夫,三不五时前来拜见他,都是在暗暗说自从自己走后,没有人再能约束大王,大王如今越发的任性。

  “大王今日将李信连升两爵,又对冯氏一族的子弟大肆封赏。这些人如今都手握重兵,而我们只能被排挤在外。”

  “大王在征集粮草准备攻打楚国了。地方各郡县都报于大王,都请大王能够放宽时间限制,因为短期内他们根本无法筹措到那么多粮草。”

  “可是大王认为,眼下是攻打楚国的绝佳机会。而且大王不愿意继续拖延战事,大王下达了命令,要各郡县必须在入冬前筹集够五十万石粮草以供军需。”

  熊启听了,眼底满是冷篾。

  “欲速则不达。他越是心急想要灭掉楚国,就注定了会在攻打楚国这件事上遭遇失败。我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真正了解他的人。”

  “他这么做,不仅仅会让臣民怨恨他,反而会给楚国可乘之机。”

  但是前来给昌平君诉苦的人,却并没有认同昌平君的观点。

  “事情和君侯预料的不一样。大王在短短数年之内灭掉了三个国家,如今天下大半都归于秦国。国人多有支持此事者,甚至有民众把大王当做天神,认为大王就是来结束天下的战争的。”

  昌平君听了,只是冷笑了很久。

  “那天下人以后可就要很失望了。他是个无情无义、刻薄寡恩之人。一旦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对于那些过去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他是不会善待他们的。”

  “你们不了解那个人。在那个人眼里,他是万中无一,天底下最尊贵的人。在他的心目中,他是天底下最强的人,没有人能够和他相比。他认为,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向他臣服。”

  “他是个疯子。”

  熊启说著。

  这些朝臣们闻言齐齐地点头称是。

  “就怕大王他日取得天下时,会对我们这些人不满。我们能够依仗的,本来也就只有昌平君了。让贵族们都回家种地,把一帮庶众提拔到三公九卿的位置。只怕我们以后的处境会更加艰难。”

  熊启知道,这些人是在提醒自己。

  嬴政不会就此放过他的。

  “让我想想吧。”

  昌平君送走了一批官吏,可是很快又有人来拜访他了。

  来的人不仅仅是楚国的贵族以及楚国贵族的附庸,还有一些没落的秦国贵族。

  熊启也感到自己很危险。

  他已经开始闭门不出了。

  事情传得沸沸扬扬的,在羽阳宫里成天等著赵高出招的扶苏知道,时机到了。

  这一次,扶苏命粱把熊启请到了他的羽阳宫。

  当太子宫中的太子舍人亲自驱车下拜帖,请昌平君入宫,这件事惊动了咸阳城中所有人。

  身为楚国公主的儿子,去宴请失去相位的昌平君入宫,这在外人看来根本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是嬴政对这件事则是抱以观望的态度。

  他也想看扶苏到底能怎么做。

  一面要打击贵族,善待庶众;一面却舍不得朝中的楚国外戚势力。

第156章 请为太傅留居咸阳(求打赏月票

  !)

  八月中旬,这几天天上的月亮格外明亮,又大又黄,像是太阳一样。

  古人们曾积攒下经验,他们传给后人说,在这几天的时候,晚上最好不要出去。

  因为夜间月亮太亮,像太阳一样,阳气过重,这个时候毒物虫蛇最是喜欢出来肆虐。

  所以这几天,家家户户的人都待在家里,不外出。

  中国大陆,本就出自炎黄一家。虽然各国各地情况迥异,但是在这些文化上,大都是相似的。

  在这几天,天下几乎家家户户都是闭门的,大街上更是人迹罕至。

  傍晚到了,天上挂著一轮圆月。

  家家户户都已经关闭好了柴门,狗也被牵拉出来拴在前院和后院门口各一只。

  咸阳城的大道上,一辆车徐徐从城西徐徐向王宫行驶而来。

  车中的男子双手安放在膝盖上,他下巴处的胡须编成小辫状。

  羽阳宫里,今夜是灯火通明。

  宫中上下今日都忙活了一天,为了迎接昌平君这样的贵客、稀客,上上下下专门洒扫了一整天。

  庖厨们也烹饪了许多美食。

  上次入宫赴宴,还是因为王翦的庆功宴。这一次入宫,却是赴太子的邀请。

  熊启听说,整个咸阳都在观望这件大事。

  王政应该也知道此事吧,以他的个性,他似乎是在打赌。

  如果是过去的话,他一定不会给自己和太子留任何余地。嬴政这个人,他确实是博学好问,那些常人无法挺受过的经历,以及庞大的知识量,再加上他的天赋,让这个人有著超高的政治天赋以及远见。

  他能够做到在事情刚刚露出苗头的时候,他就能够发现事情正在朝著坏的方向发展。

  寻常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即便有人发现了,但是也没有他的决断心和魄力,没有办法在一开始露出苗头的时候就下死手,直接扑灭祸源。

  和嬴政君臣相处,也有二十年的时间了。

  越是了解嬴政这个人的能力,熊启就对今天的宴会感到恐惧。

  章台宫里的大王政本就心思难测,而太子扶苏,他又在这个敏感的关头请自己来赴宴。

  太子扶苏这个人呢,他有很多的优点,但是所有的优点都不及他的那个缺点来的实用。

  此人不要脸。

  若是别人,身为太子,地位如此之高,被大王用棋盘摔了一下,估计半年都不敢出来见人。

  可是他不同,仿佛这件事没发生过似的。甚至他还能大言不惭,睁著眼睛说瞎话,说他是自己碰到棋盘上的,和他君父没有关系。

  今天去难也陪著熊启入殿了。

  去难望著昌平君,他今日似乎格外紧张。

  今日出门前,君侯沐浴戴冠时,他曾刻意嘱咐侍女,将他的冠勒紧些。

  羽阳宫门口,上至太子舍人,下至普通的太(大)监,都已经齐齐候在了宫门口。

  粱见到昌平君到来,领著诸官作揖。

  “拜见昌平君。”

  “免礼。”华服厚重,层层迭迭套在身上,要的就是行动不便,好使得一举一动都能够显得穿衣服的人举止稳重。

  “太子正在殿中等候。请昌平君随下臣前来。”

  宴请熊启,是在傍晚。

  这时候天还没有黑,夕阳的金色的余晖打在羽阳宫中,黄色的宫墙也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温暖,没有平日里看上去那么森严、庄重,神秘。

  熊启提了一口气。

  羽阳宫这个地方,他为相十多年,从没来到过这座宫殿。

首节上一节112/320下一节尾节目录